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同意孙权称帝?

诸葛亮为什么同意孙权称帝?

  • 首先,赤壁之战以后,三足鼎立局面已经形成,北方曹操强大,孙刘两方结盟,但是战后孙刘因为荆州问题,表面上依然维持着联盟,看似和谐,实则各怀鬼胎,此时刘备图西川,孙权惦记着荆州,曹操北方修养生息。刘备虽打着兴汉的旗号,但是此时汉朝还在,三方属于东汉末年的割据政权。三方谁也不能左右谁,天子还在。
  • 刘备取西川之后,就发生了变化,刘备实力大增,为了荆州,孙权和曹操结盟。最后荆州丢失,关羽战死,对刘备来说是损失巨大的。221年,曹丕称帝,代表汉朝已经不存在了,222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3年,孙权向曹丕称臣,被封为吴王。
  • 刘备虽然自诩正统,也只是偏安一隅,一直视曹魏为国贼,既然中兴汉室,就应该北伐,可是刘备登基后,举全国之兵攻打孙权,最后夷陵之战大败,元气大伤,不久死了。
  • 孙权229年称帝,此时三国正式形成,诸葛亮管不了孙权的,诸葛亮只是恢复了孙刘联盟。这样一来,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安心的北伐。

诸葛亮为什么同意孙权称帝?

因为蜀国国策是:不干涉别国内政。

诸葛亮为什么同意孙权称帝?

"三分天下"是诸葛亮未出茅庐,就洞察天下割据形势的战略思想。

在刘备夷陵之战大败后又病卒,诸葛亮于公元227年《出师表》里已经分析到"今天下三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割据状态显现:今天下三分"三足鼎立版图划治割据及郡县划治割据现状形成。

夷陵之战后,蜀汉彻底失去荆州,魏吴二分荆州抗衡。

"诸葛亮为什么同意孙权称帝",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本身就存在智商缺陷——而无论诸葛亮是否同意,孙权都会称帝!

应当是这么提问:诸葛亮为什么会赞同孙权称帝?

赞同孙权称帝对蜀汉有以下好处:

1、缔结孙刘联盟,分庭抗衡魏国强大势力。

2、魏吴二分荆州,增加魏吴的荆州对抗矛盾。

3、让蜀汉减少来自魏国的压力,使得魏国在面对蜀汉、吴国对抗的选择上,顾此失彼,无法集中一方。

"三分天下"战略,至"天下三分"的三足鼎立局面形成,这是诸葛亮伊始所构思的,他也促成了这一种割据状态。唯一让诸葛亮感到遗憾及无力回天乏术的:

是关羽北伐失去荆州,及刘备因关羽与孙权反目讨伐东吴,在夷陵遭遇惨败损兵折将使得蜀汉大伤元气。

而孙刘联盟也没有达到诸葛亮预期的结果:

孙刘联盟仅保证了孙刘互不侵犯,但没有达到对抗魏国时候同步。

如果诸葛亮兵出祁山,吴国兵出荆州指向宛洛,魏国一定会顾此失彼。

但吴国和魏国边界交界太长,魏国、吴国都有自己的考量。三国鼎立下,各方都有坐山观虎斗的心态。所以,诸葛亮北伐失败也缘由独木难支,且很难成功。

诸葛亮为什么同意孙权称帝?

诸葛亮为什么同意孙权称帝呢?孙权于公元229年四月称帝,建立吴国。这对既是孙吴盟友,又是以正统自居的蜀汉政权来讲,是个不小的冲击。因为,在以正统自居的蜀汉政权来看,孙权称帝的举动,就是大逆不道。而当时蜀汉政权的实际领导人的诸葛亮有何反应呢?孙权称帝后,派使节到蜀汉要求以平等的名义交往。当时有许多蜀汉的大臣,认为若是接受了孙权的条件,就等于放弃了蜀汉正统的地位了。而诸葛亮则劝导说:“孙权早就想称帝。为了免于孤立,我们对此事不能过于计较。还是要保持联盟关系,共同对付曹贼。”诸葛亮的观点很明确,就是要先保持两个弱者(蜀吴)的同盟关系来对抗强者的曹魏。而且,蜀若是不接受孙吴的条件,有可能造成曹吴联手对付蜀汉(就如同公元219年十月,在孙曹联手的前提下,孙吴阴袭荆州那样),至少也是,曹魏会调集更多的军事力量来针对蜀汉。一旦这个局势出现了,蜀汉的灭亡也就不远了。从诸葛亮的抉择,可以看岀他的格局很大。另外,诸葛亮对正统的问题,也不死板、保守,而是采取了灵活和弹性的政策。

诸葛亮为什么同意孙权称帝?

你不同意也没用啊,阻挡不了的事,顺水人情而已。刘备称帝,孙权也同意,也是人情啊。反正阻挡不了,何必跳着脚骂呢?

诸葛亮为什么同意孙权称帝?

孙权称帝需要诸葛亮同意?难道能够不同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