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当代中国年轻人离婚率居高不下,罪在岳父母,这句话有没有一定的道理?
我邻居家的女儿离婚了,我觉得岳母有很大责任。
邻居家就一个女儿,单纯可爱,长相甜美,家人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大学毕业,小伙子是技术口的,工作也很好,只是小伙子是农村的,家庭条件不好,还有二个弟弟,一个妹妹,虽然他们都成家了,但是条件都一般。
岳母当初觉得小伙朴实,有技术,能挣钱。姑娘也没有主意,就觉得他俩性格不合 ,没有感情基础,但是架不住家里人游说,最后还是登记结婚了,没有房子,暂时住在岳母家。
婚后小伙子到外地工作了,每年回家二次,每次回来二人都得先吵几天架,到快走了的时候才和好。由于小伙总往农村家里给钱,二人婚后几乎没有存款,岳母意见很大,觉得他们以后用钱的地方很多,得攒钱,可是小伙妈妈没事就来电话,说家里哪哪缺钱了,他的弟弟妹妹或多或少的也总有用钱的地方,岳母觉得小伙子家里人都管他要钱,不体谅小两口的日子,不懂事,日子没法过了,发展到最后是岳母和女婿天天吵架,就这样,吵吵闹闹了几年后,终于离婚了。
从他们的婚姻状况来看,岳母的参与起了很大的作用。
有人说当代中国年轻人离婚率居高不下,罪在岳父母,这句话有没有一定的道理?
在上海,首先回答是肯定的,至于为什么?本人用亲身经历来回答。
本人岳父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总经理,位高权重,家庭条件相当的好,所以妻子从小就是养尊处优,一副大小姐的脾气。
我们谈恋爱矛盾时,妻子总是威胁叫其父亲出面解决,没想到,有一次那位岳父还真的给我打电话,言语中毫无长辈的风范,直接恶言威胁我不得欺负她的女儿,婚前更是跑到我家来说她女儿只能住一百平米以上的房子。
还有更奇葩的事,在我和妻人去买结婚钻戒的当天,还在半路上,突然妻子说他爸马上也来,我傻了几秒钟,问她,你爸来干什么,她说她爸说来帮我们挑钻戒......?结果到了店里,她爸己在店里等着了,一见我就指着柜台里最贵的那个钻戒说,就说你买这个吧,但我以前和妻子看中的是另外一个不太贵的,见妻子在一边默不作声,她爸又说,你如果买不起,剩下的钱我来出,我也不好当场发作,只能硬着头皮买下了那个她爸看中的戒指。
婚后,就更是矛盾不断了,岳父岳母从来没有把我当成自家人,总是找茬挑拨我们夫妻关系,尽管我己是单位副高层,但他们还是嫌弃我没有当上单位的总经理。那时岳父还没有退休,逢年过节送礼的不断,岳母就挖苦我说我怎么没有那么多人送礼。有一次过年,我送了一张500元的超市卡给丈母娘,她随后和一抽屉的卡放在了一起,结果有一天,她去超市购物,拿错了,结账时发现没有500元,马上就气急败坏的叫我妻子质问我为什么骗她,我说她一定是拿错了,叫她再看看是不是我给的那张卡,结果一会儿以后,她发现确实是她拿错了才闭嘴。
就这样,岳父母的不断挑事终于使我和妻子渐行渐远,结婚7年后,因岳母又一次借我的快递送到她家没有和她提前打招呼的事,借题发挥,对妻子大吵大闹,说我的不是,最终妻子受不了了,和我办理了离婚......
我想对大家说的是,在上海,真的有很多很多的人家里看似条件很好,但人的素养却并不般配,甚至非常的势利,虽然年纪己有五六十岁,但有很多大道理他们并不懂。就拿子女婚姻来说,上海很多家长还是对此介入和干涉的较多的,像我一样因父母的原因离婚的也不在少数,虽然时代进步了,仍有很多家长仍像管小孩子一样对夫妻生活指手划脚,矛盾就此埋下,最终劳燕分飞,而部分孩子,也是从小就听父母摆布惯了,直到长大成人也无法独立,任何事都让父母作主,如今真正开明的父母仍是少数。
不知上海以外的地区是怎样的,我只能说,在上海,维持一段长久的婚姻是不易的,结婚在这里并不是两个人单纯的感情的事,而是两个家庭和两个家族的事,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无力维持一段婚姻的,这里没有 “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我们都将不离不弃” 的誓言,无论男女,在照顾好对方时,还要顾及到对方父母感受,还要满足对方父母的要求。也许,只是对方亲戚聚会间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就造成了若干年后夫妻的离婚。
无耐, 当今的社会,衡量感情的标准己与过去完全不同,甚至任何事物的衡量标准都在快速的转向金钱与物质,这不得不说是社会的倒退。
有人说当代中国年轻人离婚率居高不下,罪在岳父母,这句话有没有一定的道理?
