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的房子值得入手吗?
作为一名在惠州从业七年的地产销售,可以肯定地告知大家,值得入手。
买房买在一个城市看什么?看位置,看人口,看经济,看未来的规划。
惠州地理位置优越。属于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临港,近海。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间,位置得天独厚,临近大湾区三个中心城市:深圳,香港,广州,同时靠近佛山,东莞等。
同时惠州进入交通发展大时代。惠州平潭机场是军用机场改的民用机场,已经开通20多个城市30多条国内航线。港口方面拥有国家一级口岸惠州港,水路距香港仅47海里。水深港湾多,具有建设年吞吐量一亿吨以上大港口和国际港口城市的条件。铁路方面拥有厦深高铁,赣深高铁,广汕铁路等,拥有9个高铁站,堪称高铁上的城市,高铁在拉着这个城市奔跑。高速公路无需多说,同样四通八达。
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便捷的交通助力惠州经济的快速发展。惠州是广东第五大经济城市。当然目前比前面四大城市相距甚远,但经济增长明显提速,去年同比增长10.1%,达到了4977亿,即将迈入五千亿大关。具体的经济指标我们也无需一一展开。
惠州的土地面积11347平方公里,是深圳的5.7倍左右,也是承接深圳,东莞等产业转移的基础。同时需要大量的人口来发展,惠州常驻人口增至为606万人,最重要的是惠州人口属于净流入城市,近十年增加了145万人口。这点对于买房很重要,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才更有价值。大家可以查查看,惠州哪个区,人口增速最快。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惠州是个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土地面积大,人口净流入,经济实力可以虽还不够强,但经济增速快的一个城市。加上惠州空气优良,常年温度在20多度,四季如春,是个十分适宜居住的城市。综合来说值得买入。
但惠州也有很多争议,比如土地面积大,但人口相对于深圳东莞等城市还是较少,经济处于发展阶段,还不够发达,买了这里的房子,工资收入还跟不上,就业选择也没有深圳广州多等。所以买入惠州,也不是稳赚不赔的,想要增值也要选对地方。
值得购买的就是四个地方,惠城区,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大亚湾经济开发区,以及惠阳的临深片区和南站片区。其中大亚湾和惠阳的两个片区临深,适合通勤,去深圳交通方便。不过因为深圳地铁14号线未如期待修到惠州引起争议,但始发站在深惠交界处,还是有利于深惠同城,深圳客户置业选择这里。惠城区配套成熟,适合居住,仲恺是产业比较多,经济发展比较快速,也靠近东莞等。
但是今年惠州房价下跌,很多人在骂。其实这又不是惠州一个城市的错,深圳,东莞,全国都在跌,东莞跌得也不少,这是大环境导致的,哪个城市能独善其身呢?很多人在网上过于放大惠州房价的下跌情况,造成恐慌。可笑的是前几年追捧惠州的是他们,现在踩的也是他们。只不过换了一个角度去博取流量罢了,你看他们嘴里骂着,其实卖的还是惠州的房子。
按照正常情况,肯定首选一线城市,尤其是深圳更新价值,东莞次之,然后才是惠州。但我们必须客观地承认,这是在经济实力OK的情况下,不然为什么那么多深圳上班的人不买深圳,而选择惠州呢?
合适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根据需求选择我说的四个地方,不用担心,时间会给大家玫瑰,无论自住,还是投资,未来都不会差。不过要坚持长期主义,稳健回升和上涨,没有一直下跌的市场。也不要像买股票一样,每天都盯着涨与跌,徒增心烦意乱。
惠州的房子值得入手吗?
惠州的房子并非有价无市,现在也值得入手!!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惠州这个城市:
惠州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是中国大陆除深圳市外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也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惠州属珠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惠州毗邻深圳、香港,北连河源市,东接汕尾市,西邻东莞市和广州市,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惠州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2区3县,并设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而惠州市两大经济支柱分别是电子、石化。截止到2017年,惠州市GDP为3830亿元,在广东省排名第五。
了解了这座城市我们再说回惠州的楼市!
