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识有香港的朋友吗?你觉得香港人怎么样?
我上司财务总监,就是香港人,刚开始接触他的时候,我觉得香港人有点距离感、有点高冷。
我以前眼中的香港人是有点高冷,高高在上的感觉,但是接触久了一点,又发现部分香港人这个人还是蛮随和,而且还有香港人身上的一些特点的。
哎,我办理了通行证,偶尔也过去一趟香港,我就发现香港人普遍都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香港人在工作上有强迫症以前我有一些同事是香港人,还有一些财务总监也是香港人。
因为香港人来到深圳这边工作,很多都是做管理层的。
或者是做一些职员之类之类的工作。
很少在工厂里面上班。
那我对香港人的一个感觉就是,他们在工作上是很认真,很仔细。
他看那个数据看得很细,不断地看,一边盯着,一边嘴巴在那里默默地念着。
有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他都能察觉得出来,就是很敏锐的感觉,他在工作上是很较真的,
我以前的香港的同事,好像中午吃饭的时间都很晚。就以前我们中午都是吃饭了,他一点钟两点钟都还没吃饭。
他不把手上工作完成,他不吃饭,而且中午是不用休息的。
走路特别特别的快,因为他要马上飞奔的回到他岗位上去。
有点强迫症,就是不工作完,不吃饭也不休息,达到这个境界。
香港人会有优越感吗香港人来到深圳这边工作,有没有一种高高在上,高冷或者是难以相处的这种感觉。
以前我有这种感觉,后面跟他们接触以后,发现香港的同事还是蛮随和的。
因为我以前的香港上司他每个星期五的晚上他都会回到香港那边。
然后星期一早上就会过来深圳这边上班,他都会给我们带一些吃的,比如说水果或者是一些糖果。
而且还会主动地跟我们打个招呼,所以我整体上我的感觉就是很随和的感觉。
会很热心地跟我们交谈工作,有时每个月都会请我们吃饭。
香港人不婚正常,50岁结婚也正常香港人是不喜欢你去问他的隐私,特别是在他婚恋这方面。
因为香港人的话,他40岁结婚,正常50岁结婚正常,20岁结婚也正常,50岁以上不结婚也正常。
但是我们还是套出了我以前的那个上司,他的婚姻状况。
以前一个香港同事是个七零后吧,40多岁了,没有结婚,但是他有女朋友,为什么不结婚?
因为他也说过,在香港结婚的压力太大了,养家的压力太大了。
就算他是个财务总监,他的年收入有差不多上百万,但是在香港那边也算不了很高。
比普通的那些做清洁工的阿姨工资要高。
但是他仍然觉得养小孩有压力,教育有压力,买房子有压力,所以他可能是不结婚了。
可能比较享受单身的生活吧。
香港人穿衣比较港风经常关注那些网红的话,就会发现有一种风格的衣服叫港风港风,就是很惬意随意的。
其实包不管是香港人还是广东人,穿衣都比较随意,舒心为主,你看那些很多女明星杨幂呀,或者是一些网红啊,他们都穿的很很港风的。
有时候牛仔是成了香港人很多人的标配。
由于香港的天气比较热,有时候你看香港人穿着一对拖鞋上街也是正常的,因为没有那么多讲究。
除了那些做金融或者投行的职业人士就会穿一些比较正式的正装以外。
其他的人都是很随意的,比较随意一点。
不像上海人做个核酸都要穿得这么隆重。
香港人以讲粤语为主如果你跟香港人交谈过,你会发现八零前以前的人基本上都是说粤语为主。
他们说普通话的话也可以说,像我以前的很多同事也可以说,但是不太标准。
如果你去跟香港的那些中小学生交谈,你会发现现在的小学生,其实说普通话都可以说得很好,因为现在也越来越重视吗?
香港人比较讲原则,不喜欢插队、闯红灯在香港最好就不要闯红灯,不然后被鄙视的。
坐公交车要有秩序,不要插队。
还有去买东西的时候,因为人特别多,也要注重不要去插别人队。
其实不管是哪里的人,都很反感你在买东西的时候,突然别人来插你的队,这样子有点不太礼貌。
所以在香港那边买东西的时候,尽量按照规矩去排队吧。
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也很久没有去过香港了。
就想着如果疫情结束以后,就很想去香港那边买点东西,因为香港那边的美妆护肤品太多了,又便宜。
你认识有香港的朋友吗?你觉得香港人怎么样?