听邻居聊天说现在有的人生个闺女娇生惯养,把闺女教育成好吃懒做,啥也不会干,等到嫁闺女的时候要天价彩礼,要房要车,各种要钱,敲男方家的竹杠,感觉不是在嫁闺女而是再卖闺女!好像全世界就你家有闺女似的!婚后还要抓大权,在婆家也是啥活不干,公婆怎么对她好她就认为是应该的,对老公吆五喝六,只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孝敬公婆,恨不得把公婆踩在脚下!怀个孕生个孩子跟立多大功劳一样,我想说是个正常女人都会怀孕生子,过程都很痛苦!都很不容易!弄的跟就你会怀孕生孩子似的,还得让婆婆又出钱又出力还不说婆婆好!媳妇的本分做不到还想当祖宗!还用刻块板把你供起来不?大家说能教育出这种闺女的父母是省油的灯吗?岳父母还舍不得闺女,生怕闺女在婆家受了委屈,闺女回娘家父母还得教给怎么对付公婆的招数!你们怕闺女受委屈可以让闺女一辈子不结婚呐,看住喽,不结婚可以守着你们过一辈子!省的嫁人受委屈,就怕你们看不住!遇到这种岳父母男方要么忍气吞声一辈子被这媳妇治的服服帖帖,忍无可忍只能离婚收场,所以说现在离婚率这么高,跟岳父母又不可推卸的责任!
有人说当代中国年轻人离婚率居高不下,罪在岳父母,这句话有没有一定的道理?
答:向友们如实汇报调研结果——
1、究其原因一个字“懒”;两个字“任性” ;三个字“欠责任” ;四个字“贪吃懒做”;五个字“习惯性啃老”。
2、为了牙膏不放好,碗不洗,被子不叠等小事就离婚。
3、但是不离婚的年轻夫妇更可怕,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吓一跳,为什么呢?
4、那群年轻夫妇都有一个共性 —— “四棵大树”为他们遮风挡雨,就是双方父母都是高工资,为他们做贴费保姆,小夫妻不但丝毫不做家务,相反连内衣内裤都不洗。
5、如果看到桌子上的菜不合口味,立马开车去下馆子。从不管宝宝,一年到头只是在过年帮宝宝保管压岁钱,其他不闻不问,说白了四位家长伺候三个宝宝(他们两个大宝宝,反而比小宝宝难伺候)维持婚姻的主要原因是四个贴费保姆像大树一样呵护他们。
6、调查人员连连摇头叹息说:“还不如那群离婚的小夫妻算是尝到一些生活不易……唉!这种趋势呀,一旦‘大树’🌳倒下,这婚姻就会夭折。”
有人说当代中国年轻人离婚率居高不下,罪在岳父母,这句话有没有一定的道理?
李姐家的两个女儿都离婚了,如果说,罪在岳父母,这句话非常有道理。
李姐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曲小美,小女儿叫曲美丽,姐俩相差两岁,从小都很懂事,特别听话。李姐什么活都不让女儿干,总说,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小美结婚了,老公是大学同学,当初李姐夫妻俩根本就没看上这个女婿,家里没钱,也没有买婚房,只是两个人感情好,是小美怀孕了,只得让他俩结婚了,李姐家有两处楼房,在同一个小区,小美两口子住了一处。
小美生下了一个儿子,李姐夫妻俩非常高兴,自从女儿生孩子以后,就不让女儿上班了,女婿说:妈,宝宝已经半岁了,让小美上班吧,我俩多攒点钱,以后可以给自己儿子买房子,李姐说:你真是没用,孩子老婆都养不起,你说我女儿嫁给你,真是亏大了,你猴年马月能买得起房子?
