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提出和马超比武,为什么不和赵云比?
在解救陶谦的时候,刘备在公孙缵处借了赵云,此时关羽张飞与赵云相识,7年后在古城,刘关张赵4人在此相会,从此赵云跟随刘备,也就是赵云在刘备公司快要倒闭时候加入的,关羽当时千里走单骑,刘备在袁绍处,张飞跑去当县令,赵云四处流浪,古城相会后,赵云加入,也是给了刘备的希望,而且赵云是人才,关羽张飞认可他。
马超加入刘备去在打益州的时候,加入的比较晚,刘备的公司发展走向成熟,处于蒸蒸日上的状态,公司需要扩张时候,马超贡献了西川,原始团队刘关张,后面加入赵云,在后面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马超起外来户,和关羽还没有见过面,赵云和赵云同甘共苦起码有十几年了…马超刚加入公司就和关羽平级(五虎上将),关羽升为老员工毕竟心里不服的,也就是说关羽并不认可马超。
关羽提出和马超比武,为什么不和赵云比?
关羽,十分孤傲之人,一旦傲起来,谁都瞧不上。放眼三国,能入得了关羽法眼的,也就区区几人而已。
曹魏,徐晃算一个,张辽算一个,其他人酒囊饭袋而已。
东吴,鲁肃算一个,其他人鼠辈而已,不值一提。
蜀汉,刘备算一个,张飞算一个,诸葛亮算一个,赵云算一个,其他的不足道哉。
关二哥,就是这么傲,就是这么狂,就是这么拽,他的拽带有一点“穷人乍富”的扭曲心理。
最初,关羽是个通缉犯,因为杀了人,潜逃到了河北涿县,逃亡的日子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不人鬼不鬼的,十分凄凉。
后来,天下大乱,官府不抓逃犯了,关羽才从深山老林里钻出来,过起了正常人的生活,可他一无关系,二无手艺,只得干着最低贱、最下等的工作—贩枣。
在古代,商人是最被人瞧不起的,比贱民还要低贱,贩枣这类活,除非活不下去,一般人根本不愿意干。
所以说,关羽上半辈子挺惨的!
人家张飞好歹有个猪肉连锁店,还有一座庄园,几百个家奴,人家刘备,好歹是个皇族后裔,身上流淌着刘邦的血脉(虽然早已不纯了)。
而关羽有什么呢?他只有一条命,一条贱命,因为穷,因为贱,所以他不怕死,只要大哥一声招呼,关羽立马上去拼命,反正无儿无女无妻子,了无牵挂,大不了赔条命而已。
而不怕死,敢于拼命,关羽身上的这点是刘备最为看中的。那么,刘备看中张飞什么呢?
张飞家的钱!毕竟有钱才能闹革命呀!
后来,刘备发家了,关羽也跟着发达了,从最低贱的小商贩,一跃成了高高在上的汉寿亭侯。
穷人一旦暴富,就很容易膨胀,很容易嘚瑟,瞧不起这个,看不上那个,四处显摆,关羽就是这样的人。
黄忠提拔为五虎上将,关羽立马表示反对,“大丈夫终不与老兵为伍”,你黄忠就是个老兵油子,凭啥与我站在同一个领奖台,我不服!我要和这个老家伙比试一下!
好在费诗了解关羽的性情,当面给关羽戴了一顶高帽子:你和主公是兄弟,是一体的,主公是汉中王,您也是汉中王,犯不着和下级争高低吧。
关羽一想也是,这才罢休。
又一次,刘备占领了益州,大封诸将,关云长为荡寇将军,张飞为征虏将军,赵云为镇远将军,黄忠为征西将军,马超为平西将军……,杀猪宰羊,大加庆祝。
恰在这时,关平从荆州来了,呈上了书信,只见上面写着他要与马超比武,刘备一看,大惊失色,要是关羽离开了荆州,东吴趁机偷袭可咋整?
诸葛亮看罢,笑道:“主公勿扰,我修书一封,便可化解关公的怒气!”
诸葛亮写道:马超虽然厉害,但最多和张飞半斤八两,比起你美髯公,还是略有不及的!
十日之后,关羽拆了信,看毕,大笑道:“还是军师最懂我啊!哈哈哈!”
说了这么多,关羽为何要与马超比武,不与赵云比武呢?
