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30多岁的人了,还在四处求职找工作,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人才也是商品,是商品就会有优劣之分,这个是自然现象,要正常看待。那么,如何让自己成为优秀的商品,才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职业规划是一个人避免30多岁还要被动找工作的最好的利器

谷爱玲就是一个职业规范的典型。

能力出众,这个是基础。是她今天能够夺得奥运冠军的基础。但这些并不能让她在老百姓心中有那么高的地位。

从小学习汉语,让她这个奥运冠军在老百姓心中有了亲切感。你看,和她一样进入奥运军团的运动员,成绩优秀,老百姓也没有记住。

作为学生,在中国补习,美国考试,她是 一个利用资源的高手。

最重要的是,从小成长在美国,长大却代表中国参赛,这个标签,让全世界人民都记住了她。

你可能会说,作为自己,职业规划要早做,30多岁了做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你也这样认为,你就错了。

职业规划,可以氛围三块,一块是能力的提升,一块是策划,还有一块是资源。

现在的社会,不是完全靠努力就可以成功的年代,需要在努力的基础上,利用好自己的资源,以及如何利用好自己的资源,需要考虑的策略问题,只有这样,你的职业规划才是一个不错的规划。

在职场,你输出的价值才是你成为优秀人才的基础

努力工作是应该的,是基础,但是,这个不代表你就能产出价值。

你时刻要考虑的是,你做这份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你能输出的价值是什么,这个重点

只有你明白了目的,你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做,达到什么结果。

优秀的人,就是这么来的。

当你做好以上2项的时候,你不仅仅有规划,有能力,有资源,还有策略。有了这些资源,你自然就有欣赏你的朋友和雇主,你无需被动找工作,工作自然就上门了

已经30多岁的人了,还在四处求职找工作,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一个朋友就是这个情况,30+从原来的IT行业辞职,开始创业做红酒,坚持不到2个月,就开始四处托朋友找工作。身边朋友陆陆续续也介绍了不少,始终没有特别满意的。

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行业本身的变革

近几年最明显的就是一些传统行业,因为受互联网以及新科技的冲击,所以传统行业的发展受限,导致众多传统行业出现了裁员的现象。不仅30+,甚至40+以及50+的人都面临着重新找工作的问题。

二、缺乏自身核心竞争力

行业本身的变革是个人无法改变的,但遭遇行业变革之后的人,往往分为两类:一类是很快的转型成功,另一类是四处求职无果。

而后者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即在原有企业就只是做好自己手头工作,没有培养一些职场的如沟通、团队合作等通用能力。

这种情况下,可以从以下三个步骤来调整:

一、调整心态、切忌盲目

30多岁开始四处找工作,很多人自己都觉得从心理上很难接受,特别是在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很容易盲目就选择了一份工作。

殊不知这样的选择,不仅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不负责任,也容易造成如之前一样的境况。

最佳的选择是:调整好心态,去进行自我分析,包括分析自己的兴趣、能力、岗位要以及行业的趋势等。

二、差异化定位

经过第一个步骤的分析,可以大概找准自己的定位。但一旦涉及到换行或者换岗位,面对的将是和在这个行业、这个岗位深耕多年的人的竞争。

要想取得一定的成绩,还要在自己的定位上找出差异化。

就拿新媒体写作来说,大家很早就在说饱和,但现在依然有很多人通过新媒体写作的方式实现了变现。这就是找准差异化定位的一种体现。

三、加倍积累,培养核心竞争力

定位方向有了,更重要的是积累,去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避免以后四处找工作的根本。

培养核心竞争力,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去行动。

1、结合定位,分析缺乏哪些能力;

2、找出对标学习对象,拆解学习;

比如想要从行政转销售,就要知道销售需要具备的能力有:沟通、共情、抗压、学习等;同时还要找到行业或者公司内的Top Sales,然后去拆解他们具备的能力以及平时工作的风格和习惯等。

有了以上这些准备,30多岁转行或者找工作就并不是什么难题。

所以,30多岁还在四处求职找工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30多岁还不知道怎么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好工作。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

已经30多岁的人了,还在四处求职找工作,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三十而立的道德绑架击败了多少80后,在所谓该立的年纪并没有立起来,反而身上的压力随着年龄、家庭以及下一代的到来,逐年增加。

