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光环淡化,还要出国留学吗?

近年来,时常涌现出一些关于“海归”找工作难、起薪低的新闻。 海归的“光环”从光彩夺目到黯然失色,人们对海归的态度,也逐渐从羡慕不已转变为冷静对待。 有人不禁问:海归光环淡化,竞争力逐渐变得与本土高校毕业生几乎无异的情况下,你为什么还要选择出国留学呢?

我同事从外地(山东)调京五年,今年初刚解决北京户口,孩子在山东已经上高二了。山东有很多同事,调北京工作,不就是为了让孩子沾北京户口的光嘛!户口一落下,就赶紧找学校,迁学籍。

给孩子在北京找好学校,真的太难了。我同事着急上火,嘴角都是火泡。最后,还是托了留学生的福。北京一些名校,到了高二下学期和高三,就有许多优秀孩子选择出国上名校,而放弃北京的高考。这样子,每个班级都会空出几个位置,可以让学校接受插班生。这也成为外地调京人员的“稻草”,他们趋之若鹜,都想在名校里“镀镀金”,考个好大学。

每年的高二下半年和高三上半年,北京一些高中名校就会招插班生,有的在网页上发公告,有的都是私下里口口相传。山东来的考生,各大名校还是非常欢迎的,因为都知道山东学生能吃苦,功底扎实,可能是一颗好苗子。通过严格的考试,学校开始“掐尖”,基本“掐”的都是可能考上北清的苗子,将来也为学校争光。

我同事带着孩子,每天都到各大名校去考试,结果被三个名校录取。孩子学习确实不错,从找不到学校,到学校主动哄抢,同事经历了过山车般的经历,满嘴血泡更严重了,因为不知道选哪一所名校。这三所名校,各有所长。

那么,你不禁要问,这些名校的优秀孩子,为什么不考北大清华,到了高二高三去留学呢?你不知道北京的有些孩子有多优秀啊!有的高二就出版了几本著作,有的高三就发明了厉害的机器人,有的在国际大赛获奖,人家的目光可不是北大清华,而是世界TOP10的常青藤大学。每个班,总有几个牛人被世界知名大学录用,提前出国上学去了,空出的座位,学校就从外地调京生源中寻找北大清华的苗子。

我同事的孩子很争气,前几摸都位居前列,有点上北大清华的样子了,学校赶紧找家长商量,马上把学籍转入本校,将来考上清华北大,算学校的名额。如果前几摸不太行,学校就不给你转学籍,你自己就要找学校挂靠学籍,你考不上北大清华,可不能在我们学校扩大分母呀。

——答案来了!谁说海龟的光环淡了?这个说法太片面。这是结构性矛盾。

有些海外名校的留学生依然炙手可热,就怕人家不回国就业呀。然而,还有很多“野鸡”大学、短学制的“水硕”,确实失去了“光环”。

你难道不觉得它们失去“光环”是好事吗?以前人们觉得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圆,现在“海龟”变“海带”,恰恰证明中国站起来了嘛!对待留学生更加理性客观了,他们的“光环”被拿下,说明咱们经济发展确实真的过硬了。

——看看最新公布QS世界大学前1000名排行榜,世界名校的光环依然熠熠生辉。

6月9日,世界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简称QS)发布了最新2022QS世界大学前1300所排名。这次是规模最大的世界排名,全球共有1300所院校上榜,横跨85个不同国家和地区,是近些年QS发布过规模最大的一次世界大学排名。

中国大陆地区大学整体表现相当突出,共有58所高校参与了本次排名。清华大学蝉联全国榜首,世界排名17名,北京大学紧随其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也分别跻身世界前50名,取得了不错的提升。武汉大学,从原246名跃升到全球第225名,华中科技大学也跃升至第334名。

在榜单TOP10学校中,中国还没有大学入围。前10名中,美国占据5席,英国占据4席,还有一席是唯一的非英美高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英国G5院校独占4所,分别是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和芝加哥大学占据TOP10中五强席位。

——为什么留学依然火热?主要有四种情况:

