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中医你愿意找七十多岁的老中医还是愿找三四十岁的主治医师?
上世纪九十年代,冯老中医在迎新街开了一家诊所。外面没有醒目的匾额,只用朱红颜料涂出大名并附上“大夫”二字。诊所内间有简单的卫厨设施兼作库房,外间摆放着盛放药材的几个柜子和存放几样中成药的玻璃柜,再就是一张桌子和凳子供看病用。
人们说医乃仁术!果真冯老中医长的慈眉善目,说话柔声细语并慢条斯理。冯老中医习惯戴白帽子,穿白大褂,看病时还喜欢戴白口罩。然而无法掩盖的一双细眼和寿眉尽显智慧和阅历。
冯老中医可是远近闻名的老中医,因此前来瞧病的人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冯老医生看病用的也是望问闻切的祖传方法,一套程序下来,病情已经了然于心,然后是龙飞凤舞地开方。一个疗程下来,准保药到病除。冯老中医开方不开贵药,一般几块钱,多的也不过三二十元,所以声名远播。
我当时到冯老中医那里瞧病,只是腰有些困而已,主要是担心有肝病发作的迹象。但冯老中医一番号脉后笃定地说是胃火大,吃几样凉药即可复原。原来当时只有二十七八岁,与别人喝酒不拼个你输我赢决不罢休,所以伤了胃才是症结所在。见证了冯老中医的本领,令我心服口服五体投地。
还有一次是一九九一年到天津出差,顺便到一个装潢考究的老中医铺子里看一看。老中医和蔼地接待了我,并神情专注地替我号脉,并说身体并无大碍无需服药治疗的话。我说出曾在高中时期有肝大的毛病,而且姥姥姥姥爷皆因肝病亡故。我说话时一字一句都被老中医认真倾听,这种对病人负责的态度无形中拉近了距离和亲切感。之后老中医递给我一张名片,告诉今后如有不适可写信求症,并必有回复。叨扰了人家很长时间,却一分钱也没花,寻思起来还真有点过意不去。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上点年龄,现在身体真正是有点毛病了。后经身体检查存在心脏早博、甲状腺结节和肾息肉症状;身体曾因膀胱结石和坐骨神经疼折磨了很一阵子;到了冬季偶尔咳嗽不休。这时又想起冯老中医和天津的老中医的话来。但冯老中医确信已经作古,而天津的那位老中医原址门店已不复存在,难觅萍踪影迹。想起中医可治本,只好求助一四十不到的女中医问诊,看其闪烁其词的诊断和不自信的表情,就知其功夫欠火侯。最后虽然开了一大堆煎好并塑封的中药,然而效果并不明显。
但我从没动摇过对中医的信任,只是希望年轻医生应好好学习并积极拜师学艺,中医是经验之谈,全凭传帮带,希望涌现出一大批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后起之秀以传承并振兴中医文化,助推中华国粹发扬光大并再现辉煌。
现在看中医你愿意找七十多岁的老中医还是愿找三四十岁的主治医师?
一般来说病员倾向于老医生,认为老医生比年轻医生有经验。诊断病较准确,见症较多的看法。主要还得看中医学基础学得扎不扎实,悟性和理解能力怎么样,考试的成绩怎么样来衡量中医水平的高低。不能以看的病人多就认为他的水平高。老医生也有学得差的。年轻医生也有学得好的。擅长某种疾病治疗各有千秋。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现在看中医你愿意找七十多岁的老中医还是愿找三四十岁的主治医师?
老中医,随着年龄的增长临床经验越丰富,诊断阅历和对症治疗效果就越好。
现在看中医你愿意找七十多岁的老中医还是愿找三四十岁的主治医师?
从现实社会生活实际看,年轻气盛疾病少,有点不舒服小疾病都喜欢看西医,而年老体衰多病多痛者喜欢找中医调理调理。
看病找医生确实应该考虑考虑,到哪家医院,找什么科室,找那个医生………都要想好了,再进医院找大夫才是聪明人。
我认为,“有志不在年老少。”中医,一般都是年龄大经验多者受人待见,其实也不尽然。中医就怕“假专家”,能治百病者多是骗子。看中医,最好先专找一个大夫,看几次病,试试其诊治水平,能信任者多交往,看出破绽以卖药敛财者应该赶快远离他。
看中医凭良心,能为病人着想者多是好大夫,专看你钱包看病的都是“骗子”,千万别上当受骗!所以,看中医,不能只看年龄不看医术医德,德艺双馨的中医才是真正的好!
现在看中医你愿意找七十多岁的老中医还是愿找三四十岁的主治医师?
老中医因为接触的病案多,通常临床经验要丰富些。但过去的老中医,文化水平多偏低而学历不高,这也是不足的一方面。
年轻些的中医普遍受过高等教育,求知欲也比较强。他们中的不少人在诊治水平上也不一定就亚于老中医。
老中医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也可达到高等院校同等学力水平,弥补自己基础文化上的短板;勤学肯钻的中年医生,有的因经验的不断积累也是可以技压群芳的。
就是其它行业的情况也类似:享誉川渝等多地的那“聪明绝顶”的散打王,因一直保持着较强的求知欲,他那文化程度肯定就早已不再是高小生水准了。而不肯学习新知识的中老年人则又是另一种情况了,如有的人理了一辈子发,就只会剃平头和刮光头,还有的人下了一辈子棋,也几乎就是当头炮、马先跳之类的老战术⋯⋯所以,也常见到他们在市场和赛场败于中青年之情。
当然,我们也仍不时见到有的既很老又颇有名的中医,吓人的头衔一页纸也排不完,自诩多年来在某些疑难杂症上已诊治过若干万人。但有时竟然还不如一位民间郎中或其他名不见经传者之情,也同样存在。
经验、悟性、乐学、文化程度,均很重要,不要单单考虑年龄这一因素而求医。
现在看中医你愿意找七十多岁的老中医还是愿找三四十岁的主治医师?
相对来说老中医经驗丰富,年轻医生学校出来理论有一套,但问、诊、望、切功夫没有相对長时间的经驗积累是差一些的。我愿意找年老一些和较多患者排長队就诊而且口碑较好的民间医生不愿找医院的年轻医生看病,我怀疑还比不上我自学的中医业余爱好者!我找过医院年轻小伙中医生看,因不合自身病况拿到药方我就丢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