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湖北以前称为楚国,什么时候又把湖南湖北划分为二个省了?

由于历史的变迁。各朝各代行政区划都不一样。有的是封赏,有的是攻占,有些是便于管理,历史的沿革变迁十分奇妙。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些东西现代人是管不着的。没有什么合理不合理。爱咋咋地!

湖南湖北以前称为楚国,什么时候又把湖南湖北划分为二个省了?

楚,本义指丛生的树木,人们称之为荆条。后来,楚又引申为打人用的荆条及被打人的痛苦。自楚国诞生后,楚又特指楚国,今湖北一带仍自称为荆楚大地。

自周成王封长江流域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起,始有楚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楚国兼并了周边众多诸候小国,实力不断增强,在楚庄王时期击败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进入战国时期,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兵强马壮,进一步开疆扩土。至楚宣王、楚威王时,楚国国力达到鼎盛,其疆域除今湖南湖北之外,还包括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大部以及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等,可谓是幅员辽阔。

虽然楚国的范围很广,但楚国诞生于湖南湖北一带。楚国都城郢,便位于今荆州境内。湖南湖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这是能够得到广泛认可的。

中国行政区划有“省”这个概念,始于元朝。元以前各朝各代行政区划名称和区域范围也各不相同,但“荆州”基本上能包含了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比如三国时期的“荆襄九郡”就包含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及后置的章陵郡和南乡郡等。

元代开始实行“行省”制度,当时的“湖广行省”就包括了今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的部分区域。明代对行政区划又作出进一步调整,“湖广布政司”基本上就是今天的湖南湖北地界了。清代基本沿用了明代的行政区域,“湖广省”包含今湖南湖北两省,两省各设巡府,但湖广总督府设于湖北。

自民国以后,湖南湖北就彻底分家了。湖南湖北自古人才倍出,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美誉。尤其近现代以来,一大批名人、伟人涌现,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如今的湖南湖北,经济实力均处于全国前十之列一,是“中部崛起”的中流砥柱。无论是“湖湘文化”,还是“荆楚文化”,都是楚文化及华夏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同根同源。

湖南湖北以前称为楚国,什么时候又把湖南湖北划分为二个省了?

这是历史上教科书,至于湖南与湖北一至之称必竟有它的原因所在:这值得研究吗?

湖南湖北以前称为楚国,什么时候又把湖南湖北划分为二个省了?

最近台湾某位女性议员疯狂说“屈原是楚国人,不是中国人,屈原是楚独”

真想知道她有没有学过历史?不知道楚国的故地就是现在的湖南湖北境内吗?估计这个女人故意说笑话给人解闷的。

其实在历史上楚国最开始核心位置大概就是现在的湖北省荆州市地区,只是后来楚国在历代国君的领导下不断的向四周疯狂扩张,仅仅用了不到一百年的时间楚国的版图就迅速的扩张到了整个湖北省。

特别是在楚威王巅峰时期,楚国国力经济实力达到巅峰,楚人的野心也让周边列国提心吊胆。

很快楚国的势力就延伸到了现在的了河南省南部的南阳和驻马店(南阳就有楚遗址) ,接下来楚国又对江西和安徽、江苏地区进行了一部分扩张,就差称霸整个南方地区。只是后来有秦国虎狼之师的抗衡,以及楚威王的去世,楚国的版图面积才逐渐缩小,甚至节节败退,差点亡国。

湖南湖北在几千年前是楚国境内不假,但是湖南湖北的划分与楚国没有太大关系,只能说明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曾经含恨死在那片土地上。

但是到了宋朝以后,他们对于行政区域的划分更多考虑了山川河流以及语言文化,这样由来的名称更加合理,对湖南湖北的称呼也是湖南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并没有明确将两省分开。

明朝时候,湖北湖南本是一家,因地处中南,又为楚地,名为“湖广”地区。

到后来清军入关统治天下后,于清朝康熙三年,清廷开始对湖广进行分治,将湖广一省分割为了湖北省和湖南两省。以“洞庭湖”为界,洞庭湖以南则称为湖南,洞庭湖以北称为“湖北”。

以上是个人的粗略了解,不足的地方欢迎大家评论。

图片 来源于网络,如有不足,联系即删。

湖南湖北以前称为楚国,什么时候又把湖南湖北划分为二个省了?

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一,疆域广大,人口众多,在战国时期更是位列战国七雄之列,如果在战国七雄里排个序,楚国也可以位列前三。更是在战国后期,楚国简直可以作为南方的代名词,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都是楚国的领地,还有一部分长江以北的地方也被楚国占领,楚国占据长江中下游的绝佳位置,疆土一直往南延伸,扩张;先后灭掉周边61个诸侯国。

▲战国形势图

正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威名远扬,后代也有许多的南方割据政权以楚为国号。而且南方诸多省份以楚人自居,湖南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说法,湖北更是有楚国郢都荆州纪南城,安徽有楚国寿春古城等。那么提起楚国,人们会首先想到哪个省份呢?是湖北、湖南还是安徽?

