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最难忘的一道菜是什么?

小时候最难忘的菜要属妗子炒的土豆条了,辣辣地特别好吃,现在想起来都流口水。

上小学的时候,每个周末我都会去姥姥家走亲戚,顺便住一夜。每次到姥姥家,姥姥问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吃饭了吗?没吃饭我给你做。”说实话,我不喜欢吃姥姥做的饭,姥姥炒菜习惯用猪油,我恰巧又讨厌吃猪油。所以,每次饿也说刚吃完饭,然后去找老表们玩。

我有三个舅舅,每家都有差不多大的老表陪我玩,赶上饭点在谁家玩就在谁家吃。三个妗子炒的菜都比姥姥炒得好吃,尤其是三妗子炒的土豆丝,那是我吃过最好吃,也是最难忘的一道菜。

那时候人们做饭都是烧地锅,地锅做饭快,炒菜香。三妗子口味重,她炒的土豆丝辣的可口。

三妗子把土豆丝切的稍微粗一点,用水一淘,锅里放上大豆油,油热用上几个小尖椒在锅里翻几下,倒上土豆丝,等快出锅时再放点蒜和大青辣椒。虽然调料只放酱油和醋,不过炒出来的土豆丝酸辣可口,再吃上刚出锅的热馒头更是味了。

自从吃完三妗子炒的土豆丝,我就感觉妈妈炒的不好吃了,后来我还专门为了学土豆丝请教了三妗子。为了学好这道菜,我每次去姥姥家都在她家吃饭,缠着三妗子给我炒土豆丝。为了讨好三妗子,我帮她削土豆皮,帮她烧地锅。

她炒的时候,我认真的看,虽然没学精,不过比以前炒得好吃多了。至今我最拿手的菜就是土豆丝,我闺女和老公最喜欢吃我炒的这道菜了。

你小时候最难忘的一道菜是什么?

小时候最喜欢吃的莱是杀猪菜,到饭店吃了几次也没有当年的味道了。

最好吃的杀猪菜是自己家养的猪杀了后:做成的杀猪菜。小时候养啲猪要养两年时间,长到三百多斤,杀之前的一两个月,都要喂些干苞米和黄豆,这样的肉特别好吃。

杀猪当天,很早就请杀猪人来,再求几个帮着抓猪,还要在院子里搭个大锅台,借一口大锅,烧一锅开水,猪杀好后放到大锅上用水浇猪毛,用铁板把猪毛垮掉,再搬到屋里一块块割肉。

杀猪菜里最主要的是要有血肠,灌血肠是个技术活,我妈灌的血肠是最好吃的,然后放上瘦肥相间的肉,再放上酸菜。酸菜是好吃的,杀一头猪,村里的邻居,朋友,亲属都要到场,每家都要吃去一角猪肉,象过节一样。

你小时候最难忘的一道菜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童年生活,有幸福开心的时刻,有难过伤心的时刻。小时候的生活,除了学习之外,就是玩和吃。尤其咱们80后这一代,虽说并没有过过那种因为没有粮食饿肚子的情况,但是也好不了多少。童年的时候,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家里杀猪和过年的那段时光了。因为只有在这段时间,才能吃到更多的美食。

我小时候最难忘的一道菜,或许不能说是一道菜。小时候猪油是还可以随便吃的时候,我想很多家庭都会专门熬制一缸猪油吧!熬猪油的油渣,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呢?小时候,妈妈围着灶台熬制猪油,把油渣给我们院子的几个小家伙们吃,而这个油渣就成了我小时候,最难忘的一道美食。或许它称不上是一道菜,但它绝对是我记忆力深刻一道美食。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油渣会成为我记忆力最深刻的美食呢?因为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太好,虽说不太好但是比农村周边的几家人可好太多了,最少小时候,我们家保证三天能吃一次肉。可是别的家就不太容易了。那年我妈妈刚刚熬好一锅猪油,我就带着一群小伙伴跑回家了。妈妈挨个发了好几个油渣给每个小朋友。虽然我吃的不多,但也隔一段时间就能吃。可是其中有一个小朋友(我只记得叫小龙,具体叫啥已经忘记了),我妈给了他好几油渣,他只吃了一个,剩下的全部装兜里了。我们玩了一圈,就跟着他去他家玩了。我发下他居然把油渣带回去给他妈妈吃了。

当时也没带在意他的举动,回到家给我妈妈说了一下,妈妈告诉我,他家穷,吃的少,你不准去说,就当不知道。正因为他的这个举动,让我深刻的记住了妈妈做的油渣,记住那个童年里一起玩泥巴的小伙伴。真事,可能只有80后初期的朋友能够有点体会吧!

