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刚一年的老师,有学生家长送了一张3000元超市购物卡,该怎么办?

退回去,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并且和家长说清楚,对待每一个孩子都是一视同的。

说一个我的真实经历吧。

一个要好的同事每年在教师节的时候都会特别烦恼,因为又到了家长表现的时候了。这一次她是准备了1000块钱的电话充值卡,当时我特别惊讶,因为同事平时省吃俭用,身上穿的衣服基本没有超过200块钱的,午饭很少去外面吃,都是自己从家里带。没想到会这么大方。

她说没办法,别的家长都是送三千五千的,她这个算是送的少的了。而且这一千块钱只是给班主任准备的,语文老师,数学老师也要意思一下的,早知道当时我们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000多块,这个月的工资就都搭进去了。

我说如果不送会怎么样?她说如果不送对孩子的学习老师就没有那么上心,有时候还会区别对待,问问题都是爱答不理的。

同事还说她们有一个老师还兼职做微商卖化妆品,,每天在朋友圈里发,好多家长都买了,齁贵齁贵的,一点儿效果也没有。

我说都是你们这些家长惯的。你不送我不送,没有人送,这些人就不会这样了。

老师们,请保持住这三尺讲台的清净!

家长们,不要再用这肮脏的金钱侮辱这G高尚的灵魂了!

工作刚一年的老师,有学生家长送了一张3000元超市购物卡,该怎么办?

我的想法还是退回吧。

最近听说了一个故事,看完你就明白了。

某教育局开除了一名从教多年的老师,大家都替她惋惜。原因是被家长告了,收受礼金。孩子从一年开始就是这位老师教,一直到小学毕业,每到节日家长都有所表示,而且都是微信转账,老师照收不误,对孩子也是关怀有加。

小学毕业了,家长变脸了,向老师索要送出的钱财,起初老师不给,认为是你主动送的,不是我要的,后来经不住家长闹,全部退换。

到这大家觉得事情就过去了,结果家长钱到手后,向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控告。

经调查核实,情况属实,做出开除公职的处分。

教师节来临,也有家长跃跃欲试,想有所表示,希望老师给孩子特殊照顾,但都被老师回绝了。

不能因为那点蝇头小利,因小失大,丢了工作,得不偿失了。

所以,我的建议是,把卡退换给家长,告诉家长,一定尽心尽力照顾好孩子,让家长放心。

工作刚一年的老师,有学生家长送了一张3000元超市购物卡,该怎么办?

3000元购物卡的确考验一个人的人性,还是退回去吧!

我也曾不止一次遇到家长给我送购物卡的事,少则500,多则5000,我可以骄傲地说,都被我巧妙地拒绝了,其中有两次印象深刻。

一次是高三时,一位家长来和我寒暄几句,套了几句近乎,然后话锋就转向了他家小孩子,此时班公室里只有我一个人,他这时掏出一张购物卡,硬是往我手里塞。

我义正严辞地拒绝了,他依然不罢休,把那张卡扔下后,就夺门而出,我一直追到校门口,把那张卡塞到他手里。

他见的态度坚决,便不再坚持,临别时,两手紧紧握住我的手,说了一大堆赞扬的话,这些话比那购物卡更让我开心。一个有良心的教师除了追求教学上的精益求精,还有一种职业带来的道德自洁,它让我保持着对职业的崇高敬畏感。

另一次是在帮助一位学生家长成功做通学生思想工作之后,专程从外地赶回来,先是请我吃饭,被我拒绝了,然后就在中秋节前特意赶回来。

他来了后,不停地打电话,追问我家庭住址,当我弄明白家长用意,然后坚决地拒绝了,一直没有告诉他我的家庭住址,他依然不肯罢休,竟然用快递寄我一张5000元超市购物卡。我当然原璧奉回,又给他寄了回去,并且回信给他:

我领取的工资足以穿衣吃饭,维护体面的生活,如果收了你的购物卡,我实在没有勇气面对班级里的其他同学!

我这样处理的方式不知对你是否有启示,也欢迎其他朋友献言献策,帮助这位年轻人解决问题。

工作刚一年的老师,有学生家长送了一张3000元超市购物卡,该怎么办?

我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就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好老师。很庆幸孩子能遇到这么优秀,人品如此正的老师!可以说难得一见!

记得第一次开家长会,她对所有家长语重心长的说了一番话。其中就提到了请客送礼的事情。

她是这样说的,请不要请我吃饭,我喜欢有自己的时间,喜欢下班之后安安静静地。如果你们硬是托人托领导请我吃饭,我无法拒绝,但是我心里也不会对你孩子另眼相看,反而觉得你和你的孩子属于投机取巧类型的人。包括送我礼物,也许我会收下,但是我还会绞尽脑汁回送您同样价格的东西。费时费神,同样也会认为你是一个投机取巧的家长

我觉得我最大的优点是对所有小孩都是一视同仁,你们对我最大的支持就是支持我的教育工作配合我的教育工作!

事实上,她也一直这样做的!尤其是落后的小孩一个都不放下,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尽一切力量去帮助他们!

