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的马铃薯块茎黑心,是怎么了?该怎么办?
这是中了病毒了。赶紧换种子,今年种过的地块也要轮作其他作物,在其他地块重新种就好了。雨水太多了容易得此病。
种植的马铃薯块茎黑心,是怎么了?该怎么办?
马铃薯,我们这里把它叫洋芋,用它煮手撖面条,那个鲜呀,真的很美味。无论当粮食、作菜,还是作特色美味,都相当诱人。家家户户都喜欢种植。马铃薯出现黑心的情况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病理性的黑心,另外是生理性的黑心,对其品质有很严重的影响,发病长时会造成薯果溃烂。
一🌑、病理性黑心:是由马铃薯的黑胫病造成的。
黑心病症状:
在马铃薯块茎中心部出现由蓝色至黑色的不规则的花纹,严重时大半个或整个块茎都会变黑
发病初期,马铃薯植株会出现明显的矮小,而且僵直,叶片出现黄色,小叶明显向上卷曲。
在发病的后期,茎部开始变黑并且腐烂,植株枯死。得病的植株,薯块先从匍匐茎的地方开始腐烂,变黑,逐渐向内部发展,使心部变黑。
在高湿的环境下,最容易发生黑心,发病位会导致腐烂,而且有特别臭的味道。
马铃薯这种病理性黑心,无论在农田生长期间,还是在贮存期间,都有可能出现。
防:选择种植一些抗病性能高的马铃薯品种,减少病害的发生。种植期间,及时发现病株后,马上拔除消毁。
黑胫病引发的病理性黑心,要在栽种时从种薯块抓起,严格选择,对于病薯要坚决淘汰,减少病源,在第一时间减少黑胫病的发生。
切种薯时,如果切到病薯块之后,不但要消除掉病薯,还要对所用切刀进行消毒,再进行使用,避免感染。
黑胫病主要是由种块感染之后蔓延,以及雨季多发季节也容易滋子,在种薯选择,和雨季排涝这方面做好,是能够杜绝黑胫病的发生。
二🌑、生理性黑心
生理性黑心,大都是因为在贮藏期间,或者是在运输期间。由于缺氧,薯块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产生了黑心。
症状:薯块的内部发生黑心,我们从外皮是很发现的,只有在切开之后,才能发现中间己经形成的黑心状况。
也有的马铃薯会出现中心发空,皮会表发硬、失水,象旧革一样,光泽度明显下降。外表不容易腐,也没有很臭的异味。严重的时候,会蔓延到外表芽点的位置,才会出现逐渐变褐色,部位凹陷。
防:对于马铃薯出现生理性黑心,要及时的调整贮藏环境,不能堆积过高,要选择阴凉、低温、通风透气的环境。
1🎱有通畅的空气流通,适宜的温度,才能避免马铃薯黑心情况的发生。尤其是在装袋的时候,尽量避免密不透气的塑料袋,时间一久,因为严重缺氧,很容易造成马铃薯黑心。要用透气的沙袋装袋最好。
2🎱运输新鲜马铃薯,如果路途较远,避免用集装箱或密封性很好的车辆。
即使在低温条件下,若长时通风不良,也能发病。黑心多发生在运输过程中,刚收获后和块茎过厚等情况下,块茎内部就缺氧,在高温条件下,由于呼吸增强,耗氧多,进一步造成了缺氧状态。
3🎱存放时注意通风,不要大量堆放。
4🎱不要长时间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动,需要长时间存放时,隔段时间把马铃薯翻下堆。
有资料显示:马铃薯 3~5度储藏茎块呼吸作用最低,不易发生黑心。贮藏的块茎,在缺氧的情况下,气温超过40时,2天就能黑心;气温达到36度时,5天就能黑心;气温在27~30度之间时10天左右就能发生黑心。
种植的马铃薯块茎黑心,是怎么了?该怎么办?