现在湖北湖南都还是中部省份,而安徽已经是长三角一体化的省份。楚国名头主要还是两湖去争,湖北优势是都城加早开发的核心区域,劣势就是后期一百年是秦国南郡。事实上,由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而汨罗江位于现在湖南省的岳阳市,再加上岳麓书院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对联,人们不自觉的把楚国和湖南联系在了一起。对于湖北,虽然是楚国都城所在和楚国核心发源地,但是说起湖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武汉和荆州,武汉代表了近现代大武汉的繁华和发达,荆州则有三国时期著名的刘备夺荆州的故事。

湖南各个城市发展比较均衡,特别是长沙株洲和湘潭一体化形成对外的整体优势,而且湖南卫视在全国卫视中名列前茅。而湖北武汉的地位比较高,有大武汉之称,不只是对现在武汉经济地位的体现,更是对近代以来武昌起义以来所形成的城市地位的象征。

其实不管是首先想到的是湖南还是湖北,都不能否认楚国的核心区域就是湖南和湖北,以一洞庭湖为分界的两个省份,一衣带水,亲如兄弟。清代之前,并没有区分湖北和湖南的,都是统称为湖广行省的。岳麓书院所挂惟楚有材的惟并不是唯一的唯,只是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民间有湖北简称荆楚,湖南简称湘楚的说法,到底都是一个楚国的。什么时候又把湖南湖北划分为二个省呢?

湖南省和湖北省,很长一段时间,它们都是同一个省份。那时,它们被称为湖广省。湖广省作为一个正式的省份名字,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述至元朝。当时的湖广省,管辖面积极大。

除了现在湖北省、湖南省,还包括广东省全部,以及现在的广西、贵州一部分。元朝时,湖广省是当时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明朝时,继承了湖广省的名字,设立湖广布政使司。不过,管辖面积缩小很多,就只有今天的湖北省、湖南省。

▲清代分省地图

但是,到了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的时候,朝廷下旨,将湖广省拆分为两个部分。北边改称湖北省,把省会设立在武昌。南边改称湖南省,把省会放在长沙。

既然湖广省的历史,已经存在了数百年的时间,为什么要在清朝时拆分为两个省份,而且还是在康熙初年呢?

要想了解事实的真相,就要回到当时的历史中追寻。康熙初期,清朝才基本占领天下。顺治年间,虽然入关北京,但更多时间,基本耗费在战争,以及定立朝廷礼仪制度上。

对于设置地方行省制度调整的事情,并没有花太多精力。毕竟这种事情极为复杂。清朝直到乾隆时期,才把地方行省,以及地方总督、巡抚的职权大致调整完毕。

不过,把湖广省划分为两个省份的事情,也并非突然。顺治年间,就已经有一些端倪。清朝入关后,仍是继承明朝制度,设立湖广省。

当时天下经历多年战乱,很多人都被迫放弃土地流亡。导致出现大量土地荒芜的情况。这就导致清朝军队筹措军饷的困难。为此,顺治时期,朝廷曾下令,让各地推行屯田开荒的政策。

而在湖广省推行屯田时,就已经分别在湖南、湖北设立屯道,分区开垦屯田。之所以会选择这种做法,主要是因为,湖广省的面积辽阔。如果对比全国各省的行政区面积,湖广省位居前列。分开屯田,更方便事务处理。

湖广省的面积辽阔,为后来的划分两省打下基础。除了面积的辽阔,湖广省的实力,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湖广省是一个重要的产粮地,人口数量多。康熙年间,还曾把湖广地区部分人口迁往四川。

而且,这个地方出现太多的人才。如果这些人不能被朝廷所用,对皇帝而言,只是意味着危险。当然,清朝重开科举,对于拉拢人心,确实有很大帮助。可是,湖广省的存在,还是会让朝廷感到不放心。

其实,当时遭到拆分的,并不是只有湖广省。清朝初年的江南省,也被拆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因为江南省管辖内,拥有江南地区的富庶和人才。

▲康熙时期清代地形图

所以,为了更好的统治,以及朝廷的不放心,成为湖广省被拆分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会在康熙三年被拆分,则是因为直到当时,湖广省才被完全纳入管辖中。

相比之下,拆分江南省的时间更早。在顺治年间,江南省就已经被拆分为江南左和江南右。因为清朝更早占领这里,并囤积驻扎了大量重兵。这里属于完全掌控之中。

湖南湖北以前称为楚国,什么时候又把湖南湖北划分为二个省了?

历史上一家人叫楚(国),清前期称湖广省,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到清中期,又因历史上唯楚有才,不得了的地方,就以湖分南北,让兄弟相争,不与朝廷争斗,便与更好统治。

清人用心良苦,都是汉族文人出的馊主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