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你捉过蝉吗?
阳泉山里的孩子玩耍的东西不多,女孩子无非丢沙包、跳方块、跳绳几种,而男孩子玩耍的则为推哨箍、玩琉琉球,而到了炎天暑日逮没言虫(蝉)就成了男孩子足堪炫耀的最大乐趣。如果哪位男孩子用细线栓着一只蝉,偶而握在手里体验蝉在手心里爬动的酥痒感,偶而松开手抓紧线头让蝉在空中飞翔,还伴随短促的鸣叫声,一定会引来一大群孩子们羡慕、欢叫和围观。这种场景即使大人们也会忍不住多看一会儿,一者是看蝉,另外是看小孩儿们的童言童趣。
止于欣赏贵在拥有!我也很想拥有被欣赏被追随的感觉,但蝉绝少停在人手可及的地方,一般都会停留在一两丈高的树干上,待感觉无异常后就会拚命地鸣叫,待叫过一两个循环就换个地方再叫周而复始,所以逮蝉应在鸣叫的过程迅速捕捉,一侔过了周期就绝难如愿。
逮蝉得上树,最好选择粗细适中的柳树,太细则晃动的厉害蝉会被吓跑,太粗则两手不易合抱有困难。之所以选柳树是因为柳树皮粗糙可增加磨擦力,能支撑身体向高处悄然爬升。而最好不选杨树,是由于杨树皮光滑,没上几步就滑下来了。我是汗脚,所以成了上树的好把式,几丈高的树三下五除二就上去了。逮蝉还有一个绝窍那就是必得从反方向上,如果在蝉的下方会被轻易发现,蝉是复眼视力极佳。
蝉的身体结构分四部分,头、腹,翅和腿。双眼位于头的顶部,可三百六十度观察。翅是两对且透明,薄如蝉翼就是最好的形容。蝉的腿很发达有力,脚部有刺便于固定身体。蝉的头部有一条较长的囗器直达腹部是吸收树汁的通道。蝉的腹部有十层褶皱,其中有鼓膜,蝉通过频率达一万次的腹部收缩会产生非常响亮的声音。
蝉一般产卵在树下的土中,经过几年的自我发育就会变成成虫。蝉没有骨骼靠外壳支撑,所以成长中会脱壳,金蝉脱壳就是这个意思。蝉壳还是一味上好的中药,具有疏风散热,利咽止咳的功效。在山东当地人还会把蝉的幼虫(知了猴)当作美食而成了名扬四海的名吃。蝉因品种不同叫声千差万别,我们习惯当地蝉有节奏的叫声,而将别处的蝉叫做侉没言虫,是由于身体结构不同造成的。
近几年发现蝉的数量愈来愈少,即使大热天也鲜见蝉噪的热闹场景,大概是环境变化不太适应蝉的生长所致。这其实是个危险的信号,告诫人们必须注重环境保护,不然许多熟悉的场景渐渐消失,那么最终厄运终会降临到始作俑者——人类自身。但愿没有这一天,而是重回鸟鸣蝉噪的儿时原貌。
少时你捉过蝉吗?
你们知道捉蝉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吗?不要说用竹竿做兜套,也不要说用胶粘,更不用说用手摸,那些都是小儿科的!想当年我们可是业内高手![捂脸]最高级的我告诉大家:晚上约上几个好朋友找个小树林,找些干草点燃,然后分头到火堆四周大概10来米远,同时摇树!这时候,你就看吧,不计其数的蝉就会前赴后继的冲火堆飞去,此时要做的就是拿个袋子往里装蝉![呲牙]回头想想都是30多年前的事了[微笑],那时的童趣现在的孩子们是体会不到的。
少时你捉过蝉吗?
答:捉过蝉,记得和小伙伴一起,拿个竹杆搞点有连度的东西,对,面精沾,到地下蝉打的洞里挖,然后就在树下,搞点草木棒烧烤,当时吃得精精有味,一个个嘴上一围吃的黑黑的,当时你看着我笑,我看着他笑,现在想起来还很开心,那个猫脸还想笑。
少时你捉过蝉吗?
看到这个问题,记忆一下子拉回到二十年前,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扎着两只小辫,头发乱蓬蓬,光着脚丫,满脸汗水手拿竹竿的小女孩正奔走在骄阳似火的太阳下,只见他拿着一根顶头缠满了蜘蛛网的棍子,来到一片柳树下,轻轻的举起棍子,瞄准目标快速的落下,粘住了一只正在“高歌”的蝉,迅速的取下放入了袋子里,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随着袋子里的猎物越来越多,大人们午睡的时间也即将结束,赶紧的往家跑,生怕被他们醒来发现....
整整一个夏天,左邻右舍的孩子成群结队乐此不疲,每粘上一个就像中了大奖一般,那种快乐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如今离开村庄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村庄也早已变了样,但无论怎么改变,记忆中的美好一直都在心底,常常梦回故里,在梦中重温我的童年,我的淳朴而多彩的童年!
少时你捉过蝉吗?
对于80后来说 ,夏天网知了,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游戏。那么大热的天 ,甭管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 ,他们都是不怕热的,半大的孩子 吆五喝六的到处疯闹。抓知了就是其中的一个玩法,准备一个长竹竿,再做一个网兜,把网兜固定在竹竿顶端。一般来说竹竿是越长越好 ,那就可以网 更高树上的知了 。知了抓住后 ,有顽皮的孩子会在知了的脚爪上栓一根绳子 ,以防它逃跑,但也有逃跑成功的,那代价就是丟了一只脚。
少时你捉过蝉吗?
捉过,粘过,摸过,也挖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