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城里人向往农村的生活。却又不愿意回到农村呢?
城里人都爱空想。平时嘴里说农村千好万好。到了农村两三天就想城里的生活了。农村的生活条件还是比较差的。冬天冷,夏天热。想吃什么也不可能马上买得到。交通不便。有点病都找不到好一点的医院。种点小菜园,晚上累的睡不着觉。有些地方还要挑水。唉!别提了,再也不想回农村了。
为什么那么多城里人向往农村的生活。却又不愿意回到农村呢?
你以为农村是想去就能去的吗?首先农村的房子不能对城市交易,买个房子也没有房产证,只能租房子住。因为你的户口不在农村。再说城市人有几个会种地的,大多数都不会种地。再说假设在农村租房子也可以生活,但是孩子读书工作怎么办?大家都知道,由于农村出生率的下降,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搬出去的,到城市买房落户的,在多少年以前就已经凑不齐一个班级了,所以有的在镇上念书,有的到城市念书,离家远的变成了寄宿生。
还有一方面那就是,离开了熟悉的小区和邻居,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也有些舍不得放不下,换一种环境,还得需要几年的熟悉过程,人家才能把你当成本村的人,虽然户口不在那边,但心理上已经认同你是本村的人了。就像当年的知青下乡一样,在村里待时间久了,不论是心理还是印象,村民们都把你当成本村的人了,甚至比对待本村的人都好啊,就那么质朴热情,以至于知青大返城的时候,相互之间就跟生离死别一样,那种失落感,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景,听说好多人都哭了,突然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就跟丢了魂似的,很长时间都恢复不过来,缓不过神来,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当然也有特别重感情的知青,天长日久有感情了,即使面临“大返城”也没有回去,嫁给当地了,或娶了当地的媳妇,户口落在农村了。所以城里人只能向住农村生活,比方能吃上自己亲手栽种的蔬菜瓜果,那种感觉比花钱买别人种的要好多了,既有小小的成就感,而且吃绿色蔬菜也健康。而且每家都有方方正正的大院子,喜欢养花的可以养很多的花儿,养很多的多肉,沐浴着阳光和雨露,再也不用局限在那几平方小阳台上了,既不通风又缺少阳光,好多花儿显得病殃殃的。但是没有办法,好多的原因局限了, 再说还得上班挣钱,而且农村大多青壮年劳力,也得在外打拼赚钱,仅靠那一亩三分地也是杯水车薪,所以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各有各的无奈,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这就叫生活。
为什么那么多城里人向往农村的生活。却又不愿意回到农村呢?
老能听到一些人在赞美田园生活闲适、恬静、“世外桃源”什么的。其实他们不光是赞美田园生活,他们赞美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淳朴、简单。
最重要的是简单,没有遍地的楼房和超市,只有空旷的天地、青山环抱、山环水绕、阡陌交错 炊烟袅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但这些赞美者大部分都瞻仰了一番净土后,还是回到了的都市。你要是问问他们为啥不留在他们“灵魂的老家”烧牛粪,他们就会叹息一声说:“回不去了。”其实回不去个屁,还是不愿意。对都市里的糜烂生活,嘴里说着不要,身体还是蛮诚实的嘛。
人们喜欢看看跟自己不同的生活,游历一下跟周围不同的环境,这个没什么。但是如果自己享受现代文明便利的同时,却盼着别人永远“淳朴、简单”,好让自己去憧憬,这就有点拿人家当动物园里的珍奇动物了。
当然他们不会这么说,反而会美化别人的生活,说得好像多么美好多么值得憧憬似的。说得多了,有时候自己也信了,但就是腿不信。
大多数情况下,你赞美的简单生活,其实只是没有选择的生活。 你可以留下来烧牛粪,也可以回上海烧煤气,你选择了烧煤气,那就是你的选择。他不能去上海烧煤气,只能留下来烧牛粪,然后你说他们选择了简单生活,这就是虚伪。
如果现在把你周围的超市都抹掉,把你周围的饭馆都抹掉,把网上包邮的淘宝店都抹掉,你肯定会像杀猪似的叫唤,认为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既然你需要这些东西,凭什么认为别人不需要?小资们可能会解释说现代人的灵魂已经被物欲玷污了,那些净土里的纯洁心灵不需要这些。这是胡说。
我不否认,一个社会里会有少数特立独行的人,即便你给他丰富,他也选择简单,但是作为普通人,如果你让他们选择旱厕还是抽水马桶,他们一定会选择抽水马桶。这没有什么可耻的,这是人类的本性。
