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哪些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夷陵之战

张辽合肥保卫战

...

三国有哪些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要说三国以少胜多的战例,应该是三国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前介绍了赤壁之战,这里详细说一下“官渡之战。”

公元199年,袁绍听说孙策已经病故,孙权继位,曹操立孙权为将军,作为外部呼应。袁绍得到这个消息,调集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等人马十多万,浩浩荡荡前来攻打许昌,正往官渡进发。

袁绍发兵的时候,他的手下谋士田丰就劝袁绍不要轻举妄动,恐怕有危险。这时候袁绍手下谋士逢继就献谗言说:“主公这是兴义师,田丰竟然说出这样不吉利的话。”袁绍非常生气要杀田丰,众人求情才免于一死。这一天大军行至阳武,谋士沮授就说:“我军人数虽然多,而没有曹军勇猛;他们的军队虽然精良,却缺乏粮草。所以曹军利于急战,我们有粮草可以慢守,慢慢消耗曹军实力,那时曹军不战自败。”

袁绍听了沮授的话大怒,说:“田丰慢我军心,我回去一定杀了他。你怎么还敢说这样的话!”遂号令左右把沮授绑在军营里,等我打败曹操后和田丰一起治罪。二月,袁绍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找曹操主力决战。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为了争取主动,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

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派轻骑兵奔袭进攻白马的袁军。曹操采纳了荀攸的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乘机率轻骑兵,以张辽、关羽为先锋,疾驰白马。关羽迅速接近颜良军,充进万军之中杀死颜良,并提颜良头而还。曹操一声令下,徐晃等人的后续部队冲杀上去,袁军大败而溃散。

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带着白马百姓沿着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追到延津南面,又派文丑和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操当时的骑兵不足六百,而袁绍骑兵有五六千。曹操令士兵解鞍放马,故意将辎重丢弃道边上。袁军纷纷抢夺财物。曹操突然下令攻击,徐晃等战将上马反杀回去,终于击败袁军,乱军中杀了大将文丑,顺利退回官渡。

袁绍初战失利,但兵力上仍然占据绝对优势。七月,进军阳武,准备继续南下进攻许都。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靠沙堆扎下营盘,东西有数十里。

曹操和手下商量,如今袁绍大军兵临城下,你们有什么想法?其中曹操手下谋士荀攸就说:“袁绍兵马虽然多,并不可怕。我们军队士卒都是以一当十的精锐,但是我们由于粮草不足,利于速战速决。”曹操夸奖道:“你说的话,正是我所想到的。”

于是曹操命令军中擂起战鼓进军,袁绍排阵迎敌。曹军张辽出战,袁绍军中张郃来迎,二人大战一起,不分胜负。许褚出阵助战,高览挺枪接住,四员大将捉对厮杀。曹操命夏侯惇、曹洪各带三千兵冲阵,袁绍军中审配急令弓箭手拥出阵前乱箭齐发,曹操军大败,退守官渡。

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射曹营官兵。曹操制作了一种抛石用的霹雳车,发射石头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袁军接着又掘地道进攻,曹操也在营内出长长的堑壕阻挡袁军地道。就这样双方相持三个月。曹操缺少粮草,又加上兵力少,大都疲惫不堪,军心不稳,曹操已经失去坚守官渡的信心。一日见到运粮草的士兵疲惫的样子,于心不忍就脱口而出:“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

曹操嘴上这么说,却写信给镇守许都的荀彧想退兵许都,荀彧回信说:“袁绍将主力集结于官渡,想要与你一决胜负。主公应该变至弱为至强,这是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所在。当年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刘邦、项羽没有人肯先退一步,认为先退则势屈。现在主公以一当十,扼守要冲而使袁绍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情势已然明朗,绝无回旋余地,不久就会发生重大改变。这正是出奇制胜时机,千万不可坐失良机。”

曹操看了荀彧回信中的话,决心坚守下去,等待时机。曹操进一步加强防守,并命令负责后勤补给的任峻采取十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的前后距离。另一方面不断寻找战机,不久就派曹仁、徐晃截击、烧毁了袁军数千辆粮车,使袁军补给陷入困境。