30岁的人还在四处求职找工作,抛开那些不思进取的米虫不谈,即便放在一个正常人身上,也并没有什么特别怪异,毕竟现在的就业环境本身就很严峻,如果自身还没有特别显著的一技之长,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着实正常。

我自己在30岁的也在求职,也在去年的时候才稳定下来。

我们就拿一个30岁的人前10年的经历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到了30岁还在四处求职。

01 大学期间对于职业规划没有很好的认知

对于我们这群普通家庭出身的80后而言,大学期间不逃课不乱花钱顺利毕业就是幸事了。

对于自己本专业的关注度,远没有网络游戏的版本迭代高。

稀里糊涂地渡过了安逸的大学四年,混了一张本科毕业证书,结果毕业就等于失业。

像“职业规划”这种词压根就没有听过,学校老师也并没有教,当年也不像现在网络如此发达,又有很多的在线课程可以学,所以毕业之后不知道做什么就显得尤为正常。

但,再怎么不知道做什么行业,也还需要自己养活自己,总不能毕业了还向家里伸手要钱吧。

于是,销售员、话务员、行政、人事、会计等岗位就成为了大家的选择,与自己的本科专业没有丝毫关系。

随着互联网环境越来越发达,人们对于简历的筛选看得很重,没有很好的毕业大学以及在校GPA不高的简历,很难入hr的眼中。

所以,社会逐渐形成了就业筛选你系统,大学越好成绩越好的人,越容易找到工作。而大学不好成绩一般的人,找工作会日渐困难。

加上,每年都有几千万的大学生毕业,原来严峻的就业资源越来越显稀缺,竞争越来越大。

到最后发现,要自己的岗位都是一些机械地、重复地、可替代性很高的岗位,同时薪资待遇并不高。

正是因为可替代性很高,跳槽就显得非常常见了,几乎年年都在找工作。

02 对于职业规划没有认知,导致找工作也显得漫无目的

前面讲到大学期间没有形成职业规划的认知,还算情有可原,毕业是时代所限。

可进入社会之后,还没有重视职业规划,就像浮萍一样,飘到哪里就是哪里。

30岁还在不断找工作,很显然自己并没有沉淀自己的专业技能。

假设,您和银桑一样毕业十年了,哪怕我们度过了浑浑噩噩的五年基础岗的日子,但剩余的五年您还准备继续过这种日子吗?

至少银桑在过去的五年悟出来,职场两样东西最值钱,专业就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其次就是高管。

其实,这两者都是有一个共性,就是单位时间内的收益最大化。

比如,您目前是该领域的普通员工,一天80元收入,每小时的收入就是10元钱。

如果,您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一天的收入是800元,每小时的收入就是100元钱,翻了整整10倍。

再比如,您目前是一名普通职员,一天160元收入,每小时的收入就是20元钱。

如果,您成为了一家公司的高管,一天1600元收入,每小时的收入就是200元钱。

找工作也是一样的,在寻找职业目标的时候,就得从这个行业或者这个岗位的单位时间收益可发展空间出发。

假设,您选择做一名客服,每小时的收益可能就是10元,再往后发展五年,升职为客服组长,每小时的收益可能也就是20元而已,而却为此花费了五年时间。

可如果您选择做一名程序员,每小时的收益可能是100元,再往后发展五年,如果成为了这个领域的专家,每小时的收益可能就是1000元,同样是花费五年的时间,程序员的岗位可发展价值相对更大一点。

所以,不同岗位的时薪发展指数可能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找工作的目标,建议寻找这些时薪发展指数高的岗位进行就业,当然也需要您主动去学习相关的技能。

03 学会沉淀,把技能进行系统化盘点

把书本知识学100遍,那知识也是别人的,成为不了自己的就不值钱。

可如果把知识学几遍后,通过知识系统化的盘点,转变成为自己的知识,那就是自己赚钱的技能了。

很多人为什么工作5年,但工作经验只有1年?

看似工作5年,实际上都是浑浑噩噩工作,不懂得把工作进行盘点,每天只是重复昨天的工作,自然五年之后,工作经验和当初毕业的时候差不多。

可还有很多人,为什么工作1年,却又5年的工作经验?