惠州的房子真的有价无市吗?
近两年,惠州房价一路飙升,哪怕出台了限价政策,2017年涨幅仍达22%,如今全市均价已在五位数,而这个数据或比实际数据要偏低,因为惠州限价,多个开发商想涨又不能涨,带装修、车位等加价销售现象层出不穷。哪怕一再遏制,不少开发商仍要“铤而走险”,偏偏还有不少购房者愿意买单。所以并没有出现有价无市的场景!
无论惠州房价高低,买房需求一直在那,但2018年买房也并非易事,拦在购房者前面的除了越来越高的首付,还有越来越高的房贷利率。据了解,现在惠州已有多家银行房贷利率上浮高达30%,仅少数还在20%,且银行贷款额度十分紧张,放款时间拉长,还有不少人预测2018年加息可能性很大。也就是说,如果2018年房贷持续不收紧不放松,那么即使房价不涨,购房成本也在增加。
那么惠州的房子值得入手吗?
惠州房价虽已到了一定高度,但就惠州的实际情况而言,这并不是顶点,只要深圳楼市不崩掉,惠州就会一直鼎立。从政策方面而言,珠三角9市已有7市出台了限购政策,惠州未限购但限售限价,在限制房价上涨的同时,也杜绝了房价大幅下跌的可能。
综上所述,惠州的房子依然值得入手,有价也有市!需要在惠州买房的还是尽快买房的好!
惠州的房子值得入手吗?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惠州70%至80%的商品房和二手房是有价无市的,尤其是2015年至2017年,惠州房地产价格大幅上升,炒风正旺,惠州房地产严重偏离市场,在惠城区江北CBD片区,金山湖片区,大亚湾和巽寮湾片区,房价从8000一平多炒到20000多一平,翻了一番多。在房子用来住的国家政策下,炒房者一地鸡毛。目前惠州刚需的小户型的房子,只要在10000一平以下,好地段,好户型才有需求。惠州近十几年,推进城市化太急了点,惠城区年年扩容,商品房大量在建,房地产库存年年上升,惠城区的虹吸效应,把周边的惠阳区、博罗县、惠东县和龙门县的人口和资源吸引到惠城区来,非常多的农村人在村里有几层的宅基楼房,但是为了子女的工作和教育都在惠城区买了一两套房子,但是本地人口有限,工作岗位有限,财富有限,惠州两区三县只有450万人口,但是惠州毗邻深圳、广州、东莞,大量劳动力被深圳广州和东莞吸走,惠州人口流入往往等于人口流出,所以说,现在惠州的房地产大多数是有价无市的。惠州是有小姐的心,却是丫环的命,惠州房产商最拿手的牌,一是深圳直辖并惠州,二是深圳与惠州同城化,惠州是深圳后花园,三是惠州半城湖水半城山的江湖海山色。实质上,除了像巴掌一样大的西湖外,都是在商业炒作而已。在中国的333个地级市里的GDP竞赛中,惠州不是佼佼者,在国家战略布局和经济结构分布中,惠州也不是重要角色。惠州唯一可以做的,在粤港澳湾区里做好大交通和大服务,降低房地产价格,承接深圳和东莞转移产业和有住房刚需的工薪一族。
惠州的房子值得入手吗?
感谢邀请:
惠州有价无市是针对绝大多数区域的二手楼盘,新房还是不会的,二手房在部分区域还是有市场的,现在都有市场那么几年后可想而知!
惠州人少地多,目前投资客户居多,不过几年后可想而知的是刚需客会遍布在惠州的部分区域!
我还是和以前同样的看法,首选临深片区!包括我自己也买在那!
未来五年临深片区一定是深圳没钱的刚需客首选,就好比五年前,龙岗又有多少人?为什么现在人多了? 那是因为深圳3号地铁线!
惠州临深最好的福利就是深圳14号地铁线,深圳最后一站 沙田,到福田岗厦北,全程45分钟,目前三号线双龙到罗湖口岸要一个多小时,这意味着什么呢?
坚持自己的看法,个人意见 仅供参考!
