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有青楼?
首先,青楼与“窑子”是不一样的,青楼女子大多是卖艺不卖身的“妓”,而不是卖身的“娼”,当然,青楼中也有卖身的女子,但数量并不多。与做皮肉生意的“窑子”是不同的。
先秦时代由政府主导设立的女闾(妓院)是供士兵娱乐的场所,后来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形成了纯粹营业性的妓院。
古代女性地位低下,为生活所迫沦为风尘的也很多,还有因罪被贬为奴籍,甚至直接充为官妓、营妓等,而“娼”与“妓”是不同的,“娼”就是在热闹街边的女人,而“妓”是有才艺在身的女子,最后却混为一谈。
像著名的秦淮八艳这样的青楼画舫女子,大多都是艺伎(妓),卖艺不卖身,遇到情意相投并且肯为自己赎身的,也更容易从良。中国历史上,也有不少“良妓”获得美满生活的故事,而“娼”一般是不可能的,有句话“宁娶良妓,不要休妇”。与被赶出家门的女人相比,良妓更容易被寻常人家所接受。
古代为什么有青楼?
诚谢悟空邀请:
“青楼”这个词,本意并非肮脏的妓院,而是指幽雅、奢华、精巧的屋舍。
中文名 青楼 拼音 qīng lóu 含义 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 引申含义 指帝王之居。帝王之居起码是高雅尊贵的房屋,与现在的词义有天壤之别!
晚唐现实主义诗派客家诗人邵谒之《塞女行》有:“青楼富家女,才生便有主。”,就是佐证。如果是妓女生出的女子,会有生俱来的“不愁嫁”吗?
那么,为什么精致而高雅的青楼一词后来演译成龌龊的烟花柳巷之地呢?众所周知,行院、章台曾是妓院的别称,但顾名思义容易令人联想到肃穆、庄严、正规的政府办公场所,而叫青楼则有朦朦胧胧的形象感,多了一丝文明、风雅、贴切,含蓄的气息!
中国元朝,具体来说是1355年(元至正乙未十五年),词曲作家夏庭芝出版了一本叫《青楼集》的书,书中记述元大都、维扬等地110多位歌妓、艺人的事例,百多名女子各有千秋,都有特殊的艺术造诣,此书有一定的影响力。
公元1616年朱元亮校正、张梦征汇选刊印了名为《青楼韵语》的一本书,原名《嫖经》,或称《明代嫖经》。这部书从多方面反映出士人和妓女的心态。编辑摘录了大量本朝及古代妓女诗词,辑选了从晋代至(中间包含南齐、梁、隋、唐、宋、元、)明朝约180多名妓女的诗词韵语共五百多 首,作品各有千秋,不同凡响。
到了清朝光绪年间,怀才不遇,落魄潦倒的文人俞达成书《青楼梦》,原名《绮红小史》,作者是江苏人,一生功名不遂,经常出入妓院。《青楼梦》里的主人公金挹香原形就是他自己,他用《青楼梦》来放歌理想。一时得到广泛流传,影响力颇大。
当代有一本妓女回忆录即《我的妓女生涯》,原名叫《青楼恨》(作者姑且忽略吧,或许还健在?)。这部小说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风靡全国、热销一时,是一部由妓女自己根据回忆撰写的亲身从妓经历。描述的故事中,作者用血泪书写了自己从妓的悲惨历程,揭示了身为青楼女子的无奈,凄凉与苦难,告诉了世人一入青楼就真正身陷水深火热之中的真实状况。由于是纪实性作品,情节真实,感染力很强,使得阅读量爆增。曾引起再版发行与续集出版,阅读量之大可见一斑。
至此,青楼才演译成妓院的别名与雅称。
古代为什么有青楼?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提起古代社会,一个重要的娱乐场所就是青楼。这里演绎了太多的才子佳人风流倜傥的故事。
