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每天上下班,要开车100公里,这种工作有没有必要坚持?

我的前领导老林愤怒裸辞后,跳槽7次,失业6次,目前在北京五环外送外卖。前几天,我请他撸串喝啤酒,他喝高了,痛哭流涕:我从国企辞职,肠子都悔青了。临走的时候,嘱咐我三句“千万别”:

第一句,千万别身在福中不知福,错把普通困难放大了,殊不知辞职后遇到的任何事情都比它大十倍。

第二句,千万别高估自己,低估平台,错把平台当能力。市场根本“不尿”你以前的荣光,自己没有给老板创造巨额财富的能力根本发不了财。你没有价值之后,老板辞退你连个招呼都不打。市场不相信眼泪。

第三句,千万别高估民企、看低国企,职场博弈更加残酷无情,民企的安全保障和人性底线远远低于国企。在体制内工作,安稳才是一种稀缺资源,一辈子安稳才是“无价之宝”。职场生涯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如果算一辈子的收入大账,体制内工作将跑赢私企民企的工作。

【一】老领导的辞职经历,他总结的“三个千万别”,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老林从基层调到北京本部工作,老婆孩子都在外地,像老林这样的人在公司比比皆是。两地分居,每月回家一趟,住在单位宿舍。宿舍是免费的,食堂是免费的,每月探亲路费是报销的。北京户口是要排队的,得到周转房是要等机会的。70%的员工都属于这种情况,大家都在默默地等待。

老林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还是比较高的,能够轻松调度一个大项目、运行一个大工程。他觉得单位离不开他了,就向领导提出一个申请,希望单位能提前解决孩子的户口、安排老婆的工作。单位领导很为难,大家都按照积分进行排队,让你加塞,队伍还怎么带?

领导没有答应老林,老林认为自己能轻松搞定一个亿元大项目,随便跳槽到一家民企不拿个一个百万年薪?平时围着老林转的供应商,也添油加醋地吹捧老林的能力,结果,老林一怒之下,裸辞跳槽到了私企。

第一年,凭借老林在行业内过去的人脉,还接到了几单生意。第二年,原来的人脉就彻底断根了,大家都围着新任领导转了,谁还会照顾老林的情绪?有些朋友躲都躲不及呢!老林拿不到项目,就没有提成,工资跌了一大半,还不如在国企挣得多呢。

老板逼着老林辞职,老林这才发现,他这个岁数,没有核心能力,带不来稳定的利益,找工作实在太难了。叠加口罩因素的影响,求职的严峻形势雪上加霜。跳槽了7次,辞职了6次。后来,干脆找不到月薪5000元以上的工作了,还不如送外卖挣钱多。老林干脆送起外卖来,边挣钱边等待机会。

老林总结的“三个千万别”,是多么痛的领悟。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二】每天开车100公里通勤,还不算太辛苦,千万不要放大这种普通的困难。

你每天还能开车回家,我们公司70%的人都是异地交流任职,还有10%的人外派到海外机构工作,只有20%的人在北京总部和直属单位工作,两地分居的人占到80%。比你的情况严重得多。

每年的职工提案都是呼吁解决职工的两地分居问题。主要领导“双手一摊”:户口从哪里来?房子从哪里来?名校指标从哪里来?这些问题都是老生常谈的“老大难”问题,换谁当领导也解决不了?单位能解决的请单位帮助解决,单位解决不了的就只能靠自己解决。

比如说,在公司北京总部工作的员工中,至少有10%的人每天通勤至少要三个小时以上,四个小时的情况也不少见。很多员工买不起市区的房子,只能买大兴、房山等远郊区县或燕郊、香河等河北的近郊县城。有的员工没有钱,只能租住在远郊的“老破小”民房里,每天挤公交通勤四个小时,苦不堪言。

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员工,在单位附近与他人合租一套房子,自己只能租一间“隔断房”,逢周三和周五才能回家一次。两地分居和通勤时间过长的员工每天是怨天尤人的,但是,因为异地交流和通勤辛苦而辞职的人几乎没有。毕竟拥有一份较好的工作不容易,辞职之后并不好找工作,说不定找的新工作离家更远、待遇更差。

对于北漂、沪漂、深漂来说,题主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就算在地方工作,县与乡、市与县、县与县之间异地工作的人也非常多。主题还算是比较幸运的,单程50公里,每天往返还是可行的。如果相隔100公里、200公里、300公里,没几个人能坚持每天往返的,谁也受不了。

所以,每天开车100公里通勤,自己开车,路途不拥堵,可以听音乐,想自己的事情,每天还能回家,比居住在单位附近的人是困难一点,但没有大到非要辞职的地步。

【三】绝不能因为辛苦而辞职,前提要看你是否具备市场化挣钱的能力,况且体制内工作应该珍惜。

体制内工作目前非常火热,可是,体制内工作也是“围城”,外面的想进来,里面的想出去。但是,外面的想进来难于上青天,里面的想出去实在太简单。单位敞开了大门,你只要交一份辞职报告,就可以挥一挥衣袖,离开“围城”。无论在网上还是在现实中,体制内的人每天都在抱怨要辞职,实际上没几个人能真正迈出这一步。

90%的人都有辞职、跳槽的想法,100%的人都想找“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又高薪又舒服的工作,轮不到普通老百姓的,不是有关系,就是有资源,剩下的都是有天才。你凭什么认为自己辞职之后,能找到比目前体制内工作还好的工作?

