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屋零线为一二百伏,电表不跳闸、电器正常用、热水器跳闸,怎样阻断零线电压?
进屋零线为一二百伏,电表不跳闸,电器正常用,热水器跳闸怎样阻断零线电压?由于题目描述的不是很清楚,一是不知道测量的电压是零线的对地电压还是零线和火线之间的电压,二是一二百伏太不准确,所以家居杂坛就按照自己的理解来给大家分析进屋零线为一二百伏,电表不跳闸,电器正常用,热水器跳闸怎样阻断零线电压的问题。
第一种情况是我们测量的电压是零线和火线之间的电压,测量结果是一百到二百伏之间:- 如果我们测出来家里零线和火线之间的电压是200伏左右,那么说明我们家里的电压是正常的,因为市政电压的正常波动范围就是-220V×10%到+220V7%,也就是198V到235.4V之间,此时所有电器都是可以正常工作的,热水器跳闸我们就需要单独检查热水器,看看是否有过载和漏电情况的存在,而跟电压没有关系;
- 如果我们测出来家里零线和火线之间的电压是100伏左右,或者是明显的低于电压波动范围的下限198V时,那么说明我们家里的电压是不正常的,电压过低;此时小功率的电器还可以勉强使用,但是大功率的电压就无法正常使用了,例如家里的电热水器很难正常使用;此时我们需要联系电力局维修人员来上门检查,自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
- 如果我们测量出来零线和地线之间或者是零线对地之间的电压达到了一二百伏的话,那么就说明我们家里的电路是有问题的,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零线和地线或者是对地的电压,都不可能有一二百伏的电压,零线和地线的电压与大地是同电位,虽然这个电压不会是零也会很小,只会存在线阻有很小的电压几伏十几伏而已;
- 出现了零线和地线之间或者是零线对地之间的电压达到了一二百伏的话,在家庭用电时只能说明是零线断路了,此时就会造成部分电器可能正常使用,部分电器不能正常使用,还有可能导致电器被烧坏;
- 这时我们要断开电源,检查家中所有电路中的零线,可以使用万用表来检测零线的通断,千万不要再继续使用了,否则就有可能出现触电事故了。
关于进屋零线为一二百伏,电表不跳闸,电器正常用,热水器跳闸怎样阻断零线电压的问题,家居杂坛都给大家分析完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以上都是个人观点仅供大家交流探讨使用,如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指正!最后还是恳请大家关注一下家居杂坛,多给家居杂坛点赞评论转发,万分感谢!
(注: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即删)
进屋零线为一二百伏,电表不跳闸、电器正常用、热水器跳闸,怎样阻断零线电压?
供电变压器或总的配电柜零线有问题,可能是零线容量小过热导致接触不良或断线。为什么没测一下进户电压呢?是为了增加题目的难度吗?!
进屋零线为一二百伏,电表不跳闸、电器正常用、热水器跳闸,怎样阻断零线电压?
零线是无电的如果零线有电的那供电三相四线断了零线三相变了丫接一根高到300伏另一根100伏另一根是200伏那时300伏电烧电器了
进屋零线为一二百伏,电表不跳闸、电器正常用、热水器跳闸,怎样阻断零线电压?
进屋零线为一二百伏,电表不跳闸、电器正常用、热水器跳闸,怎样阻断零线电压?
答:就你描述的情况来讲引起的原因可能是入户零线接地异常,零线接地路径较长,即零线的电阻过大,在零线中流过电流时零线上的电压就会过大,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零线的入户电压过高。
这个时候电气设备使用时输出功率降低,为了正常运行,电气设备的电流就会增大。严重时会引起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或者因为电流过大引起入户空开跳闸。
入户零线电压如果实在过高,有200V左右时也有可能是零线断线,但这种情况下电气设备是无法正常使用的,因为电气设备通电后电气设备的两端并没有电压。
进屋零线为一二百伏,电表不跳闸、电器正常用、热水器跳闸,怎样阻断零线电压?
谢邀!你这问题可能不是零线问题,看了你的回复,正确侧量电压是要用万用表的,单纯用试电笔是不行的,(用数显试电笔侧的火线是220V,零线110V属于正常),家里其他设备不跳闸,热水器跳闸,那可要认真检查一下了,首先查热水器是否漏电,是否热水器短路,检查插座有没有正常220v电压(万用表侧量),因为热水器功率比较大,检查你的漏保(断路器)是否匹配?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热水器单独使用,如果不跳说明热水器没问题,再和其他电器合并使用也不跳,说明热水器的插座线路有问题,如果跳那就是断路器小了。用电请注意安全!希望能帮到你!
进屋零线为一二百伏,电表不跳闸、电器正常用、热水器跳闸,怎样阻断零线电压?
你这是用什么仪器测量的?是零线对地电压还是零线对相线之间电压?如果是零线对相线之间电压,应该在220v-250v之内为正常,如果是零线对地电压为100-200v那就不正常了,要么是前级零线开路,其他相电压串入零线,要么零线太细输电距离太长电阻增大所至。电线接头接触不良产生氧化物也可使电阻增大。有的设备耐压范围大可以正常工作,在超出耐压范围时就报警关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