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很多35岁左右离开了曾经很牛的岗位换行业从零开始找工作的,你们怎么看?

我从事房地产行业,面试过很多35岁左右的精英人才,曾经在各个实业销售岗位做到区片负责人,但是离职后愿意进入房地产行业,理由是目前中国最赚钱的三个行业,房地产、金融、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进入门槛高,所以选择房地产行业,各位看官怎么看?

找钱(淘金)要到有钱的地方去找,而不是沙漠里去找,特别是自己本身有能力的人。你看到的并非是全局。

和市场环境有莫大的关系

很简单的理解,北上广深,是中国的超一线城市,仅仅是这4个城市目前的人口就已经快破亿了吧?

为什么呢?

环境啊,机会啊

超一线城市代表了其在某个方面的特别优势,比如北京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只要是和政治文化相关的,北京市最发达的,也是所有相关行业人的集散地。

那么,回到你说的这三个行业中来,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然,与其年龄有很大的关系

相反,中年危机让很大一部分年满35岁的人被动离职,他们无奈地必须对自己的下半场的人生进行一次选择。

根据二八原则,这部分人中间,真正有规划的,只有20%,另外的80%就是随波逐流。

输不起,是很多中年人存在的现象,过往做的不好的,希望找到一份好的行业好的工作重新再来,做的好的,希望自己能够抓住更好的机会在翻一番。

重头再来,是一种趋势,当然,也未必是3个行业,实际上是所有行业

随着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很多技术更是迭代地飞快。

中年人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的确不如年轻人,在他们被淘汰的过程中,他们必须去选择和接受自己能够进入的行业,无论这个行业是什么,有无奈,有憋屈。

当然,也有一部分有理想的中年人希望以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开启一段属于自己的新时代。打工,创业的人比比皆是。

见过很多35岁左右离开了曾经很牛的岗位换行业从零开始找工作的,你们怎么看?

问主,真的,这种情况不要太多了,很多35岁左右离开了曾经很牛的岗位换行业从零开始找工作的,现在,都是一个普遍现象了。

尤其是在中国前30强的城市当中,人们纷纷发出一个疑问,哎,奇怪啊,那些35岁及以上的人,都到哪儿去了?

好像,除了占比最多15%的主管、总监和高管们,还是27岁及以上,剩下的所有员工,全部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了。

那么,这些中年人,哪里去了?

没办法,年龄到位后(一般是35岁及以上)就是不进则退了。进则成为领导,退则离开行业,被年轻人顶上来。因为,年轻人拿的钱少,干的活儿多,而老人,就是一个熟练,你说,如果你是领导,你选哪个?

这些35岁的人,两个出路:

一个,就像问主所说的,到其他年龄没有明确要求的行业,从零开始。

二个,回到中小城市,或者前30强城市的小企业当中,继续职业生涯,收入,肯定比原来少了。但生活,得继续。

人生,没有选择,得往前走。或许,前边有别样的风采和机遇。

见过很多35岁左右离开了曾经很牛的岗位换行业从零开始找工作的,你们怎么看?

职场上,35岁通常被称为“职场生死线”,确实35岁是人职业生涯最重要的节点,通过十几年的职场摸爬滚打,对职业规划与发展方向基本都有了比较明确的目标。

如果对现在所处的行业或职位不喜欢,必须在35岁左右进行调整,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在35岁左右的人离开曾经很牛的岗位换行业重新开始打拼。

一、看透行业,没有挑战性,想迎接新挑战

一个人能够在一个行业耕耘十几年,是特别了不起的,说明他是一个有耐心有恒心的人,但一个行业保持十几年长盛不衰,还是比较少见的,35岁正是自己大展拳脚的时候,而如果你所处的行业却一直在走下坡路,对于你来说,这是对你能力的一种消耗,不再具备挑战性,不如在这个时候趁着自己还年轻有为,精力旺盛,重新挑选一个行业,迎接新的挑战。

二、事业发展遭遇瓶颈期,必须调整一下方向

35岁的人基本就定性了,如果在这个时候,你依然挣扎在职场底层,要么说明你是一个没有什么上进心的人,要么就是这个职业根本就不适合你,导致你无法得到更好的上升。所以35岁如果觉得自己的事业遭遇到了瓶颈期,就必需要重新调整一下方向,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与发展目标。否则越是年龄大了,却是求稳,就很难再去做出改变了。

三、为了以后的生活与家庭,追求比较稳定有保障的职业

很多企业招聘,包括国家公务员招聘,都要求年龄在18岁以上,35岁以下。很多人虽然目前所在的岗位看似很牛逼,但现在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再牛逼的岗位,也有年龄的限制,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加工作,你随时有被取缔的可能,假如奋斗了十几年却依然无法做到企业的管理层,不如抓住年龄的尾巴,赶紧的报考公务员。让自己的未来能够有更加稳定,有保障的职业生涯。

这个社会发展太过快了,人一旦安于现状,没有危机意识,很容易就会被社会被职场给淘汰了,所以,我们都应该保持有学习的能力,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与社会的发展保持同步,这样,不管你去到什么行业,都能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行业,发展自己的事业。

我是职场达人“萍行职场”,感谢你的关注,升职加薪有套路!

见过很多35岁左右离开了曾经很牛的岗位换行业从零开始找工作的,你们怎么看?

