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赵构支持岳飞灭金,以南宋的实力有可能灭掉吗?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有可能。
很多人从其他的角度论述,我就不重复了。
说说我的观点:
岳家军怎么来的?打出来的!当时的四大军团全都是打出来的。几乎每只军队都从尸山血海中走出来,战斗力彪悍。其中以岳家军最强。
岳家军拥有马匹20万,其中不乏良驹,良驹哪来的?还是打出来,一次次打败敌人,缴获北方军马。
这样一直拥有悍将利马的军队,收复旧山河是有可能的。
同时还意味什么?必须打下去,趁着缴获马匹没老之前,收复燕云十六州,重新获得产马地,才有继续纠缠少数民族的本钱。
不管是岳家军还是韩家军,都是以死人为代价锻炼出来的。南方不产战马,可能死100人才缴获1匹好马,以中华民族半壁江山汉子,换回的好马,必须继续打。只有采取以攻代守,哪怕一次又一次的输,才会保住半壁江山。
金牌撤军不可惜,但不能长时间休养生息。必须乘着手里还有悍将利马,继续打下去。可惜南宋却来了个长时间休养生息。1141年岳飞被杀。到1161年采石矶之战,南宋的军马消耗殆尽,当时全国抽调不出5 万战马,已经只能防守。1163年的再次北伐也就肯定会失败。
整个北宋末期到南宋可以分为以下阶段。
1.防守期:金国崛起到国都被攻破。这时金国最强。北宋的手段应该是以高城防御拖死对方为手段。
2.强攻期:国都迁到南方后,义兵崛起的时候。金国经过常年征战,军队中最酣战的要么死了,要么身居高位。军队进入二代,战斗力有所下降,降地不稳。而义兵战斗力达到最强,这时胆大着御驾亲征(如刘秀),胆小者支援北伐(汉武帝),一战定乾坤,都有可能胜利。可惜结果大家都知道。
3.相持期:没了,北宋有。
如果在强攻期失败,就要学北宋,先取西夏获得战马,在向北一个一个城市的夺取,用100-200年,收复失地。
北宋这么做,可惜南宋没有这么做了。结果玩完了。
如果赵构支持岳飞灭金,以南宋的实力有可能灭掉吗?
这个问题,当然是没有!
虽然岳飞在《满江红》中慷慨激昂“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但对当时的岳家军以及南宋而言,想要完成这一壮举非常困难。
因为岳飞作为精忠报国的代表,却不能代表无所不能,特别是在面对金国的侵扰时。岳家军能够取得郾城大捷这样的巨大胜利,却不能彻底击败甚至消灭金国。
这是为什么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金国处于上升期
作为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少数民族,金国实力非常强悍,从1115年建立金国开始,短短十多年时间,金国就接连消灭辽国和北宋两大帝国,成为中原北部的主人。
到1127年南宋建立,金国立国时间不过十多年,是真正的上升期。此时的金国君臣一心,众志成城,行政效率高,军队战斗力强悍。是典型的“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虽然南宋也是一个新兴的王朝,但是由于宋太祖赵匡胤以来重文轻武的改革,使得王朝建立初期,军队战斗力就非常孱弱,宋太宗两次北伐契丹的失败就说明了这一点。
再加上因为燕云十六州和河西之地的丢失,使得宋朝失去了所有的养马基地,这使得宋朝缺少战马这样的战略物资,无法组织强大的骑兵力量。
岳家军之所以步兵手持麻札刀,冒着极大风险对抗金国骑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宋朝缺马。
而200多年后的朱元璋之所以北伐成功,除了元朝此时正处于衰落期,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元朝在大江南北设置了众多的养马基地,甚至江淮江南地区都饲养了大量的战马,这使得出身南方的朱元璋也组织起了强大的骑兵力量,实现了扫北的成功。
在这样的情况下,岳飞想要击败金国,只能等待金国由盛转衰,而对于金国这样强悍的少数民族政权,其衰落的标志就是汉化的开始,起点是1153年海陵王将金国都城迁到燕京,改名中都。
从此以后,金国在汉化的浪潮中迅速迷失,战斗力一落千丈。相比之下,衰落较慢的南宋才逐渐取得实力上的优势。
不过很可惜,此时的岳飞早已经被冤杀,蒙古作为金国新的敌人出现在蒙古高原。
2、地形特点不允许
在我国历史上,但凡中原王朝覆灭,残存势力南渡的,基本都是有去无回。
因为南下容易,想要打回来真的是难于登天。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在我国历史上,一直都是北强南弱的格局。北方少数民族尽管人口较少,气候条件恶劣,但因为地形平坦,畜牧业发达,少数民族极易形成强大的骑兵武装。尽管少数民族经济条件落后,但他们有先进的军事组织制度以及战斗力。