惠州的房子值得入手吗?
作为深圳人,最后还是选择放弃,惠阳、惠东看房不少于三五十个盘和不少资料,把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房价的走势要看这个区域国家的定位、人口、经济和面积的相互关系,这些我认为是大势。至于说地段好不好?户型好不好?开发商好不好?自然,这些会给房价有加分,但无足轻重。
首先看惠州的定位,自从国家级大湾区规划出台以后,惠州的定位是很明确的,这点大家可以在大湾区规划中看惠州的定位是~宜居风景城市~如果他功能主体是去住的话,自然在工业上,商业上不会有太大的突破,不管是从现在的还是未来的发展,更不要说金融,航运等领域了。任何缺少这里经济基础的城市发展都不会太好。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人口,只有人口的不断涌入且面积有限,经济蓬勃,才有可能提升房价上涨。惠州的gdp大概是深圳的五分之一,惠州的面积大概是深圳的六倍,但是常住人口只有深圳的四分之一。且人口净流入也不是很好,流动率很大(说明都是工厂打工,不会留下)。没有大的动力。
有人可以说未来深圳的外溢效应可能会到惠州,其实我感觉这些人的想法极其可笑。买一套房子不仅仅是卖了一套房子,后面跟着的是医疗保健,子女教育,父母养老,工作通勤,甚至是汽车上牌等等。说了这么多年高铁生活圈,真正每天穿梭于深圳工作的人数,占比忽略不计。而且深圳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平均年龄是全国最低的,等到深圳人口老龄化再陆续去居住的话,那起码是30年以后了。
再来看一下惠州新房和二手房的销售占比。一个成熟的城市,一般新房4二手房6,为什么要和成熟的城市比呢?关键就是成熟的城市,会有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和人口基数在里面。惠州现在已经达到了恐怖的8/2。再加上本身这个城市的面积体量就很大,理论上来说新房可以无限量供应的,投资如果是碰到一个无限量供应的标的,那它的意义在什么地方?
最后来说下去库存,大家自己可以去查一下各类的新闻报道,惠州库存和销售的比例,或者说周转率,是全广东省最高的,已经多次点名批评了。惠州市整个环深为一个不限购的城市,而银行的利率已经上浮到30%到35了%。这个就说明地方政府和广东省是快速去库存(这个也是中央三令五申的要求),而银行不傻,其中的风险我相信银行的专家应该会比我们更加的清楚和透彻。
以上这些我个人认为惠州的房价不会再有什么很大的气色,至少在十年之内是不会再有了。可能热点区域,会有一些小的波动,比如14号地铁沿线和白云新城,就看大家自己的见解了。
惠州的房子值得入手吗?
现在不建议买惠州
“来到深圳,都是惠州人”,一句话道出不少深圳年轻人的心酸。
深圳房价高企,不少刚需和投资客把眼光投向了只有一万多的惠州。
每个去惠州买房的人之前都是满怀憧憬的,
那天,天很蓝,海水也蓝,房价很低,心情很美。
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基本全部成为楼市炮灰。
现在深圳东莞限购,又有大量的人涌向惠州买房,惠州新房这周销量大涨。
真的是时候揭露下惠州楼市的真相了!能救一个是一个......
(一)惠州的地理位置
从地图可以看出,深圳北接东莞惠州,
南与香港隔河相望,香港就不说了,
东莞和惠州是唯二的两个环深城市。
惠州面积11599平方公里,接近东莞5倍,是深圳的6倍。
人口却最少,东莞的1/2,深圳的1/4。
GDP呢,东莞的1/2,深圳1/6。
一句话概括惠州就是:地大,人少,还穷!
还有一点很致命,惠州的位置非常尴尬。
全深圳的经济重心都在往西迁移,这几年宝安房价逆袭充分说明这点。
而惠州是在深圳以东,与深圳片区最差之一的坪山接壤。
坪山大片土地,房价才3万起,不买坪山买惠州是不是傻?
毫无疑问,南山和福田才是购买力的发动机,大部分工作机会都集中在这。
作为南山福田人,是怎么想到可以去惠州买套房住的?
