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互联网人,还有机会进体制工作吗?有哪些方式?
最近网上流行一句话:“互联网的尽头是考公”,充分说明这个话题,35岁的互联网人想考公上岸。开句玩笑:互联网人的尽头,开滴滴、送外卖、全职奶爸、职业炒股、创业失败,都有可能是,但,偏偏不会是考公。
35岁是互联网的荣枯线,甚至可以说是生死线。35岁也是考公的年龄上限天花板。你想得怎么那么美?35岁之前赚几百万几千万,然后“华丽丽”转身,顺利考公上岸,深藏功与名,喝茶看报,屁股底下坐着几千万?你是猪肉蒙了心,还是鼻涕美得冒了泡?
以后的国考省考,慢慢都会转向应届生。你们这群35岁的大厂人凭什么要去抢小鲜肉的地盘?看看国考刷题的量有多大、有多难,你35岁之前都在敲代码,只能把头皮敲秃了,哪里有时间刷题?35岁干不动了想上岸想清福,哪里有那么容易?我是面试官,我都有点羡慕嫉妒恨,凭什么让你过关?
第一,体制内外不是自由切换的两个空间,而是单向街。体制内想辞职跳到体制外,可以;从体制外想跳进体制内,很难。公务体系,只有考公;事业体系,只有考试和社聘;央企,只有少量的社招,面向成熟人才和急需的专业人才;国企,社招的往往不是那么好的岗位,可能是劳务工、外包工、社会化用工,并非“上岸”。
第二,网上对互联网行业有点“妖魔化”,对考公、进国企有点“美化”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径,两种人生,你们非要把两者进行优势嫁接吗?你非要鱼和熊掌兼得吗?公务、事业、国企等单位属于体制内,缺点是薪酬弹性小(其实并不低,只是弹性小),优点是稳定(一辈子稳定),薪酬稳定就是一生稳定的“对价支付”,正如互联网的高薪,也是压力大、不稳定的“对价支付”。那么,又稳定又舒服又清闲又高薪的岗位有没有?有!但,一定不是大厂程序员能得到的。
第三,互联网程序员的出口,并非那么“悲惨”。网络上大多数都是幸灾乐祸的,谁让你们拿高薪显摆的,大学毕业起薪40万,干一两年就是一两百万,再撑三四年都是三四百万。最近,“大厂员工“(真假难辨)晒收入的可真不少,动不动就是攒了一两千万。我也不知道你们是来炫的还是来黑的或者是低级炫高级黑的?所以,你问问其他行业的人,能不对大厂人有点羡慕嫉妒恨嘛?
第四,互联网的尽头不是考公。其实,还有一条路是性价比较高的路径。目前,各大央企或大型国企,都在进行平台化整合。比如,很多央企都成立了自己的金融事业部、资本事业部、电商事业部、保险事业部、数字化事业部,开始向新经济和互联网经济转型或进军。他们内部原来没有金融、资本、电商、互联网人才的,招聘应届生培养来不及,就开始社会化招聘大批成熟的金融、资本、电商、互联网人才,给35岁以上的大厂人带来了福音。
央企的金融和互联网岗位,一是相对安稳;二是薪酬实行市场化,至少比央企内部人才要高得多,有些岗位接近大厂薪酬标准;三是进退自如,如果你愿意进体制,也是可以转变身份的,如果你愿意走人,那么也是按任期制走人的;四是如果进入双百试点企业的,还可以探索股权激励机制,薪酬的弹性会加大的。难道不比考公吃香吗?
35岁的互联网人,还有机会进体制工作吗?有哪些方式?
别想了,没啥机会了!
一看又是一个活生生的互联网人35岁后没了心理着落,低级的工作和公司不想干,大厂也没有机会进去了,进而想起了互联网再大的厂也赶不上国厂。
心也累了,精神也倦了,就想找到“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稳稳当当的,远离过往的一切喧闹……听着都是老气横生的。
为啥我怎么明白?因为我也是一个过了35岁的互联网老鸟!你说惨不惨?一样的备催。
好了第一个问题回答完了“35岁进体制”,如果没超35周岁(以身份证为准)。如果还没到35岁,就试试运气吧,只能算是运气了。因为别人连考了好几年也不一定能进面试。你第一年就能中?运气使然。
方式一:中公网上看看,或者地方正务公号上关注临时工招聘信息。也别小瞧这个临时工,说不好后面有转正的机会。
方式二:进一些比较冷门的亚门。像红会、敬老服务等一些社会工作职务相对冷那么一丢丢。但也只能说是相对,毕竟我们人口基数大。
方式三:第三个方式不多说了,因为地球人都知道,难道就你不知道?当然,即便你知道了,也不一定好使,现在这个方式没那么容易。如果你爸是李刚,你就试试。
说了这么多,只是希望你社会一些。
35岁的互联网人,还有机会进体制工作吗?有哪些方式?