而相比之下的南方,一是水网密布,地块分散;二是地形崎岖,平地稀少。这导致南方相互之间隔阂较多(今天的我国方言大部分在南方就说明了这个问题),难以形成与北方抗衡的强大武装。
而一旦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击败中原王朝,中原王朝残部逃亡南方,基本就意味着南北朝并立的开始。如果此时的南方政权实力偏弱,少数民族甚至可以打破南北对立统一全国,例如元朝、清朝。
不过南宋的运气相对较好,在金国接连消灭辽国和北宋顺势南下时,金国的西北方向还有西夏等牵制力量,金国短时间的膨胀也使得金国难以消化中原地区,根本不可能进行类似于后来的汉朝或者清朝这样“以汉制汉”的尝试,所以金国在消灭南宋的过程中遭遇到了不断的失败,岳飞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迅速崛起的!
岳家军的存在毫无疑问保全了南宋朝廷,维系了南北对立的局面。但岳家军可以自南向北打破对峙吗?可以说很难,毕竟消灭金国不是靠几次战役的胜利就能够完成的!
以当时岳家军的实力,即使击败金国,也不可能打到黄龙府,北方地形开阔,黄河以北基本无险可守,如果不能完全拿下燕云十六州,就等于无法巩固北方土地的占领。
而此时的燕云十六州已经被辽国统治了200多年,对于宋朝的认同几乎没有,如果没有民众“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支持,岳家军想要取得抗金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而再往北,就更没有群众基础了,到了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且不说岳家军难以克服气候、后勤等一系列问题。单单是地形,就天然不利于岳家军,毕竟平原是女真骑兵的主场。
所以,消灭金国绝非易事。要知道,即使金国病入膏肓,强悍的蒙古汗国还是用了23年的时间才最终颠覆,而蒙古相比于南宋有更大的优势。
概括起来,在岳飞的时代,能够将阵地推进到燕云十六州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不过这里距离消灭金国,还有很远很远的路。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如果赵构支持岳飞灭金,以南宋的实力有可能灭掉吗?
如果赵构真的是能够全力真心的支持岳飞灭金,那么以南宋的实力是绝对有可能灭掉金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以下的几个原因:
精忠岳飞剧照
一,汉人的潜力,虽然说金国在国力,军队战斗力上确实比初期的南宋有优势,但是金人的潜力相对于汉人却是天差地别,所以如果南宋上下齐心,先大力把国内发展个几年,边积蓄实力,边操练军士,发展武器先以打败金人,收复失地为第一目标,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平推过去。而至于说南宋缺马,步兵打不过骑兵,历史上的李陵五千步卒斩杀数万匈奴单于精骑,陈庆之七千步卒打败数十倍于己的北魏骑兵,大唐的陌刀步卒,加上岳飞自己打骑兵的那一套,这些都证明了,我们汉人的智慧和潜能,完全是有能力用步兵打骑兵的,加上武器的锐利,打败金兵收复失地,以此作为灭亡金国的跳板是绝对有可能的。
二,历史上的南宋之所以孱弱,投降纳贡居多,主要还是上下都不想打,导致那些想打的人,也只能独木难支,若是上面风口变了,使得这种求和风气转变,那么就会化阻力为助力,当然了,要做到这点,一是要皇帝的意志坚决,大力提拔主战派,形成气候,二就是要恩威并重的打压投降派,求和派。这也就是为什么先要安心发展几年后再去收复失地的原因了,毕竟内部矛盾和权力的分配以及思想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解决。
三,优秀将领众多,我们要知道,在南宋初期的时候,是有很大一批著名的将领的,这些人的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另外在北方失地尚有不少抵抗之士,所以对于南宋第一步收复北宋丢失的失地,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如果坚定的北伐的话。
所以说,既然有了这种假设,那么就应当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南宋,我觉得凭借着汉人的无限潜力,众多优秀的将领,已经南宋朝廷的大力支持,先收失地,再占燕云,最后在联合或者就是自己单独消灭金国还是有很大的可能的,当然,一口吃不了一个胖子,一步一步来,二三十年的功夫,是绝对有可能的。
如果赵构支持岳飞灭金,以南宋的实力有可能灭掉吗?
