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暖越密越好吗?

地暖管间距是多少?

大家好,我是专注家居和装修知识分享的家居杂坛。喜欢的就点击一下关注吧!

对于地采暖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地采暖地面下所盘绕的加热管道。因为地采暖之所以能够实现对室内的升温,就是依靠供暖时的热水在地面下的管道中的循环。所以很多的朋友就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地采暖的加热管到盘绕的越密越好。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家居杂坛以下面的问题为例来给大家解答地采暖加热管道的问题。

地暖越密越好吗?

关于地暖越密越好吗?家居杂坛首先给出个人的观点就是地暖并不是越密越好,而且地暖管道如果过密的话,还会引发相应的问题。地暖管道的间距应该根据热负荷的计算进行确认。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一样,盘绕的越密越好。个人给出这个观点是基于以下五点原因。

①:地暖管道如果过密,会导致地面开裂。因为我们地暖管道在地面上盘绕以后,一般都需要进行回填的。而在回填的过程中,如果管道过密就可就会出现该区域是没有混凝土的,如果出现大面积非常密的地暖管道,那么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是非常容易出现开裂的。而且开裂的程度会越来越严重。

②:地暖管道如果过密,也是无法实现盘绕安装。因为我们现阶段所采用的地采暖的加热管道基本上都是pex管道或者是pert管道。这两种管道都是塑料材质的,具有一定的弯曲功能。但是如果我们把地暖管道盘绕的非常密,例如间距在100毫米以下时,大家就会发现我们是盘绕不出来的。这样有可能导致地采暖的加热管道出现了弯折。

③:地暖管道过密后会导致盘管弯曲出现的过多。也就是每一根管道中间拐弯的地方非常的多。而地暖管加热管道拐弯地方的增多必然增加水流的阻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利于地采暖管道中热水循环的,当然了也就无法实现好的供热效果。

④:地暖管道盘绕过密会出现单回路的管道过长。对于地采暖的加热管道在规范中有明确的要求,就是单根加热管道长度一般不允许超过120m。而在现实的实际情况中,一般都是不超过90m。最常见的就是每一根加热管道是在70~80m,这样才是最理想的。这这种情况下水循环是最好的。

⑤:会出现我们室内地暖回路过多。因为我们盘绕地暖非常密的话,那么必然增加管道的长度,而管道长度又有上限的要求,这样就会导致我们室内分积水器的回路过多。但是回路过多以后,就会影响我们供回水主管道。因为供回水主管道常规的都是dn25或者是dn32的。而超过10回路以后,需要把供回水到主管径加大,但是这一点我们是无法做到的。

如何合理的设置地采暖加热管道的间距?

对于地采暖的加热管道的间距,应该根据室内房间的热负荷来进行计算。而对于热负荷计算,我们要考虑房间整个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另外要考虑冬季室外的温度,最后还需要考虑供回水的温度。这些不同的条件就决定了不同的间距。对于北方大部分地区而言,如果采用55℃的供水的话,个人给出的地暖管道的进间距建议如下。

①:阳面非东西山墙的房间,地暖管道的间距,个人给出的建议就是选择200毫米~300毫米。常规的选择是250毫米就可以了。如果觉得温度可能不够,可以做到200毫米。

②:阳面东西山墙部位的房间地采暖管道的间距个人给出的建议是选择150毫米~200毫米。但是对于大部分地区而言,基本上都是选择200毫米的。所以说200毫米间距应该是可以满足要求的。

③:房间阴面非东西山墙的房间的地采暖管道的间距,个人给出的建议是选择200毫米。如果我们家里的围护结构性能稍微差一些,那么此时可以选择150毫米。

④:房间阴面东西山墙的房间的地采暖管道的间距,个人建议大家选择150毫米。在最密的情况下,其实我们可以选择100毫米。但是100毫米的管道盘绕相对来说比较密一些,要注意安装的措施。

注意问题:①、我们选择地采暖管道间距的时候,必须注意供回水的温度。因为同一个地区而言,如果供回水温度不一样,会导致差异很大。②、大家要注意另外一种情况,就是采用的地热水进行供暖的。因为地热水供水的温度一般是45℃,所以这时要比普通的地暖管间距缩小很多。这是一般把地暖管的间距控制在150毫米和100毫米。

结束语

对于家庭中所铺的地暖,不要任意的去选择地暖管加热管道的间距。目前阶段来说,地采暖加热管道的间距是从100毫米~300毫米。所以说如果出现小于100毫米或者是大于300毫米都是不合理的。另外,我们在选择地暖管道间距的时候,要根据房间所处位置的不同去合理的进行选择。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要保证每个回路管道的总长尽量的接近,一般长度差不能够超过10m,这样才是最理想的一个效果。

【个人原创,头条首发,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即删!】

地暖越密越好吗?

