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一年辞职考研,结果考研失败,现在找工作也找不到,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了,该怎么办?
还有比你更吃亏的呢?工作后读研,现在以应届生身份找工作,却被几乎所有公司拒绝,该怎么办?描述:90年的,跨专业(从材料跨到国际商务),考研付出那么多,去招聘会或面试的时候,只要一被问起年龄,就能感受到对方的拒绝了。求助,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渡过难关?
辛辛苦苦考上研究生,被当年的本科生同学面试,被本科生同学当下属。每年四五十万砸钱,留学回来找工作,只找到一个月薪3000的基层岗位。体制内享受着安稳高福利,嫌弃温水煮青蛙,仗剑走天涯,越混越差,沦落到送外卖。这样的人生悲喜剧,时刻在上演。
十几年前,我们那批专业很热门的同学,大多数都进了当时特别火爆的能源行业,当年应届生就特别多,人多了,就便宜了,天之骄子也不稀罕了,很多同学都下了基层,以为锻炼一两年就调回机关坐办公室了。专业火爆的后遗症就是人满为患,企业第二年又招了一大批名校生,简直不把馒头当干粮呀,又放到基层当普通工人使唤。大家看跳出火坑无望,辞职又不甘心,很多人都是上班摸鱼,下班复习,考上研究生,再以应届生身份找好工作的。
那个年代,研究生还是被当宝贝的。但是,今天,时代不同了,供大于求了。买个菜,你还挑挑拣拣呢?这就是底层逻辑,卖菜的满街都是,人们的胃口自然吊高了。现在每年1000万应届毕业生小鲜肉乌央乌央地冲进招聘市场,用人单位那叫一个爽呀,挑挑拣拣,那叫优越感。
你是90年的,31岁了,今年以应届生身份找工作,这个年龄段的人基本都是企业小中层了,你还是职场小白,人家能不多撇你一眼?国内招聘市场,年龄是一道很大的坎。很简单,劳动力不值钱,比如,出卖体力的打零工者往往是最底层。但在西方有些国家,劳动力还是很贵的,修理工的收入不比教授低,所以,人家开个破车能周游世界,打几天工赚点钱继续上路。再比如,中国的空姐空少,那都是千里挑一的靓女帅哥,年龄不能超过25岁吧。外国航空公司曾经也招帅哥靓女,现在很多都是大妈大爷了,人工太贵呀。
我国曾经二十多年的人口红利,让企业赚得盆满钵满,所以,现在的企业也飘了,什么职业都要挑年龄,服务要25岁以下,一般行政人员要30岁以下,成熟人才控制在35岁以下。35岁,就是职场求职的一道天然的门槛上限。除非核心技术骨干或企业中层人员,大多数公司不招35岁以上的人,这是行业潜规则。再说了,有些知名高薪企业,千方百计清退35岁以上的工作人员,尤其是程序员,甘蔗都榨干了,留着干嘛?这么多新鲜的小甘蔗蜂拥而至,榨汁又多又甜。
怎么办呢?有几点建议:
第一,把劣势转化为优势。不要简单地说自己是应届生,同样是应届生,99%的都比你年轻,黄金工作期(榨汁期)都比你长5-8年。但是,应届生都是一张白纸,需要培养期和培养成本。你要把你包装成“成熟人才再深造,现在是王者归来”。把你所学专业,与过去的工作经验相结合,如果相近,你就说这是继续深造、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如果新专业与过去工作不相干,你就说这是复合型塑造,让你的才华更全面,跨界能力更强。
第二,选准目标企业。大企业喜欢招聘应届生,有两个原因:一是应届生有许多有利于企业的政策,比如,落户、社保、当地贡献指标、享受纳税优惠,等等。二是他们内部有一整套完整的培训培养体系,可以培养自己的嫡系人马,归属感和稳定性好。所以,你就不要去那些只招应届生的企业,专门寻找那些小企业,他们一般只招跳槽的人,上来就干活,没有培养期。你以前有工作经验,围绕过去的经验,辅助研究生深造的优势,也许可以打开局面。
第三,找准企业痛点。秋招和春招,应届生每年两次大规模招聘,这是行业规律,也是国家政策,要解决好社会就业的问题。尤其是秋招,基本上招走80%以上的应届生。春招,就是拾遗补漏。企业大规模招聘,也是提前做好方案的,针对性很强,到了招聘现场,为了提高效率,往往都是直奔主题,看简历,看条件,根本不给求职者其他的展示机会。大型企业,基本都是先从网上报名,你的简历在报名阶段就被拿下了,连见一面的机会都不给你的。但是,央企的招聘一般都是独立进行的,先从官网上报名,符合条件的,统一进行综合笔试,按照笔试成绩1:3-1:6公示入围人员,再由用人单位组织面试。这样的话,就给了你第一次入围的机会,只要你笔试成绩好,就能进入1:3-1:6的入围范围。这个范围很小,不是招聘会上的海选,你跟成千上万的人PK,胜率太低了,但是你跟其他2个人竞争,你的年龄和经验反而可能成为优势。
毕业一年辞职考研,结果考研失败,现在找工作也找不到,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了,该怎么办?