谢邀!这是不可能的啦!
以南宋军队是实力,即便赵构真的完全信任岳飞,并且全力支持他抗金,最后能击败金国收复失地都很难,更别说要灭掉金国了。
1、金国非速亡之国。
虽然“还我河山”这个铁血口号真的震耳欲聋,但现实却是很残酷的。因为,金国能极短的时间内接连灭掉宋辽两个老牌帝国,其势头可谓是如日中天。
再说,金国前期的君主和将帅,也都是雄才伟略之人,比赵构强多了。因此,即便在短时间内,金国难以很好的消化占领的中原大地和先进的汉文化。但是,面对孱弱已久的南宋军民和难成气候的中原义军,他们还是具备明显的军事优势。
金国凭借强悍的军事实力,是完全有能力进一步压制宋军北伐的步伐。
2、岳家军并没有足以撼动整个金国的实力。
平心而论,岳家军的确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而岳飞也是我国史上最为出众的军事统帅之一。但是,紧靠一支岳家军,其实并不足以让岳飞收复失地,甚至将金国消灭掉!
岳家军的北伐过程中,确实取得了不少胜利,比如郾城大捷、颍昌大捷等。但是,岳家军的战果其实是十分有限的,远没达到重创金军的地步。换句话来说,面对宋军的北伐,金军只不过是在局部战役上受挫而已。
而经现代一些专家学者的考证,有关岳飞和岳家军的许多典故和战役故事,很多都是由其孙子岳珂杜撰或是夸大而成的,当中对岳家军战绩的描述,有许多是被过度放大的。
所以,当时岳家军并不具备完全战胜金军的能力,北伐初期的胜利,除了岳家军战力确实勇猛之外,还离不开北方地区民间抗金力量的辅助。早在挺进中原之前,岳飞就已实施“连结河朔”策略达十年之久。因此,在北伐过程中得到了北方抗击武装的支持和配合,从而使金军难以全力与岳家军作战。
但即便如此,岳家军也并没有真的取得决定两国胜负的关键性战役的胜利。随着岳家军继续往北,战线就会拖得越长,而金军又陆续弹压各抗击武装,届时金军的反攻也将更有效、更可怕。到时候等待岳家军的,很可能就不是又一次大捷,而是惨败,甚至全军覆没......
3、南宋当时不具备继续北伐的国力;
岳家军凭借强悍的战力和民族气节,的确在北伐的初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再进一步北上,就更加困难重重了。
先别说在开阔的平原,岳家军能否挡得住强悍的金国铁骑。那越发延长的补给线和庞大的军事开支,对当时的南宋来说,都是难以为继的。
赵构从中原一路被金军追着打,还曾一度被赶到了海上,好不容易才在江南站稳脚跟,气都没喘过。赵家剩下多少家底,赵构都还没来得及算,中央权力更是急需强化。
这时便急于北伐,而且对手还是刚刚把自己赶到南方的强敌,这对于只剩下半条命的宋朝而言,不见得是明智的!