马铃薯块茎出现黑心的情况,有两种主要原因:一种属于病理性黑心,另一种是生理性黑心。对待不同的黑心情况,我们要区分对待。
一、马铃薯块茎黑心的原因。1、病理性黑心,属于马铃薯常见的黑胫病。
病菌形态特征:菌体短杆状,单细胞,极少双连,周生鞭毛,具荚膜,大小1.3~1.9×0.53~0.6(um),革兰氏染色阴性,能发酵葡萄糖产出气体,菌落微凸乳白色,边缘齐整圆形,半透明反光,质粘稠。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适宜温度10~38℃,最适为25~27℃,高于45℃即失去活力。马铃薯发生黑胫病,通常由种薯带来的病菌,土壤通常不带菌。因为此病菌,在没有寄主的情况下,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非常短暂,所以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常常和种薯有莫大的干系。当然,这种病菌也会经过一些传播途径,侵染受到损伤的马铃薯块或者植株。通常,在排水不畅通,田间积水、湿度过大的高温潮湿下易发生此病害。
2、马铃薯生理性黑心。
生理性黑心,通常因为马铃薯缺氧造成的一种生理现象。一般在贮运过程中,由于马铃薯堆积过厚,通风不良,薯堆里面密不透风,造成供氧不足,发生的一种生理病变现象。
二、马铃薯块茎黑心相关的病态症状。1、马铃薯病理性黑心黑胫病。
有黑胫病的马铃薯植株,植株矮化、僵直、叶片黄化,呈上卷曲;发病严重的时候,马铃薯植株茎基部发黑腐烂,植株枯死;病株结出的马铃薯,薯块先从匍匐茎处变黑腐烂,然后蔓延至薯块内部,变黑,形成黑心。潮湿的地块,发病蔓延迅速,会导致整个薯块腐烂,发出恶臭。这种黑胫病的病菌,也会在贮藏期间发生。2、马铃薯生理性黑心。
此症状主要表现在薯块内部,外表无症状。当我们切开薯块以后,就会发现薯块中心部位变黑,有些变黑部位中空。如果拿起病薯,有时候感觉到明显比较“轻”。其病变部位失水变硬,呈革质状,不太容易腐烂,无异味。如果发病严重薯块,黑心部位可以延伸至芽眼部位,薯皮局部变褐色,还会有塌陷状。
三,马铃薯块茎黑心传播途径。1、马铃薯病理性黑胫病。
此病主要以薯种通过传播,比如我们在切薯块做种的时候,由于带菌的种经过刀具传播。如果田间有病菌,还会通过浇水、雨水或害虫传播,经伤口侵入致病,后期病株上的病菌又从地上茎通过匍匐茎传到新长出的块茎上。贮藏期间病菌通过病健薯接触经伤口或皮孔侵入,使健薯染病。2、马铃薯生理性黑心病。
不具传染性,主要是堆积堆过大,密封隔绝了薯块呼吸到氧气的问题,造成的生理性病害。
四、马铃薯块茎黑心的预防措施。1、对于马铃薯病理性黑胫病的预防,主要从薯种上来控制。
不用带病薯种,淘汰掉病薯;切割薯种的时候,如果刀具切到病薯,更换刀具或者把刀具用高锰酸钾浸泡消毒以后再用,避免交叉感染;选择优良的抗病品种,或者选择脱毒马铃薯薯种,采用整薯种植,可以有效减少马铃薯黑胫病;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清理出去,妥善处理感染源;防治田间积水,保证田间土壤的通透性;建立无病种薯留种地,生产无病种薯;在收获、运输和贮藏过程中,减少块茎损伤,保持薯皮干燥,贮藏时注意通风。2、马铃薯生理性病害的防治措施。
我们要改善贮运条件,散埋贮存时防止马铃薯堆过大,过厚,需要我们选择在阴凉、通风的低温处;装袋运输,选择透气性良好的袋子,避免使用密不透风的塑料袋,同时要避免强光长时间照射。
五、马铃薯块茎黑心的药剂防治措施。马铃薯生理性病害预防好即可。病理性病害的黑胫病采取药剂防治措施可选用:0.03%左右溴硝丙二醇溶液浸种20分钟;或者0.07%左右春雷霉素溶液浸种半个小时,或者用0.2%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5分钟左右,然后把薯种捞出晾干之后播种,有不错防治黑胫病的效果。
对于题主提出的问题,我们要找出马铃薯黑心的主要病因,搞清楚是生理性病害或者是病理性病害,对症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避免种植的马铃薯出现黑心。
种植的马铃薯块茎黑心,是怎么了?该怎么办?