低薪、抱怨、委屈、辛苦,这些因素都是辞职的理由。辞职和跳槽的理由只有两点:第一点,你有本事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并持续稳定的工作;第二点,你的岗位价值长期低于市场平均价格且长期没有增长的希望。核心观点:你能找到价值匹配的工作,无论你现在是被低估还是被高估。

如果你能找到“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好工作,且长期持续稳定,你当然可以分分钟辞职走人。如果你没有信心能找到更好的工作,那么,下一步咱们探索如何解决通勤辛苦的问题。

一是体制内工作,目前之所以持续受到追捧,是因为人们在口罩时代才发现,稳定且综合收益高的工作才是性价比最高的工作。体制内工作的优势是:一辈子安稳,收入旱涝保收且持续增长,没有中年危机,越老越轻松、收入越高,退休待遇超好。安全底线高,人性化管理好,不会让你失业,不会让你赤贫,更不会让你的孩子上不起学、看不起病。职业发展能得到持续提升,快退休了也会给你解决职级问题,如果提拔到县级职位,那就算是人生赢家了。社会地位高,办事资源丰富,能解决一些别人花钱也办不了的事情。

二是千万别高估自己的能力,也别低估体制内的工作。体制内工作多年,所有的能力都是围绕体制内工作运行的,这些能力只是通用的为人处世、沟通协调、综合文字等基础能力,并非市场化挣钱的盈利能力。也就是说,体制内培养的工作能力到市场上有没有价值,不能看平台赋予你的“权力、资源、地位”所带来的虚假能力,而是看你能否给老板创造价值的挣钱能力。恰恰相反,体制内的能力对市场化挣钱能力是一种反作用。

三是探索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不是选择辞职来逃避。每天开车100公里通勤,没有痛苦到非要辞职的地步,而且有很多手段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途径有三种:第一种,想办法调动到家庭附近的单位工作,需要你善于寻找贵人并善于投资;第二种,想办法把家庭搬到单位附近,这一点比较容易做到,就看妻子的工作和孩子的学校在什么位置,是不是值得搬家;第三种,就是在单位合租一间屋子,控制在几百元左右,不累就开车回家,累了就住下来休息。别人能做到,你不能做到吗?

体制内,每天上下班,要开车100公里,这种工作有没有必要坚持?

我就是在一百公里的小县城上报班,都坚持十年了,现在已经习惯。

首先,我不是每天都回家,基本上是星期五下午回来,星期一早上回去,所以也不是觉得很累,同是成本上也能接受。我买的是日产轩逸,这个车最大的特点就是空间大、省油,特别适合家用,所以也有了家用神车的称号,每个月的轿车销量也是稳定在前三。现在快五年了,差一千公里到十万公里,油耗显示6.0,感觉还不错。一个月油费过路费控制在800以内。

其次,体制内工作压力没有那么大,工作也不是除了谁就干不了的那种,家里有事情请个假也是可以的,不会像企业那样扣工资,领导也能理解职工的难处,因为谁家没有一些急事需要处理呢。同时,体制内带薪年假执行还是比较到位,现在有文件要求必须保证整个单位三分之二的人必须休年假之后,公休假也就比较容易了。工作马上满十年了,以后公休假就是10天,分两次请,每次五天,加上周末连着可以有18天,还是不错的。

最后,体制内工作稳定,虽然工资没有互联网大厂那么多,但是在我们贵州县城,房价才四千,但是工资津贴以及一些目标奖金、公积金等加起来到手也有十一二万,这已经很不错了,所以我是不考虑离职的,现在工作不好找,看看每年公务员考试的阵仗就知道竞争很大。

这就是我作为过来人的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

体制内,每天上下班,要开车100公里,这种工作有没有必要坚持?