如果赵构支持岳飞灭金,以南宋的实力有可能灭掉吗?
仅仅赵构支持是不够的,还要真实的万众一心,万者为万民,众者为阶级,一者为目标,心者为愿望。底层民众要团结,各个阶级要团结,目标要明确,愿望要一致才能消灭金国。最不济,也可以恢复北方故地。
首先明确一点,南宋有实力吗?
答案是有,当然有。
原因一:人口优势
即使半壁江山,南宋依然有着不少于5000万的人口,北宋人口峰值为1.05亿,按照半壁江山来看说5000万都有点少,加上北方逃难过来的6000万人是有的。
而作为对手的女真有多少人?女真号称“女真不满万,满万横行天下。”按照史料数据,女真在统一之后,加上归化的各个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在400万。
那么人口比是1比12,这就是巨大的差距,在古代人口就是国力,虽然国民素质差点12打1.打不赢?
原因二:经济优势
北宋经济之富裕,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因此就算少量半壁江山,其实南宋依然还是很有钱,南宋士兵装备技术优势还是很明显的,除了没有战马之外,武器军械都不缺。
而金国如何,占据北方宋朝故地的金国,烧杀辱掠,无恶不作,最后结果就是,能跑的都跑了剩下的不过是无处可去的人。而经济基础不说完全破坏殆尽,也是所剩无几。
那么战争看上去是军力的对比,其实根本不过是国力的对比,虽然军队素质很重要,可是综合国力依然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原因三:军队战斗力的恢复
北宋刚被攻击时候,军队一塌糊涂,几乎没有一战之力,这也是为何北宋一败再败,最后一败涂地被灭亡的根源,那就是军队太弱,可是南宋初年的情况是不同的,经历过南北宋时期交替战斗的宋朝军队,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早已经今非昔比,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士兵是无法成为优秀的士兵的,没有经历过战火考验的将军也成不了优秀的统帅。
因为无数次的战火考验,南宋士兵战斗力是北宋所不能比的,如果说金国士兵是猛虎,北宋士兵是绵阳,那么南宋的士兵不算猛虎,也肯定不是绵阳,他们能被称为猎犬。而武将也是一样,从废物一样的大太监童贯,变成身经百战的中兴四大名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他们的指挥才能早就和北宋末年那些人不可同日而语。
这都是南宋有能力恢复北宋故地,甚至能消灭金国的根本原因。涉及人口经济军事三个方面,如果按照实力对比,其实南宋是有绝对可能恢复故地进而消灭金国的,可是最后为何还卑颜屈膝求和。原因就是没有万众一心。
下面我们分析为何南宋没有万众一心的根源,其实也不过是万众一心四个字分开解读。
万众一心是个好词,只要有了他,再多的困哪都可以客服,在大的失败也能反败为胜。但是南宋没有。
万者万民:而人心是自私的,这是人性,想当年,东西德合并的时候,都有西德人在担心如果东德合并过来我们的生活水平会受到影响进而有部分极端分子反对合并,这就是根源,没有经历战火的北宋南方地区民众,并没有深切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他们觉得用自己的赋税去给北方人作战,这是不能容忍的事情,就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又如何?你还是侵害啦我的利益。这就是主和派为何成事的政治基础。