一则赵云追随刘备较早,知根知底,他为人宅心仁厚,宽容大度,从不与人争辩,与关羽处得不错。
二则赵云虽然勇猛无敌,但他只是个保镖,关羽再狂傲,也不屑于与大哥的保镖一争高下吧!
所以在关羽眼里,赵云是自己人,知根知底,犯不着与他争高下。
而马超就不同了。
马超是西凉一霸,当年叱咤风云,无人能敌,打得曹操割须断袍,后来兵败,全家被杀,无奈投奔了张鲁,可张鲁容不下他,马超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刘备。
马超是在选无可选、逃无可逃的绝境之下,才选择了刘备,刘备只是个备胎,倘若哪一天马超有更好的去处,他会义无反顾地抛弃刘备,甚至会拥兵自重,或者鸠占鹊巢。
由于看不起马超反复无常,久不甘于人下的本性,所以关羽才要与他一争高下的!
关羽提出和马超比武,为什么不和赵云比?
关羽的性格是“刚而自矜”,他对于自己的外貌、体魄,以及勇武,都非常的自恋,而且非常好强,容不得别人超过他。所以,他对于那些地位比较高的士大夫阶层,特别是武将,更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这些人都必须对他俯首哈腰,个个都称赞他是天下第一,关羽才会高兴。否则,轻则挨骂,重的就等着挨揍吧。
孙权作为堂堂一方豪杰,关羽在攻打樊城时,都敢毫不客气的大骂之:“貉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翻译过来就是,“孙权你个小狗,胆敢惹你关老子,等攻下樊城,看关某不好好修理你这个小狗子一顿!”
关二爷就是这么豪横,怎么地?不服就来比试比试!胆敢比关二爷强,哼,灭了你!
赵云很武勇,而且长得也同样高大帅气,为什么关羽却不去找赵云的麻烦,反而跟赵云相处的很好呢?
这个主要跟他们相识的时机和过程有关。
关羽因为杀人避祸,才逃到涿郡,认识了刘备和张飞。他们得到了中山巨贾张世平和苏双的资助,纠结千余人,加入了讨伐黄巾军的队伍。
不过,刘备因为起点太低,一直在县尉、县丞、县令级别徘徊,郁郁不得志。刘备任高唐令时,竟然“为贼所破”。关二爷、张三爷不都是万人敌么,竟然被几个小毛贼打败了?这……唉。
刘备迫不得已,只能带着关张二人,去投奔了自己的老同学,时任中郎将的公孙瓒。刘备被公孙瓒任命为了别部司马,而关羽、张飞连个官职都没有。
在刘备投奔公孙瓒前后,赵云也受冀州常山郡父老推举,率领本郡义兵投奔了公孙瓒。当时,冀州已经被袁绍占领,而冀州人都投奔了袁绍,偏偏赵云来投奔他。所以,公孙瓒对于来自冀州的赵云并不信任,也不重用。
赵云从此也落魄了,甚至比刘关张三人还要惨。很多时候,品德好,守规矩,表里如一的人,真的很难混出头呀。
公孙瓒与袁绍交战,派刘备跟随青州刺史田凯出兵,对抗袁绍大军。赵云不被公孙瓒重视,而刘备正是用人之际,就趁机将赵云要了过来,担任自己的主骑。
此时的关羽不得志,同样,赵云也不得志。赵云当时还不是刘备的正式部下,也不会跟关羽争地位。再加上赵云为人严整、低调,肯定会让着关羽。关羽不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挑战。而且,关羽跟赵云共同作战,知道赵云的本事,对赵云还是比较看重的。
而在对袁绍的作战中,刘、关、张、赵云一起立下战功。可是当公孙瓒表功之时,刘备获任了平原县令,后又领平原国相。而关羽、张飞也升任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唯独赵云什么都没得到,连个正式的官职都没有。