那么青楼到底有什么样的来历呢,为什么叫“青楼”这个名字呢?首先要看看历史上最早关于的“青楼”记载。
《南齐书·卷七·东昏侯本纪》:“世祖兴光楼,上施青漆,世谓之青楼。”原来是宋齐梁陈南朝之时,齐国有个国君,建了一座高楼,上面漆了青色的漆,所以世人就叫这个楼为青楼。
因为是皇家建筑,皇家生活奢靡,三宫六院的美女无数,于是外人就认为这青色的大楼里必定是绿叶红花无数,美女如云,所以就将青楼与美女众多这两个意象联系在一起。
清代的文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有言:“齐武帝于兴光楼上施青漆,谓之青楼”,还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今以妓院为青楼,实是误矣。”由此可知,“青楼”原指帝王之居,和之后的娱乐场所青楼是不一样的含义,清代人就知道了。在三国魏晋之时,以青楼代指帝王之居,也指代美人居住的地方。
三国曹植《美女篇》有言:“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北周庾信在《春日观早朝》有记:“绣衣年少朝欲归,美人犹在青楼梦。”《晋书》记载:“与游氏世为豪族,西州为之语曰:麹与游,牛羊不数头,南开朱门,北望青楼。”在南梁诗人刘邈的《万山采桑人》中,有“娼女不胜愁,结束下青楼”之语,这时候的青楼,已经和“娼”这一群体联系起来了,就有了现在所言特殊娱乐场所“青楼”的意思了。自此之后,青楼这个此就称为特殊娱乐场所的代名词,一直延续到明清之时。更多历史文化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古代为什么有青楼?
几乎99%的人,都一直认为青楼是妓院。如果你现在还这么认为,这个概念,到今天为止打住。两回事!以后不要再乱说了啊。
妓院全世界都有,这并不是汉族的特有文化。而青楼提供的是很高级的服务——爱与自由。
在秦以前,爱与自由是汉人不缺乏的,而从儒家正统时代的汉族皇朝以后,这两种东西严重的缺失。爱的缺失源于包办婚姻。男人直到结婚后,才知道女人长什么样,这跟由荷尔蒙造成的热情奔放的爱情是一定有大区别的。“自由”的失去,是在儒家统治下,尤其是“士族”阶层,由于长期受到儒家教育,接受了儒家礼教,四点钟跑步上朝,回家对老婆要行周公之礼。完全失去人性本身天然的自由。所以,士族也就成了青楼的核心顾客群体,其他阶层几乎不可能去青楼。而青楼对于士族来说,有爱情、有自由、钿头银篦击节碎,喝完酒还可以醉驾马车。对于士族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最自由的地方。
跟青楼相似的,在现代,叫娱乐圈。青楼的老板手下的女子来源有罪犯、有买来的、有自己生活所迫来的。很像现在的经纪人,通过选秀活动,选出长的漂亮,智商情商都高的。
青楼女首先要有范儿,就是气质,品味。然后是要有技艺,琴棋书画至少会两样,最后才看外观容貌。老板在选到智商情商够高的,容貌较好的女子后,相当于今天经纪人给你请一堆老师,培训青楼女舞蹈、弹琴、写诗。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培训,是培训懂“爱情”有风情。也就是知道男人需要什么,怎么才能让男人神韵颠倒。经过这一番的培训包装之后,才有了历史上青楼那些名女!
青楼与妓安院的规模排场,是完全不在一个档次的。寄愿是路边摊的话,青楼就是大酒楼。在青楼中,一个大院子,只住一位女子,一切生活质量都是最高的。她们绝对不会站在窗前揽客——嗨,后面的观众,你们好吗?