十月,袁绍派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粮车运粮,夜宿于袁军以北40里的故市、乌巢。正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派轻骑兵袭击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施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寨,亲自率领步、骑五千,冒用袁军旗号,各带柴草一捆,走小路秘密偷袭乌巢,围攻放火。

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后,一方面派轻骑兵救援乌巢,一方面命令张郃、高览率重兵猛攻曹军大营。曹营非常坚固,攻不下来。正当袁绍救援部队迫近乌巢之时,曹操偷袭部队决一死战,曹军骁将乐进斩杀淳于琼,并将袁军粮草全部烧毁。张郃、高览听闻乌巢已破,于是投降曹操,导致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崩溃。袁绍带八千军兵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有八万人。这就是三国有名的“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三国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这次战役应该说是袁绍刚愎自用、对属下残暴不仁导致的。先有谋士田丰进言下狱,后有沮授进言被拘,凉了手下的心,导致手下军心涣散。反观曹操能纳忠言,即使荀攸刚刚投奔而来,曹操也采纳了他的建议,最终大获全胜。另外袁绍在一些事上优柔寡断也是失败的原因。

三国有哪些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在三国的历史中,最著名的战役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巧的是三大战役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为中华民族战争史上的经典,也是民族智慧的象征。

当然,在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有很多,著名的有淝水之战、昆阳之战等决定历史命运的重大战役也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汉武帝时期的霍去病打仗几乎都是以少胜多。楚汉时期的楚汉之争中,项羽所发动的战争也都是以少胜多,只是最后一战中的势力过于悬殊,才导致项羽的失败。

三国有哪些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三国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很多,比较著名的有界桥之战、兖州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合肥之战。

界桥之战

袁绍和公孙瓒为了争夺冀州,双方相遇界桥,公孙瓒以3万步兵居中,两翼各5000骑兵,这骑兵可有来头,就是三国时期有名的白马义从,是公孙瓒的王牌部队。而袁绍这边命大将鞠义为前锋,鞠义以800盾牌兵在前,弓弩手在后,抵挡公孙瓒骑兵的冲击。结果这一战公孙瓒大败,步兵大多被踩踏而亡,骑兵部队几乎溃散。

兖州之战

公元192年,黄巾军起义,兖州刺史刘岱战亡,鲍信和陈宫请曹操代替兖州刺史平叛黄军。曹操通过掐断黄军对抢劫粮草为供应的需求,以不足1万的部队俘虏了30万黄巾军(包括黄军家属在内)。后来曹操接收了这支农民部队,曹操把兖州的荒地分给他们,并给予种子、耕牛、农具让他们去种田。曹操又把能打战的选出来收编到自己的军队,这就是曹操的起底部队的青州军。

官渡之战

公元199年,袁绍10万大军南下进攻曹操,曹操率军2万来抵挡袁绍。200年正月,两军相持于官渡。这场战争对峙了近一年,后来袁绍帐下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向曹操建议北袭乌巢,烧其辎重。最终袁绍只率领800骑兵逃回河北。这场战役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赤壁之战

这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最著名的一战。曹操率军南下攻打荆州,荆州新主刘琮投降。曹操20万大军顺江而下,想要一举歼灭江东地区。这时刘备和孙权已经结盟,孙权派周瑜、程普领3万水军乘船逆流而上,在赤壁与曹军相遇,曹操的部队这时感染瘟疫,已无力打战,北方部队又不熟悉水战,所以初战曹操大败。曹操退回北岸,为了让陆军适应,曹操把战船都连在一起。东吴黄盖诈降,用小船点燃曹操的战船,又巧冬季的这一天突然刮起东南风,点燃的战船把岸边的军营也烧了起来,曹操大势已去只能往南郡退兵。

夷陵之战

其实这场战役不算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刘备的部队大概7、8万,而东吴的部队也有5、6万,双方的差距其实并不大。战争年代,在宣战之前肯定先吹嘘下自己的实力。

由于关羽出兵打樊城,后方公安、江陵被东吴偷袭。刘备深知荆州是战略要地,所以起兵伐吴。刘备想靠自己兵多的优势速战速决,陆逊则占据要地坚守不出,相持7、8月后蜀军的斗志已经消耗殆尽,刘备更是放弃了水军转移陆地,天气酷热,蜀军都跑去密林扎营乘凉。陆逊找准时机火烧连营,最终刘备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合肥之战