根据你的问题描述,马铃薯可能是得了干腐病,它是贮藏期的一种常见病害,发生相当普遍,影响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
为害症状:
为害块茎。发病薯外表出现稍凹陷斑块,黑褐色,切开病薯,腐烂组织呈黑色,黑褐色,淡褐色或黄褐色,病情进一步发展,病薯形成空洞。病斑多发生在块茎脐部,初期在块茎病部表面呈暗色的凹痕,逐渐发展使薯皮变成典型的皱缩或形成不规则的同轴褶叠。发病重的块茎病部边缘呈浅灰色或粉红色多泡状突起,剥去表皮,病组织呈淡褐色至黑色粒状并有暗红色斑。髓部有空腔,干燥时白色菌丝充满空腔湿度大时,发病部位呈肉红色糊状物,无特殊气味湿度低时,内部患病组织呈褐色并变干,至干硬而皱缩。
病发原因:
1、病菌越冬:病原菌主要存在于病残组织、土壤中。
2、病菌侵入:主要通过收挖、运输期间所造成的伤口、擦伤表皮的块茎侵染,也可通过其他病害所造成伤口侵入,还可通过块茎皮孔、芽眼等自然伤口侵入。
被侵染的种薯腐烂,污染土壤,污染的土壤又会附在收获的块茎表面。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5℃时生长缓慢。贮藏后前2个月发病较轻,2个月后随着贮藏时间延续,该病危害逐渐加重。窑藏马铃薯较窖藏马铃薯发病重,当窖温较高、湿度较大时,大量贮藏的薯块发病较重。翻窖、倒窖次数多,易造成新的机械损伤,对该病菌的侵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发病重。此病与生长期的降雨量没有明显关系。
防治办法:
新薯入窖贮藏前要将内杂物清扫干净,并用点燃的硫磺粉熏蒸。入窖时严格剔除病、伤和虫咬的块茎,并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预贮堆放3天左右,使块茎表面水分充分蒸发,使伤口愈合,形成木栓层、防止病菌的侵入。在贮藏前用多菌灵、甲霜灵锰锌等药剂处理块茎,也可在贮藏期间,使用烟雾剂处理,烟雾剂处理可使病薯病害部位表层干枯,可有效防止病菌向邻近块茎侵染。
小结:马铃薯在最后储藏期发生这种病害着实闹心,所以地窖的消毒工作尤其关键。做好各种农作物归类分开存放,以免病菌传染。希望以上的解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种植的马铃薯块茎黑心,是怎么了?该怎么办?
土豆是一种耐贮藏的长时间蔬菜之一。我们从八九月里收回贮藏在窖里,一直存放到第二年三四月里,长达半年多时间,如果没有好的储存条件,土豆就会发生不必要的损失。储藏窖里一定要空间大一点,尽量不要把土豆堆的太厚了,不然会造成通风不良,缺氧呼吸成黑心,这是人为的致成的生理病害。
另外就是我们买回来的原种本身就带有病菌,比如在生长期间,有的植株矮化僵直,叶片黄化并向上卷曲,发病后期,茎根会慢慢的变黑腐烂枯死,并发出恶臭味。这种黑心是土豆黑胫病造成的。这两种病害导致的原因就是我们在贮藏和运输途中不注意监管才使土豆黑心病发生漫延传播。如果我们在用塑料袋装土豆,又加之货堆大,在这种高温缺氧条件下,土豆黑心病发展很快,有的三天就发生黑心了。因此我们平时就要合理的保存土豆很关键。
种植的马铃薯块茎黑心,是怎么了?该怎么办?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其适应性强,在全国种植广泛。尤其是在定西,各乡镇都有种植,成了本地特色的经济支柱。
马铃薯块茎出现黑心,就失去了其食用价值。到底是各种原因所致,该怎么办?
(1)现在一般认为,马铃薯黑胫病是引起其黑心的罪魁祸首。因此在选种时要选抗黑胫病的品种,如1号、克新4号、丰收白等。
(2)在切块留种时,一旦发现黑心茎块,要用高锰酸钾消毒切刀。
(3)先选择好马铃薯茎块之后放置在有一定光照条件的地段,不能直接阳光照射,保持催芽的温度在18度上下,再用草木灰拌种,此法可杀灭一部分病菌。
(4)在田间病发时候,马铃薯植株会出现明显的矮小,而且僵直,叶片出现黄化状况,植株上的小叶明显向上卷曲,在发病的后期,茎部会变黑并且腐烂,植株枯死,得病的植株薯块先从匍匐茎的地方开始腐烂、变黑,并且像内发展,致使心部变黑,形成了黑心,在高湿的环境下,更容易滋生,发病会导致很快腐烂,并有特别臭的味道。
田间一旦出现此症状,在及时拔除病苗的基础上,用大生每隔七天喷雾一次。
(5)对生理性黑心,要改善薯块贮运条件,散埋贮存时防止过厚,并选阴凉、通风、低温处。装袋时,要避免采用不透气的塑料袋,避免强光长时间照射。
马铃薯出现黑心,对其品质有很严重的影响,造成薯块溃烂而失去商品价值,也不能够进行食用,带来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