每位客人想进入青楼消费,是有严格的筛选过程的,首先就是旗楼赛诗。客人进门后,先要把你写的诗,写到旗楼的影壁墙上,服务生看到要抄下来,拿进去给小姐看。如果小姐看不上诗的文笔,直接拒绝客人入内。如果小姐见过这首诗,知道非诗作者,有人代笔,直接轰走。小姐见多识广,天天的工作就是读诗、谈恋爱。如果一看,是原创、充满才华的诗,嗯,这个有才!这个可以进来。进来后,不是只叫这一个人,一般一次叫3、4个这种过了初试的人,参加第二关——打茶围。也就是要赛茶,要识茶、品茶,要有优秀的谈吐表示,此关,小姐依然不现身,只是在帘子后面听这些人的发言。这哥儿几个,就要开始比文化,比知识,比脑筋急转弯,吟诗作赋,对对联等,但最后,也没有人能在第一天就见到小姐。就算小姐已经认可某男,也不会见面。高晓松认为,历史上最快能见到青楼女子的,就是赵佶了。徽宗第一次去见李师师,是在天快亮了的时候,凌晨4点多吧,李师师出来了,弹了一曲平沙落雁之类的曲子,然后就回去了。其他大部分人,完全见不到小姐。
见不到人,不能着急,如果有人敢因为交了钱,见不到人,就投诉,这院子里除了小姐是一个人外,还有100多保镖。有人敢闹场子,直接暴打一顿扔将出去。所以,必须特别有风度的留一首诗,然后打赏之后,才能离去。整个院子所有服务人员,包括老鸨乌龟茶壶保镖,至少一人一两银子。只是茶钱,就需几千钱。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离去时,身形要有风度,其实小姐就在绣楼上看着客人,他必须走着潇洒的台步,前后有书童仆人,醉驾马车颠了。第二天,他又来了,又开始重复前一天的步骤,写诗,打茶围,离开。因此还催生了一个行业,替人写诗,杜十娘,就是爱上了门口替人写诗的穷书生。
所以,客人一天天的来,实际上就是财力和才力的比拼,直到有些人坚持不住,银子也花光了,也写不出诗了,就败下阵去,直到剩下最后一个人,这时,小姐才轻摇慢步出来。
接下来,开始面试,首先对对子,然后出些题,或弹些曲子,或挥毫泼墨,或拿出国画鉴赏,通过思想文化的交流,一来二去,产生感觉,最后通过写马屁诗,捧的小姐春心萌动,这才算是ok,这时小姐会希望客人包下来。也就不见别的客人了。
古代中国,识字的比例只有2%,就是士大夫阶层,剩下98%的人都不认字。更别说写诗了。当然,除了我没有提的那件事外,青楼女跟客人实际上,是真正有共同的精神追求的,可见,青楼女子,是当时中国最有文化的女子群体,青楼女才华到什么程度呢?
唐代四大女诗人,一半出自青楼。也就是鱼玄机和薛涛。成都现在有薛涛祠,薛涛井。
薛涛【卒于公元834年,唐代,长安人】是烈女,是那种,我等你两年,你不回来找我,我投井。
鱼玄机有大才华,她化妆成男人考科举,完全能考上【这里补一句,晓松没注意,科举考试,是要验身的,不是化妆就可以蒙混过关的——编者】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鱼玄机。
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是写一位年老的青楼女的。香山居士也是著名的泡在青楼里的大名士。他笔下的青楼女,年轻时: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到老了,只能是:“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今景德镇)买茶去”。
为什么说青楼、镖局、科举是中国古代汉文化的三种特产呢?少数民族跟西方都没有。少数民族彪悍,不需要镖局。少数民族自由奔放,山歌一唱就走婚了,完全不受儒家礼教的束缚。西方一直有自由恋爱的传统,但是皇帝只能娶一个老婆。因为有上帝管着,英王如果想再娶一个老婆,必须把前面一个杀掉。历史上有英王斩杀好几个老婆的情况。但是,恋爱是自由的,所以西方不需要青楼,不需要爱和自由的服务,只需要生理服务。
偶尔欧洲上流社会也会出现一点类似与我们青楼女的名女,比如——茶花女。但是茶花女的才华也明显不够。跟我们的薛涛差距太大了。只是在公侯之间卖卖笑而已,可是每个女人有自己的选择,有的不希望过度燃烧爱情,就平淡的过一辈子,15岁嫁人,等年老了,看着子孙满堂,跟丈夫白头偕老,想要这种幸福。古代女人也不能管丈夫,丈夫随时可以休了老婆。甚至在宋朝,女方家长还需要买休。也就是花钱来把女儿买回去。女儿就像财产,如果娘家不买,丈夫可以选择把老婆卖到青楼。老婆在那时是没有地位的,她们还不像青楼女,有自己选择男人的权利,她不喜欢你,可以把你轰出去,甚至根本见不到她。有的是外边排着队来的公子名士,你表现不好,给我滚。皇上本人都会来,还有什么男人选不到?
