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另加五虎上将,刘备为何最后以失败告终?
规则之力,没有掌握规则之力,终难成正果。
小打小闹靠勇气。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无敌。刘备创业初期,靠着刘关张三兄弟的武力值,在黄巾之乱中获得了一席之地,所谓乱世出英豪,时势造英雄,创业初期的刘关张兄弟团伙确实是有能力有潜力的小团队。
由小到中靠名气。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刘备团队靠着温酒斩华雄一举成名,之后在曹操的引荐下,见到了献帝,得到了刘皇叔的大牌子,这就是有了品牌背书,靠着能力及品牌,游走于各大诸侯集团,靠着诸侯集团的利益纷争,逐渐丰满了羽翼。
中期发展靠创始人的人格魅力。在公孙瓒部获得赵云,三顾茅庐请得卧龙诸葛亮出山,引得凤雏庞统来投,全部靠着刘皇叔的品牌名气,品牌内涵,仁义,志向远大,给群英的感觉是有潜力,跟随助力刘备集团以后必然获得大成就,好过去曹操集团打工,没人情味,去孙吴集团打工,都是本地世家大族,没有出路。
由中到盛期的发展靠顶级人才。诸葛亮作为职业经理人来说,是非常称职的。谋略荆州,西取巴蜀,天下九州得其二,分封五虎,制定方略,可以说诸葛总经理把集团推倒了上市公司的层次。
鼎盛时期靠制度。刘备集团强大以后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整体集团上到刘皇叔董事长,下到郡县小吏,都需要严格遵守规则,高层更需要极尽全力完善规则,让这个集团能够形成一个自动化运营体系。然而刘董事长并没有遵循规则,导致关羽张飞这样的元老级股东,不服从总理经调度,进而导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蜀汉一半的领土丢失,更导致未来北伐曹魏的关键路线被封闭,进而导致集团最后的灭亡。
鼎盛时期到功德圆满靠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百姓是水,统治者是舟。军队的粮草靠光大人民,军队的士兵来自光大人民,庙堂的高管厚禄都是来源于人民。所以说,鼎盛时期要懂得休养生息,大国之间最后拼得都是经济。人民富裕了,国家自然就强大了。
毛主席说过:要让一切反动派消失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另加五虎上将,刘备为何最后以失败告终?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个人认为刘备的一生不算失败,相反很成功。如果有不满意的地方,尽可以归结为:不得时。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另加五虎上将,刘备为何最后以失败告终?
这完全是炒作,这是荆州士大夫阶层的炒作。
广告很重要,如果不这样刘备又怎么会知道他们的存在呢?水镜先生、徐庶、诸葛亮、庞统等等人其实都是荆州的人才,当刘表末年的时候,他们都要为自己找出路,如果刘表还在壮年,那么他们都会为刘表效力。刘表的夫人是蔡讽的一个女儿,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是蔡讽的女婿,黄承彦和刘表算是连襟,而蔡瑁是蔡讽的儿子,某种意义上诸葛得管蔡瑁叫舅舅。
荆州有很多大氏族,比如庞氏、蒯氏、黄氏、习氏、蔡氏等等,刘表算是外来户,但他凭借汉室宗亲的名号以及自己的能力,另外和蔡氏联姻,才坐稳了荆州之主。在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各个世家大族其实也很难,他们考虑的首先是家族的生存,所以才出现了诸葛三兄弟分别出仕魏、蜀、吴三方,诸葛亮在蜀汉,诸葛恪在曹魏,诸葛瑾在东吴,这样不论哪家最后赢了,他们诸葛家都不会衰落,可是谁能算得过老天?三家归了晋,诸葛家玩了个寂寞:惨。
再来看看曹操夺取荆州后,荆州氏族的表现,无外乎孙刘曹三家,以蔡氏为主的投靠曹操,比如蔡夫人、刘崇、蔡瑁、张允等等;以刘琦为主的投靠刘备,而剩余一些去投奔东吴,总体来讲,投奔东吴的人少,因为以往双方总在战斗,多有仇恨。即使如庞统也不能在东吴落脚,所以有能力有抱负的荆州士人最理想的投奔对象就是刘备,这里才有他们的用武之地,否则在曹营没人待见他们,在东吴又有仇人。再者荆州是他们的家乡,他们有守卫这里的积极性。所以他们就开始了放风和炒作,他们有自己的小团体,代表人物就是水镜先生、徐庶、诸葛亮、庞统、崔州平、石韬、孟建等等,恰如竹林七贤有一点点类似。
他们的炒作很有水平: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广告词多有吸引力!任是曹操、刘备、孙权听了都会热血沸腾。可是如果这话是普通百姓说的或者是没有见识的人说的,那公信力就降低很多。但是他们的圈子强大,水镜先生可以自己降低身份,徐庶也可以回马荐诸葛,其实他们之间的本领相差不大,但是他们却故意夸大对方的能力,这是他们的品德高尚,能成人之美。成全了别人,也就成就了自己,他们是一个团体。水镜先生的能力和徐庶的能力在那里摆着呢,还有谁不相信?还有谁 !