不吹不黑,前些年我常去香港,有香港亲戚,也有香港工作的经历。
要了解香港人,得先了解香港。总的来说,香港是一个完全西方化的资本主义城市,资本主义的特点是政府是一个小政府,政府对社会经济影响小,经济社会被资本管控。这种管控的结果就是社会阶级固化,什么意思呢?就是富人固富,穷人固穷。所以普通的香港民众不会像大陆的年轻人这样有激情,有人生理想和追求,他们没有太多的想法,工作不会很积极,但比较负责任,职责内工作认真,工作和生活分得很清。但一旦有涨薪或是升职机会,里面的斗争和电视剧一样精彩。
同时香港人基本不讲人情世故,在公司内部,我们会觉得大家是同事,同事至少算半个朋友吧。但香港同事会对某些同事特别歧视,或是特别的冷漠,这种歧视绝对是摆明面上的,完全不给对方面子。曾经有个同事得了银屑病,其它香港同事把她办公桌推到办公室门口外,让她在那办公,同时在办公室贴了很多红纸,上面写着身体健康之类的。如果某个同事工作能力较弱,同事也是对他特别歧视,各种小报告要把这人赶走,绝对不会主动帮这个同事提高或是分担点工作,除非有人发现他是老板亲戚。在工作上,香港员工就是各做各的,什么都藏着掖着,怕别人学去。
所以,从这里能看出大多香港人的基本性格:你对他利益有帮助,他会对你特别好。如果你作为顾客,去香港的商店,服务真的是一流。但周边的市民觉得你拉高物价,对你不太友好。
当然,哪里都有好人和坏人。我也认识有很好的香港人,我刚去时就对我很关心,知道我和他做同样工作但工资少30%,还会问我要不要和老板再谈谈。只是这样的香港人不多,而且大多上了一点年纪。
年轻一代的香港人,真的是无利不起早。但他们也不容易,人生没太多追求,自然就不会特别努力。很多人香港人连婚都懒得结,结婚了也不想要孩子。因为香港的法制是西式的,儿女没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孩子养到成年,就各自独立,生孩子光付出没回报,那干嘛要生?所以香港很多明星夫妻都丁克,我香港的熟人有很多四十多了,还是单身,有的有对象,也不过是个性伴侣,平日各过各的,不结婚,这种情况在香港很多,所以香港的出生率很低。
很多的香港老人,手握着一些钱,也不会给儿女,老人干不动了,就去敬老院,儿女常年与父母不相往来的挺常见。
要改变香港,其实也很简单,加大特区政府的权力,把资本的利益一部分转移给普通市民,很多问题都解决了。比如中央说要帮香港百姓解决住房问题就很好。
你认识有香港的朋友吗?你觉得香港人怎么样?
我父母有一个朋友刘阿姨是个华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去了香港。开始只有她一个人去,因为手续的问题,她先生和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没办法和她一起去,因担心她先生无法照顾上小学的女儿,就和我父母商量把她女儿放我们家住一段时间。
好像她女儿在我们家住了几个月,我每天还得给她辅导作业,记得她那时正好学分数,她怎么都理解不了,还是我用苹果切开当例子,才让她明白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和一的关系。
后来阿姨从香港要回来了,问我们想要带点什么东西,我爸爸因为是搞建筑的,需要计算,所以让她带个电子计算器回来,我妈妈让她给我带几件衣服回来。
回来后,她给我爸爸带的计算器是个旧的,跟我爸爸说,这个是别人用过的,你就给六十块钱吧,我爸爸也没说什么,就给了六十块钱,而给我带了一件粗呢外套加一个亚麻的套裙给了一百多块钱。她还给我带回来了一个不知道什么材质的手包,我妈妈也要给她钱,但她说不用了,是送给我的,后来我们就没再坚持。
之后有一天,阿姨说要带我去趟友谊商店,八十年代,友谊商店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去的,是要凭护照或者签证才可以进去的。我们进去后,因为那里面买任何东西都要用兑换券,她就给了我一张100元的港币,按当时的价格,我换了27块多钱的兑换券。
