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干的年俸三百石的县尉工作,杜甫为何却要推辞?

杜甫是现实主义者

白居易干的年俸三百石的县尉工作,杜甫为何却要推辞?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这个“三百石”和“此地无银三百两”中的“三百两”一样,是虚数,表示很多,不少之意。这种虚指很多,比如李白“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比如辛弃疾“走来走去三百里,五日以为期”,比如东坡“凭谁妙笔。横扫素缣三百尺。”

县尉一级在唐朝,是八品下阶。如果边远地区的县尉,是九品下阶,俸禄不到一百石。

白居易还在《初降户曹,喜而言志》一诗中写道“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廪禄二百石,岁可盈仓囷。”这里的户曹指的是户部参军一类的职务,应当是六品以下,俸禄是95石左右。

但是唐朝的俸禄不仅是石,还有银钱,地,奴隶,酒 ,肉,瓜,炭,盐,葱,姜,盒子,瓶子,甚至还有化妆品(防冻膏),如果一定要加在一起,还是可以的。

至于杜甫为什么不做县尉?他在诗里有交待。“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诗中交待的原因是“不想折腰”因为当了县尉要不停地迎来送往,伺侯贵人,点头哈腰。所以杜甫不喜欢这样的工作,要么欺负百姓,要么溜须上官,如果上官心情不好,是可以鞭笞县尉的。

实际上呢,可能是嫌官儿小。

杜甫的政治抱负不比李白小,他也一直希望能一展所长,因此觉得这个官有些委屈了自己。

所以,撂挑子不做了。讽刺的是,上面给他换了一个工作——仓库主管。

文人呐!这个清高的毛病总是改不了!

白居易干的年俸三百石的县尉工作,杜甫为何却要推辞?

县尉在当时是一个很小的官,三百石是不切实际的。吏禄三百石是出自《观刈麦》 写在白居易在陕西做县尉的时候 806年 唐宪宗元和年间白居易被授与县尉一职 县尉是一县县令的佐官 连副县长都算不上 绝对从八品以下 也许是9品官?唐朝薪俸以安史之乱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实行年禄、月俸双轨制.京官正一品每年给禄米700石,从一品600石,正九品40石,从九品30石.白居易做县尉时 已经是安史之乱之后 只实行月俸制了 不过 总的趋势是数额不断增加,而且地方官的俸钱高出京官. 但是呢 无论如何 白居易也只是个小县尉 300石 估计是没有的吧 诗歌中那么写 是表达需要吧……

白居易干的年俸三百石的县尉工作,杜甫为何却要推辞?

请落实一下问题,感觉一个县尉的年奉不可能达到三百石。

白居易干的年俸三百石的县尉工作,杜甫为何却要推辞?

因为杜甫是“诗圣”,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而白居易是“诗魔”,他考虑得比较现实:“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