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哪个皇帝对人民最仁慈?
宋仁宗
中国古代哪个皇帝对人民最仁慈?
中国古代没有仁慈的皇帝,作为当权者,首先考虑的是维护自身的统治,其次考虑的是如何能够长治久安,百姓的死活与他们无关,只要不造反,对于皇帝来说就是好百姓。而被历史上极其推崇的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之于人民来说,不能称之为仁,相反,被描绘成恶魔的明太祖朱元璋却可以称得上是仁君典范。
宋仁宗为什么不能够称为仁君?
我们首先要看,宋仁宗的仁是史学家的对他的定性,并非因为一个仁字,古往今来,庙号为仁宗的皇帝不多,也不少,蜀汉刘禅便是仁宗,元朝有个仁宗,清朝还有个仁宗,他们仁吗?不仁,清朝的嘉庆帝更是杀了不少平民百姓,无辜害死了许多人。但是宋仁宗为什么被史学家们赞颂为仁义无双呢?
“假仁”宋仁宗
因为宋仁宗是真的仁,他的仁义止步于士大夫阶层,低于士大夫阶层的平头老百姓对于宋仁宗给来说猪狗不如,不过是他索取税收的口袋而已,这些下等民众将自己辛辛苦苦赚取的钱粮上交到宋仁宗那里,然后宋仁宗拿出一部分送给辽和西夏,剩下的给士大夫阶层发工资,而且工资水平还不低,即使是哪位士大夫惹怒了宋仁宗,也不会遭到杀头的灾难,顶多是被贬到地方为官,若干年后依然可以上的朝堂。
这就是宋仁宗的仁,史笔掌握在士大夫阶层,当然可以把这样的皇帝当作明君典范,他们渴望着后世的君主都像宋仁宗一样对待士大夫们,可笑的,宋仁宗之后的几百年,元明清三个朝代,无一人愿意学他,即使是他自己的养子,养孙子都反对他,这样的仁有什么用呢?
宋仁宗的仁让北宋从宋太宗时期开始的衰败急速加剧,让三冗问题越积越深,让百姓流离失所,起义不断,让国家的财政总是断流,他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将北宋推向了深渊,哪怕是后世王安石变法也拯救不了他留下的顽疾,如果你生活在宋仁宗时期,你愿意让你的子孙后代经历靖康之耻吗?
宋仁宗剧照
为什么我说朱元璋才是仁君?
朱元璋的仁是大仁,非小仁小义,虽然他也是出自于维护朱明的权力,但他更多的是考虑到百姓的生活疾苦,明朝的百姓能够迅速脱离元末动乱而进入太平生活当中,离不开朱元璋那三十八年的贡献,他对于淮西功臣的打击,直接扼杀了明初功臣们的土地兼并,为百姓留下了生活的希望。
朱元璋打击贪官污吏
朱元璋是杀功臣,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功臣宿将不盘剥百姓,不私养重兵,朱元璋并没有什么合适的理由下手,无论是李善长、徐达,还是蓝玉等人,明初开国的几十位功臣将军们哪一个不是将百姓的田地纳为己有,刚刚恢复生机的老百姓们瞬间又成了贫下中农,成了佃户,如果不是朱元璋的铁腕政策,明初有多少老百姓再次面临流离失所的境遇尚未可知。
但是朱元璋为什么被历史抹黑得这么惨,原因跟宋仁宗的一模一样,因为他对士大夫阶层不好,限制了他们对权力的追求,压制了他们对百姓的剥削,这样的皇帝,在史学家的笔中又怎么可能是一个好形象呢?
中国古代哪个皇帝对人民最仁慈?
为人君,止于仁,中国古代对人民最仁慈的皇帝非宋仁宗赵祯莫属了。按照民贵社稷次之君轻的标准,宋仁宗应该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皇帝。不过,因为大家更喜欢雄才大略、威名赫赫的君主,所以宋仁宗的影响力远远不及秦皇汉武等君主。
中国古代哪个皇帝对人民最仁慈?