之后我在里面买了些东西,她只买了一个几块的东西,结账的时候,我就替她结了。她挺意外的,然后对我说,我们在香港,和兄弟姐妹一起去买东西,也是各人付个人。
我也是感觉她和以前不太一样了。以前她就做不出拿一个旧的计算器还管我爸爸要六十块钱这样的事,先不说她把孩子放我们家吃住几个月都没付一分钱,就是拿一个旧的别人用过的东西还要那么多钱就非常不合适,如果是新的,该多少钱就是多少钱,我们也不会说什么,关键是个旧的,用了多久也不知道,当初买的时候花了多少钱也不知道,你就让人付六十块钱,真不知道有什么道理。我父母碍于面子没说什么,但当时我心里很不舒服。
回家的路上,我给了她三十块钱,就当那100港币的钱,她接过钱的时候说,那我还应该再找你几块钱才对,我说算了,不用找了。
因为有过这次接触,我劝我父母,以后离她远点,因为她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她了,环境已经把她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了。
后来她经常回北京,但我再没有让她给我带什么东西了。有时她主动问我需要带什么东西吗?我说太麻烦了,就不带了。是因为我听说有些人让她带些金首饰回来,当时的100港币兑换成人民币也就70多块钱,但她从香港买的首饰用的是港币,回来后都按人民币收了别人的钱,一克就多收了二十多块钱,虽然钱不多,但这么做事让我看不惯,所以就让我妈妈少跟她来往了。
之后还有过几次来往,因为她的亲家和我们家是邻居,她去她亲家的时候也顺便来我们家看看我父母。有时她会送我妈妈一件T恤,送我一条裙子或者一瓶香水,我就会回请她吃顿饭,也算还了她的人情。
这就是我认识的一个香港人,眼里除了认钱,其他都不认了。
你认识有香港的朋友吗?你觉得香港人怎么样?
首先,我们得承认,大陆经济,科技等等,这段时间举世瞩目,取得飞跃的成果,全世界的中国人,包括港澳台,海外华侨等等的爱国同胞,都与有荣焉,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得承认,香港在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对内地,尤其是广东在经济,投资,人才,管理等等软硬实力的支持,是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我记得非常清楚在老家最困难的时期,我家环境也不太好,我母亲坚持把生活物资,衣服,米油盐,衣车等亲自送往老家,当时交通也非常落后,过程的艰辛可想而知。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次踏足深圳特区,跟现在比较,当然是有天渊之别。我们也要认清一个事实,香港是英国殖民地统治下的香港,爱港爱国的同胞是不少的。香港这几年出现仇中的情况,也是英美从教育,司法,政治,媒体方方面面埋下的坑,我们只能说,防不胜防,两代的年青人 已严重给洗脑。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大陆的同胞希望能抱有正面的心态,去评论香港的情况,只有我们统一口径,抵抗外侮,中国成为领导世界的重要一员,是指日可待。
你认识有香港的朋友吗?你觉得香港人怎么样?
去了两次香港,留下的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一、街上很少见到警察,特别是交警。二、交通秩序井然,有红绿灯的地方那怕窄窄的几步就跨过去的小巷,也不会有人闯红灯,所以车速很快,有点惊到我。三、有一次在等公交,车站边上有个加油站,看到每个加油员手里都有一块毛巾,一开始不知道干啥用的,等看到有人来加油了才知道,原来他们不是把加油枪往油箱里一塞就行了,等待过程会拿毛巾擦车,不是那种应付的擦,而是很认真很卖力的擦,所以街上看到的车都很干净,这是原因之一。四、有次碰到下雨,雨后上街惊讶地发现路边积水居然是清的。
你认识有香港的朋友吗?你觉得香港人怎么样?