女儿不想让妈妈说,觉得她说话太伤人了,一再地打断她的话,李姐还接着说:小美上班,谁看宝宝,我可不管。女婿说:让我妈来看宝宝。李姐说:想得美,我的房子,凭什么让你妈来住。女婿实在无话可说,气呼呼地出去了。
李姐夫妻俩,每天都要来女儿家看看,如果女婿加班回来晚,不能给媳妇做饭,李姐就去女儿家给女儿做饭吃,从来都不让女儿下厨房,女婿回家后要向李姐夫妻俩说明,到底因为什么不能回家做饭呢?
这天李姐夫妻俩来女儿家商量宝宝的上户口问题,和女儿女婿商量,让宝宝必须随女儿姓,李姐夫妻俩说:你儿子随我家姓,这房子你们可以一直住,如果不随我女儿姓,你们就给我搬出去,女婿已经忍无可忍说:你不用撵我了,我自己搬出去得了,早就受够了。
小美想去追老公,李姐一把就把小美拽回来了,怎么这么没出息,这样的老公不要也罢,看他还能怎么样?
僵持了半年多,李姐就是不松口,后来女婿提出了离婚,要儿子的抚养权,李姐夫妻宁可不要女婿的抚养费,给女婿一笔钱,孩子也归小美了,起名曲军。
小女儿美丽也结婚了,找了一个有房有车有存款的女婿,这个夫妻俩很满意,很羡慕女婿家的四室一厅的大房子。
小女儿生了一个女儿以后,李姐夫妻俩,就带着曲军,一起搬过来住了,把自己家房子租出去了,不然连生活费都没有了。
其实夫妻俩除了有两处房,也没有多少存款,又都没有退休金,天天在大女婿面前那么横,就是因为人家没有房。
来到小女儿家,天天给女儿和曲军做好吃的,仗着女婿家有钱,如果是工薪阶层,一个月一万多的生活费,真心花不起。
后来曲军上幼儿园了,夫妻俩想让曲军上私立的,可是一年5万多的园费怎么办?让小女儿给交,小女儿就和老公说了,老公虽然有点不愿意,但是碍于情面,还是给交了。
李姐夫妻俩一看女婿同意给交园费了,又和女儿说:你可得长个心眼,你老公手里钱太多,可不是好事,你得自己存点私房钱。后来女儿不断地朝老公要钱,李姐给存着。
女婿做生意有应酬,经常晚上不回家吃饭,李姐就想向审大女婿一样,问个明明白白,二女婿哪有那个耐性回答她,每次都闹得不愉快。
曲军在幼儿园惹祸了,把小朋友的眼睛弄伤了,赔偿了15万,李姐就把女儿的私房钱用了。这件事女婿知道了,明白了为何媳妇月月都要钱。
女婿和媳妇商量,让你的父母搬回自己家去吧。
李姐说:让我们搬回去也行,我女儿也不会做饭,那就只能和我们一起搬回去。女婿痛快地答应了,那好吧,你们都搬回去吧。
本来李姐想拿一把,想不到,女婿答应得这么痛快。
只能收回一处出租的房子,都搬回来了,过了几天,女婿打电话让老婆回来,说:女儿想妈妈了。李姐说什么也不让女儿自己回去,多掉价,让他来接你,不然你以后就没有地位了。
拖了两个月,女婿连电话都懒得打了,李姐不知道,女儿的婆婆回来了,知道这些事以后,婆婆不让儿子接了,就这样一个什么都不会做,也不知道想自己女儿,还要养着娘家一家人的儿媳妇,有什么好。
这下李姐彻底傻眼了,本来想拿一把来,想不到,小女儿也离婚了,两个女儿都嫁出去了,现在又都回来了,还带着一个孩子。这下李姐夫妻俩,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两个女儿都离婚了?
你说就这样的岳父母,没钱没房的吧?她让女儿离婚。怕女儿吃苦,有钱的有房的吧,又让女儿长心眼。怕女婿变心,女儿吃亏,总是不让女儿和女婿一心一意地过日子。总之想让女儿不管嫁到什么家,都是去享福的,什么活都不让干。
其实作为岳父岳母女儿一旦结婚了,只要两个人相爱,就不要插手女儿的生活,更不能给小夫妻俩制造矛盾。
你说就李姐这两个女儿离婚,罪在岳父母,一点都不冤枉李姐夫妻,你们说是吧?
有人说当代中国年轻人离婚率居高不下,罪在岳父母,这句话有没有一定的道理?
