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辞都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对现在工作没有兴趣甚至很烦躁,一直在纠结到底可不可以裸辞,然后能不能找到下一份工作。想听听大家各地的想法!

疫情期间裸辞可是不明智的

裸辞都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不要裸辞!不要裸辞!不要裸辞!

工作中遇到问题,不要想着通过辞职来解决,因为在这家单位遇到的问题,完全有可能在另一家单位遇到一样的或者类似的。

已经是成年人了,要学着锻炼自己的理性思考能力和忍耐能力。好好思考一下当前的困境,以及将来如何解决这样的困境,积极调整心态,打磨自己的心性,然后骑驴找马,寻找下一份工作。我想这样既能让你在现在的困境中学到东西,又能对下一份工作有帮助。

祝愿你能尽快脱离当前局面,找到下一份满意的工作!

裸辞都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新时代背景下,工作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辞职的愿望很多人都有,但裸辞也要分很多种情况,考虑可能造成的后果。

第一种情况,孤家寡人一个,工作干得不开心,而且现在的工作本身就是鸡肋,随时能找到替代的,这种情况下,可以潇洒一点,裸辞就是。

第二种情况,上有老,下有小,身为家庭支出的顶梁柱,如果裸辞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并且现有工作和薪资不容易找到匹配的下家,这种情况不建议裸辞。

第三种情况,虽有一定的生活和家庭的压力,但是不是唯一的支柱,况且现在的工作伤及到尊严,并且无任何发展前途,那就当辞则辞,果断一点。

总的来说,裸辞有一定的风险,建议每一个人裸辞之前一定要做好风险评估,尤其现在疫情大背景下,工作不容易找,综合考量各方面的因素,谨慎做出是否裸辞的决定。

裸辞都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人事员,我的建议是一定不能裸辞。除非你现在的公司拖欠工资。

第一,实际的情况

我自己作为人事员,我面试了那么多人,现在90%都不是裸辞的人,都是公司各种不好裁员或者是部门优化后分流出来的人。而且实话实说,很多人都是找工作超过3个月了,当然有人是在职另外出来找工作的,这些都是打定主意要找到新工作才换工作的人。

另外之前我们公司请财务,我见了很多失业的财务人员,大部分人都确实是他们公司的财务工作,一部分外包出去了,特别是以前处理报销的一些员工,现在这部分的工作都会转到很多财务共享中心完成,所以就导致很多财务人员的失业。

过去,我曾经觉得财会岗位都是比较稳妥的,就算是跳槽,都能迅速找到新工作,但是现实却不是这样了,现在是找工作十分困难。

第二,我观察到的情况

最近点外卖,发现很多送餐的外卖员,增加了不少年轻的骑手。有次我也八卦问了一下,确实有个小妹是找不到工作,所以出来先做着外卖员,等到有机会,她再去做其他工作。避免自己赋闲在家。我公司的大楼,本来是很多租户的,前两年,坐个电梯,尤其是上班时间,都得挤一大轮,现在呢,早上9点回去,轻松上电梯没有障碍。很多楼层都空置了,有些楼层一直就是只有人过来看一下,整整一年都没有租出去。

还有我家楼下本来是很多小吃店的,毕竟我家附近就有好几个学校,万万没想到,这些小吃店都熬过了2020,却没有熬过这两年,陆陆续续的倒闭了。

第三,裸辞的心理危害

如果你经济条件一般,我想失业后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这种压力会远远超过你现在上班不开心带来的压力。因为经济基础很重要,简单说,我今天早餐五块,午餐20块,就这样25就过去了,如果没有收入,开一张一百块一会儿就用完了。现在用手机支付,用钱看不到,更加是消费得快。

有人说,我可以用信用卡支撑一段时间,但是没有收入,哪里有钱偿还债务,而且还会越来越多,所有的借贷都有利息。

而且实际上,更多的公司不敢开放招聘,压缩人工成本,减少支出,很多企业都是勒紧裤头过日子,并不是很多行业都在招聘,所以现在是需要低调谨慎的一段日子。等到找到工作再走吧。

裸辞都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不可以!一定不可以!

如果是疫情之前,我可能会告诉你“工作嘛,要么忍要么滚,要是觉得忍不下去了那就走吧,人生在世别太勉强自己”。

经过了三年疫情的现在,我非常非常认真地告诉你,一份稳定的收入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根本,千万别轻易裸辞。

朋友的老公小李,今天四月份的时候因为受不了上司的难缠愤而辞职,找工作至今已经半年了,目前还在努力,而小李的条件并不算差,本科毕业、又有多年工作经验,待遇要求已经从开始的八千到一万降低到五六千,薪资要求降幅接近一半,就这都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听朋友说他老公特别后悔当初的冲动,其实也不是干不下去了,如果能重新选择,他一定不会辞职。

工作嘛,无非就是用我们的智力脑力体力换取收入,不感兴趣了或者烦躁了可以休息一段时间调整一下。成年人的世界需要忍耐,需要权衡。

现在有太多太多的人找不到工作,疫情当下,经济萧条,谁也不确定这场灾难什么时候结束,珍惜你的工作机会。

裸辞都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偷笑][偷笑][偷笑]都裸辞了还考虑啥,赶紧打好包闪人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