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哪些有趣的冷门历史故事?

六味地黄丸的故事。

公元1079年,钱乙,这个“土郎中”的儿子,因为治好当时太子的病,才四十几岁的他,一下子进入了太医的行列,不能不令这些官僚味儿很足的太医们张口结舌。有些人固然佩服他,但更多的人是嫉妒。他们私下议论:“钱乙治好太子的病,不过是巧合罢了!”有的说:“钱乙只会用土方,真正的医经怕懂得的不多。”

一日,钱乙和弟子正在为患者治病,有位大夫带了一个钱乙开的儿科方子来“讨教”。

他略带嘲讽地问:“钱太医,按张仲景《金匮要略》八味丸,有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你这方子好像少开了两味药,大概是忘了吧?”

钱乙笑了笑说:“没有忘。张仲景这个方子,是给大人用的。小孩子阳气足,我认为可以减去肉桂、附子这两味益火的药,制成六味地黄丸,免得孩子吃了过于暴热而流鼻血,你看对吗?”

这位大夫听了,连声道:“钱太医用药灵活,酌情变通,佩服佩服!”弟子赶紧把老师的话记下来,后来又编入《小儿药证直诀》一书。

就这样钱乙所创制的“六味地黄丸”流传下来。

宋朝有哪些有趣的冷门历史故事?

懒癌晚期,且拒绝治疗的王安石。

王安石的懒,在大宋是出了名的,而且他自己还毫不在意。因为长期不洗脸不洗澡不换衣服,不仅身上味很大,而且还养了一些小虱子当宠物。有一次上朝的时候,王安石正在滔滔不绝的阐述自己的计划方案,一只小虱子非常不合时宜的从胡子里爬了出来,然后爬来爬去的遛弯。

王安石自己不知道,但是前面的宋神宗可是看的清清楚楚。这事儿也不好直说啊,不然老王多没面子。于是,神宗就在那用眼神使劲瞄他,想给他提个醒。但是王安石没闹明白是咋回事儿,于是滔滔不绝的接着说。

退朝之后,王安石就问同僚了,这咋回事儿?皇上为啥今天老是瞄我?

同僚指了指他的胡子,把小虱子出来遛弯的事情绘声绘色的描述了一遍……这事儿过后,王安石该脏还是脏,毫无改变。

虽然是大文豪,长时间不换衣服的话,周围人也受不了啊!王安石有两个好朋友,三人经常在一起小聚。时间一长,这俩人实在受不了这味儿了,于是一商量,老王不是懒嘛,咱们偷偷的把他骗到澡堂,一顿操作给他刷洗干净,然后把旧衣服扔了,逼着他穿新衣服!这个想法好,绝对真哥们儿。

于是,俩人找了个理由,把王安石骗到了澡堂。估计王安石一进池子,就没人敢再进去了。两位好友偷偷的把旧衣服一扔,拿了一套新衣服放在了那里。哪知道王安石洗完澡,完全没意识到衣服已经换了,拿起来就穿,和两位好友说说笑笑的离开了。

所以,朋友们都意识到了,老王不是故意脏,他是懒啊!

再说一个事儿,就可以证明。话说,外界传说王安石非常喜欢吃獐脯,王夫人就比较纳闷了。和王安石过了这么长时间的日子,咋不知道他还有这个爱好?于是,她就去问伺候老王吃饭的人:“你们为啥说他喜欢吃獐脯?我俩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也没发现啊!”下人就说了:“不可能啊,每次吃饭的时候,他都是只吃这一道菜,其他的看都不看一眼。如果这都不算爱,那天理何在!”

王夫人听完,就问獐脯这道菜一般摆在什么地方?下人说当然是离王安石最近的地方。

王夫人宛然一笑,我家老王岂是你们能轻易猜透的!这样,下次你把那个位置换一种菜。

于是,再吃饭的时候下人就把放在面前的獐脯,换了别的菜。结果,吃完了,放在一边的獐脯一筷子没动。

所以,王安石真的是懒癌晚期,无药可救。

宋朝有哪些有趣的冷门历史故事?

宋朝历经三百余年,虽然是个挨打受气的朝代,但经济发达丶文化繁荣、科技进步是个富裕的国家。

宋朝以前,老百姓是一日两餐,太祖登基后,逐渐就形成了今日的一日三餐。

宋代没有宵禁,元宵节皇帝与民同乐。

宋朝对人贩子打击严厉,朝廷有时替穷人赎回孩子。

宋朝有过短暂的对穷人免费医疗政策。

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出现在宋朝。

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升发明的。

火药用于宋朝战争中。

纹身在宋朝很流行,男子还流行戴花。

僧侣须持证,须有度谍证明。

道教很盛行。

程朱理学兴起。

宋朝皇室喜食羊肉。

小妾有相应的租赁规定。

宋朝许多皇帝精通书画。

宋朝海上贸易繁荣。

宋代有的地方火葬很流行。

女人裹足在两宋开始盛行,是对广大妇女身心上的极大摧残。

宋朝皇室后裔的远支,和平民百姓的生活差不多。

宋朝有哪些有趣的冷门历史故事?

绍兴十一年,深秋之夜。

赵构换上便服夜装,带上两个贴身随从,趁着夜色从皇宫出来,一路马蹄疾,奔向临安西南方向的山麓。

山麓里有一处秘密所在,准确的说,是一个小道观。地势隐蔽,不为外人知晓。观里人员非常简单,丘山道长和一个小道童。

每想起丘山道长,赵构心中都涌起安全感。想当初,自己被金兵追赶,落荒逃窜至黄河岸边,大水封路。那真是入地无门,叫天不应!危急时刻,丘山道长救了赵构,安全渡过黄河。更为重要的是,丘山道长编撰并大肆传播了“泥马渡康王”的故事,让赵构的神迹广为传送,在江南打下了雄厚的群众基础。

后来,赵构立稳脚跟,被拥戴在临安建都。便四处访寻丘山道长,秘密安置在这一不为人知的道观里。第一、每逢大事不决时,便过来与丘山道长商议一下;第二、丘山道长在观中常年炼丹,助力仍值盛年的赵构调养身体,固本壮阳,以不绝亲生子嗣。

此次,赵构更有大事相商。

屏退左右后,赵构与丘山道长相向而坐。

“道长,岳飞要不要杀?”

“……”

道观外面,秋风大作,像历史在哭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