丈母娘该不该为高居不下的离婚率背锅?当今社会的离婚率很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有人说丈母娘有一定的责任。我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哪一类人造成的,它是整个社会婚姻价值观扭曲的必然结果。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责任,每个人单独又构不成社会责任。
一. 社会整体价值观的改变,导致婚姻价值观的扭曲。
提到婚姻,必然会提到房子车子彩礼。看钱的时代,房子车子彩礼成了压倒多少男方家庭的最后一棵稻草。也成了多少女方家庭待价而沽的标杆?谁之罪?丈母娘还是婆婆?
都不是,根源是我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金钱,而不是信任和感情,成为安全感的第一权重砝码。男女双方都想自己拥有更多的安全感,通过掌控更多的金钱,从而掌控婚姻的主动权。这样做的后果,自然是彼此难有平衡点。失衡的婚姻能维持长久吗?
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今天,钱能办到的事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今天的人们更加肆无忌惮看重钱。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连死都死不起。
房子车子彩礼,已经为婚后的家庭矛盾埋下伏笔,多少家庭负债前行。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压力带来的除了动力,还有坏的情绪。有多少夫妻为了钱争吵不休,为了钱离婚,甚至为了钱离婚后还在继续争夺财产?这里面固然可能有某些丈母娘,婆婆的因素,但是婚姻价值观的扭曲才是最根本的罪魁祸首。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二、缺乏对婚姻的敬畏感,让离婚成为平常。
婚姻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男女双方缔结百年好合的 一种神圣状态。结婚需要慎重,离婚更加需要慎重。
可当今快节奏的时代,闪婚,秒婚大有其人,结的快离的也就不慢。身边不乏这样的事例。即便是再婚的中老年,也大有人在。对婚姻视同儿戏。
曾几何时,第三者插足还是羞耻的,被唾弃的。现在却是司空见惯的,堂而皇之的。而人们却是麻木的,见怪不怪的。情人,红颜,蓝颜,一夜情,半夜情更是泛滥成灾。君不见情人节真假情人满大街吗?
压抑了千年,人们对性的开放接受起来是如此的疯狂,以至于越来越对婚外性也看的云淡风轻习以为常了。你如果没有个红颜蓝颜的你都不好意在朋友圈混。
某些舆论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哪对娱乐圈的夫妻离婚了,哪个小三奉子上位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大肆宣传,对公众的价值取向也起到了错误地引导。没有敬畏,没有责任感的婚姻还能坚持多久?
三、过度宠溺的家庭教育,让年轻夫妻缺乏处理家庭矛盾的能力,缺乏应有的担当。
几十年来的独生子女政策,家庭里孩子成了至高无上的中心。疼爱,宠爱,溺爱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如同公主王子,做家务的能力有限,承受家庭重压的能力有限,照顾孩子,照顾老人的能力甚至意识都是有限的。
成家后,生活琐碎问题的处理,少不了磕磕绊绊。吵嘴,闹意见,都不可避免。有些孩子受不得委屈,有些孩子暴躁动粗,这都是导致婚姻家庭解体的诱因。
四、父母的不恰当介入与过度参与,更加使得夫妻矛盾甚至两个家庭矛盾的激化。
无论是丈母娘一家,还是婆婆一家,初衷都是希望孩子过得幸福。没有哪个家长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离婚。但是,出于对自己孩子的疼爱,无论是丈母娘还是婆婆,都会在处理问题上或多或少发生偏颇,造成彼此的不平衡,从而加剧矛盾激化。
婆媳战争是个亘古的话题,没有完美绝对的答案。古今中外皆如是。近些年来,各种因素导致婆婆的地位较之过去逊色不少。如果说婆婆是过了气的家庭权势,那么丈母娘就是一支新生力量。婆媳关系难处,女婿丈母娘关系也同样存在问题。
处在夹缝中的孩子们变得无所适从,最终导致离婚的也不乏其人。这都是源于夫妻双方遇到问题不会处理,而双方父母又过度参与的缘故。从这个层面上说,丈母娘和婆婆都有一定的责任。
五、不得不提到的是,还有一部分人,为了达到各种各样的目的假离婚,也占据了一定的离婚比例。
总之,离婚率高居不下,既不能完全归咎于时代,也不能完全怪罪于某一类人。它是多方面综合因素造成的。它是一个社会大问题,是值得每一个人反思的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告知即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