论初心的话,王莽确实有心推行“仁政”的,但王莽实在迂腐,他不合时宜的盲目复古,不顾当时形势,妄图恢复到上古的井田制,甚至劝说天下豪族放弃土地,把全国土地平分给百姓,真不知道是不是蠢,结果他建立的王朝不过20年左右就玩完了……人也身败名裂……
而通过改革,让百姓真正获得好处的皇帝,只有一个雍正,雍正废除文人特权,废除人头税,火耗归公,断了天下贪官财源,切切实实的让百姓能够活下去,而不是被官员文人虐待……当然他也经常被文人污蔑为暴君,至今流传吕四娘刺杀雍正的传说……雍正这个后文详谈……
另外,朱元璋也是积极打压(杀戮)官僚维护百姓的好皇帝,虽然朱元璋出发点可能并非多么仁慈……但是考虑到朱元璋本淮右布衣,从小厌恶官僚,他对人民的同情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但是朱元璋直接将天下富户强行迁移,杀戮,手段实在有点不堪……
另外,楼主贴出了宋仁宗的画像,其实我感觉吧,宋仁宗被过分赞誉了,宋朝是典型的士大夫和君主共治天下,仁宗所做的一切迎合了文人士大夫,而非百姓……实际上,善良的人往往无法做一个好领导,倒是手段强硬的君主,往往能够限制不断膨胀的官僚集团……
而宋仁宗是庸懦的皇帝,性格善良,但是恰恰在宋仁宗统治的几十年里,北宋政府开始官员数量剧增,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国库空虚,军队开始庞大,出现财政赤字……宋仁宗不敢侵犯士人阶层利益,所以北宋王朝只能向农民增加赋税……
其实宋仁宗时代,问题也相当严重了,所以宋仁宗也曾经重用范仲淹等人,启用“庆历新政”,但是触发了大地主,和文人利益,最后不了了之……
所以宋仁宗的仁,更多是对士大夫的人,也许一个连恶都不敢做的皇帝,很难称得上是好皇帝……
而真正有作为的君主,往往会和百姓站在一起,皇帝利用百姓制约官僚体系,对社会进行改革,但这样的敢于改革的君主往往都会被史书留下恶名……史书上也会写上残暴二字……雍正就是这样……
自古改革者没有好下场,无论是商纣王还是王安石,张居正……其实雍正算是下场最好的改革者了……
而中国真正的穷人百姓,是没有话语权的……中国24史,是一代帝王将相史,才子佳人史,生活史书上不会记载到平民,倒是皇帝的无聊的花边新闻记载的很详细……在古代历史上,平民可能连人的权利都争取不到……何况他们的声音呢?谁又会主动维护穷人的利益呢?历来统治者都是有限笼络地主利益……但雍正却用果断强硬的手腕,推行改革……雍正接班时,国家面临很大的危机,不仅国家问题上财政问题,或者官员贪污成风,地方上豪强地主,文人等所谓“绅衿”,不断的追求特权,他们对佃农的虐待也越发严重……
总所周知,朝廷为了笼络读书人,给秀才了不纳税,不服徭役的特权,所以有钱的地主往往和文人官员勾结,把土地挂名给文人,逃避赋税徭役,所以赋税往往承压在穷人智商,穷人根本没有活路……
按人头收税,没有土地或者地少的农民也被迫按人头交税,农民不敢生孩子,而地多的地主又不怕税收,导致最后农民破产,被迫给地主为奴……这个循环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康熙时,即有人要求改革,但是康熙深知改革不易,而雍正一上台,就用铁腕手段推行改革,他也触动了满人贵族,官僚,汉人地主,有钱人,文人等各个阶层的利益……
所以雍正一朝,其实政局一直动荡不安的,反对他的势力太强大了,几乎是皇帝一人对抗整个官僚,要是运气差点他就被当成暴君而被废黜了……
让我们看看,雍正是怎么得罪这些人……又怎么对百姓仁慈的……
一,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土地多的地主就多交税,土地少的农民少交税,这下彻底得罪了地主……但却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也改善了财政收入……
二,废除文人特权,以前文人考取了秀才,就不用服徭役了,一旦某人高中,他的家族的很多土地就不用交税,或者地主把土地挂在文人名下,这样,政府无法收税……财政吃紧……这一招彻底得罪了文人,所以雍正的口碑十分不好……但是同理,文人也要税赋后,也大大减轻了农民和朝廷的压力……
三,火耗归公,以前运输粮食,或者其他损耗,实际上都大部分都进了官员自己手里了,火耗归公后,断了官员财路,得罪了官员……当然雍正也知道不能太过分,所以又设置了养廉银制度……
四,设立军机处,雍正重用汉人,他心腹大臣中三个是汉人,而且剥夺满人贵族特权,这些得罪了传统的满人权贵,满人贵族以前是可以有一定能力制约皇帝的……这下雍正可把满人得罪了……
据说雍正还想整顿旗务,让旗人自己去种地,甚至自己带头示范,当然最后反对声音实在太强,只好不了了之了……
五,雍正有意识的整治吏治,使整个朝廷内外的人事变动非常剧烈,这点和康熙晚年过宽松的手段相反,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因为雍正基本上把地方官都换了一大半,基本上肃清了官场,得罪了一批官僚,但也变相的减少了贪污之风……
雍正的改革,实际上,对百姓是最好的,所以我认为雍正皇帝对人民是最仁慈的……包括江浙粮仓一代的改革,和发生粮仓亏空案,他都是极为震惊尽心尽力的……因为天下粮仓事关百姓生死……
虽然他有点小心眼,性格有问题,杀掉了好几个老朋友,但是瑕不掩瑜,毕竟他为了推行改革呕心沥血,没几年就挂了……
中国古代哪个皇帝对人民最仁慈?