这样的老师,我长这么大也是第一次见到。深受感动,可惜孩子三年级可能就会换班主任了。心里很不舍。

这样的好老师,讲真的,我发自内心的想要送她一份厚礼。完全出于尊敬。可惜对她这样的一个内心世界干净纯净的人的来说,只怕是玷污了她。

工作刚一年的老师,有学生家长送了一张3000元超市购物卡,该怎么办?

家长送了自己一张3000元的超市购物卡,应该怎么办?

教师节可真是教师“劫”啊!最近关于教师节送礼的话题太多了。

上班的时间,几位同事闲聊。孩子刚上幼儿园,老母亲们各种担忧,担心孩子太小,在幼儿园不适应,担心会受别的孩子欺负,担心孩子不被老师关注。

教师节前几天,就在给老师准备礼物。礼物倒是不太贵,但是送什么和怎么送颇费了一番心思。知道教师是严禁收礼的,但还是去送了。悄悄说一句,没几个家长是因为感恩老师而给老师送礼的。

送礼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好向老师提出更多的要求。送的礼越高,可能要求更过份。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老师,更要长点心了。

之前,就有家长在微信上给老师发红包,老师点了,但立马还回给家长了,家长没收,转头就向教育部门举报这位老师。想想就觉得冤吧!

如果卡已经在手上了,尽快想办法还给家长吧!

收到家长送的礼物怎么办?

一、当场严辞拒绝,坚决不收礼。严肃的告诉家长,对待学生,我会一视同仁,礼肯定不能收,这是对我人格的侮辱。我是师者,要传道授业给学生。品行坏了,怎么教育好孩子。态度坚决,千万不要有半推半就的心态,不然家长就吃定你了。明面上送礼给你,背地里骂你贪。

二、家长会上强调,不准家长送礼。在家长会主动公开向家长表明老师的态度,老师会认真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家长不需要做一些让老师为难的事情,这不仅给老师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给孩子也做了不好的榜样。教育学生家长要是送礼,你家孩子作业老师都不改了。只要拿出坚决的态度,给家长立好规距,规劝家长把心思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给孩子做好榜样。平时多关注学生,及时家长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提出中肯的建议,家长也会懂得老师的良苦用心,感激老师的责任心和爱心。

三、告诉家长,老师最想收到的“礼”是什么?是家长的理解和体谅,是多关心自己的孩子,帮助他们培养好的习惯,和高尚的品质。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感恩之心,和老师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遇事不要盲目指责学校和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耐心和信任。共同推动孩子走向自己的未来。

我是程俊,电视台新闻工作者,教育领域创作者。分享养育孩子的快乐与烦恼,谢谢大家的关注留言与转发。

工作刚一年的老师,有学生家长送了一张3000元超市购物卡,该怎么办?

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要守住一个底线,这便是千万别收家长送的贵重物品或钱财,当然也包括像题主所说的这张3000元的购物卡。如果你收下了,就相当把自己的良知做了等价交换,家长从此可以瞧不起你,甚至不尊重你。既然收下了购物卡,怎么办呢?

方法一:让学生带回家交给父母,就说是老师让带回来的。

这种方法我曾经给一些年轻老师的建议过,如果当家长在学校门口给你往兜里放购物卡,你不收,肯定会让其他看见,引起种种猜测,与其这样,不如先收下,找纸(信封)包起来,然后让学生放学后带回家,并告诉父母说这是老师让带回来交给你们的。用这种方式返还家长送的购物卡,家长一般就知道这位老师很清廉,不会收家长送的东西,自然也就不再打这方面的主意了。

方法二:利用家长会或班级群给家长们立规矩,不允许再打给老师送礼的主意,谁送的谁自觉拿回去,否则,我会打电话让你亲自来拿,你不来我就交到学校去。

对于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来讲,往往是很微妙的。家长之所以给老师送礼,是因为希望老师特别关照自己的孩子。对于师德师风好的老师来讲,应该直接给家长一个明确的交待,你把孩子送到学校,交到我手里,请大家务必相信,我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尽好我的管教职责。因此,请大家千万不要动给老师送礼的主意,如果谁这么做了,就相当你瞧不起我,或者说对我的人格是一种侮辱。如果谁送礼了,请到我这里拿回去,如果你不来,我去亲自交到学校去,给你一个回执。

方法三:教育家人不要私下收学生家长的礼物,谁这样做就相当于害我,收了我也要亲自退回去。

有些教师虽然自己做的很好,从来不收学生家长的礼物,但是个别家长不死心啊,于就打起了给老师父母送礼的主意,试图来个迂回战术,到时看你老师能拿自己父母如何?在这里我必须要告诉年轻教师,对于这种“微师腐”必须要杜绝。必须要给家里的老人立规矩,不管是哪个学生家长给你们送礼,或让你们代为转交给我礼物,必须要严辞拒绝,绝不能收下。今天你收下了,人家就会记你一笔帐,指不定哪天不能满足人家的要求,同样会去举报我,那不是害我吗?如果你们真收下了,我会亲自送回去。结束语:严守底线,是教师们最起码应该做的。只要你动了私心或贪心,你就会被所谓的利益绑架。只要你被绑架了,你从此就百口莫辩,因为家长可以给你送礼,也可能会私下传播小道消息,把十块钱的礼,能说成是一百块,如此一来,你的名声很快就会败坏了。所以,必须要把师道尊严像维护自己生命一样去对待,去珍惜,真正做到两袖清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