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零彩礼”,你认为合理吗?送彩礼究竟是不是陋习?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河南婚俗改革,目标直指‘零彩礼’”,你怎么看?送彩礼究竟是不是陋习?

“零彩礼”是大势所趋,不一定合小理,但肯定合大理。

彩礼不是什么好习俗,尤其是对于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家庭而言,它就是一个陋习。

这一点,前人早有定论。民国《安达县志》就曾指出:

家愈贫,而聘金逾多,甚有荡其所有仅足谋一妇者,而女家妆奁则除一身更无长物矣。故俗谚有曰:“富者聘女,贫者卖女。”

陋习相沿,殊可慨也。

意思很浅显。

在普通群体中,彩礼就是极具掠夺性的一个存在,打的是“嫁女”之名,行的是“掠夺”之实。

当今社会,虽然少有“除一身无长物”的现象,但嫁妆和彩礼之间明显都还有着很大的“差价”。

如果没有这个“差价”的话,社会声讨彩礼的声音也不会如此强烈,国家也没必要出台相关法规来禁止。

差价行为,其本质就是买卖行为,而且它还是以人为交换和条件。

我们不应该抵触法规。

因为彩礼本身就是人类社会有了各种法规之后的产物,如果没有法规的存在,彩礼压根儿也不会出现。

试想,身处野蛮时代,谁家小伙儿会和你谈彩礼?

对自己有利就认,对自己没好处就不认,让法规的脸面往哪儿放?

当然,取消彩礼、实行零彩礼,并不一定能够缓解当今“娶妻难”的问题,毕竟男多女少是事实。

但取消彩礼,至少还是社会向更文明方向发展的一个标志。

毕竟,彩礼起源的年代,各种楼院类夜间娱乐场所也同时存在。

另外,在强调“零彩礼”的同时,似乎也应该强调一下出嫁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那才不至于“赔钱”和“白养”。

至于“冠姓权”什么的,最好还是打住吧。男方家没有皇位要传承,女方家肯定也没有。

就一个代号规则,用久、用习惯了而已。

结婚“零彩礼”,你认为合理吗?送彩礼究竟是不是陋习?

彩礼谁对女方的尊重,也就是女方的利益。孩子的冠姓权是对男方的尊重,也就是男方的利益,不明白光讨论彩礼不提冠姓权是不是在装糊涂?为啥让女方放弃自己的利益,而男方却不放弃自己的利益是咋回事?

结婚“零彩礼”,你认为合理吗?送彩礼究竟是不是陋习?

不合适,重男轻女只会越演越烈,谁家培养个女儿免费给别人家户口本添丁进口去?尤其是普通底层家庭,有钱人家不用说了,不差那点嫁妆,而且都是强强联合,都是互帮互助,学历高素质也高一些,始乱终弃的稍微少一些。对于普通穷人家来说,他们的女儿不被珍惜的几率非常大,可能就因为没生出儿子就把她甩了,继续换下个免费的生儿子去呗?男人一点繁衍成本都不用付出,导致女儿彻底成为“赔钱货”,因为生育带娃影响收入,如何给父母养老呢?

生育价值来看,女人是比男人付出多的,一点精子的付出怎么和怀孕哺乳相比?那既然0彩礼,干脆男的上女方户口本吧,孩子姓老丈人姓,毕竟人家生的是女儿,生育价值高[大笑]

结婚“零彩礼”,你认为合理吗?送彩礼究竟是不是陋习?

60~70年代,没有彩礼,儿媳妇过门生儿育女,子孙满堂,婚姻几十年过得挺好!现在高额彩礼,也保证不了婚姻家庭的稳定,离婚率居高不下,提离婚的女人多。原因在于社会风气不好!

结婚“零彩礼”,你认为合理吗?送彩礼究竟是不是陋习?

零彩礼肯定合理啊,我是80后,我和我老公结婚没要彩礼。以前给彩礼也就是意思下,现在的彩礼是买卖,都不知道怎么那么多三观不正的人

结婚“零彩礼”,你认为合理吗?送彩礼究竟是不是陋习?

不是零彩礼,而是合适的彩礼,比如3万,比如8万。但18万、30万就相当于卖女了,明显不合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