说说我的经历吧,我刚好35岁,虚岁36岁,曾经在世界品牌500强13年,做运营总监8年,这个岗位相当于子公司的副总,年薪七七八八下来近30万,

我曾经以为在这样的企业会干到退休,但是大环境不景气,工作越来越多,收入还略有降低,再加上调动的离开家了一年。

我想在家里重新找个工作,谈了一个私企还是总监,董事长很欣赏我的思维和管理经验,一来就让我负责整个公司销售经理初谈年薪20万,后期根据业绩调增。

但是因为疫情的关系突然无法出门,我接触了互联网创业,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抖音,我就在家开始学习和创业,现在怎么说呢,8个月定了一部保时捷。12月份提,所以我觉得35岁离开任何岗位,任何工作都不可怕,但凡35岁在原岗位有所能力的人都是有些学习力的人。

对了,顺便在说一下,我在上班的13年间,在四川某市买了套房子,卖了挣了8万,在重庆买了套,卖了,挣了10万,在郑州买了套,没卖,涨价20万,在温州买了套,没卖,现有人出价要买涨价80万。

所以上班是靠双手是挣不到大钱的,一定要靠脑子去赚钱,只要靠脑子赚钱的人,永远不会担心失业。

补充一下,我是农村出身,小时候吃太多据,受太多穷,18岁以后父亲离世,基本靠自己,所以没有伞的孩子,必须拼命奔跑。

见过很多35岁左右离开了曾经很牛的岗位换行业从零开始找工作的,你们怎么看?

我有一个朋友刚好也是35岁左右,他在他原来的行业做了十几年,非常有经验,也非常有业绩。做到了总监的位置。本来工作干得很顺心。收入也很可观。不出什么意外的话,他可能会在这个行业一直干到老。

由于公司后面整体的业务调整和组织架构的调整。给他派了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上司来对他乱指挥。他一气之下就提出了离职。因为在这个行业来说,他所在的这家公司是行业的顶级公司,所以他离职以后如果再去找相同行业的公司,基本上都没有他原来的这家公司好,所以他决定,不再从事原来的行业换一个行业。他在外面闯荡了两三年,最近他告诉我,他还是决定回到原来的行业。

原因有三点。

1,新行业没有积累

去了新的行业以后,你发现你什么都要从头开始,因为没有积累,还要跟一群小朋友来争夺市场。原来在行业当中的谈判优势,什么都没有了。在新的行业新的领域,差不多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学习积累,等到这一年时间过去以后你发现,你居然不喜欢这个行业。

不喜欢也要逼着自己继续做下去,所以呢,又拿了一年的时间来进行各方面的积累学习。当然也出了一些销售额,但是总体来说跟原来的业绩相比差的太远,也没有挣到什么钱。

在原来的行业是从小朋友的时期一直深耕到了中年。其中的积累也是十几年的这样的一个积累。对于行业已经摸熟摸透了。竞品如果出一个什么新品都会被他们从专业性上面给沉重予打击。而在新行业里根本做不到。

2,新行业从低做起

从一个很牛的岗位下来再重新去找,难免去找工作的过程当中都是朝着高职位的岗位去选。这些岗位要么要求你有10年以上的管理经验加10年以上的业务经验。如果其中的一条没有达到,基本上就可以不用再继续下去了。所以基本上要到一个新的领域去,那必须从头开始,就是得从低的职位开始做起。他当时也应聘到了一些比较高的职位,但是没做到半年就被开掉了是因为他的行业经验实在是扎不住根。

3,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对于35左右的人来说,其实职场经验以及人生阅历都到达了一个比较高的阶段,所以他并不是像一张白纸,想在上面画什么就画什么。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考模式和做事风格。这也就是有什么35岁职场上都不招聘了的一个原因,要到一些新兴的领域,新兴的行业可能接受度没有那么快,没有那些年纪比较轻的人接受能力强。

基于以上三点,我那个朋友最后还是选择回到原来的行业里面,虽然没有再回到他原来的公司,但是他回到了原来的行业,最近听说做得还不错。当然这只是个例,不代表所有。

选择离开原来曾经很牛的岗位,这个是需要下很大的决心的,那么我认为可能已经准备好了接受新的领域的挑战,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呢?勇于尝试新事物的精神。

见过很多35岁左右离开了曾经很牛的岗位换行业从零开始找工作的,你们怎么看?

87年的我,大学本科毕业,在一家国企呆了9年,当了九年倒班工人(不是我不上进,身边几个和我差不多的人也在工人倒班岗位),今年三月份裸辞,去了一个不熟悉的领域从新开始,期间找工作的时候,两三个公司的HR问了我的工资待遇,工作性质,问我为何坚持了这么长时间,我尽然无言以对。回想自己经历的9年,除了第一年学了点东西(煤化工),其余8年都是同一天的模式,最后通过同学才进了一家新能源的公司。有时也是在问自己,为啥坚持这么长时间,可能是温水煮青蛙的工作模式,习惯了安逸。奉劝大家,人生就在于折腾。树挪死,人挪活。你们觉得我不行,我非要混出个人样给你们看看。共勉。

后续:在一家新能源公司,经过年把两年的沉淀,在疫情期间拿了好几份offer,一切都向着美好的方向前进。加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