这件事,伤了赵云的满腔热情,最终找了一个借口离开了公孙瓒。此时,不但刘备替赵云惋惜,包括关羽也在替赵云鸣不平。当时,刘备待赵云亲如兄弟,而赵云又没有挑战关羽的地位,关羽自然而然地也把赵云当成了自家兄弟。
也许,实际上,张飞、赵云的综合实力,都要比关羽强一些。但是,张飞、赵云却都敬着关羽三分。这就让关羽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赵云同张飞一样,都是他的好兄弟。虽然二人都很武勇,但相较他而言,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关羽的虚荣心满足了,关羽又怎么会去揍赵云呢。
反观马超就跟赵云完全不同了。马超的父亲马腾厉害呀,在投降刘备之前,他的武勇早已是天下闻名。而且,马超在汉朝的地位也要略高于关羽一些。
当关羽跟随刘备,投靠荆州刘表,驻扎在新野的时候,马超已经奉命支援曹操,大破袁绍军,立下战功。曹操因此表奏马超为徐州刺史。曹操任丞相,又想召马超进京,担任谏议大夫之职。可马超更傲娇,拒不到任。
之后,马腾受曹操招安,带着家人入京。马超则留守凉州,获封偏将军、都亭侯,成了雄踞一方的诸侯。关羽,也不过还是当年在徐州被曹操擒获后,受封了一个汉寿亭侯的爵位。这在关羽心里,可都是刺呀。
当马超投降刘备之时,刘备手下已经是人才济济,而关羽也早已经确立了在刘备阵营武将第一的位置。
可是,马超一来,就被刘备加封为平西将军、前都亭侯,驻地临沮。
而关羽呢?还是荡寇将军的杂牌将军。这在关羽看来,“武将第一”的位置是不是要不保了?同时,马超的驻地在紧挨襄阳的临沮,这是不是说以后荆州也有可能要交给马超镇守了?
所以,当关羽听说了马超投降,并且受刘备“重用”这件事,眯着的双眼立刻瞪圆了。关二爷一捋胸前的五缕长髯,来呀,笔墨纸砚伺候,某家要给军师写信。
虽然三顾茅庐之时,关羽对诸葛亮还是颇为不屑,但是,当赤壁之战获胜,刘备取了荆襄四郡之后,关羽就已经比较服气诸葛亮了。嗯,这件事,必须请军师评判一下,“超人才可谁比类”。
还好,关羽不是要跟“超人”打架,要不然,结果还真是难以想像。
诸葛亮一看,关羽来信询问马超的才能,说可以跟谁相比,这是关羽在“护前”呀。所谓的“护前”,就是争强好胜的意思。
关羽其实挺好哄,也很好骗的。诸葛亮回信道:“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诸葛亮牛呀,先把马超狂赞一通,马超很厉害,乃是当时豪杰,也只有张飞可以跟他并驾齐驱了。可是,话锋一转,跟你美髯公的“绝伦逸群”相比,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的。
关羽收到诸葛亮的回信,立刻收了要跑去成都跟马超打一架的念头。心里那个美滋滋呀,看,诸葛军师都说了吧,关某还是天下第一,马超小儿都差远了。于是乎,每次有宾客前来,关羽都要把诸葛亮的回信掏出来给客人看。快看,快看,军师都说了吧,马超的人才还是不及我关某。
如果换个角度来欣赏,关二爷其实还是挺有趣的一个人么,也并没有那么差。只要懂了他的脾气,把毛给他捋顺了,此时,即使让他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关二爷也会毫不犹豫的冲上去,替你拼命。
最后,借用大清朝雍正帝的一句名言:“朕就是这样汉子”。其实,活在当下,活出自我,也未尝不是一种成功,哪怕最后可能真的会粉身碎骨,但终究是按自己想的样子活过了,也总比唯唯诺诺一生要强很多。
关羽提出和马超比武,为什么不和赵云比?