我曾经和你一样。2010年底,我从乡镇党委委员(家住县城)遴选到市直单位,因为暂时没有租到合适的房子,我不得不在市区和县城之间来回开车上下班。

我们县城离市区单边60公里双边120公里,上班下班各要90来分钟左右,每天6点就要起床,每天晚上8点半才到家。刚开始觉得还没什么,过了一个多月后,由于经常堵车塞车,坐在车上晕头转向,上班下班都有恐惧感。可以说是吃吃不好,睡睡不好,全身乏力,整个人都没有精神。

后来索性从每天回家改为周三周五回家,实际上每周只回一次,即周三回一次家。到后来,还是感觉比较累,油费又高,索性更为彻底,即周中不回家,周一早上回单位,周五下午回家,感觉轻松很多,人也没那么疲劳。

就这样持续了10个月,我老婆工作也从县城调到市区,我们把加家搬到了市区,也就结束了每周来返县城市区的历史。整个人的精神好多了,脸色也好看多了。

至于你说的因为上班下班要开车100多公里,还要不要坚持下去,要不要辞职?我的看法是:

①辩证看待上班距离远,通勤时间长。体制内,异地上班的多的是,而且还有很多距离更远的,夸乡镇的、夸县的、夸市的、夸省的,200多公里、300多公里,甚至更远的,比比皆是。这些异地工作的,最终辞职的也是少数,坚持下去的是绝大啊多数。为什么,主要还是体制内工作稳定,旱涝保收,福利待遇也还过得去。

②如果家庭条件比较富裕,不在乎体制内的工资待遇,可以考虑辞职。体制内,工资待遇只是中等偏下水平,发不了家,致不了富。如果你认为自己家庭条件相当好,看不上体制内这三瓜俩枣的工资,那完全可以辞职不干。体制内工资低还不说,每天还要开车来回100多公里,既辛苦,又危险,何必受这个苦呢?还不如辞职。

③如果考公能力强,建议继续考公,选择离家较近的单位。考上离家较近的公务员,既可以照顾家庭,也不用每天辛苦开车上下班,前提条件是自己要看得上。

④如果个人年龄大了,综合素质一般,建议不要离开体制,可以考虑每周三回家一次,或者等到周末才回家。年龄大了,也没有辞职离开体制的资本,建议老老实实呆在体制。但是可以减少开车上下班的频次,像我当初一样,周中一次,或者周五下午回家。这样,每天不用提前起床,既可以保证休息时间,也可以减少安全隐患。

⑤如果综合能力强,建议参加遴选,考入离家近的单位。个人文字功底扎实,工作经验丰富,年龄35周岁以下,都可以参加上级机关组织的遴选活动。这样也可以离开现在的单位,到离家较近的城市上班。

体制内,每天上下班,要开车100公里,这种工作有没有必要坚持?

我就是这样,单程53公里,每天来回跑了4年,现在孩子住校了,我一周一来回。没什么不可以,生活总要过。

体制内,每天上下班,要开车100公里,这种工作有没有必要坚持?

我就是体制内的,离单位5公里。以前每天开一部普拉多上班,普拉多100公里耗油是11升,按今天每升9.3元计算:11÷100×9.3=1.023元/公里,也就是说,每次上班,一个来回,就是1.023×5×2=10.23元,每天20.46元。

每个月30天,每个月就是:20.46×30=613.8元。

加上保险、维修、保养等,平均一个月1000元。

我的工资是4300元每个月,单单上班交通费,就花了一千多,真的是捉襟见肘。

今年,我换了一台车子,花49700元买了一部东*ex1,还行,目前还能接受。

我现在每个月充电两次,都是在家里慢充,电费比以前每个月多了30块钱。这么算来,每天也就1块钱。每天20公里,1÷20=0.05元。意思就是说,每公里5分钱。

题主,你只说体制内,上班100公里,没有说明清楚:

  1. 你开什么车?如果是普拉多,每天一个来回:1.023元/公里×100公里×2(来回)×30天=6138元。这相当于说,你上下班,每个月要花6138元的交通费。如果你开的是电车:0.05×100×2×30=300元,每个月300元,这个还可以接受。
  2. 你的工资是多少?!如果你是科员,一个月两三千,那就不必上班了。如果你是厅级,工资一万多,每个月还有车补一千多,这个完全可以接受。

所以,要不要坚持,取决于两个因素:

  1. 你开什么车。
  2. 你的工资是多少。

搞清楚这两个要素,你就可以知道是否有坚持下去的必要了。

体制内,每天上下班,要开车100公里,这种工作有没有必要坚持?

坐标成都。

1.我住在金牛区迎宾大道,在环球中心上班。每天坐地铁2号线,天府广场转地铁1号线到孵化园,有一次出门晚了,挤过八趟地铁,第九趟才挤上。下午5点下班,地铁1号换乘地铁2号,我上下班通勤时间,差不多接近2小时。如果开车上下班,很堵车,通勤时间至少3小时以上。

2.我朋友住兴隆湖附近,在北门医院上班,从南门到北门,上下班100多公里,天天跑,原来是油车,最近换电车了,电车经济实惠、还不限行。她最初也想辞职,休了一个月假,聘用到外面医院上班,结果累死累活,虽说上班路上用不了那么长的时间,但常常加班,回家更晚。工作时间很长,待遇一般。休假结束,她回体制内上班了,没再提过辞职的事。

我个人认为,体制内的工作还是不要随便辞,如果觉得上下班远了,可以到单位附近买房或租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