即使是离惠州最近的龙岗,去看一次房半天一天就没了,还是专车接送。
两地通勤,想想就好,每天在路上三四个小时简直是浪费生命。
惠州想做睡城,也不是合格的睡城,观澜、松岗、临深东莞都比它强多了。
(二)惠州的产业经济
买房先看产业,这是金科玉律。
唯二的临深城市——东莞和惠州,拿来一比,高下立判。
东莞制造业实力雄厚,已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华为,大疆等高科技企业纷纷入驻东莞松山湖。
惠州就有个拿得出手的石化产业,对于人居而言,还是个减分产业。
其他的电子和汽车产业,又是以组装为主,处于产业链低端。
先天不足+后天乏力,惠州政府也很无奈呀。
万万没想到,身边的深圳越来越开挂,中国楼市也开启了十几年的大牛市。
惠州终于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财之路:
我临深,我地多,我可以无穷无尽的卖房子呀,
房地产成为了惠州政府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惠州的楼市面貌惠州虽大,但能蹭临深概念的不多。
主要集中在惠阳和大亚湾片区,现在还要加上一个最近炒作的“仲恺高新区”。
这两个片区与深圳坪山接壤,各有各的卖点。
惠阳区有惠州南站高铁可通达深圳北站,同时加上主城区的配套。
大亚湾片区则主要靠海景旅居概念加持。
惠州楼市有个最大的特点,
就是大盘,巨盘众多,
很多楼盘它本身就是一座城。
根据链家数据,不算惠州其他非热门片区,
只算惠阳和大亚湾新盘数量加起来,就有212个。
光这一数量,就超过全东莞所有新盘总数量!
而我初步估算了下,填满这些楼盘,需要200万以上人口。
而惠阳和大亚湾常住人口不足百万,而且很多还是有房的。
这么多房子生产出来,卖给谁呢?
自然是全国的投资客尤其是深圳的刚需客和投资客,
过去到现在,一批一批的人像羊群一样冲进去填这无穷无尽的坑!
(四)惠州为什么涨不起来
通过上面的信息,我们比较容易知道为什么惠州房价起不来。
1,供远大于求。惠州卖地的历史悠久,最大特点就是薄利多销。源源不断的房子生产出来,量多又便宜。2018年就这一年时间惠州卖掉22万套房子,绝大部分是新房,人口只有深圳1/4的惠州,卖出了深圳2.3倍的房子!
2,经济产业弱。这里没什么产业,像样的写字楼群都没有,惠阳和大亚湾的支柱产业就是房地产,当地政府靠卖地和搞地产开发,就已经实现小康和富裕了,还去折腾什么高新科技呢,更何况先天和后天都不足,竞争不过旁边兄弟城市。
3,天花板低。惠阳最有价值的两个概念,最临深和最临高铁南站,已经被龙光城和星河丹堤牢牢把控了。目前星河丹堤价格二手成交价也才1.6万出头,龙光城更低一些。并且二手房源巨大,无法形成挤兑效用。这里都卖不起价格,更不用说其他楼盘了。
(五)个人对惠州楼市的一些看法
惠州实际是一个长期需要去库存的城市,
过去八年(2012-2019),惠州卖掉了超过一百万套的房子。
还不算过去卖掉的和未来源源不断的新房供应。
而整个深圳目前也才不到200万套的商品房。
但深圳的人口是惠州4倍以上,GDP是6倍!
买房需谨慎,特别是惠州,真的太过剩了。
不要再被各种惠州房产广告所吸引,
说房价上涨可以编出一百个经不起推敲理由。
真的钱少,一百多万总价在深圳也可以买个单间或者一房一厅。
不要说单间没有价值,过去深圳位置好的单间涨幅一直不错,流通性又好。
深圳买房很多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单间就是他们的跳板。
而且单间所带的学区可以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
以后房价涨了,通过杠杆收益,就能置换深圳更大的房子。
记住:如果在买房上不能识别各种套路和诱惑,最好的方法是不要去惠州看房,不要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糟蹋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