合肥之战啊一共发生过五次,不过最出名的就是第二次合肥之战。赤壁之战后,曹操再次讨伐孙权失败,留张辽、李典、乐进领7000部队守合肥。孙权趁曹操在汉中打刘备的时机,率10万大军进攻合肥。张辽、李典率800骑兵直奔插有孙权战旗的营寨杀去,孙权大军混乱不堪,孙权只能跑去山顶躲着,直到援军来救援。

后来孙权见合肥久攻不下,准备撤军。张辽看到孙权撤军,又领兵杀来。这一战孙权差点丢了性命,孙权10万大军大败。

三国有哪些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除了官渡、赤壁、夷陵等大型战役外,魏国征东将军满宠围绕保卫合肥指挥的数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往往被人忽略。而实际上,满宠的合肥保卫战比起张辽八百破十万的经典战役,亦不遑多让。

不战而屈人之兵

比如公元230年,孙权厉兵秣马准备围攻合肥。而满宠督兖、豫两州兵马备战,孙权遂不战而退。他真的走了吗?不,满宠判断孙权退兵是“虚晃一枪”,于是加紧备战,后孙权果然带兵又至,最终打了一阵没有啃下合肥,于是撤兵。

232年,东吴大将军陆逊率军进攻庐江郡。满宠判断陆逊是在耍“调虎离山”的把戏,于是命令庐江郡死守,自己则陈兵杨宜口要道。陆逊眼见计谋被识破,只能尴尬退兵。

而后,满宠上书朝廷建议另外修建合肥县城西迁30里,这样一来吴军若要进攻合肥就必须弃船登岸进入内地来攻。而新建的合肥县城依险而立,可固守。新城建起后,孙权带兵来攻,因为要弃船登岸,于是满宠带6000步骑埋伏,重创孙权军队。孙权再败。

几十人战十万

话说孙权之前三伐合肥却无功而返,正好诸葛亮开展第五次北伐,于是孙权再次领军10万进攻合肥。而魏明帝曹睿令满宠带8000步骑飞速驰援合肥新城。

魏吴两军围绕新城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双方鏖战多日后,满宠招募了几十名敢死队,折松枝为火把,灌以麻油,夜袭吴军辎重,一举烧了孙权的攻城器械,并且射死孙权的侄儿孙泰。

此战之后吴军气势大堕,而又魏明帝曹睿亦带援军来救。

孙权虽然对满宠恨得牙痒痒,却只能一拍屁股再次返回江东。

满宠恐怕在孙权眼里,也是神将一般的存在了。

当然,孙权打个江夏黄祖用了5年,10万人打张辽7000人却几乎被反杀,面对满宠打出这样丢人的战绩,也不用太奇怪了。

————————————————————

(历史不枯燥,换个角度就好。我是北雨寒,专注于不严肃的历史解说,欢迎点击“关注”。)

三国有哪些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纵观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有许多被人看做为经典的战役,被人们所传唱、被人们所学习、被人们所研究。而这些经典战役大多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因为以少胜多才会被认为是经典,如果以多胜少在大家心里会被认为理所当然,没有什么值得传唱的。最早出现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是黄帝时代的黄帝与蚩尤之间的战役。之后更是出现了不少此类的战役。

而在三国有许多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众所周知,三国里面的三位霸主一开始的是比较弱小的,特别是刘备一方的实力,但是最后他们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那么这之间就一定会有不少以少胜多的战役。那么到底有多少,又是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战役?让我们来数一数这些战役和了解一下他们所面对的状况。