这些人就是大家眼中的“加班狗”,银桑也是这么过来的,几乎每天的工作时长都在12-13小时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无效的加班,而是尽可能多参与工作事项以及重要项目,把自己的硬技能和软技能尽可能历练。

虽然刚毕业的1-2年,每天加班会比较痛苦,但只要熬满3年后,技能都更加过硬,即便跳槽也会得到不错的薪资。

30岁的人如果还漂与表面,不愿意学会沉淀,好好总结下自己的技能,进行系统化的盘点,那么再过五年,可能您还在继续找工作。

欢迎关注【职场万事屋银桑】,每天分享职场干货!

已经30多岁的人了,还在四处求职找工作,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准确理解、分析他人,反观自我、借鉴得失、促进个人发展——这是分析此类现象的初衷。因此,老鬼完全站在第三视角和朋友们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这些三十多岁的求职者、朋友

任何人没有任何理由、借口说出轻视、蔑视、不尊重这些朋友的语言、论断。别人根本没有资格!

无论他们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目标,还是迫于生活压力而找工作,他们不是啃老族!他们是行动者!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收入、获得发展!

无论他们过去表现如何,他们的行动证明他们至少是积极的。而现实中还有很多人在三十多岁甚至四十多岁已经变成“废人 ”了!因此,请尊重他们!

说的难听一点: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到了这个年龄不会重新找工作!您、我都有可能在那个年龄阶段成为求职大军中的一员。那个时候,别给自己找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大家都在找工作,难道只有你找工作的理由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尊重他人、不带任何负面色彩的看待这个现象,你才能在与人交流、和他们分享观点、与这些求职者互动等等各种场合、环境中展现出良好的个人形象、素质,给人留下理性、客观、中庸、友好的个人形象!

很多人动不动就习惯性的带出不屑、贬损等等言语、表情、口吻......这对自己没半毛钱的好处!这不是让大家“装”着客观、理性,而是本来应该如此!

二、这一现象应该给我们的一大反思:你的能力、实力、资源等等,决定了你在职场处于主动局面或者被动局面!

三十多岁的年龄,大家都在职场上工作好多年了。同样是工作很多年,同样都是草根出身,可大家的工作能力、业绩、实力、口碑、社会影响力、人脉资源、信息渠道等等有天壤之别!

针对这一点老鬼还是那句话!——别给自己找任何的外因!大家所处的社会环境都差不多!也别讲人家某人混的不错都归结于运气、外因!这种想法、思想对自己屁用都没有!

有些人到了三十多岁,根本不用担心工作的问题,猎头会主动找上门!或者某些企业早就盯上了!或者他身边的朋友、人脉可以非常轻松的帮他们介绍、转介绍、找到很好的工作。

而有些人到了三十多岁,要什么没什么,只能规规矩矩的在网络上投递简历,等待用人单位给予面试的机会......

这就是现实的差别!也是很残酷的差别!

为什么有些人不发愁,有些人只能加入求职者大军?这一定是大家在社会上、职场中有非常大的差异导致的!思维方式上、行为习惯上、职业技能强化上、人脉积累思想与方法上、公共关系处理方面的价值观与行动策略上......等等,各个方面都会存在差异!这导致了:经过长年累月每天一点一滴的差别,日积月累后出现了巨大的差异!

这些是身为职场人最应该反思的!

你每天多浪费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人家多花一个小时去思考、研究了一点点有价值的东西;

你参加了一次闲扯淡的撸串聚餐,人家孤独的一个人坐下来多阅读了一个小时书籍 ;

你和同事们闲来无事侃侃而谈,人家和领导、老板、社会上的某些人脉进行了半个小时有意义的对话、交流、请教;

......

日积月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会放大到令人不可思议的!

请大家思考这些问题为好。

三、看到这一现象,应该思考、重视:选择的力量、选择给自己带来的结果!

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很多人在社会、职场中,面对各种问题、机遇时,选择的正确与否对于一个人的未来影响是巨大的。

人到了三十多岁不是不能换工作,换工作也属于正常现象。但是!——有部分朋友是因为在每次求职、应聘时选择出现了失误,造成了自己的一次次离开!

可能是行业选择的错误、企业选择的错误、求职岗位选择的错误等等,给职场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难以评估的。

两大类:

1、盲目的辞职,这种选择会导致自己陷入窘境!

老鬼知道,有太多的职场朋友,他们的辞职原因非常严重缺乏理性!对于辞职应该思考、评判的要素把握出现了偏差。

与领导闹不愉快,一时冲动,可能导致潇洒的裸辞;

因为看着某个领导不爽,天天看着领导感觉心烦,从而导致辞职;

看不惯企业中的某些现象,心理压抑导致辞职;

感觉在公司待着实在没意思,浪费生命,导致辞职;

......

