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摄影师鹿道森的遗书是什么感受?应该怎么拯救身边抑郁者?
无需为他立碑,只愿玫瑰年年为他盛放——这是鹿道森的遗言,也是他在2021年11月28日留下的最后一条网文。12月1日,他在遗体在浙江舟山海边被找到,这朵26岁的玫瑰之光,永远定格在了11月28日。鹿道森的长篇遗书,文采飞扬,既有对生命的绝望,也有对梦想的留恋,还有对世人的奉劝。
我是关着房门、留着泪看完鹿道森的遗书的。他的遗书里,充满了“山区农村孩子、留守儿童、校园被霸凌、四处流浪、四海为家、摄影创作人、独居青年、逐梦的人”关键词。详细描述了他遭遇的人生苦难和心路历程。包括:原生家庭对他的伤害,求学期间饱受欺凌,四海为家流浪式的讨生活,创业失败,作品优秀但变现很难,等等。他自己总结为:没有钱,没有爱,没有家,没有生活的动力,也没有未来。文中,他绝望地写道:繁星之城,却没有一盏灯为我照亮。贫穷的人终究会更贫穷吗?别了,我无疾而终破碎的梦想,请记得我花掉所有的力气奔向你。多么美好的世界啊,但我知道,你从来不属于我。
我读完他的遗书,翻看他的视频,认为他是一位帅气的有才华的青年,如果生活给他一次机会,他也可能成为一名网红。只可惜他已“化身入海”。很多网友不理解,纷纷提问:他为什么要走这条路?难道不应该坚强地活下去吗?他是不是被抑郁症折磨了?是不是心理太脆弱了?
我想说的是,人与人之间,其实是不平等的,从出生那一刻就带来了。人与人之间,承受的苦难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觉得鹿道森选择离开人世不值得,也有人觉得他的心理承受力太脆弱,但你没有遭遇他那样的苦难,就不知道他承受的苦难对他来说有多么深重。
就在今天中午,我刷到一档综艺节目:有位小鲜肉抱怨拍戏有多苦,一晚上被蚊子叮了三四个包,简直就像地狱,根本不是人能承受的。中午散步的时候,我看见一位老奶奶拖着残疾的腿,疼得直咬牙,还在翻垃圾箱,只为捡几个饮料瓶子。所以,对人世间的苦难,人与人之间的遭遇完全不同。
我记得“相声郭”说过一句话:有人总劝我要原谅过去,我只想说,去你的!你没有经历过苦难,有什么资格劝我原谅?还是普帝的话最干脆:原谅他们是上帝的事情,我的任务就是送他去见上帝。我非常认同这两句话,有些遭遇和苦难,不是轻飘飘说一句原谅就能放下的。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活着真好,还可以让我受苦。从鹿道森的遗书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努力改变人生的青年,他是一位热爱生活的青年,如果不是负能量压得他崩溃,如果不是对生活彻底失望,如果有人还能为他治愈,他也不会如此选择这样了却人生。正如他在遗书中写道,一粒一粒的沙子,终于把他压垮。今天阳光明媚,很多人在外面散步,享受阳光的普照。衷心希望,当我们拥抱太阳的时候,太阳也能抱一抱我们。
我们身边有没有这种有自杀倾向的人呢?当然有。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们呢?我作为一名负责EAP(心理疏导)工作的人,在这里提出两个途径:一是,外力的干预,非常有必要;二是,个人的自救,更是核心。总体来说,有三个建议:
第一,外力的干预。
员工规模比较大的企事业单位,都应该设立EAP岗位,建立EAP室;员工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单位应该联合成立;中小企业可以依托当地的EAP机构。建立机构,设立岗位,就有人去操心这件事情,否则,大家只是感叹,没有行动。
设立EAP室的目的是,让员工有一个调节心态、发泄情绪、找人倾诉的场所。有专业的人去关心他们的心理,有专业的人帮助他们正确排解情绪。企事业单位每年都要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和阳光心态辅导讲座,建立兴趣小组,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帮助员工快乐工作、健康生活。
第二,建立心理救援和疏导机制。
规模比较大的企事业单位都应该建立心理救援机制和心理疏导机制。比如,我们集团要求,下属企业员工超过1000人的要设EAP专岗,聘请专兼职的心理辅导师。对海外项目和偏远地区单位里分散的员工,也要建立网上EAP机制。集团公司开发了一个EAP的手机APP,可以进行免费的心理咨询,帮助员工解决心理问题。
建议企事业单位每年都要开展两次心理动态调研活动,及时发现员工心态上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员工,鼓励他们接受专业治疗。当然了,做好这项工作,一定要为员工进行保密,否则,员工是不会告诉单位的。
第三,教育引导员工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干预、自我释放。
一是强化自我脱敏。比如,我们会搞一些专项的训练,组织员工进行脱敏训练。举一个例子,在众人面前开口讲话,如何不担心别人嘲笑,等等。如果你的心理不敏感,很多苦恼就没了。
二是强化自我的情绪管理。比如,我们会教员工一些技巧,当你遇到气愤、挫折、伤心、绝望时应该怎么管理情绪?怎么发泄?怎么倾诉?怎么排解?等等。
三是强化自我兴趣爱好的建立。比如,我们鼓励员工都要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公司建立了十个兴趣小组,定期强化他们的兴趣爱好。当你遇到烦恼时,可以通过兴趣爱好及时转移你的不良情绪。综上,外力的干预和疏导是必要的,但不是万能的,关键还是要靠个人的自救。这个自救动作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你要懂得自我诊断,知道自己是不是有心理问题?二是,你要敢于到专业机构进行鉴定和治疗,三是,你要学会自我解脱,包括上面写的脱敏训练、情绪管理和转移情绪等方法。人间正道是沧桑,祝愿每一个人都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看摄影师鹿道森的遗书是什么感受?应该怎么拯救身边抑郁者?