最仁慈的黄帝
宋仁宗赵祯是宋朝第四任皇帝,也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宋仁宗十二岁即位,二十三岁亲政,五十四岁崩逝,共在位四十二年。期间历经太后专权、农民起义、庆历新政、西夏战乱等诸事百态,他依旧不改仁德大度,提拔重用狄青、包拯、苏轼、范仲淹、晏殊等人,让大宋外有名将护国,内有贤臣辅佐,在位期间被称为是宋代朝中贤才最多的时期,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都得到飞速发展。所以,去世后得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庙号仁宗,这是后人对其执政治国的高度认可。今天小编就来介绍在位期间的几件小事,让他的仁德更加具体可感。
中国古代哪个皇帝对人民最仁慈?
他不是长子却被立为太子,其之前的哥哥都先后病死,所以他成为太子,在他当皇帝的年间民间太平,世人歌颂他,拥护他,他统治的年间也是中国最古代最安逸的时代,在我们的学的古诗、词当中,大多数我们熟知的诗人都在他的年代,唐宋八大家当中六位宋代诗、词人 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都在他统治的年代,以及范仲淹等等我们熟知的诗人,都在这个年代。
他便是宋仁宗——赵祯赵祯生于帝王世家,12岁即位,23岁亲政。宋仁宗统治时期,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受到历代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
有一次,时值初秋,官员献上蛤蜊。仁宗问从哪里弄来的,臣下答说从远道运来。又问要多少钱,答说共28枚,每枚钱主干。仁宗说:“我常常告诫你们要节省,现在吃几枚蛤蜊就得花费两万八千钱,我吃不下!”他也就没有吃。
一天,仁宗处理事务到深夜,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后来皇后知道了,就劝他:“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怎能忍饥使陛下龙体受亏呢?”仁宗对皇后说:“宫中一时随便索取,会让外边看成惯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汤,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不堪计算,只因为我的一碗饮食,而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我于心不忍,因此宁愿忍一时之饿。”
能臣侍明主。宋朝有名的治世名臣几乎都出现在宋仁宗时期。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屡屡犯颜直谏,情急之下唾沫时常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
赵祯治国追求的是天下太平而不是大一统。有一次,使者报告说高丽的贡物越来越少了,要求出兵。仁宗说:这只是国王的罪过。现在出兵,国王不一定会被杀,反而要杀死无数百姓。所以最终置之不理。
宋仁宗主张宽容、宽厚、宽松,甚至容得下“大逆不道”的言论。四川有个秀才屡试不中,便写诗煽动造反,成都太守将他缚送京城,交给皇帝严加惩治。可是仁宗却道:“这是老秀才自觉怀才不遇,急于要做官,写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机会,看一下他的表现吧。”于是就给了他个官做。
宋仁宗个人魅力的影响力在其在位之时就已跨越了国界。宋仁宗在位42年,周围敌国在宋朝边境的驻军逐渐全部撤除。仁宗临终前留下遗诏:丧礼必须从简。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举国上下一片悲痛,就连乞丐也都焚烧纸钱大哭。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整个都城,以至天日无光,偏远地区的人们也带孝帽哀悼。讣告送到周围敌国,敌国百姓竟然自发沿街痛哭悼念,就连辽国皇帝也握着使者的手号啕大哭到:我们已经42年没有兵戎相见了啊。
宋仁宗赵祯的仁德和气量可谓一代明君圣主。虽然没有实现大一统,但百姓生活在宋仁宗时期的宋朝,远比生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其他任何时期更幸福。宋仁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给后世历代帝王做出了表率,成为以后历代明君推崇的榜样。宋仁宗的治国模式至今仍是国内外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学习和研究的重点。仁政一直是传统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将国家的文治艺术推向了古代社会的巅峰,造就了古代中国一世繁华,被誉为千古第一仁君。
世人爱他,他更爱世人,为何他哥哥们都会病死————个人认为可能是因为上帝都认为他当皇帝才是最好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