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动车的二等座是不是越来越不舒适了?为什么?
不是越来越不舒适了。是第一次就不舒适。只是感触越来越深了。因为高铁就是高票价的铁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春运期间把旅客的腰包掏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平时根本没有人乘坐。
你觉得动车的二等座是不是越来越不舒适了?为什么?
从08年开始坐高铁,每周至少一趟来回,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我每周往返的火车是合肥~上海,动车是2008年开通的,当时二等座165,一等座196,只要坐动车,都有独立的候车室,合肥、上海均在老站停靠,那时候二等座的座椅除了靠背能调节,座垫也是可以前后调节的,相对舒服,但由于一等座、二等座价格相差不大,一般都是买一等座的票。
2010年上海虹桥火车站投入使用,到2011年京沪高铁开通前那段时间,动车合肥到上海最快的有两个半小时以内的,比普通动车快一个小时,跟后来最快的高铁时间差不多,这期间动车车型没有什么变化,动车、高铁大部分停虹桥了。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开通,合肥~上海有了高铁,动车全面降速,全部3个半小时左右了,票价未变。高铁二等座205,一等座335,高铁最快有2小时多一点点时间到的,这时候车型逐步更换成380系列列车,从那时开始,二等座座椅变成只能调节靠背了。
因此,现在二等座确实不如原来舒服。
你觉得动车的二等座是不是越来越不舒适了?为什么?
舒服不舒服主要是一种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和客观事实之间的差距大小,决定了是不是你的错觉。
从客观上说,动车座位一律向前,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的小桌,座位还可以调整角度,这些对于以前的火车来说都是革命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带来的舒适感你应该也是体验到了,否则就不会有“越来越差”的说法了。
但是为什么越来越差了呢?这个感受既来自客观条件上的变化,也更来自你的主观判断。
刚刚有动车的时候,每人赠送一瓶水,服务态度飞机化,加上前述动车车厢内的变化,大家都感觉好极了。不过慢慢的这些软性的服务打了折扣,水不给了,服务也重新列车化了;关键坐车的人还多了,开始卖站票;而座位,尤其是B座位也的确是有点挤,两边的胳膊都会与邻居共同放在一个把手上……
就你自己来说,动车坐得多了,没有了以前与火车的对比,反而有了条件更好的一等座商务座的对比,有了速度更快的高铁的对比,所以也就“越来越不舒服”了。
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各种等级的车厢和各种等级的列车都将长期共存;我们很难改变外在的东西,但是却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做不同的选择。
你觉得动车的二等座是不是越来越不舒适了?为什么?
本人因为工作的性质坐高铁还是比较频繁的,一般情况下,4小时内首选高铁,4小时外8成就选择飞机了。因为4小时是个人能够承受的密闭空间单人独处时间的极限(长途旅游,普快卧铺除外)。
言归正传,个人感觉高铁二等座舒适性降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目前高铁普及率很高了,现在大部分县城都通高铁了,覆盖人群比3.4年前广了很多,所以广大群众出远门都首选高铁。这在以前都是很难想象的。基于这个原因,大家都清楚,我国人口基数大,各个年龄阶层的教育程度有很大的落差,这里没有黑自己国人的意思,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时不时爆出来的新闻就可见一斑,霸座的,抽烟的,吃个泡面被怼的,逃票的,为难乘务员的,都有典型的案例。这样奇葩的事件大家其实也很难亲身遇见,只是从侧面反映了一些国人素质有待提高。我的亲身感受,直接影响自己在二等座的体验的现象。1,带小孩的。首先1~5岁之间的小孩一直哭闹家长毫无办法,有些根本不哄,有些只是象征现的哄一下。基本没有看见把小孩带到车厢连接处安抚的,给大家造成的很大的困扰。其次5~12岁之间的小孩,家长任由他们在车厢里面乱窜,嬉笑打闹。这一类人我是最反感的。不是反感熊孩子的吵闹,而是反感熊家长的放纵。2,开着手机外音看剧的,刷抖音的,听老年歌曲的,斗地主玩游戏的。完全不顾别人感受。3,朋友三四扎堆一起大声聊天的,更有过份的有一次看到几个人堆在一起玩纸牌,咋咋唬唬的。4,脱鞋二郎腿,踩前排座椅的,没味道还好,有些人香港脚自己心里没点AC中间数吗?这几种喜闻乐见的影响他们的举动在广大的二等座车厢比比皆是。究其根本原因是那些人心里压根就没有这是个公共空间的谱,觉得这么做没有什么问题,觉得有恃无恐。反观一等座,我不敢说这种现像没有,但肯定非常少。所以,我下一个结论,虽然很片面,但是也是事实,经济地位高低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养,至少是普世价值观方面的体现。所以,我现在买高铁票有一个小习惯,路途比较长的时候看看这趟车余票还有多少,人多的话选1等,人少选2等,商务太贵除非紧急情况,平时不考虑。短途直接上1等。这是长时间坐高铁被吵怕了积累下来的经验。因为自己不追剧,高铁网络信号也不稳定也浏览不了什么新闻,坐车的时候大多时就是睡觉。重申一遍,没有鄙视那些影响他人的人,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太快有些人素质和好习惯没跟上来的社会现象,毕竟中国人口基数那么大。
你觉得动车的二等座是不是越来越不舒适了?为什么?