作为一个物种,人类就是喜欢多尝试,喜欢各种各样的刺激,喜欢各种各样的选择,喜欢生活上的各种便利,就是靠了这种本能,人才进化成了现在这个物种,人才发明了飞机和铁路。没有了人类的这种本能,你连去那些“净土”都去不了。
现代社会的人们,总是容易高估人类对“单纯生活”的忍耐程度。光是“美丽”并不顶用,丰富永远比美更重要。一片草地再美,你看了二十年以后,也会觉得跟你家门口的土堆差不多吧?蒙娜丽莎好看吧?让你搬个凳子对着蒙娜丽莎看三个月,然后在旁边喊一嗓子:“咦?电视怎么有信号了?演的还是郭敬明的烂片!”你肯定会扔下蒙娜丽莎,跑过去看看郭敬明又拍啥烂片了。
其实不光是现代人,古代人也是这样。过去的文人最喜欢憧憬田园生活,你也写归隐诗,我也写归隐诗,好像这些人最大的理想就是种地,其实不到不得已的时候,这帮人谁也舍不得归隐。辛弃疾在农村待过几年,据他自己说,那生活真是爽透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蓬。”生活真是押着韵的美好。可是一旦朝廷召唤,辛弃疾也顾不得看溪上青青草了,急吼吼地发,“单车就道,风采凛然”。想想这位辛诗人,背后是美好的莲蓬和青草地,他一脸凛然的风采,坐着单车轱辘轱辘往前跑,怕是归隐后的生活也沒那么好吧。
说是远离烦嚣,洗涤自己的老灵魂,但关在一起,时间长了没话说,你那洗得干干净净的灵魂估计看见你都烦。
最后说一句:真的不要把你的妄想投射到别人的生活上。
为什么那么多城里人向往农村的生活。却又不愿意回到农村呢?
不是不愿意,是因为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我谈这个问题的理由基于以下的原因:
1、住房问题,很多人根本没有这个经济实力,其实城里人住在农村的花费要远高于住在城市,因为你在农村到底有哪些是不花钱的,你自己要清楚,如果是有房子、有地、有社会关系,那还可以,如果没有,那么想一想你到底要有多大的财力!而且这个房子你即便是买了,也没有实际的产权,要是真有这个政策的话,农村恐怕真的是是城乡一体了!
2、时间问题,很多人在城市是有具体的工作,一般多是有想法而无行动的制约因素就是不能放下手中的工作。有时间也是有限的,除非退休之后,那么即便是退休之后,还要帮助带孙子等,想想也有很大的难度!
3、卫生环境条件,农村不比城市,很多设施条件有限,要想更好一点,必须花大力气来改善,但很多地区并不具备基础的设施,所以也不一定行的通,只能适应环境了!
4、医疗与生活,一般情况下农村的医疗条件是有限的,很多人生病还是要到城里去看病,所以对于一些身体健康有问题的人而言,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同时交通方便或者家里有驾车人员是必须的,不然还是要做好万全之策。
5、交通,很多时候我也考虑在附近的农村买个带小院的房子住住,也去看了几次,后来总觉得交通不是很便利,开车也要1个多小时,来来回回,弄的比较疲惫,最后也放弃了!
总之,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财力雄厚是最基本的保障,时间是你最大的限制因素,其他的一般都可以克服或者用别的方式解决。另外,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方式和传统文化,也大大限制了我们。
在国外很多人一生都在租房子住,不停的换工作,体会各种不同的生活!而我们一生都在买房子,没有自己的房子,一切免谈,我们大多数人过着每天一样的生活。不得不说,因为这种不同,很多的时候我们都在埋头工作,真希望有一天我们不但能够自由的选择,而且能够有时间来抬头看路,思考人生!
为什么那么多城里人向往农村的生活。却又不愿意回到农村呢?
城市人光看到农村的空气好,没看到农村老人一月一百元养老金,是怎么生话的。
为什么那么多城里人向往农村的生活。却又不愿意回到农村呢?
我认为:我认为城里人向往农村生活,但却不愿意到农村的原因,主要是吃住行都不方便!先说吃,吃的种类受限制:
- 农村生活虽然能吃上绿色蔬菜,但受各方面因素制约,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肉蛋奶可以解决,但是早餐多样化,特别是一些制成品,几乎就没有。作为讲究饮食营养多样化的城里人来说,很不适应。另外就是做饭与储存食物的器具设施也无法与城里比。
- 一般的农村除了空气好以外,住房条件都相对要差一些,居住的房前屋后环境不如城市,有蚊虫动物等滋扰。就算有楼房水电气也远不如城里,基本都没有电梯,住房的功能以及配套设施差的更远。
- 虽然这几年有了改善,但是总的来说,农村的出入条件还是很差,基本没有公交,出行除了自驾,要么求助别人之外,就是坐长途客车,或者骑电动代步车,这一点很不适合老年人居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