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应该工作还是顺其自然什么都不做?

抑郁症,手里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但是集中不了注意力,根本进行不下去,到底应该顺其自然什么都不做,还是强迫自己做?识图工作,很难进行下去。应该怎么办?

抑郁症患者,究竟是应该工作,还是顺其自然什么都不做,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但是总体来说,干工作比顺其自然什么都不做,效果要好,利大于弊,有利于减轻或者缓解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主要是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现实过得不开心,什么都不想干,有明显的焦虑,一次发作可能持续两周以上,一年,甚至数年,这是抑郁症的主要特点。

抑郁症患者发作时,症状比较明显。一般不想干工作,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抑郁症患者,我们应该引导和鼓励他们干工作。越是让他们什么都不干,他们的症状会越来越重,是不利于抑郁症的缓解或消除的。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适当参与一些工作是很必要的,但是并不是什么工作都适合他们干,对于压力过大的工作,抑郁症患者不适合做,否则会因为压力过大,加重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或者导致抑郁症的复发。

目前,从临床实践看,工作压力比较小,挑战性不大,分阶段性的工作比较适合,如文员、图书管理员、会计、法律事务、工资管理、教育培训等等,这些工作都是比较适宜的。

但是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该在开始工作之前找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进行全面的评估,只有疾病稳定期,症状相对缓解的抑郁症患者,才适宜做一些工作。

抑郁症患者应该工作还是顺其自然什么都不做?

您好,我是心理咨询师成都秋水长天,我来回应您的问题,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这个抑郁症患者的情况是属于那样的情况,轻度、中度还是重度?

其次,一般情况下,抑郁症患者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根本就没精力去做事,当然这应该是属于比较严重的患者了。二是担心自己没那能力,做不好或者完不成;三是总想做的尽善尽美生怕不符合别人的期望。不知道这个抑郁症患者属于哪一种?

第三,如果是偏严重的抑郁症患者的话,最好还是先接受治疗,让症状减轻以后再做事。如果是较为轻度的抑郁症患者,个人建议还是可以去做事,并且通过做事还可以激活自身的活力,从而更有利于抑郁症的治疗。森田疗法就提出了带着症状生活,在做事的时候,自己对自己得抑郁情况就会相对少一些关注。有的时候,我们越是关注自己滴症状,就越发觉得自己滴情况越来越严重。

第四,就题主叙述的情况来看,还是先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容易做的事情做起,这样就容易积累自己能做事的信心,从而有效地减轻抑郁的情况。不要一开始就去做哪些有一定难度的事,因为有难度的事做起来难,并且不如意几种自己做事的注意力,反而对减轻抑郁状况没有帮助!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抑郁症患者应该工作还是顺其自然什么都不做?

抑郁症患者应该工作还是顺其自然什么都不做?

这个“顺其自然”,最好不要,应该继续工作,许多抑郁症患者本身在社会功能和家庭功能上就已经产生了缺失,主要原因就是脱离了社会这个环境,将自己封闭在家庭的小环境当中修养,而抑郁症这种病症的患者较为突出的心理因素就是认为自己不行了,工作不了啦,不如别人了,来降低对自我的评价,当然这是抑郁症状所造成的心因性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抑郁症患者如果自己感觉能够坚持工作,并且没有严重到出现了精神症状的情况下,最好是坚持工作,当然也要积极就医治疗。

一个人的正常化生活,无非就是我们具备社会功能和家庭功能的完整性,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人际交往当中,我们都是获取社会功能维持的基础,生活在家庭当中就应该担负起家庭中的责任,这两项的完整功能才使得我们适应社会和家庭的生活,抑郁症的许多症状确实是我们在社会人际家庭等方面的障碍,也给我们造成了很多的影响,这是抑郁症患者亲身能够体验到的,但是不能因为抑郁症的这些障碍性的症状来阻止我们去依存的兴趣以及快乐的心态。

更何况你还有工作,虽然工作不能够集中你的精力和注意力,但它依然是你社会功能完整性的维持,首先要自我调整,逐步的改变自我观念,积极的配合医院对于病症的治疗,对难度很高的工作不能胜任时,可以去做一些难度较低的工作来维持自己工作兴趣,相应的也就等于在维护你的社会功能的完整性,我在咨询当中对于一些有工作还能够依靠自身能力去工作的来访者是鼓励他们继续坚持工作,如果脱离了社会不去工作,等待家中休息,实际上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是非常不利的。

当然,如果自我感觉不能够继续的坚持工作,其抑郁的症状程度非常严重,又出现了精神症状,比如思维迟缓、木僵、语言障碍等,遵照医嘱,是住院系统性疾病治疗,还是在家服用抗抑郁药物+心理治疗。识图工作确实需要一定的能力,但是你却具备这份能力,只是现在不能集中注意力,这也有可能是阶段性的,而且每个人的注意力都是分化的,相互循环的,不是停留在一种状态存在的,只要自我多加克服,量力而行的去工作,通过自我调整逐步的你情绪上的爱好,将注意力集中到工作当中,是可以得到一定缓解的。

抑郁症患者应该工作还是顺其自然什么都不做?

