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自律的糖尿病患者,比平常人更健康?
以前在农村生活,粗粮能吃饱已然不错。细粮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两顿,肉、蛋、鱼那就更别提了。
拖着勉强吃饱的身子,去从事一年到头没完没了的重体力劳动,因此扫视全村目之所及个个无不瘦骨嶙峋。或许费尽周折连个一百三十多斤以上体重的人都难找到,所以说那时人得病,十有八九是营养不良。有人偶尔生场病,用什么去补?不用说,多吃几顿白面而已。因此有些不懂事的小孩儿还挺羡慕生病的人,因为能大饱口福,认为也不枉头疼脑热一回。因此别说孤陋寡闻,糖尿病这个病名此前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然而时过境迁,现在连歌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生我的卡路里》,拿去拿去别客气。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与过去迥然不同的是许多怪病也渐渐与富贵沾上了边,而糖尿病就是其中的一种。
我们单位一百三十多名职工,就有三位罹患糖尿病,除去家族遗传的因素外,发现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吃的好和吃的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还暴饮暴食,甚至于抽烟喝酒都是家常便饭。这三个人在发现血糖含量高之前,身体会异于寻常地突然发胖,然后再遽然间瘦下来,经检查就有了糖尿病的症状。
人类社会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饥饿和半饥饿状态,所以消化系统已适应了食不果腹的情况。而乍然间物质变得极大丰富,其实对于肠胃及潜藏在基因里的导向信息都有点猝不及防,因此各种不适症开始显现。
知道原因后,那么预防及治疗就有了针对性的答案。即少进食,或吃粗粮,以及多干活。让身体内积累的营养尽量消耗掉,那么身体就会时常处于平衡状态。有的人知晓原理,而且坚持得比较好,所以看上去跟健康人没有区别,而且还不影响寿命。
另外心态也至关重要,有的人一经确认,就心事重重如未日来临,即使节食和运动都做得与别人一般无二也无济于事,身体每况愈下。而有些人心很宽,整天跟没事人似的,久而久之身体真的指标趋近健康值。
遵照医生的嘱咐,再加上良好的心态,糖尿病患者顶多就是亚健康状态。同时奉劝仍是健康的人们,要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得了病才真正知道健康之于每个人的重要性。
怎么看待自律的糖尿病患者,比平常人更健康?
我是一名有14年的糖尿病患者,属于有家族史的二型糖尿病人。2007年我53岁,总有感觉脚后跟疼,总饿口渴等症状,就去医院化验血糖值,当时血糖值餐前8.4,血糖值有点高,那也没太在意。2009年8月突然有一天睡午觉,就起不来了,头昏迷,起不来床呕吐不止,住进了医院,经验的血糖值12.7,左颈椎脑供血不足,倒至昏迷呕吐,从此确诊为糖尿病。打咦岛素吃降糖药💊,为了自己的身体,与糖尿病抗争,首先饮食吃粗茶淡饭,过起了苦日子,高粮米饭,玉米面大饼子,吃清淡的菜,少吃点鱼肉。再有锻练身体也很重要,为了锻练身体买了一台旅行车,每天坚持骑行40—50公里,骑行3—4个小时,效果非常好,体重减掉15斤,每天晚饭后出去走一个小时,全身有劲了,血糖值也下来了,都在7上下浮动,现在坚持骑行三年多,精神状态最佳,良好的心态,开朗的性格,让我对糖尿病的认知,只要你我们认真对待此病,用自己方法去与他抗争,心态放平,健康快乐不是梦,为了自己和家人快乐过好每一天。[点亮平安灯]
怎么看待自律的糖尿病患者,比平常人更健康?
我被确诊二型糖尿病至今已经18年了,确诊时自己并没有什么三多一少的症状,碰巧需要做一个小手术,入院检查完,医生说血糖高,要延迟手术,后来又做了糖耐试验,最后戴上糖尿病帽子。
现在总结起来,可以把18年分成几个阶段。开始的一年,个人非常紧张,买了血糖仪,每天扎四次手指,严格按照建议食谱进餐,恨不得买个天平,精确到克。后来的几年开始松懈,因为当时还年轻,看不出有什么并发症,吃喝都照常,吃药时断时续,血糖仪也早就扔到了一边。到了确诊十年左右的时候,已经发现微量尿蛋白有所升高,尿里有泡沫,医生说的一些保护肾的措施也没有实施。到确诊十五年的时候,尿常规里的尿蛋白已经两个加号,尿糖两个加号,血压血脂尿酸都开始不正常了,并发症初期的症状开始显现,这时候自己觉得必须要自律了。首先是按时按量吃药,我一直用的二甲双胍普通片,后来换成缓释片,效果不错。其次开始节食,每餐米饭只吃一小碗,相当于以前的一半,基本保持六分饱的状态。酒完全戒掉,饮料完全不喝,只喝白开水,零食吃的很少。体重从原先的76公斤降到现在的73,并持续稳定下来,多年的脂肪肝居然也不见了。第三,增加每周的活动时间。我属于比较懒的人,不怎么爱动,为了保证运动时的安全,特意买了一个心率表,按照运动量公式定好运动时心率的上下限,主要方式是快走,配速差不多一公里十分钟,每周五次,每次五公里。这样几个措施下来,目前的数据是:BMI24,体重73,空腹血糖7,糖化4.8,微量尿蛋白21,肝肾功能正常,血脂血尿酸正常,血压正常,半年检查一次。
总结:糖尿病是一种终身陪伴的慢性病,需要患者的严格自律。
怎么看待自律的糖尿病患者,比平常人更健康?