第一类,优秀的学生,父母眼光高远,经济条件较好,拥有世界格局,想留学进名校,成为全球化的精英。

第二类,在国内很难考入名校,不如考一所国外稍微好一点的学校,家长面子上好看,孩子心理过关,关键还可以出去见见世面。

第三类,在国内很难考上大学,或者已经考不上大学,面子上挂不住,家里经济尚可,干脆走逃避路线,去找一所海外大学,有个学上,混个文凭,反正别人也不清楚这所学校的本质,拿出来也能适当吹吹牛。

第四类,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很多学生都是跟风型、攀比型、梦想型,在国内上学上腻歪了,没意思,海外的世界是新鲜的、有趣的,天那么蓝,草那么绿,风景那么好,女生那么美,学习那么轻松,不出去留学,此生就是遗憾。

第五类,孩子不适应国内的人际环境。有些家长认为,国内社会规则太庸俗,人际关系太复杂,职场生态太内个啥,孩子如果不擅长这些,为人处世不够灵光,还不如出去留学。外国的环境多单纯啊,人与人之间那么善良,找工作不需要走后门,升职不需要请客送礼,简直是人间天堂。

——留学生回国就业,还是很有市场的。

【1】优质留学生,就业市场广阔。你看网上流传的某央企总部招聘的50名管培生,80%都是世界名校,清华北大都是小弟。你再看高校、研究所的招聘条件,海外知名院校留学经历,不是优先条件,而是硬邦邦的硬性资历。你还看有些高科技公司的招聘,海外名校的热门专业留学生,非常受欢迎,起薪也很高。我看见我公司附近一个知名高中的朝阳分校招聘公告,也要求要有海外名校的留学经历。这部分公认的世界名校留学生,非常抢手,就怕他们不回国就业。

【2】留学生有许多优惠政策。就拿北京来说吧,留学生有2年的应届生身份,满足条件的可以办理北京户口。国内的应届生就没有这种待遇。关键是办理北京户口这一方面,留学生具有很大的优势。

【3】有些公司尤其是创新型、国际化的公司,还是比较喜欢招聘海外留学生的,一是他们的语言过关,二是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三是海外求学和生活经历,便于他们融入国际化市场之中。

【4】各省市都有特定的招聘政策,比如,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科研攻关项目、青年科技人才引进计划,等等,其中,都有对留学经历、海外工作经历的要求,有的要求2年,有的要求3年,有的要求5年,尤其是那种海外知名大学留学后再在知名公司、科研院所、著名实验室工作过的成熟人才,直接给房子、给户口、给安家费,然后还给解决老婆就业和子女上学等问题。

综上结论:海龟的光环是结构化的,有的地方依然耀眼,有的地方开始暗淡。总的来说,供大于求了,普通海外留学生和注水的留学生供应量比较大,世界名校留学生和有海外名企、名校、名实验室工作经历的人才,依然炙手可热(回来就业的也少)。国内大学每年应届毕业生高达千万人,大水漫灌,用人单位的眼光水涨船高,一般的留学生确实失去了往日的光环。

海归光环淡化,还要出国留学吗?

海归光环淡化,还要出国留学吗?首先要简单的回答一下,海归光环为什么会淡化?主要原因有: 1, 这些年很多出国留学的人,特别是那些在国内没有上过大学的,出国上大学的留学生们,很多人出来就是上个语言学校,或者上一个不入流的大学,所以并没有真才实学。相比国内大学生硕士研究生,他们除了语言方面有一点优势以外,其他专业知识,很可能还比不上国内的。2, 现在,很多国内的博士所做的研究成果,并不比同类国外的博士差。这些年,国家加大了科研投入,有足够的科研经费。而且现在信息流通,很容易掌握国际性前沿研究课题。3, 国家根据中国的发展需要,确定了很多,重点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这些大部分都是世界领先的。4, 很多人出国多年,基本习惯了国外单打独往的生活。现代社会,团队合作极其重要。以上四点,导致很多海归不比国内的能力强,甚至比不上,所以海归光环淡化就自然而然了。当然,不可否认,西方教育,特别是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有与国内不同的特点,有些值得国内学习。那么,为什么国内还有很多人想方设法送儿女出国留学呢?国内很多人被留学中介,国外大学(专门针对中国人的)广告,和部分出国人员忽悠,以为国外的教育真的比国内的好得多。殊不知,中国留学生成为了西方国家的摇钱树,成为了留学中介(通常是海外华人)生财之道,也是国内从事英语教学办班发家致富的金宝贝。有各种各样的出国留学的人: 1, 跟风的。儿女的同学出国了,我的儿女不能落后。这部分人对国外根本不了解,只是盲目迷外。2, 被忽悠的,以为出国就能有知识,出国就能赚大钱。3, 真的想学知识的。4, 有钱人。花几十万几百万美元无所谓。5, 父母已经在国外的,儿女当然就留学了。6, 在国内考不上大学的人。说了这么多,到底要不要留学呢?以上应该比较明确的回答了本人的观点。简单说: 1, 如果你不是真正的有钱人(花几十万美元,不影响生活,不需要卖房卖车),如果你只是一般中产阶层,最好不要送”小留学生”(读高中,甚至小学)出国,因为99.9%的人得不到预期效果。2, 有条件的,可以出国上”正规”大学。3, 值得推荐的是: 在国内上大学,出国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或研究生期间,与国外合作。这样,才能真正在留学中得益。4, 那些想以留学,移民国外的或另有目的(如转移资产)的人,另当别论。