我应该就是属于这种情况吧,7年前,35岁的我压哨考入公务员队伍。
之前在无线通信行业,应该也算是互联网行行业吧。公司当时不大不小,但发展很快,正憧憬着几年内要上市,所以员工每天打着鸡血似地往前冲。老婆在国企,但是比我还忙,我是996,她是896,有时是897。正好碰上老丈人癌症晚期,经常住院,而小孩还有一年就要上小学,家里忙得鸡飞狗跳。实在没办法了,和老婆商量,必须要有一方做出点改变,照顾下小孩和家庭。因为老婆行业限制,不大容易跳槽,而我所在的行业,基本都是一样的加班,同时由于我比较擅长考试,就让我考公务员试试。
然后就开始备考,其实也真没什么准备,一是没时间,二是没太想去做公务员,一直觉得自己毕业后一直是做技术的,不太能说,而公务员好像都是要能侃侃而谈的,自己不合适。但可能自己真挺适合考试的,上海公务员考试也挺公平,笔试第一名进入面试,最后综合成绩第一被录取。然后带着一点点不甘心,两眼一抹黑就进入了体制。
另外补充一下,进入体制内的方式基本就是考试,这是基本途径。另外现在偶尔会有聘用制公务员的招录,一般是要求在某个专业领域,不过数量很少很少。一两年前看到临港有面向社会招录聘任制公务员,执行市场化待遇,正式公务员好很多,但这个什么时候招,招什么岗位,属于可遇不可求的。
35岁的互联网人,还有机会进体制工作吗?有哪些方式?
要跨了新的行业和领域,只要自己有这个决心和狠劲,不管什么年龄段都不晚,左宗棠40岁才走上军事为政的道路,从此他的人生不断创造各种奇迹,抵抗太平军,平息内乱,对抗沙俄,收复新疆,成为国家栋梁,可以说大器晚成。
要进体制内,可分析自己的优势是哪些,如果却有精湛的互联网思维和经验优势,是可以在体制里发挥优势的差异化,体制里需要不同的人才,而不是一味钻营取巧的人,因为体制也有像企业一样的KPI考核,只是方向不同罢了。
体制相比于市场企业,还是相对僵化不灵活,原因是,体制里没有外部激烈的生死市场化竞争,虽然内部也有竞争,那是内耗的竞争,形式不一样。
市场企业是鲨鱼,需要不停的游动才能保证存活,而体制内的人不管干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还在吃大锅饭,最后还有国家兜底。
35岁的互联网人,还有机会进体制工作吗?有哪些方式?
35岁,是很多人成长过程中逐步积累社会经验、渐渐走向成熟的年龄。然而,在偶尔曝出的互联网公司裁员新闻和部分舆论的渲染下,35岁近来成了互联网人的危机之年。35岁危机、35岁焦虑、35岁被优化等词汇出现在很多爆款文章中。
而对于技术人员来说,虽然互联网公司年轻人占比较大,本人觉得35岁以上的人也不是没有出路,只是相对困难。要么走深度的技术研究,要么将技术和管理相结合,重点是要不停学习、适应行业节奏。他希望未来还在这个行业且能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从而延长职业寿命。“实在不行,那就接受降薪、降职,互联网行业科技含量高,发展还是最快的,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多。”
也有人选择转行或者创业,有媒体报道互联网行业缩招的同时,保险行业却迎来扩招,不少高素质高学历的中年人转行加入保险代理人队伍。小编也发现,最近一些互联网行业的朋友开始销售保险业务。在他看来,尤其对于职场女性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时间相对自由,而且阅历、经验以及之前行业积累的人脉都能带来优势。
另有一部分互联网中年人选择自主创业。他们想自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积蓄、人脉、社会经验,何不尝试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然而,解乔认为创业需要承担的风险更大一些,不能盲目。“你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热爱是第一位的,同时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不能把创业当作被逼无奈的退路。”
还有如果这个年龄想进体制内也不是没有可能!可以去一些三四线城市。那里相对人才缺失,运气好的话很多事业单位都会有特招!现在好多城市也有人才引进计划!包括户口,住房补贴什么都可以解决!但是这也需要你做出一部分牺牲,一二线城市不可能有这样的好政策,毕竟这些城市竞争更激烈!小编身边就有好几个这样的案例,从一二线城回来,因为专业对口,都有了很好的单位接收!
最后,希望大家不要觉的35岁就没有用了,其实这个年龄段的人无论经验,学识,都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黄金阶段!30而立!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35岁的互联网人,还有机会进体制工作吗?有哪些方式?
不要在乎你是什么年龄进入某个行业,你应该考虑一下,你进这个行业有什么打算,能坚持多久,有没有信心把这个事情做好并坚持下去,我想这才是你现在应该考虑的问题。不要一味着去想做这个事情需要准备什么(当然有点行业积累还是好的),而是要想明白入一行要能不断进步,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这样才能长久下去。个人感悟仅供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