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阵容,从头打到底,一个都不换,郎平出于什么考虑?
在世界女排联赛第四周,主力阵容归来,面对荷兰、、多米尼加、意大利的比赛,从开场就是全主力阵容,基本都是从头打到尾,郎平是出于什么考虑的呢?
目前来看,郎平的这种安排策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种:替补阵容没必要再摸底在朱婷等人上场前,郎平本次世界女排联赛的初步目的已经达到,那就是考察需要带谁去东京奥运会。目前基本可以确定此次参加女排联赛的刁琳宇、高意、段放和郑益昕四人将会无缘东京奥运会。
第二种:主力队员需要磨合相比已经参加了前三周的队员,朱婷等主力队员虽然一直训练,但这种大赛的磨合最近两年几乎没有,而此次让她们上场,甚至是打满全场,其目的也是希望主力队员之间能在大赛中好好的磨合一下,从而为下个月的东京奥运会做准备。
第三种:目标是晋级本届联赛四强经过前三周的比赛,中国队累积12分,排名第十,再看当时排名前四的国家队,如果中国女排在接下来的六场比赛中能全拿三分,达到30分,那么中国女排还是有希望进四强,去角逐本次联赛冠军的。经过第四周的比赛,中国队如愿拿到了9分,排名第八。
就目前这个排名来看,中国队还是有希望进四强的,因为接下来的日本队至少拿到5分,土耳其队至少拿到6分,也就是说这两个队在剩下的三场比赛中,必须拿下两场,才能进四强,再看他们对手,都有些困难。
排名第五到第七的国家队,要想进前四必须全拿9分,这个要求对他们来说比较难。
所以,目前中国队在保证三场全拿9分的情况下,只要日本或土耳其两队中有一队输两场,中国队基本就可以晋级前四了。
以上三个方面应该是郎平执导考虑的,特别是第三点的晋级前四这个目标。
首发阵容,从头打到底,一个都不换,郎平出于什么考虑?
女排世联赛第四周,中国队主力开始参战。从主力主打的荷兰、多米尼加、意大利这3场比赛,郎平都很少换替补上场,对阵三队出战的意大利还从头到尾一直延续了一套阵容。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呢?下面也来探讨分析一下:
替补球员经过三周比赛,已经摸底完毕,主力阵容反而更需要实战磨合。替补球员在前三周的表现,直接让中国队跌出了争夺前4强的机会,可以说是一个比一个差。但不管怎么说,替补球员到底是什么水平,郎平心里早已经有了底了,东京奥运12人的大名单宣布也只是时间问题。
1.李盈莹这位“八仙女”要融入首发,主力阵容需要重新磨合。李盈莹一直是中国女排非常重要的替补,她也是最接近主力阵容的球员。直到眼下的世联赛,她与朱婷等主力回归之后,立马就有了进入首发阵容的机会。特别是朱婷的手腕又有了反复 ,打多米尼加时出现了不敢发力扣球的情况。李盈莹从一名替补,再到融入首发阵容还是需要在实战中磨合的。从实战效果来看,李盈莹在首发中的进攻非常不错,多米尼加的拦网完全跟不上她进攻的节奏,意大利三队对她的小斜线暴扣也无可奈何。
在后排一传的表现上,李盈莹超过预期,完全强于刘晓彤、刘晏含两位“第四主攻”,没有出现一传崩盘的情况。后排的防守、串联也还算基本合格,李盈莹今年世联赛表现出来的进步几乎是全方面的。另外,朱婷+张常宁的组合一直是郎平手中的首发主攻,李盈莹并没有在实战中与张常宁首发搭档过,为了防止东京奥运会朱婷手腕出现伤病加重的情况,郎平也坚持让李盈莹这位“八仙女”,尽快完成从替补到主力的角色转换。
2.对手越来越强,替补阵容已难以完成赢球任务。前三周比赛替补阵容几乎把中国女排的底气都要输完了,球员和球队整个都要处于信心崩溃的边缘。而四周的比赛,像荷兰、多米尼加并不是像泰国、加拿大那样的弱旅,多米尼加与中国队主力阵容在第4局还曾领先7、8分。一方面替补阵容的实力已不足以赢球,中国队不能再继续连败。
另一方面,主力回归之后,由于已提前失去了晋级4强的机会,主力们也仅有6场球可以打。此前,中是日女排奥运测试赛上,很多主力球员都没有找到实战的状态,世联赛又是奥运前唯一的实战机会,东京的卫冕之旅又主要是靠主力们的发挥,朱婷、李盈莹、张常宁、龚翔宇、丁霞这些主力们不在奥运前提升到最佳状态,那中国队在奥运又能走多远呢?