第一场战役是曹操指挥的战役兖州之战

东汉末年的战乱始于黄巾军叛乱,东汉献帝初平三年,黄巾军30万大军直逼兖州,攻破了东平县和任城。此时的兖州刺史是皇室宗亲刘岱,他看到黄巾军攻来,于是就迫不及待的去进攻黄巾军,最后全军覆没。在这之前,济北相鲍信曾经阻止过,可惜当时的刘岱不听,最终刘岱战死。正在此时,曹操帐下谋士陈宫劝曹操夺取兖州,以这个地方为发源地来进行扩大地盘,曹操同意了陈宫的想法,于是派陈宫前往兖州说服刘岱还在守城的旧部,此时曹操只有几万人。由于城中没有做主的人,再加上曹操的声望不小、济北相鲍信与曹操的关系很好,于是这些旧部就投到曹操的帐下,曹操的势力因此扩大了不少。曹操接受兖州的第一步就是改良军制,提高士气。在不久之后,曹操发现黄巾军没有后勤补给,完全是自给自足,靠着烧杀抢掠来补充自己,曹操发现之后马上制定了计策,那就是派人突袭黄巾军,一步一步的打败了30万黄巾军。曹操也因此稳定了他在兖州的地位,为曹操后期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这一战对于曹操至关重要。他在这一战中获得数十万的人口和十万大军的补充。

第二战是决定北方霸主的一战——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我相信大家对于其中的情况都很了解,官渡之战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经典战役。当时的袁绍手下有精兵十一万的流动军队,意思是镇守在地方的不算,而曹操只有两万精兵。精兵顾名思义是百战之军的强悍部队。而且此时的袁绍的名望远远的超过曹操,手下大将、谋士都要比曹操多。在这种的情况下,曹操运用情报,选择偷袭乌巢,导致袁绍大军粮草全部被烧,军心大乱。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也会就是说,后勤跟不上,就意味着要输,袁绍就是这样被曹操打败。实际上袁绍就是因为优柔寡断,曹操礼贤下士而失败的。这一战让曹操成为了北方的霸主地位,北方就此统一,曹操的势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曹操也因此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南边。

第三战是蜀国走向衰败的标志——夷陵之战

荆州被陆逊所率领的吴国水军攻下,关羽兵败麦城,关羽因此战被吕蒙所杀。刘备兴兵为关羽报仇,派兵数十万大军直逼吴国,气势雄浑。孙权一看,惊慌不已,派人向曹操求和,希望能够不要两面作战,曹操多么聪明的人,巴不得他们互相残杀,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刘备急于快速解决战斗,因为数十万大军的出征,耗费太大,但是陆逊就是坚守不出。于是刘备只好把军队驻扎在深山密林之中,等到秋收以后,在继续进攻。可是陆逊不是好惹的,他看到蜀军所驻扎的位置正好可以用火攻,最后陆逊用火攻打败刘备,如果不是赵云前来救援,恐怕刘备就被活捉了。就这样刘备的数十万大军就这样死伤惨重,刘备也因此大病不起,三国的局势因此战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第四战是张辽展现他极强的军事才能的一战——合肥之战

曹操当时的重心不在吴国,所以只是派张辽镇守合肥,当时张辽只有七千兵力。孙权一看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合肥是曹操至关重要的一个要塞。于是孙权兴兵十万攻打合肥,张辽岂是吃素的,在这战中张辽带着八百精兵就把孙权的十万大军打得哭爹喊娘的,这个时候张辽虽然兵力不足,但也不是好惹的。从那以后东吴士兵听到张辽的名字就心惊胆战,从此之后张辽威名远扬。之后,张辽年纪大了,有得病了,但是孙权还是十分忌惮张辽,曾经说过:"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第五战是众所周知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真实意义上,奠定三足鼎立的场面的关键之战。曹操兴兵二十万,想征服这最后的南方。此时东吴只有五万军队可用,在这种情况下,吴国有过要求和的想法,最后是诸葛亮说服了吴国,对战曹操二十万大军。期间出现了许多极为有名的事情,比如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等等有意思的事情。这一场战斗用三十六计中数计,其中有反间计,除掉了曹操的水军大将;苦肉计,使得曹操放下戒心,被周瑜火烧连营;连环计,打败曹操二十万大军。经此一战,曹操元气大伤,只能回到北方,修养生息。自此以后,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三国时期是一个诸侯割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战火纷飞,大大小小的战役不知凡几,不论是以多胜少的还是以少胜多的,总之,战争除了给人们带来伤痛之外也就是在战士的功勋上在添加上一笔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