众者为阶级:阶级阶级,单纯的理解就是民众,地主,贵族和皇族,当然还有商人和读书人。这就是所有人的分类。他们都没有统一的进取心和统一的消灭金国的决心恢复故地的勇气,那么战斗胜利就是个伪命题,为何这样说,不过是因为最危险的时刻因为主战派的努力因为无数如岳飞韩世忠那样人的努力度过了危险期,生死存亡时刻没有啦,勾心斗角当然就开始啦。你分地盘,我要钱,你要种地,我要生存,这个问题怎么破?那么打仗是什么?尊严是什么?有现实利益重要吗?四分五裂的阶级意识怎么统一?如何能一致对外?这就是阶级问题的根源。皇族想求和,因为安稳,地主要照顾土地,人都当兵去了谁种田?士子想当官,可是武将士兵成啦主流,读书还有用吗?民众,不过是生活而已,好好活着比什么的重要,当然这以上所有阶级肯定有主战派,因为不同心思的存在成不了一心啊,那就没民意基础。
一者为目标:俗话说目标的一致决定事情的结果,可是因为民众分歧,阶级分歧,目标能一致吗?具体到岳飞问题也是如此,岳飞说“我要直捣黄龙,迎回二帝。”这个心思就和赵构的皇位稳定不一样,那么岳飞和赵构会是一条心吗?目标本质不一样,谈共识就是扯淡。
心者为愿望:这个是问题的关键,如岳飞韩世忠一样的主战派愿望是什么,报仇雪耻,为何如此,因为他们是武人,是爱国的武人,而武人往往会更加单纯,你杀我人民,占我土地,欺我儿女,辱我妻子,这就是不共戴天之仇。
可是北宋是个武将主导的朝代吗?答案都知道,不是。宋太祖开国说“皇族于士大夫共治天下。”请问武人在哪里?这个宋朝从开国到灭亡,内心深处最恐惧的不是外敌内患,而是武将,这是植根于“黄袍加身”历史根源出的恐惧,不是任何事情可以改变的。那么赵构的愿望是什么?
没有其他愿望不过是政权稳定而已,那么武将主战派就是他维持稳定的工具,到政权稳定之后就会被抛弃,于是才有韩世忠,岳飞兵权被收回,才有岳飞被杀。才有武将再次被架空,而和赵构一起完成这些事情的又是谁?秦桧吗?他只是代表人物,那后面有一群人,这群人就是文官阶层。武人太盛,让他们惶恐,这不是他们的愿望,这才是矛盾的根源。
捏面将军狄青,狄汉臣,仅仅因为功勋卓著,成为枢密院副使,就被无数文人口诛笔伐,最后莫须有的被认定谋反,郁郁而终。而攻击他的人就是如欧阳修,这样的所谓正人君子。这样的朝代,有如何有意愿和武将一起完成恢复故地,重整山河的重任?恢复之后你老大还是我老大?
没有万众一心的信念,就算南宋有人口优势。经济优势,军事也不差啦,最后还是无法恢复故地,进而灭亡金国。原因很简单,因为民众是自私的,因为阶级有不同利益诉求,因为皇族有根深蒂固的恐惧,因为文人和赵构对待武人和主战派有不知从何而来的优越感和歧视。
可是他们从来都没想过的是,所有这一切都怎么来的,那就是主战派战斗换来的。从古至今生存权都是英雄们靠着自己的生命和信念杀出来的,而不是文人放屁放出来的,而不是皇族因为害怕怕出来的。这里我不批判民众,因为民众都是被引导的,他们目的单纯仅仅是活着而已。
如果赵构支持岳飞灭金,以南宋的实力有可能灭掉吗?
宋高宗赵构反对岳飞收复中原的最大原因是,担心收复中原后,宋徽宗、宋钦宗会被返还,而自己的皇帝宝座就会丧失。处于这个目的,赵构才会极力反对岳飞乘胜追击。
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率领岳家军接连取得郾城之战、颖昌之战的胜利,大败南下侵犯的金军。而倍感屈辱的金军统帅完颜兀术退还开封,接连的失利使他哀叹:“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屦见挫衄!”金军大将韩常也不愿再战,派密使向岳飞请降。此后,岳飞带兵全线包围,连连击退开封外围驻守的金军。此时的完颜兀术就只剩下渡河北逃的一条路了。而且此时的金军也没有死守中原的必要。
众所周知,金人起于东北,在击破开封,北宋灭亡之时,金人并未直接掌控中原,先后扶植了张楚、刘齐两个傀儡政权。直到海陵王完颜亮当政的时候,金人才迁都燕京(今北京),表明金人开始着意经营中原。
所以说,以岳家军的实力,南宋是有可能收复中原的,但是要想彻底打败金人,则不太可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