朱婷手腕情况不明,李盈莹+张常宁首发搭档,可能在东京会出现更多场次。朱婷在此次世联赛的表现有些蹊跷,打荷兰一战虽然球队二传在主动激发龚翔宇这一点,但给朱婷传球时,朱婷还是敢发力暴扣。但打多米尼加一场时,二传给朱婷进攻的次数明显减少,即使有进攻机会,朱婷也没敢发全力来扣球。中国队最强的一个进攻点出现问题,李盈莹和张常宁就更要首发打满全场了。
1.朱婷手腕并没有得到完全恢复,张、李二人会首发更多场次。朱婷的手腕是陈旧性伤病,这种伤很难彻底恢复,况且由于朱婷几乎不停歇地打比赛、训练,她没有进行手术治疗。婷队的手腕伤先后出现过2次,一次是在土耳其瓦基弗银行是就有受伤;另一次就是在2017年女排大奖赛救球时与刁琳宇撞在了地板上。根据朱婷手腕伤势的情况,如果进行手术治疗一旦失败那么她将有2-3无法打球。即使是这样保守治疗,朱婷在今年也有8周以上不能进行触球训练。鉴于东京奥运会临近,加之手术的风险,朱婷也只进行了保守性的治疗。
之所以让张常宁在前半程比赛担任大主攻,进一步强化她的强攻威力,让李盈莹在主力到齐之后,也尽快进入首发并发挥她进攻的强项,就是郎平担心朱婷万一在东京奥运会,因为手腕伤势不能打出之前她的进攻威胁。替补球员的水平摆在那里,朱婷、张常宁、李盈莹都不行,那些替补换上去更是白费。因此,在仅剩下6场比赛的时间里,多演练、磨合主力们这才是最佳策略。
6月18日最后一周的比赛,中国队将迎战奥运同组的俄罗斯、美国,这两支球队又是全主力出战,对于俄、美两强中国队替补阵容上场的机会就更少了。希望李盈莹、张常宁接下来能越打越好,也希望朱婷的手腕不要真的出现问题。欢迎各位留言、探讨,感谢关注!我是骑马寺的少年。
首发阵容,从头打到底,一个都不换,郎平出于什么考虑?
教尔知乎:让女排队员学会协调处置、自谋会谋、独立承担,将来她们会是一大批有思量能量强的教练,这才是中国女排的强盛之道!郎平在谋后三十年,她知道中国女排不能只靠一个人,而是靠群体,这样做了才配得上站在国庆彩车上接受军人欢呼的荣耀!
首发阵容,从头打到底,一个都不换,郎平出于什么考虑?
当然是战略部局方面考虑啦,单场比赛只是战术,战术要为战略大局服务,郎平领帅,自然就有战略高度,所以不换人是对的。
首发阵容,从头打到底,一个都不换,郎平出于什么考虑?
首发阵容从头到底不进行换人,是我们的战术需要和场上形势所致,因为我们这种阵容上的固定,以及战术上的简单,基本上不进行换人和调整,这样的话既能够保证我们对这个阵容的磨合和配合的演练,同时又不至于过于过多的暴露我们的战略战术。
所以说这个阵容从头到尾基本上一个都不用不换,可以很好的保留我们的一些战术,不被对手摸到底,所以说在本次世联赛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队的战术打的相对比较简单,很少打战术球。
而且打的一一些战术球,基本上都是之前打过的常规战术,比如加塞,背溜,背错,前飞和后三等这些非常常见的一些战术,并没有打出什么新的战术。
其中中国队在反轮的时候不换位,这个实际上之前,在中国队和日本对的中日女排东京奥运测试赛上,也有过呈现,而反轮的时候不换位,这一战术实际上在之前也偶尔有用到过。
只是这一次,在比赛当中打了出来,所以说从这个情况上来看,中国队在世联赛的整个比赛当中,无论是替补阵容还是主力阵容,实际上打的战术球都不是很多。
都基本上用最简单的战术,靠2号位和4号位的硬吃下球,这说明中国队在世联赛的比赛当中,从头到尾很少换人的这种情况,是因为要尽可能少的去暴露我们的技战术。
同时还通过这种最基本的阵容,不进行变化考验球员的应变能力,要通过在没有换人调整的情况下,整个队伍是否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靠自己及时进行调整,并且将不利的形势扭转过来。
这样可以球员自己提升球队整体的抗压能力,提高这个阵容的面对比赛的应对能力和抗压能力,同时也能提高这个阵容阅读比赛的能力。
所以说这种一个不换的这种考虑,实际上更多的是要保留中国女排的技战术,尽可能少的暴露,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在人员调整方面,实际上更多的会体现出来中国的一些应对策略,所以就会用的比较少。
因此表现表面上所呈现出来的,就是首发阵容从头到尾一个都不换,会感觉中国队打的比较单一,缺少应变,但实际上这是形势需要,第一个是不需要有这个换人改变节奏,因为没有遇到那么大的困难和阻力,所以说也不需要进行人员的调整。
而一般都是在真正的遇到特别危机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到换人来解决场上非常不利的局势,所以说我们中国队打的最激烈的一场比赛,应该就是里约奥运会中国半决赛对荷兰的那场比赛,中国队所赢的三局全都是只有两分的差距,和荷兰对打得非常胶着。
正是在那场比赛,中国队是频繁的换人,轮流的走马灯似的将所有的12名球员全都换上场打了一遍,才赢得了比赛,所以说这说明就是只有在形势非常不利的情况下,才有必要去进行人员的调整和更换,来改变场上形势。
在世联赛上的形势来看,中国也不要去进行人员的更换和调整,所以说也就是呈现出来首发阵容从头一直打到尾,一个人员也不换的这种局面了。
我是@太阳就是我揉圆的以上仅为本人的个人看法和观点,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朋友能不吝赐教,多多指正。
大家都是怎么看待这种状况的呢?你们是如何对这种问题的?请说出你的看法和意见,欢迎在文后留言讨论,感谢大家的留言回复和关注点赞支持,也欢迎转发分享和收藏,谢谢大家。
感谢来访!
首发阵容,从头打到底,一个都不换,郎平出于什么考虑?
当然是锻炼队伍配合提高默契度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