抑郁症患者应该工作,我深有体会,因为我老公去世后,我一个人带着孩子,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花销越来越大。我感到身上压力特别大。经过朋友的介绍,我误入了传销组织,一年后,我倾家荡产,好名声毁于一念。面对别人的指指点点,我痛苦不堪,晚上以泪洗面,终于我崩溃了,抑郁了。我封闭了自己,不愿出门,不愿见到所有人。心里没有了孩子,没有了父母,脸上没有了笑容,眼里没有了眼泪,只有一个念头,一了百了。

后来家人把我送到了医院。经过一个月的调整,我出院了。大嫂给我找了个厂子,还干自己的老本行,当会计。开始我力不从心,整日脑袋混混沌沌,我天天拔罐。面对一大堆单子,我心乱如麻。多次想放弃,但看到父母期待的目光,想到儿子无人负担。我咬紧牙,硬撑着。完成不了的单子拿回家继续整理。再有空闲时间,看看搞笑视频,舒缓一下压力。看看羊皮卷,激发自己。

就这样,我熬过了最难熬的时刻,工作一天天轻松起来,性格一天比一天开朗起来,我看到了光明,我不再作茧自缚,我开始乐意和同事们聚餐。我又会笑了,我的笑感染了同事。她们都为我高兴。这就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终于破茧成蝶了。

现在我成了厂里的骨干,算账,要货,安排生产,我都能安排的井井有条,成了厂里的一把手,得到了老板的重用。

所以我觉得抑郁了,不要老是憋在家里,走出去,参加工作,逐步适应,突破自己,你才能慢慢的从抑郁中走出来。都得有个过程。抑郁的病友们,不妨按我说的做做,看对自己有帮助吗?

抑郁症患者应该工作还是顺其自然什么都不做?

为什么要么彻底不管,要么逼他工作?为什么没有“暂停工作,但家人关心帮助好起来,而回归社会”这一选项?

抑郁者的父母,多数长期冷漠,精神虐待,

导致子女抑郁,丧失斗志,轻则放弃工作学习,重则成为张国荣,乔任梁,富士康十连跳,

这种情况,应该暂停工作,强逼他工作,可能会轻度变重度,更不能不管他,

应该是:不逼迫其的前提下,家人给予鼓励,关心,帮他恢复斗志,然而悖论来了:

抑郁者父母多数冷漠,抑郁后,不给任何关心,反到处指责其“懒惰”,

导致:抑郁最需要家庭支持,却最得不到家庭支持。。。这就是悖论。

所以要社会关心,消除歧视,

抑郁不是懒惰

抑郁不是不努力,

更不是想不开!!

就是一种疾病,人人可能得,轻重不同而已。关爱抑郁,从消除歧视开始。

抑郁症患者应该工作还是顺其自然什么都不做?

谢谢邀请!你说的问题很好,抑郁症患者究竟应该工作还是什么都不做,不能一概而论,要分析着看问题。

先来说说你说的情况,抑郁症患者手里有很多工作,但是进行不下去,总感觉难以维持,或者维持的十分辛苦。其实这样的情况正好可以体现你的抑郁症程度,已经达到了重度抑郁症的程度。虽然你的描述很少,但是足以判断你的抑郁程度,我的建议当然是停止手头工作,尽快到专业的医院去系统治疗,如果可以的话,最好住院治疗。

之所以建议住院治疗是因为重度抑郁的患者的治疗过程本就缓慢,而重度抑郁的患者一般都存在明显的消极观念,尤其消极行为都是毫无征兆,突然出现的。所以为了患者的安全,和治疗的保障性,你这样的情况最好住院治疗。还有一点,第一次系统治疗对患者最为重要,科学合理的足量治疗,起码可以让50%的患者今后不再复发,对于一种慢性疾病,成为这50%换着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其实,我们大众对于抑郁症的认知还是很少的,昨天有位母亲,带着22岁的女儿来看病,女儿高二发病,现在病史5年,为了控制自己想自杀的冲动,先后40-50次用小刀划伤前臂自残,即使这样极端的情况被我要求住院治疗,妈妈还说“有那么严重吗?”。最后是被我们好多医生劝着住的院!

自残这种极端的行为,其实在发病年龄早的抑郁症患者身上尤其多见,很多孩子在中学阶段就出现自残行为,而且自残的部位大多集中在手臂。如果你的孩子正在上中学,有一些抑郁症的表现,精力减退,总累,学习成绩下降,不愿与人交谈,偷偷检查下手臂看看,上面提到的家长居然在患者上大二时才被老师电话告知患者的自残行为。

别对抑郁症掉以轻心,从医学本源上讲,这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对患者的认知和家庭的危害是巨大的。所以一旦诊断抑郁症,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诊治。抑郁症不是什么单纯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也没有任何作用,甚至国家立法说明这件事,而且也不要以“好心”为借口对患者说教!单纯的说教只能加重患者的烦躁焦虑,甚至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有疑问可以+关注后私信留言,看到我会一一回复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