当然有,有些香港人有一种可笑的优越感,最大缺点就是很利己,缺乏包容性。我有所谓的香港亲戚,也有香港的朋友。下面谈谈我对香港人的看法。
为什么说某些香港人会透露出一种可笑的优越感呢?我认为可能跟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在香港很多都是兢兢业业的普通劳动者。虽然平日里在港剧上看到很多富豪名媛,但这只是代表香港一小部分的高阶人士,大部分普通居民生活得都比较清贫。众所周知,香港是英国殖民地的产物,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及西式的教育背景深深地影响着如今香港的社会,两极分化很严重,富人依然很富裕,穷人依然很穷。
零几年的时候广东经济大发展,掀起一股下广打工潮。我一个不是很亲的表姐,本来是在本地小学教书的,因为不甘于平凡,于是追随潮流到了广东深圳的一家港资企业做了个文职。没过两年就背着家里跟一个大龄香港仔跑了。结婚之后婚礼没办,两年才回一次家。那时候,内地总体生活水平都不是很高,在大家的印象里,香港人各个都很有钱,如果有机会嫁给香港人,就算在那边当个洗碗工都比内地的公务员挣钱多。自从有一年过年的时候,那个香港仔跟表姐回过一次乡下的舅舅家,之后几乎都没回来过。只是表姐后面有了小孩才偶尔两年回一次老家,大家现在都觉得这个香港仔瞧不起内地乡下人,不懂人情世故。
现在表姐偶尔也会回来,只不过回来经常跟我们说的不是夸赞香港如何富裕,而是经常吐槽香港生活艰难。他们一家子6口人目前还是住在40平米的政府公屋。因为那边消费实在太高了,平时生活都很节约,恨不得一碗米饭两人分。由于疫情原因,失业率非常高。就算普通的工作,很多人都是抢着干。我姨妈每次听到表姐的诉说都表示很无奈,但又没办法,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
因为本人是在外贸公司上班,所以接触很多的香港年轻人。有一个算是二代香港人吧,因为他父母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到香港闯生活了,所以他本人对内地有很深的情谊。这点感觉在很多的香港年轻人中是比较少见的。正因为他对内地人情义比较重,所以我跟他聊得比较好。他说为什么很多香港的年轻人选择在内地发展?他认为内地正在大力推进湾区建设,经济都在飞速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香港地方小,生活压力大,就业困难,工作晋升的机会也不多,所以他选择回到内地。他大学毕业后在香港兢兢业业工作了6年,对事业几乎失去了信心。稍微有机会上升,同事之间都是相互排挤,平时生活都是互不干涉,人与人之间冷漠至极。在一个压抑的工作环境里,早早就把他的信念磨灭了,所以他毅然决然选择回到内地开始新的工作。
这位香港朋友经常跟我说,以前不回内地都以为内地落后,直到鼓足勇气回来后才发现内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安定自由,工作充满着朝气。现在不但在深圳买了一套100平米的房子,而且在工作闲暇之余还经常到处旅游散心。下面是我曾经和他的对话。
“阿威,在香港工作下班后,你们同事之间会经常聚会吗?”
“聚个鬼乜,落班之后有些选择埋头加班,有些回家,反正谁也不理谁。可不像现在在深圳下班后能开开心心约上几个朋友同事喝喝小酒,吹吹牛嗨。”
“香港工资这么高,够花吗?”
“呣啊,消费甘高。除开生活费都没有几分钱啦。有的员工工作十几年还是一个普通职员,好压抑的”
“香港的房子这么密集,住得不压抑么?”
“压抑有乜嘢办法啊,有得住都唔错啦。好多人还住着劏房、囚笼房,有的人等到死都未排到政府公屋”
这只是香港普通民众的一个缩影。以上的对话大家有没有觉得很心酸?
疫情没发生时,我经常入境香港买些日用品,在交流的过程中,总感觉他们对内地人表现出来的都是一种高人一等的姿态,说话也趾高气昂。有一次我想要商场的柜员推荐介绍一下商品,但是态度比较冷漠。谁知道一个鬼佬过去看东西,柜员直接就走开,微笑着直奔鬼佬那边去了,最后扔下一句“唔好意思,過边有客人,你自己睇下”。我心里当时真想骂娘,这TMD扑街的服务态度!
总体来说,我觉得某些香港人对内地人不是很友好,深怕别人抢了他们资源似的。这是一种狭隘的自卑心理,还透露出一种极其落寞的优越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地域狭小导致错误的认知,还是盲目地觉得高度的发达产生高姿态心理。并不是港英时代给香港带来了红利,而是当时内地缺少机遇,如今内地的崛起也应该警醒一些不思进取、狭隘的香港人了。我认为目前的香港人应该学会包容,学会放下姿态去沟通交流,这样香港才有美好的明天。
这就是我对香港人的看法,仅仅是通过个人所见所闻发出的内心感受,大家同意我的看法么?你又是怎么看待香港人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一起探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