关羽提出和马超比武,却从来不提和赵云比武的事。原因有两个,一是关羽和赵云已经比过不知道多少次了,二是吓唬吓唬马超,顺便提醒刘备荆州还有个关羽。
一、和赵云的比武武将闲的没事的时候,也是经常切磋的,这种事情张飞和关羽就没少干。比如他们客居许都的时候,俩人闲的无聊,就消失了一段时间,就在这段时间老大刘备就被曹操约谈了。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
关羽张飞干嘛去了?肯定不是相约逛街买菜,因为刘备有种,三人也吃不了这么多,说不定曹操约谈的时候,刘备还带去了点。更不是逛街买衣服,关羽一个破袍子穿了十几年。这俩人没干别的,跑去郊外练习射箭去了。
原来二人从城外射箭方回,听得玄德被许褚、张辽请将去了,慌忙来相府打听。
可见两人是经常相约习练武艺的,武将相约除了射箭自然也少不了武艺比斗,要不然关羽也不会说出“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人头如探囊取物”这样的话,他们从来没打过直面百万军队的仗,关羽说这样的话,肯定是单挑关羽略逊了。
武将比斗是家常便饭。大家都是一个档次的,没事练练很正常。
赵云从公元200年就加入了刘备的阵营,后随刘备去了荆州。公元214年刘备入川初战不利后,诸葛亮、张飞、赵云组团入川,这么一算关羽和赵云朝夕相处十四年,要说赵云和关羽没比过武,这可能吗?早就比过了,老兄弟都知根知底。
马超是新投奔跑刘备,基本上是在益州扎根了,马超不可能去荆州,而关羽守卫荆州的责任重大,也不可能去益州。关羽也想见识见识马超的武艺,打个比武的申请很正常(要么你来要么我去)。
二、吓唬吓唬马超,顺便提醒刘备荆州还有个关羽在演义中马超投奔刘备之后,戏份非常少。史书中还记载了马超其他一些演义中没有事情。其中《山阳公载记》记录了这么一件事情:
超因见备待之厚,与备言,常呼备字,关羽怒,请杀之。备曰:“人穷来归我,卿等怒,以呼我字故而杀之,何以示於天下也!”张飞曰:“如是,当示之以礼。”明日大会,请超入,羽、飞并杖刀立直,超顾坐席,不见羽、飞,见其直也,乃大惊,遂一不复呼备字。明日叹曰:“我今乃知其所以败。为呼人主字,几为关羽、张飞所杀。”自后乃尊事备。
意思就是马超见刘备对自己不错,就有些得意忘形没大没小了,见了刘备直接称呼刘备的表字(这没准会让刘备想起在徐州时候的吕布)。马超此举,让关羽很不高兴,表示要杀了马超。刘备不同意,说咱是干大事的人,以后还要招天下英雄,不能这么干。张飞同样也不爽,见刘备不同意二哥的意见,就提议给马超打个样,教教马儿怎么做人。第二天刘备请马超入见,关张执刀侍卫在刘备身后,这阵仗把马超吓得不轻,以后再也不敢称刘备表字,显得老实多了,甚至后来都有些抑郁。
裴松之注解《三国志》在马超传中引用了这一段,不过随后又做出解释,认为这个事不可信,关羽在荆州呢,不可能出现在益州干这样的事。
虽然事情可能不属实,但是马超必然也有狂妄的举动。关羽提出入川找马超比武,也有吓唬马超的意思。张飞武艺虽强,但并没有太出名的战役,关羽是有的,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是实打实有史书记载的),关羽威名远播的时候,马超还在让阎行(韩遂的女婿)胖揍呢。关羽提出比武也是震慑马超的意思,这不是西凉,主臣要分清。
另外关羽提出比武,也是要提醒刘备一声,兄弟们都立功了,荆州还有个老兄弟看家呢?我也想立功啊!诸葛亮明白关羽的意思,写了一封信:
亮闻将军欲与孟起分别高下。以亮度之:孟起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今公受任守荆州,不为不重;倘一入川,若荆州有失。罪莫大焉。惟冀明照。
这封信重点说关羽守荆州也是大功,放心干着,只要封官第一个还得先想着你,在功劳上不会有人超过你。关羽见诸葛亮懂了自己的意图,也就不再提入川找马超比武的事情了。
关羽提出和马超比武,为什么不和赵云比?
说起三国那个群雄逐鹿、烽烟四起的时代,大家肯定都不会陌生,无论是刘玄德与曹孟德煮酒论尽天下英雄,还是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辅佐刘玄德建立西蜀,亦或是周公瑾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等等都令人心驰神往。而其中西蜀的五虎上将辅佐刘皇叔征战天下,建立蜀汉政权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虎上将分别是:关羽关云长、张飞张翼德、赵云赵子龙、马超马孟起、黄忠黄汉升。在我们看来,五虎上将应该是对内一片和气,对外同仇敌忾才对,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取得符合后世对他们他们评价的功劳,但事实是否如此呢?答案是否定的。
比如说其中的关羽和马超!
马超被称为“神威天将军”,人长得帅,武艺高,曾经逼得曹操割须弃袍,并且和“虎痴”许诸打的不分胜负,就是张飞,也拿他没办法!