海归光环淡化,还要出国留学吗?

“海归光环淡化,还要出国留学吗”?如果出国仅仅是为了光环,还是不出为好。如果出国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当然根据每个家庭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能出去的还是出去为好。

世界毕竟是多样性,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有出类拔萃的地方和优势,出国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扬长避短,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然后返回祖国,致力于国内的现代化建设。

过去,由于全社会的居民收入有限,不可能,也没有经济实力将子女送到国外去读书。能够外出留学的人,除了公派以外,极少数人是通过亲友担保才能实现留学的愿望。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投资子女教育成了人们首选的项目。不少人为了赶时髦,不讲孩子的具体情况,一窝蜂地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如此下来,难免良莠不齐,被社会上的人戏称为洋插队。也就是为了那顶光环,可以说这种现象还是有一定的作用。

本博工作和生活在一个大型国企里已经有四十年多年,可以说同龄人中的小孩是看着Te们一块长大的。有几个小孩在考大学时,国内二本院校就很难过线。然后家长凭借人脉关系和金钱,将孩子送到国外,几年下来,被国内很知名的单位招聘进去。靠的是什么?就是留学的的光环。

至于现在用人单位,冷静对待海归与本土大学毕业生一样的标准,这是一种用人方面的进步。问题的关键是,人的天赋和努力毕竟是有差别的,国内读大学的学生不见得就比出国留学的人智力差,也不见得就比出国留学的人能力差。那些个凭借家庭财大气粗,或者掌握一定权利资源的留学人员,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了那个光环。

对于出国留学这个问题,还是要区别看待。只要有真才实学,不怕同台竞争。可以通过工作实践就能检验出每个人的真假本领。

所以说,海归光环淡化,进入常态化是一种用人方面的进步,并非就是令人感到吃惊或可怕的现象。(2020/06/06)

海归光环淡化,还要出国留学吗?

出国不是为了镀金,是为了更好的交流学习,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丰富人生阅历,积累更多的学术资源!为何这几年海归身份被淡化,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年出国留学的人从过去的学霸和精英到慢慢向普通学生甚至学渣扩大。在每年出国留学的数以几十万计,在这些人中,真正优秀的人才不到十分之一,因此海归学历越来越贬值,这几年更是爆出很多留学生的各种丑闻,大家对留学生的印象也越来越差!

还有就是国内的大学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开始与国际接轨,国内外教学质量差距也在缩小!尤其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我们很多的教育和学术资源都可以在网上获得,这使得很多老师和学生不出国门也一样能获得最新的国际学术资讯,这些都使得海归不在被追捧的原因!

总得来说,出不出国留学,看你个人的追求,如果仅仅只是为了镀金,则没有多大意义,若是为了交流学习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海归光环淡化,还要出国留学吗?

我们中国人喜欢用道德给别人贴标签,留学主要还是为了开眼见,多学习一些知识,不要把自己的肮脏想法贴在留学生身上。

海归光环淡化,还要出国留学吗?

学霸出国,依然学霸;学渣出国,更加学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