考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生去年340万,今年377万,考研失败正常。现在每年大学毕业生7、8百万,工作找不到也正常。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认为自已一无是处。一边找工作,一边备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侧重点放在哪一边。如果经济条件好,一心考研。经济条件差,要考虑吃饭问题,重点放在找工作上,工作了也可以考在职研究生,容易些,挣钱学习两不误,两全其美岂不是更好!
毕业一年辞职考研,结果考研失败,现在找工作也找不到,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了,该怎么办?
毕业一年了,还能辞职考研,说明你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初你下决心辞职考研的时候,对于考研结果本身也是在不确定的结果下做出的决定,所以,无关乎结果,重要的是,你要学会享受这个考研的过程,越是在艰苦的时候越能够打磨和锻炼人,你应该把考研的这个过程当做你人生前行路上的宝贵财富,学会吸收和激励自己继续前行,长路漫漫,继续奋斗,唯有奋斗!
首先,还是要为你点赞,在你下决心做决定然后辞职学习备考直到考研失败的这个过程中,你本身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懒惰、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知所措,因为你足够坚定、果敢、所向披靡,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你至少为自己学习的道路奋斗过,努力过,而且,学习本身就是不断积累成长的过程,所以,别灰心,要自信!
其次,不管考不考的上,人生的考场又何止考研这一场,换句话说,人生处处是考场。只要你相信自己,并且能够勇敢的坚定自己的选择,360行,行行出状元的路就在你的脚下,你的眼前,由你尽在把握。考上了,当然是极好的,因为你的愿望成真,努力得到了看得见的回报,会为你的以后铺路,但是难道考上了,你的未来就一定会成功吗?这也是需要实践来证明的,也就是说,和你当初做完决定要考研的阶段是想类似的。前路漫漫,我们不知道未来通向哪里,但是你完全能够把握现在,把握当下。所以,加油,年青人!生活不会向奋斗者发难,你需要用自己的智慧,毅力和行动,去铺就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最后,一无是处的人多的是,你又何必把这么大的包袱压在你身上,你看看你周边,眼前,每个人都在为了生活做各种努力和尝试,外卖小哥,环卫工人,摆摊的身影,发传单叫卖的声音等等等等,或者你看坐办公室的白领、站马路指挥交通的交警、为了项目东奔西跑的经理…太多了……
你感到迷茫但是你又不能迷茫,因为啊,你年少青春,意气风发,最后的青春年华由你把握,生活的小手正在你看见看不见的地方向你挥洒。
一路走到现在,你努力了,就对了,买啊最后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你为了实现目标所经历的苦难,最后都会成为你人生路上的光亮,闪闪发光,伴你前行。所以,加油、生活的考场千千万,你要知道,过往归零,前进总有出路,奋斗总有收获,哪怕慢一点,晚一点,只要你依然在路上,就会收获自己最好的人生!
毕业一年辞职考研,结果考研失败,现在找工作也找不到,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了,该怎么办?
怎么就一无是处了?谁都有人生的低潮,只能自己设法走出去了,考研真的是你想要的吗?二战有把握考上,就再战一次,否则就先找个工作,无论什么工作,先干起来,人生是走出来的,不是愁出来的,想开点,加油哦
毕业一年辞职考研,结果考研失败,现在找工作也找不到,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了,该怎么办?
我儿子也是工作了一年,2019年6月辞职考研,到10月份我问考研是否报名了,人家说没报,去学其他有兴趣的东西了。闲了一年多,损失十多万。估摸自己考不上,还是找工作为主,读研出来还是要找工作。
我侄女大学毕业闲了复习考研,考了2年,都差十多分,最后也没考上。2年,不仅要损失2年的工资,公积金,医保。退体时就少了2年的工龄,2年的退休工资不可估算,甚至比你读研究生的工资还高,所以除非你特别优秀,所以能工作尽量找工作。
毕业一年辞职考研,结果考研失败,现在找工作也找不到,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了,该怎么办?
我是研路有我,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毕业一年后辞职考研,结果失败了,找工作找不到,该怎么办?其实很多人都有和你一样的经历,辞职考研有压力,考研本身也有压力,所以都是很正常的情况,那么这种情况下,你无非就是两种选择,一种就是在考一次,或者继续找工作,相信一句话,努力总会有好的结果的。
现在考研的人越来越多,其实每年考研的人里面很多都不是应届生,有些可能就是和题主一样的,毕业后想考研的,有些可能是二战或者是三战的同学,大家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说考上研究生。
研究生的名额终究是有限的,并非每一个考研人都有书读,不像高考那样,考的不好你可以读差一点的,但是考研不一样,所以,既然选择了考研,那就要敢于去承担和接受考研的风险。
对于题主的这种情况,毕业后辞职考研,其实风险是非常大的,因为你很难确保自己一次就可以考上,而且你毕业后再去复习,很多可能都忘了,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
关于题主的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如果真的想读研,那就在考一次试试吧,工作也可以找着,毕竟也要给自己多个选择,别一条路给自己逼上绝境了,以上这些都是我的个人建议和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加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