在相同水温和管径下,地暖管越密散热量越大,地暖表面温度和房间温度越高,这是基本现象,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地暖末端,就是通常说的干式和湿式,相同条件下干式铝板地暖末端比湿式水泥末端地面温度提高5度左右!所以影响地暖温度主要有地暖末端.进水温度和管道间距三方面因素!

地暖管道最小间距是由最小弯曲半径决定的,最小弯曲半径不得小于5倍管直径,即地暖管最小间距不能小于10倍左右管径,否则就容易折弯堵水,地暖就不热了!这就是20地暖管间距不能小于20公分的根本原因!相同水温和末端,16管比20管提高3度地面温度,这是南方地暖用16管的主要原因!

地暖管径分20.16.13.12.10.8.6mm等系列,通常12管径以上的称为常规管,10管径以下的称为毛细管,管径越小水阻力越大!这就是常规管每回路可以盘10平方以上,而毛细管只能盘5平方左右的原因,管道越密分水器接头越多,地暖稳定性自然越低,所以这也是空气源40度低温水最适合用13管的道理!装地暖关键是要根据热源水温和需求,经计算选择管径和管间距的合理值!根据层高.温度和节能需求选择薄型铝板干式地暖末端还是厚型水泥湿式地暖末端!

地暖越密越好吗?

地暖当然不是越密越好!

主要是要看使用什么样的管材决定密度是多少。不管是水地暖还是电地暖,它在地下的盘管间距都不会是越密越好,因为盘管的发热,一旦地面散热过慢,就会带来地面过热,地砖脱落、地板发黑、脚部不舒适、室内温度偏高引发疾病等问题,也有可能会导致热不起来的情况。

那它正确的密度(间距)又是多少呢?

生活中,使用水地暖的用户是较多的,它的发热全靠地面下的盘暖管,通过采暖水的循环获得热量,盘暖管的材质通常是采用PERT塑料管,其使用的管径有5mm、16mm、20mm这三种居多,对它们的运用是:

当使用5mm的管材时,盘管间距通常是6-8公分,它是以格栅网状的形式呈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毛细管地暖。

在使用直径是16mm的管子时,它的盘管间距是15-20公分,一般是采用15公分和20公分两种,当然有人采用17公分或18公分间距,我觉得意义不大,不外乎是突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做法而已,这样的形式主要是使用在湿法地暖系统里(有混凝土回填蓄热层)。

当使用直径是20mm管材时,它的盘管间距通常是20-25公分,实际运用中,使用25公分间距的居多,在干法地暖(没有混凝土回填蓄热层)或一些工程项目里的地暖项目里使用较多。

是不是管道越密越好呢?

如果单一的从这个疏密角度说地暖的好坏,我认为式极度不科学的,甚至式错误的说法。从升温角度来说,管道是越密越好的,但是是有要求的,不能随意的加密。

从前文的介绍可以看出,越细的管道间距越小,实际运用中,越细的管道越密,所以温度更加均匀,它所要求的供水水温更低,所以更加节能。但是它的条件是管间距很重要,其管间距又受到其管径弯度的制约。

如果管道转弯太小,就会带来增加采暖水的阻力,水循环不畅,升温受到影响的故障。另外,电地暖的散热虽然不受水的流速限制,但是它的发热量与房间所需要的热量必须匹配,假如我们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铺设过密的发热电缆,也是会带来地板过烫发黑、地砖脱落的情况,除非你摆放一个电风扇吹地表,加快地表温度的散热。

为啥会有以上的间距说法呢?