当然,有一个名女跟好几个名士好过的,薛涛就跟初唐的几位名士都好过。反过来,也有一个大名士跟好几个名女好过的,比如冒譬疆,董小宛年轻就嫁给了他,然后他还跟陈圆圆好过。这种人,高晓松是非常羡慕嫉妒恨,他认为这种人就应该受鞭笞。董小宛为了讨他的大老婆二老婆欢心,在家里殚精竭虑,做最乖的小媳妇。结果28岁就死了。就是这个下场。
所以说,老天给女人的东西是公平的,他不会让你年轻时可以燃烧热情,然后年老还有幸福的晚年。高晓松觉得如果真有这种情况,老天爷就瞎了眼。善终是留给那些年轻时没什么爱情,丈夫也去青楼,她在家相夫教子,他丈夫总会回来嘛,最多带一个青楼女回来做老五或者老七,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就有一个是青楼女。但是,大老婆可以跟丈夫白头偕老,死后可以跟丈夫合葬在一起,但是小老婆就不行,不能合葬。选择那种人生,平淡但是晚年幸福。那么青楼女其实是知道自己的未来的,所以,她们的青春就会更猛烈的燃烧。而且,如果赶上了,青楼女还可以为国家效力!
举几个例子:宋江同志,就是钻到李师师床底下,他安排108将里长的最帅,最会勾阑之事的燕青,来勾引李师师。李师师就把宋江安排到床底下,等赵佶来了,正跟李师师那美呢,宋江从里面爬出来,说我就是那个梁山的宋江,我其实是想招安的,是蔡京童贯他们拦着。结果,徽宗明白了,梁山招安,李师师起了关键的串联作用。
还有就是著名的李香君、柳如是。她们都跟自己的爱人说,坚决不能投降清朝,名士最重要的就是气节,如果你连气节都没有了,你凭什么让我爱你?所以她们都是充满了民族气节的名女。再近的还有小凤仙。小凤仙保护蔡锷。跑到云南起义了。
天下人都知道蔡锷爱美人,不爱江山。
还有赛金花,她更有文化,会说一口德语,她做青楼女时,嫁给了一个外交官,跟着去了德国生活很多年。等外交官死后,回到国内,继续回青楼。八国联军来的时候,总司令是一个德国人,他在体验中国文化时,遇到了会说德语的赛金花。在赛金花坚决反复的说服和阻拦下,最终没有进行大规模屠杀。本来八国联军想跟之前烧圆明园的英法联军一样,进行在北京的抢劫。但是在赛金花的劝说下,避免了一场惨剧。
看今天,也很类似,娱乐圈里的女孩,不能只有外貌,也需要包装、学习、掌握歌舞技艺,包括爱情也是需要教育。爱情这玩意是越爱越有,多谈几次恋爱,才能越来越会恋爱,越来越深情,越来越有真情。所以你看这些青楼女,很多是有真情的,高晓松最喜欢的一首青楼女写的词,就是:是一个宋朝叫严蕊的青楼女。她为她的爱人,收到牵连,被抓进官府。戕害她的就是程朱理学的那个“圣人”朱熹。朱熹当时要用政治斗争手段害人,跟现在一样,把你二奶抓起来,严刑逼供,交代你的贪污行径。严蕊就被下了大狱,但是无论如何拷打,就是不招。后来主审官换成了岳飞的第三子岳霖,他觉得这个案子可能有冤情,提出来重审。他提出如果严蕊是青楼女,应该会写诗,要求她立即写一首诗来自辩,如果你能写出来,让我觉得你是冤枉的,我就放了你。
严蕊立即作了一首词,卜算子——“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这是高晓松最喜欢的一首词,词写的非常好,所以当庭释放。
青楼提供的服务,就是这两项“爱与自由”。
青楼女的命运,自己很难掌握。一旦爱你,就拼了,为了跟你,燃烧青春。这跟现在也很像,那些现代女子做了小三,开始也有爱情,真爱。也企图扶正,但是被伤了几次心后,也就成了完全是骗男人钱了。现在虽然没有青楼了,但是很多好女子也一样被人追逐,被金钱和各种诱惑吸引,最终沦落。当然,韩国是最明显啊。经纪人的培养,跟当时的青楼女没什么区别。韩国的女演员,经常被要求陪酒。所以最终导致自杀的我们经常听到。
最后,随着中国科举制度的废除,青楼也就逐渐消失了。没有科举,就没有士大夫阶层了,也就没有爱与自由的需求。民国时候,逐渐变成了交际花。《日出》里的陈白露就是交际花。