我之前有整整五年时间(2012-2017)
每周要出差,五年里江浙皖一带往返了300多次。坐高铁频率还是蛮高的的。
那份工作是我第一次需要长期出差的工作,而以往自费旅行,因为不是经常性的所以一直买的一等座。对二等座不了解。
那时,刚开始坐过几次二等座(其实不知道公司没标准,就节约点☺️)座位间距小,座位挤也算了。嗑瓜子的,看视频不带耳机的,学生们围坐打牌吵闹的,丢(偷)东西的,(这里就不把环境责任归咎于幼儿吵闹了,在目前看来,在中国还是有不少家长似乎对幼儿吵闹还处在正常状态的概念里)。
坐了几次,再也不买二等座了。
而一等座,座位宽敞,配有充电设施(当然,也不是每个一等座都配!)乘务员服务也好(长途G字班次的服务好于短途,还有提供免费的饮料和小食。)
我还遇到过一等座票的商务座位,那是我第一次座商务座。还没见识过,当时还挺丢人的,因为票是显示一等座,而那节车厢进门右手边是个小商务车箱,我不知道,直走进一等座车厢,找了半天没找到自己位子,然后问了其他乘客才知道,我的座位在那个小门里,列车员一看,那笑容…我进去一看,那高大上的可平躺的大沙发椅,酒店的一次性拖鞋,各种报刊杂志,然后列车员递上饮料小吃。(长见识了!😂😂😂)
毕竟价格高,我自费也从来没坐过。(其实论旅行我也都是飞机和自驾,火车极少)
之后,无论出差还是自费旅行需要坐火车,都是一等座或商务座,如都没有票,我就买无座也不买二等座!宁可站在二等车厢门口!🤣🤣(我是个对环境挺矫情的人)
你觉得动车的二等座是不是越来越不舒适了?为什么?
请认清一个现实,那就是虽然中国高铁相比以前的火车要乘坐体验好很多,也是世界上领先的高铁大国,但高铁二等座从始至终都称不上舒适。正如飞机的经济舱、商务舱和头等舱一样,不同的价位,购买的服务是不同的。
高铁二等座和飞机经济舱,作为乘客购买的主要是出行服务,也就是说你购买的核心目的也是唯一目的应该是从A地到B地的交通服务。那么无论是高铁还是飞机,都会在单位空间内尽可能多的安排座位,以达到让更多乘客乘坐的目的。
一等座和商务舱,作为乘客购买的是舒适的出行服务,那么出行依然是第一目的,但同时购买了要舒适的到达目的地的服务。所以,乘坐空间更大,单位面积内座位比二等座减少了一半,提供更好的乘坐感受,同时会配发饮品及小食。
商务座和头等舱,作为乘客购买的是全面享受式的出行服务,出行还是第一目的,但同时购买了如酒店服务般的超大空间和全方位的服务。所以,乘坐空间超大,单位面积座位比二等座减少四分之三,提供完美的乘坐感受。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一般相同的旅途,往往一等座比二等座贵一倍,商务座又比一等座贵一倍。花什么样的钱购买什么样的服务和体验,从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都是如此,当你决定买二等座时,就相当于选择放弃了舒适。
这里的放弃舒适指的不仅仅是座位的大小,还有人更多,更吵闹,行李架拥挤,乘车人员素质的层次不齐等各方面的不舒适,这是一种选择,所以从来不存在二等座越来越不舒适的问题,只是发生不舒适事件的概率更好而已。可能前几次座都没发生,所以感觉还算舒适,后来发生了,感觉不舒适了,那不是变化问题,那是概率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高铁霸坐都发生在二等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