如何看待国产水上飞机试飞?
7月26日,青岛附近海域AG600“鲲龙”水陆两栖飞机成功实现海首飞,这款我国自主研制的水陆两栖飞机已经不是第一次试飞。2017年实现陆上首飞,2018年实现水上首飞,但是今天的海上首飞很明显更具实用化。
但说实话,越是了解水上飞机,越是感觉它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机种。特别不适合中国发展。因为水上起降要求高,中国环境决定了发展前途不大!
水上飞机绝对不是那种在大海可以轻易起降的飞机。它对水浪要求太高了。目前研发成功水上飞机的有中俄日。
俄罗斯的淡水资源异常丰富,有很多湖水。所以他的水上飞机主要起降在湖面上。由于湖面水浪不大,通常低于1米。所以俄罗斯对水上飞机的要求是能够起降在1.5米左右的水浪上。
日本则是另一个水上飞机大国。日本呈狭长地貌。任何一个地方距离海面不超过150公里。所以日本水上飞机主要要保证起降在大海上。大海水浪70%以上是3米以下。水上飞机要求是最高可以在3.5米海浪起降,所以日本飞机专门对起降进行了优化设计。哪怕为此损失其他性能也在所不惜。
以上两个是成功的例子。
而中国这次实验的飞机,遗憾的是做成了“四不像”。据说是因为经费太紧张,在水轰五基础上改进了。同样也继承了水轰五抗海浪能力差的表现。去年的资料是不能抗3米海浪。
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水上飞机只能在40%的气候下进行海上起降。远低于日本的70%。导致水上飞机主要用途局限于浪小的渤海,黄海。至于南海,大浪居多,使用有限。
如果说国内使用,中国的湖泊这几年不是在增长,而是在萎缩。中国湖水资源明显不如俄罗斯丰富,使用的也少。
水上飞机的优点,陆地运输机都具备。而且陆地运输机由于没有水上飞机这些特色设计,耗油,运输都比水上飞机强。其唯一的优势就是消防。但中国适合水上飞机的地方(长江中下游)又没有那么茂密的森林。有茂密森林的地方(四川,东北)又缺乏适合起降的地方。只有东北可以装备几架!
中国的国情这种情况下,只有学习日本研发出能够抗大浪的飞机,用于南海。才有批量生产的可能,才有一线生机!否则就是研究出来了,也会出现水轰五那种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希望我的数据是错的,AG600能抗大浪)
如何看待国产水上飞机试飞?
中国制造水上大飞机海上试飞以成功。并为后续内地高原适应试飞奠定基础,为最终取得适航证获得更多技术数据作准备。
这款飞机的成功试飞,标志我国在这一领域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这将对我国航空工发展有及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该机满载12吨的大容量水,对我国辽阔的森林防火灭将有质的提升,这是大家十分期待的早日正式服役👍🙏
如何看待国产水上飞机试飞?
中国制造水上飞机应该是一项技术上的突破和跨越,应用领域和实用性比较广泛,不知是否在有风浪的大海里起降情况怎样?它的有关数据测试情况是否理想?军事领域应用如何?反正,这项成就足以让国人自豪!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