你小时候最难忘的一道菜是什么?

不知道菜的名字。小时候,只有在有专业厨师操刀的婚宴上才能吃到。用肥猪肉做的,甜口味,外面是炸的酥脆的透明的壳,淡黄色。

不是最好吃的,但是最难忘的。

你小时候最难忘的一道菜是什么?

是鱼香肉块。记得小时候饭桌上有鱼或有肉,算是美味佳肴了。每当过年前一个月,老爸就上菜市场买条大白鲢回来,剖清干净,给鱼身里外抹上盐,放一天一夜,然后风干。大年三十天,割来猪肉,放鱼块一起炖上一大盆,吃冻鱼肉块,或煮饭时上锅里蒸一下,都特别好吃!

你小时候最难忘的一道菜是什么?

谢邀。今天来说一说小时候吃过最难忘的一道菜。

小时候(80年代初),村里哪家办喜事,就要请客。在我们老家,最高规格的酒席叫“酥扣席”(音),俗称“八大碗”。

一席“八大碗”必须有的菜包括三道蒸菜,两道炖菜,一道炸菜,一道炒菜和一道凉拌,汤是不算菜的。三道蒸菜最为考究,分别是蒸鮓面(粉蒸肉),蒸八宝饭和髈(音)。炖菜是一碗酥肉,一碗排骨炖萝卜或冬瓜、白菜。炸的比较自由,通常是一碗花生米。炒菜为时鲜,一般为白菜或豌豆荚等,凉菜和汤菜最为自由,随意。

蒸菜一般是头天中午开始准备,晚上开始蒸,第二天开席前翻碗上桌。

“八大碗”中有三道菜有“扣”的工艺,可能是“酥扣席”名字的来源。五花肉片扣粉蒸肉,裹圆(音)(用鸡蛋摊薄饼卷起来切片)干巴(猪瘦肉滚酥肉粉油炸切片)扣时鲜蔬菜。

最难忘的就数髈(pang三声)了。

这道菜的制作工艺复杂,味道独特。

首先,厨师挑最好的五花肉洗净,根据碗数切成四寸见方的块状。

切好的五花肉块放入炖排骨的锅中煮至过生,捞出,抹上秘制的调理,放进炸酥肉的锅里炸至金黄,出锅备用。

炸好的肉块在猪皮一面切米字形花刀,最里面一毫米左右不切断,从正面看,是十六个三角形金色肉墩子,从里面看又还是一块肉。

切好的五花肉放入陶土烧制的土碗,里面装入洋芋或芋头块,上屉笼蒸一个通宵。没有屉笼的,直接在一口锅里掺水,放入木蒸格,把碗一层一层码起来,用另一口锅盖上,用豆腐渣把两口锅的缝隙塞上来蒸。

临开席了,厨师揭开屉笼或者锅,用另一个土碗倒扣在蒸好的菜碗上,一翻,金色的五花肉就扣在了洋芋或芋头块上,撒上几粒葱花、香菜,就上桌了。

菜上得差不多,每一席的年长者拿起筷子,把蒸好的那块五花肉夹成小块,对其余的人说:“一板凳都开始吃了哈!”大家就开始动筷子。

每个人都很自觉的夹上一块,放到自己碗中。

肥肉入口即化,瘦肉被佐料浸透,蒸的很入味,炸过的猪皮不会被蒸化,糯糯的,表面一小层脆脆的,味道好极了。加上每人只有两小块,更是回味无穷。

扣在下面的洋芋,已经被汤汁完全浸透,味道也非常好。

现在,很少有人家再花那么大心思去蒸那些精致的菜,桌子上摆着十几碗,偶尔有一家还弄八大碗,但都要加上一些其他菜,凑出十五六道菜来,就再也没有小时候那样的味道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