太多太多让人感觉无语的辞职要素干扰了自己的理性决策。

有太多人辞职之后的一系列遭遇才让自己知道:很后悔,但是晚了!

明确的说:很多人犯这种错误不止一两次啊!有些人连续几年换无数次工作,随性的成分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导致了自己很多年来在哪里都无法扎根、渗入研究与学习,也毫无建树。这种状态持续到三十多岁的太多太多了!

2、各种因素导致的盲目入职,也会让自己陷入窘境。

只图薪酬承诺很高,进入企业后才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者发现那就是一张大饼!

自己囊中羞涩到了不上班不行的地步,饥不择食,只要给的薪水差不多,人家愿意让咱去上班就马上答应,也是一种情况;

被他人忽悠,认为那是一个很有潜力、很有机遇的行业、领域,脑袋一热进入某家企业;

盲目相信朋友的介绍,根本没有谈清楚相应的薪酬、待遇、未来发展等等,直接入职;

......

各种可能的盲目选择、冲动选择,都可能导致自己进入一段不如意的工作历程。换工作就成了日后必然的选择!

因此,趁您还没有到这个年龄阶段,沉下心来思考这类问题吧!不要再犯他人曾经犯过的错误。

如果您犯过此类错误,那就更应该从现在开始,用理性作为思考问题、做出判断的前提吧!

四、三十多岁找工作是完全正常的状态!一切都不晚!刚刚好!

无论您现在年龄多大、什么状态,都可以记住两点:

1、恕己,方能心无旁骛的面对未来

过去的就是过去了,您自己不应揪着自己过去可能犯错的、失去的、没有做到的、没有做的行为不放!我们只需要从过去可能的失误、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即可。

其他的任何旁观者都没有权利也没有资格嘲笑三十多岁的朋友!

2、请记住:只要你愿意,你不比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差!

老鬼曾经说过一个观点,送给大家:作为三四十岁的您,根本不用和二十多岁的人比记忆力、精力、体力、脑力!您认为您在这些方面处于劣势的想法是荒谬的!因为,多数认识多岁的年轻人都没有将他们的记忆力、精力、体力、脑力用在该用的地方!他们这些方面确实强,但是他们没有使用啊!你只要真正的用了,超越他们或者与他们保持一个水平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因此,三十多岁的您,只要专注力、理性思维、学习力、自律精神、内驱力、情商等等方面把握住了,绝对不会弱于二十多岁的人!

老鬼都四十多岁了,要论看书、阅读、记忆,绝对不会输给二十多岁的人!原因就在于:他们根本不看!或者一年也看不了几本!时间都浪费掉了!

在比如,老鬼能够压着自己每天写三五篇文章。而很多年轻人不是写不了,而是他们坐不下来!沉不下心!坚持不住!因此,老鬼才懒得和他们比呢!

有些人酸酸的说:那是因为你老鬼有的写、能写。——什么逻辑!老鬼的写作本领也不是娘胎里带来的!都是每天玩命补充自己、每天忍受孤独、思考、筹划才写出来的哦!

因此,不可因为年龄问题而妄自菲薄!根本没那个必要!

以上供参考吧。

欢迎【关注】老鬼,每天分享职场、销售、口才、人脉类实战内容。越多分享,越多收获!

已经30多岁的人了,还在四处求职找工作,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30多岁四处求职找工作是很正常的现象,正处于有经验、有阅历、精力旺盛的当打之年,难道窝在一个单位没发展也不跳槽才好是吗?

别说30多岁了,就是40多岁四处求职找工作也很常见,不要有年龄歧视,更不要被职场35岁这个坎给吓住了,很多工作还需要年龄大一点的人干才靠谱。

而且最近这两年,我发现每当在主流招聘网站发布一个主管级以上的岗位,收到的简历绝大部分都是30岁以上的人,而且出生在1986~1990年的居多,这可是中国人口的出生高峰期,确保了人才市场充足的供应。话说,也只有到了这个年龄,才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才敢投递中高级的管理职位。