所以就有了刘备的三顾茅庐和诸葛亮的三分天下。他们都需要对方,但又怕对方看不起自己,这样一番炒作也无不可。卧龙非独龙,凤雏非单凤,他们代表着荆州的士人主体,有了人才,刘备才有争雄的资本。依靠荆州力量取得益州,进而整合两州力量来成就伟业。当时跟着刘备来到南方的北方老人已经屈指可数,所以刘备后来只能更多依靠的是荆州力量。除却关羽,刘备阵营里真的有大才的比如法正就是刘备的张良,诸葛亮就是刘备的萧何,庞统就是刘备的韩信,因此刘备做出了堪比刘邦的丰功伟绩:汉昭烈帝。
荆州才是刘备的根本,没了荆州刘备的霸业也就不能成功,荆州是龙潭凤巢,这里人才济济,会给刘备提供源源不断的大量人才。关羽丢了荆州才是刘备不能统一三国的主要原因:一、没有荆州,就没有了人才库;
二、没有荆州,就等于闭关锁国;
三、没有荆州,原来跟从他的的荆州人士就会人心不稳;
四、为了守住荆州和夺回荆州,刘备损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很多人才折损在里面,造成蜀汉人才青黄不接,同时还破坏了孙刘联盟的局面。
丢了荆州之后,在夷陵之战之后,蜀汉精英尽失,蜀汉注定没有办法统一三国,人才渐渐凋零,最终失败。
总结:有了荆州这个龙潭凤巢,那么就有源源不断的龙凤,蜀汉就有能力来进行统一工作。单个卧龙凤雏不能左右天下,而刘邦当初去汉中带着楚地的精英班底,还有几万身经百战的大军,他们热切希望打回楚地,如果刘邦也仅仅带着汉三杰,终也不能成事,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帝王怎么着也得万人抬,刘备离北方越远根基就越不稳,他又能怎么办呢?他做得已经够好了,当时的狠人太多,曹操、孙权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
一家之谈多有偏颇,欢迎友友多多发言,多多交流,多多学习。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另加五虎上将,刘备为何最后以失败告终?
问鼎天下,逐鹿中原,人才并不是最终赢得一统的全部因素。从春秋战国、秦汉乃至唐宋元明清,天下群雄并起,开始的兵强马壮、雄霸一方并不见得笑到最后,九五尊位似乎更青睐那些筚路蓝缕、后来居上者。这也充分证明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实为沧桑大道。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另加五虎上将,刘备为何最后以失败告终?
首先,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是炒作。因为他们两都是政治家,并不是军事家。如果庞统是军事家,就不会早死。如果诸葛亮是军事家,一出岐山,听魏延建议,出奇制胜就可能把魏国打败。以弱胜强只能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魏国如果准备好了,那就百战百回。
第二,刘备是一个感情用事的政治家,不是理性的政治家。他靠“桃园三结义”起家,也因此败家。他用关羽守荆州是一个败笔。关羽有胆有勇有谋,但也有骄傲藐视一切,尤其不应该藐视东吴的偷袭。这是犯了兵家大忌。所以让他守荆州,是守不住的。荆州是蜀国的门户,荆州失守,蜀国危矣!
因为关羽被孙权所杀,刘备感情用事,帅倾国之兵,替关羽报仇。结果夷陵被陆逊打得大败,从此蜀国衰弱。如果刘备有刘邦政治家的理性,始终如一听取正确意见,有希望统一天下。
诸葛亮如果有刘秀的军事家才能也可能帮助刘备统一天下。
统一天下最终是靠军事,也就是“枪杆里面出政权”。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另加五虎上将,刘备为何最后以失败告终?
物极必反,红得发紫,再进一步就成黑的了,香味儿过浓就成臭的了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另加五虎上将,刘备为何最后以失败告终?
打着汉室旗号,其实百姓的苦日子就是汉末统治阶级造成的。
蜀地人口少,物力有限。综合国力弱。而他却穷兵黩武,连连挑起战争。以致于他死后,蜀地多地还发生叛乱。
凤雏早夭,卧龙治国理政可以。军事上却吹的太厉害了。
蜀国统治阶级内部也有很深的矛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