陆小曼有争议,但是一直到解放前还保留青楼传统,出色的交际花还是一个人一个大院子,社会上的名流,也都纷纷慕名而来。然后大家在一起聊天,开沙龙,开Party,徐志摩、刘海粟,都是在陆小曼家认识的。
在同一时代,青楼、镖局、科举,一起湮灭了。
最后,大家要知道,青楼不是妓院,里面的女人,不是妓女。青楼里是我国古代当时社会上最有才华、最有文化、最漂亮的一些女人。而且,她们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环境。如果没有青楼,如果古代一直扫黄打非,我们的那么多诗词,连那一点点的音乐,可能就不会创作出来,更不会流传下来。连柳永,关汉卿的这些伟大的文学遗产都流传不下来。
古代为什么有青楼?
最早把妓院和青楼联系起来的,应该是南朝梁时的诗人刘邈,他在《万山凶采桑人》诗中,首句就说:“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这里的“青楼”指的就是风月场所。
实际上,最早妓院和青楼是两样事物,青楼相当于现在的高级娱乐场所,它的特点就是贵,不仅消费价格高,而且显得比较高贵,青楼的女子从小又要接受培养,她们不仅人要长得漂亮,还要多才多艺,甚至还要具备一两项绝技,不能显得太俗。她们一般卖艺不卖身,所以很多文人墨客也喜欢涉足青楼,找这些美女谈论诗词歌赋,而往往青楼,也可以使诗词歌赋广为流传。
纯粹的妓院就不一样了,他们做的是单纯的皮肉生意。妓院虽然也要花钱,但不如青楼有高级感。
也许正因为如此,青楼才慢慢的取代了妓院,成为通用的名称。
何况,宋代开始,朝廷严禁公务员嫖娼,明清抓得更严,但是如果只是听曲观舞,也不算违反规定,既然市场需求出现了变化,卖艺不卖身的高级妓女,就越来越多。
这样,在心理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青楼这个名称就越来越通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代为什么有青楼?
谢谢悟空问答邀请!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区别“青楼”这个词的两个词义,一个是人们惯常认为的妓院和人们不太熟悉的豪门大院。
根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说:“齐武帝于兴光楼上施青漆,谓之青楼”,并指出:“今以妓院为青楼,实是误矣。”可见,“青楼”原先乃是帝王之居。故三国时曹植有诗云:“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这里的青楼更多的是指用红砖青瓦所建造的帝王或者王公贵族的高楼大院。
人们熟知的妓院,则是春秋时期的齐国管仲改革的产物,我国娼妓之起源,大概胚胎于周襄王时代,齐国管仲之设女闾,即始作者。《战国策》二卷“东周”引周文君云:“齐桓公宫中女市女闾七百。按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则一闾为二十五家。管仲设女闾七百,为一万七千五百家。管仲设女闾,等于后世之有花捐也。......我国娼妓制度,既自“女闾”开其端,自此以后,无代无之。
后世将娼妓的工作场所称为妓院,或者以“怡红院”等这类来作为招牌,古代妓女中只有娼妓是卖身的,歌妓,舞妓等妓女一般都是不卖身的,称为清倌人,所以这类妓女所在的场所更多称之为青楼。当然也有两个都卖的,称为红倌人,所以称为红楼。到了唐宋之后不再更多的区分统一叫做青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