管道的弯曲角度与管径有直接关系。管道的弯曲通常是管材半径的1倍或1.5倍,因为管道在施工中肯定会有转弯的,采暖水在管道里流动,弯道会带来流速的减低,所以这个角度很重要。采暖管的间距就体现了角度的问题,所以使用什么规格的地暖管,就该有什么间距的盘管,不能含糊的。

以上说的是水暖管,那电地暖会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呢?在发热电缆线里也是一样的要求,它的发热量和长度是成比例的,如果无限制的把发热电缆线盘加密式的铺在地上,会因为过密带来转弯出的发热过大,带来故障减少寿命。

g

综上所述,地暖的管道,不管是水地暖还是电地暖,它一定不是单方面的越密越好,而是与使用的管材直径有直接联系,在采暖规范的白皮书上有明确的介绍。原则上说,越细小的管道,就应该越密,水温就可以越低,它带来的结果是越节能越舒适。

地暖越密越好吗?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是成都暖通技术胡工。

地暖盘管有一定的标准,并不是越密越好,而是根据建筑的结构以及保温性,设计合理的盘管间距才是最好的,而且地暖盘管的管径也会影响地暖盘管的密度,常见的地暖盘管为φ16管径,盘管间距有15公分、20公分、25公分和30公分,一般以15公分和20公分为主。

地暖盘管施工过密会带来什么影响?

1、地面材料变形、开裂

地暖盘管需要进行水泥砂浆回填,然后再铺设地面材料瓷砖或者木地板。地暖盘管和水泥回填层都有着储热的能力,当地暖盘管的密度增加以后,在同样的地暖水流速度下,有更多的热量传输到地面中,那么地面材料会受到更大的热胀冷缩挤压,容易造成地面找平的开裂以及地面铺设材料的变形与开裂。

2、地暖造价增加

地暖盘管是根据面积进行盘管材料的计算的,如果地暖的盘管加密,必然造成地暖盘管的材料使用更多,这笔费用还是会增加到用户的头上。

3、地暖盘管施工难度大

地暖盘管有着一定的弯曲能力,因此常用的地暖盘管材质为PE-RT管,在15和20公分的范围之内,地暖的盘管更加容易弯曲施工,而且不会出现回填,影响地暖盘管的固定,当地暖盘管加密之后,地暖盘管的弯道位置弯曲度增大,管材受到的张力会更大,而且地暖盘管的弯道增多,影响水阻力,对地暖的效果也会有影响。

4、分集水器回路过多

按照标准地暖盘管的单管长度不会超过120米,超过这个长度受到水流阻力和散热量的影响,必然带来地暖的效果不好,当加密地暖盘管的时候,一个房间原本铺设一个回路就足够的,现在要铺设两个回路,这就造成分集水器的回路增多,带来的影响有:分集水器的造价增加,分集水器的安装位置变大。

5、温度不均匀

按照标准施工的地暖盘管,在靠门窗的位置盘管的密度要大于靠内墙的位置,这样外界低温对室内的冲击会使靠窗和靠内墙形成相对接近的温度,人员在室内不会感到明显的温差,当盘管密度都加密之后,靠窗的位置温度会低于靠内墙的温度,让室内的温度均匀性变差,人体的舒适程度下降。

总结

以上罗列了地暖盘管加密之后带来的影响,按照标准施工带来的人体舒适度更高,当然特殊位置的地暖盘管需要适当加密,加密也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不是地暖盘管越密越好,而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合理的盘管密度。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地暖越密越好吗?

地暖重要的不是密集,而是分布要均匀,这样才能发出来的热比较均匀,人体舒适度较高。比如Misora碳纤维地暖模块,就是已经人工将碳纤维丝进行了合理的布局,避免分布不均。如果分布不均的话,会造成发热不均匀,部分地方过暖,部分地方不热,不仅舒适度不高,还造成了能源的浪费。Misora碳纤维地暖,模块化铺装,既方便了安装,也能够让发热更加均匀,人体舒适度更高。碳纤维地暖采用日本原装进口碳纤维丝,热转化率高达99%,高效节能。

地暖越密越好吗?

万事都有标准!若是“自采暖”,过密既浪费投资、又浪费能源,且因启动频繁设备会“减寿”。若是“集中供热”,非但温升不明显,反而会因管道阻力的剧增,造成全系统因此降温显著和一系列供热故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