所以,对所谓30多岁到处求职找工作的现象,千万不要有高人一等的心态,也不要以为自己有工作干就取笑别人,现在哪个单位也不能保证终身雇用你。而且大家都是打工的,没有必要谁看不起谁,为了那点多出来的工资,产生优越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无论是在哪个社会,什么年龄段,按照社会阶层划分,都是讲2/8原则的,什么意思呢?就是最有钱的人是极少数,连10%都不到,却掌握了财富的80~90%,即便是打工,能够混到企业高层的,也只是极少数,这很符合金字塔原理,越是在金字塔的底部,基数越大,人数越多,找工作的流动率也更高。

也就是说,职位越高,流动性越低,人员流动的规律遵循的是职位高低原则。一般来说,30多岁的人,往往都是公司的中坚,按道理说流动不大。让我们要了解一个事实,我们的人口基数大,找工作求职的人多,就会无形中给你一种印象:好像30多岁四处求职找工作的人特别多。这只是相对而言。

再说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创业当老板,那需要能力、机遇和条件,创业成功的只是极少数,不要把个别人的成功推广到所有人身上,有时候这也需要缘分的。

所以30多岁四处求职找工作,没什么可丢人的,大家都是普通人、平凡的人,没有金字塔坚实的底座,就不可能有处在塔尖上的人物。要想往上走,就必须自己付出加倍的努力,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才有希望不看别人的脸色,做什么工作也才能自己说了算。

为了多一份选择,为了不被人支配和摆布,只有努力往上走才有希望,这就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写照,也是焦虑的根源。

喻派职言,今日头条签约作者,15年人力管理经验的职业导师,关注我了解更多。出版有《绩效管理顶层设计》、《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等专著。

已经30多岁的人了,还在四处求职找工作,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很多人觉得30多岁还在找工作太窝囊了,肯定是能力不行。

他们看不起三十多岁还在找工作的人,之所以会有这种偏见也有招聘市场方面的因素。

确实,我们不论在网络上还是在各大人才市场都可以看到,大多数企业的招聘要求应聘者的年龄在20岁到30岁之间,30岁或者是超过30岁的很难找到工作,这是普遍认知。

很多人看来30岁是职场的一道分界线。

但实际上,30岁依然做基础工作的不在少数,很多企业虽然写了年龄限制,但是也并不见得是硬规定,所以30岁以上的求职者也不必过多担忧。

其实这种现象不一定是因为能力,也可能是突发变故等因素造成的,不能一概而论。

30多岁的人还在四处找工作可能处于这3中状态,不论是哪一种,我都觉得了不起。

一、主动选择进入一个新行业

那些有能力的人可能会早早发现所在的行业前景不好,着手准备进入前景可观的行业。

他们可能面临的问题是没有新行业的工作经验。

再加上年龄限制,可能并不那么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

但是他们勇于辞职选择跳出舒适区,就让人很佩服,而且他们对未来很有规划,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很多人可能在一个行业,一个公司得过且过,不一定就比那些勇于跳出舒适区的人们强。

我的同学蜜果就是30岁离职的。

她之前是做纸媒,是某出版社编辑,后来她看新媒体发展前景很好,就想转行做新媒体,离职前她一直在关注,规划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

她虽然也是在找工作,但是更多是想选择合适的平台让自己能发展的更好,这样的她是让我钦佩的。

那些勇敢的人,我相信一旦他们找到认可的工作,那职业发展晋升一定是很快的。因为他们有目标和规划,并且执行力很强。

二、突发变故被迫离职另找工作

还有的人可能因为突发性事件不得不辞职另找工作。

比如家里出了事,一下子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而当前的工作又忙,不足以支撑请护工。

那么他们也会辞职另找合适的工作以便能兼顾照顾家人。

他们并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因为现实条件的原因。

所以很多时候人生没那么多的得偿所愿,也并不能事事如意。

当陷入了两难,最重要的是负起该负的责任,努力挺过去。

三、创业失败选择回归职场

还有的人30岁左右开始创业,可是创业哪里是那么容易的。

很多公司最多生存3-5年,失败的比比皆是。

很多人一次次失败,依然越挫愈勇。

还没有认清自己是不是现阶段还不适合创业。

而有的人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后,就会选择先回归职场,积累经验。

他们想的是以后有机会东山再起。

这样的人能屈能伸,不会因为怕没面子而选择回避,甚至还有些人会选择回到自己的老东家去。

所以30多岁找工作也没什么,没有必要想太多。

我是@螺蛳姐聊下班后,一个不务正业的职场老阿姨,专注研究八小时外副业,欢迎关注我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