被一朋友追问,怎么看待鹿道森用这么一种方式告别世界?我一时难以作答。作为一个非暴力沟通的研究者,我想说得太多,胸口都有些拥堵。说真的,有时候越研究非暴力沟通越发现,对某一类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越有无力感。鹿道森年少时如果被尊重,不被霸凌,一定是另外一种人生……
对此,朋友特意发来鹿道森的遗书。我逐字逐句地看了,几乎每句话都让人有种下坠的沉重感。同时从字里行间能够看到,他应该是重度抑郁,需要医疗干预才行……
他对于霸凌的记忆,让我想到了电影《少年的你》,便难掩心疼,仅有的感觉就是:鹿道森仿佛是现实版的陈念。不同的是,电影里的陈念至少有小北,而现实中的鹿道森只有独自一人。只有25岁的他走了,愿他的灵魂不再被欺凌。童年被欺凌的梦魇,就此伴随了他短暂的一生……
由此也想到了阿德勒说过的那句至理名言: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是从孩子时代走过来的,我们如果带着童年的创伤,那我们就要勇于面对。只有面对,才会被疗愈。希望我们每一位家长,好好爱自己,也希望我们的孩子,每个孩子都能被我们温柔以待……
看摄影师鹿道森的遗书是什么感受?应该怎么拯救身边抑郁者?
我也是早上无意间看到鹿道森的遗书,之前对他的事迹没了解过,看完后强忍泪水,对他的遭遇很是心疼,感叹如此年轻的生命悄然逝去,不甚惋惜。看完一遍,他的遭遇或多或少的都能在我们身上产生共鸣。我也生活在农村,校园霸凌事件在我哥哥那个时代屡有发生,他是八几年的,我作为90后,学校整治后这种情况以为没有了,身边同学都和和气气的,不曾想鹿道森从小还遭受如此不幸,电影《少年的你》的情节,居然是他的经历缩影,让人难过!
童年缺爱的人很难快乐。很多父母感情破裂,打着为着孩子的名义不离婚相互折磨,然后把心里所有的怨气都洒向孩子,每天生活在争吵冷漠氛围的孩子从小就会自卑胆小,从一个亲戚家,流落到另一个亲戚家,虽然亲戚也许对他客客气气,但他知道那终究不是爱。终于不用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了,可是换来的却是更深的伤害,父亲的打骂与不负责任,母亲的抱怨,漠视,不能想象17岁的少年生日那天因为没钱而饿肚子,在21世纪的今天是怎样的悲凉!爱的贫瘠和缺失,让那些成长的岁月千疮百孔,即使后来被迫长大,逃离了那个家,已经撕裂的心却无处安放,他也想过自我救赎,他也希望被人拯救,在看到一只瘦弱的流浪猫从它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他花费一切代价想要拯救它,可是结果。。。
他才大学毕业几年,在如今遍地都是大学生的年代,有才华却得不到变现已是常态,很多人奋斗一生都达不到他人的起点,还要承载着所谓家人的期望。也许你会说,这不就是现代社会的现状吗?是的,所以之前躺平两字曾风靡网络。。。
“对不起,我好累,并不怎么幸福的童年,永远争吵又贫穷的家庭,饱受摧残的事业,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一个个为梦想奋斗无眠的夜晚,无论如何努力也改善不了自己的窘境,他也曾无数次试过自我救赎,但童年爱的缺失带来的心底创伤根本承受不住现实社会带来的身心摧残。很不幸,他没有及时得到爱的救赎,只能渐渐倾向自我毁灭,如今,只愿如他所愿,玫瑰年年为他盛放!
尽管自己遭受不幸,善良的他用自己的经历警醒世人,爱,永远是最重要的!请善待你的孩子!请大家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结婚的前提是有爱与包容!愿那些拥有不幸童年的人,终究能被爱而治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