我的苏州的二姨夫今年88岁了,他得了糖尿病几十年了,但是一直很注意养生,胰岛素是打的,不抽烟,不打麻将,不喝白酒,平时会喝一点黄酒,不多,一小杯,即使回老家探亲,参加啥亲戚的重大活动,他在酒席上也只喝自己带的黄酒,什么饮料咖啡等都不喝。
除了请朋友家人上饭店吃酒之外,他们都是自己在家做饭,我的二姨妈今年也八十岁了,但是二姨妈把二姨夫照顾得挺好。
二姨夫多年来血糖控制得很好,眼睛也很好,他还每天坚持看报纸。他最大的优点是喜欢走路,没事就出去走走,现在年纪大了,可能走的少些。
前几年我去苏州玩,他也八十几了,他兴致勃勃地带我们去爬虎丘塔,我想着八十几的老人,我来搀他吧,他很生气,手一挥,不要!看他那个倔强的样子,我就觉得很好笑,一个顽固的老头!
后来母亲七十大寿时,他从苏州来到我们乡下,我要搀他上我家的走廊那里的楼梯,他坚决不肯,已经八十五的人了,我怕他爬楼梯吃力,他依然顽固得可爱。
人老了,要有不服老的精神,得了糖尿病,也不要怕,我的88岁的二姨夫靠他的自律一直生活的很好!糖友们一定要有信心!
怎么看待自律的糖尿病患者,比平常人更健康?
我的太太有糖尿病,但是她今年已经105岁了,60多岁发现有糖尿病,在农村生活,所以没有像城里人那样刻意治疗,饮食就是按四季地里长啥吃啥,一星期吃一两次肉就不错了,可能就是穷惯了,给她好的她都不舍得吃,然后83岁时还自己种地,被外公硬说才放下那点地,天天也不闲着,养了几只兔子,天天去地里拔草,几只很快发展成几十只,拔草拔的比种地还累,但是她就喜欢这种不停忙着的生活节奏,大病没有,偶尔吃点糖,她年轻时一直就爱吃糖,停不下来那种,糖尿病让她在这方面有刻意不吃,后来年纪大了说自己活够了又开始偷偷吃起来,但是一次也不会吃太多,就是冷不丁你能从她口袋里床头柜里找到几块糖,农村大集散称的那种廉价糖果,贵的她是不舍得吃的,谁知道越活越带劲了,四个儿子走了三个,她自然吃嘛嘛香,今年正好105岁。家里有从医的亲戚说主要还是因为生活在农村,吃食比较偏粗粮,比较清淡,干活运动是很好的锻炼,多说一句,太太是裹脚的,三寸金莲,走路特别慢,但是一辈子没睡过懒觉,我印象里她一直就是五点起床八点多睡觉,所以,有糖尿病的不要害怕,现在医学发达,控制好饮食再加强锻炼都会健康活到老的。
怎么看待自律的糖尿病患者,比平常人更健康?
我是一名糖尿病医院的专科医生,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看过的糖尿病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总体来说自律的患者血糖控制更平稳、并发症发病率也较少。
虽然自律有时候很痛苦,比如不能随便吃,每天要运动,三餐吃饭都定时定点,但收获是巨大的。比如身体轻便不难受,用药比较少,住院的次数也少,经济上也能省不少钱。而且最重要的是寿命都比较长。
有些患者不以为然,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人生难免有意外发生,活到哪天算哪天。所以很多患者不自律,还拿我们市的一个位降糖明星“老李头”举例子。这老爷子生前是我们市糖尿病患者里的“红人”,以前经常奔走于患者和医院之间,自费出版了《降糖心得》给大家免费发送。前年他因为急性心肌梗塞去世了,有的患者说:你看看他,这么折腾有啥用,该死不还是得死,还不如活一天享受一天。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少,其实就是对自己不负责,李大爷虽然走了,但他生前一直比较健康,患糖尿病15年几乎没得并发症,这是非常难得的。
所以我们经常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既然“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但可以选择怎样面对命运。积极的生活,运用好“糖尿病五架马车”,勇敢的面对未知的命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