但关羽其实是看不上马超的,马超投奔刘备后,关羽专门修书一封,要求入川和马超比武,虽然最终被刘备和诸葛亮劝下,但这其中隐藏了深刻的政治智慧!
第一:关羽不信任马超所谓“忠臣不事二主”,三国时期,诸侯割据,武将在各家诸侯之间来回打工也分数平常,比如张辽原本是吕布下属,张郃是袁绍的大将,后来投降曹操都受到了重用,再比如甘宁原本在黄祖那效命,后来转投孙权麾下。
但这些对关羽都不适用,当年刘关张三兄弟被打散,关羽为了两位嫂嫂,无奈之下投奔曹操,但无论曹操如何拉拢,关羽不为所动,知道兄长下落后,当日即挂印封金,悄然离开,这一切,都因为关羽把“义”字看的比天大,兄弟之义,高于一切,岂能为了苟延残喘,置道义与不顾!
而据《典略》记载:(马超)奔汉中,张鲁以为都讲祭酒,欲妻之以女,或谏鲁曰:“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鲁乃止。这是说马超穷途末路来投奔汉中,张鲁任命马超担任都讲祭酒,并且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马超,这时有人对张鲁说马超连自己的血肉至亲都这样不爱惜,还能指望他能爱别人吗?可见当时马超投奔刘备是迫于穷途末路,投诚是否忠心?忠诚度如何?它的人品又如何?这些都未可知,并且由于马超来投诚时是反叛张鲁来投奔的,这些都让关羽对马超心生忌惮。
第二:关羽想镇住马超相传马超在投奔刘备之后受到了刘备的礼遇,但是马超却对刘备不行君臣之礼,马超经常当面称呼刘备的字,这让关羽听见之后十分生气,由于关羽恪守礼义,一直对长兄刘备尊敬有加,此时听见马超对自己长兄不以礼相待,自然不乐意,于是以比武为借口,希望能吓唬吓唬马超,让他收敛点!
那么关羽为什么不和赵云比划比划,看看谁更厉害呢?
第一:刘备在封赵云为五虎上将时关羽曾说:“子龙久随吾兄。”赵云曾陪伴刘备东征西战,资历十分之老,这都不是马超能比的!
第二: 赵云一直是刘备的“贴身保镖”,在随刘备征战沙场时曾多次救刘备于险境,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单说长坂坡赵子龙于万军从中七进七出力斩敌将五十余名并救出阿斗这一战役就令关羽对赵云刮目相看,又怎会去找赵云比武呢?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关羽提出和马超比武,为什么不和赵云比?
这是一个收藏了好长时间的答题,今天有时间来谈谈个人看法。
为什么关羽提出要与马超比武而不跟赵云比武呢?
从这里能看出问题的交点,究竟是马超利害,还是赵云利害呢?而且马超的排名还在张飞之后,关羽为什么偏偏看上马超呢?
通过关羽的心理可以看出来赵云与马超根本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人,马超出身将门,一方诸侯,论地位与刘备,关羽,不相上下,论武艺在三国时代把曹操打得丢盔甲,狼狈不堪的仅马超一人,马儿不死让曹操寝食难安的在武将中也仅是马超一人,而马超也是在演义中没有夸张的成份的战将之一。
赵云就不一样了,赵云在蜀汉并没有独当一面的本领,正常情况下都是预备队,打埋伏等,首先要去掉赵云最大的光环,《七进七出》这段最精典的描述是虚拟的,且不存在,除去这一点,赵云几乎没有什么出色的战绩,无论地位,排名都在马超之下,所以关羽要找马超比武那才叫棋逢对手。
当然从诸葛亮给关羽的信中也能看出马超武艺出众,诸葛说马超与张飞相等,跟你美髯公比还是有点差别的,要知道一点,诸葛亮是在夸关羽的胡须,其实张飞的武艺与关羽并无多大出入的。可见马超的份量在诸葛亮眼里确实是不轻的,为了安慰关羽才比张飞,在诸葛亮的心里说不定马超的武艺还在他关羽之上呢?演义上的推理无任何意义,谁与谁打几个回合,这仅是故事,故事是不能说明问题的。
从关羽的心理,诸葛亮的信件,就确定了为什么不找赵云比武的原因,在关羽眼里赵云不配,道理应该是这样的,闲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