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认为公务员、老师、医生等体制内才是正经工作,我该怎么让爸妈理解我在互联网工作也不错?
我们这一代的父母非常伟大,他们经历了低工资、高强度的工业建设年代,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每次春节回家,看到那些经历过大会战、大上产的石油老前辈们,普遍身体不好,他们把当年豪迈的口号“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改为“石油工人一生苦,很少活过五十九”。玩笑中透着辛酸,因为他们都经历了那种拼命三郎式的工作年代,身体都透支了。但是,他们对体制的热爱和留恋,里面透着他们对青春的回忆,当然了,他们一生在体制内拼搏,不但有感情,而且有家的感觉。
所以,划重点了!老一代的父母,他们那一代人太辛苦了,太敬业了,太付出了,值得我们尊敬和热爱,但是他们的话,我们未必要听。很简单,时代发展的底层逻辑已经变了。
但是,他们的话,我们一定要听。
他们的话,我们不要听。他们的话,我们一定要听。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一点也不矛盾。要看你是什么群体?什么类型?什么水平?
我把这一代年轻人分为两类人:一类人占80%以上的是普通人或通用人才。一类人占20%的精英类人才。这么分,也符合当前的社会和职场的二八定律,财富结构如此,人群结构也是如此。
好了。我的结论:
第一,你属于80%的普通人,那么,父母的建议还是很中肯的。普通人,能进体制内就进体制内,安安稳稳的一生,就是父母最大的期望。体制内,就是80%的普通人最好的归宿,从职业性价比分析,也是性价比最高的职业。
好了,这里面,又要分区域和对标体系。什么是对标体系?比如,你是985毕业生,你对标地市级公务员,你是普通学校毕业生,你对标县级县以下公务员。什么是分区域?你要对标就对标当地的同等类型条件的私企民企。
这么说吧,你是985的名校生,你考入地市及以上公务员,你可以对标进入大城市的私企、外企、上市公司。你们都是普通人,那么,综合性价比,体制内大概率跑赢私企外企上市公司。
你是普通学校的毕业生,你考入县及县以下公务员,你就别对标地市级公务员和一线城市大厂程序员了,你这是对标体系错位,你这不是胡扯吗?你要对标就对标县城里及以下的私企普通员工的收入。基层公务员的综合性价比大概率跑赢当地的私企的。如果你非说,我还不如县城私企小职员,只能说你是特例,而且是比较傻比较悲催的特例。
很简单,统计数据已经表明了大概率的事件:全国私营单位社平工资3368元,全国非私营单位社平工资6180元,体制内的平均收入几乎等于体制外平均收入的一倍。你非说你混得惨,那只能说你混得不如意,并不代表大概率事件。
第二,你属于那20%的精英型人才。你父母的话,就不要听。
比如,你就世界名校、全国名校的高材生,学习能力强,天资聪慧,性格坚韧,骨子里就是一条龙。投行、私募、大厂、外企、高科技等高薪企业抢着要你。起薪就是30万起,比如华为招聘天才物理博士起薪就是200万年薪以上。干到35岁到总监级别,年薪基本过百万,甚至上千万,运气好的赶上股权变现成为亿万富豪,实现财富自由。你会去地市级及以下体制内?你估计连部委、央企的职位都看不上吧。
这个社会越来越分化,这是时代的必然趋势。强者越来越强,普通人也越来越稳定。这个时代,也是容易出暴富机会的时代,比如,一个新技术、一个新概念、一个新商业模式,甚至一款新游戏,一个新网红、一个新博主,等等,只要你有才华和变现能力,你可能就是身价千万上亿。但是,这种人毕竟只是金字塔尖上那一点点人。
好。还可以按照幸福观来分为这么两类人。
一类人是追求的幸福感是:平平稳稳,顺便制造一点小确幸。
一类人是追求的幸福感是:奋斗成自己梦想的样子,并享受这个追求的过程,可以承受实现不了的现实。
很简单,第一类人进体制内是最好的选择。第二类人进体制内,可能是一种煎熬。
再说一个很可笑的观点。体制内是要考的。进大厂也是要拼硬件的。体制内各种单位各种层级各种区域,分化是非常厉害的。体制外的分化就更厉害了,有千万年薪的职位,更有月入不如千元的群体。前提,又回到第一段的对标,你有错位对标的权利,前提是你有没有考进去的资格和能力。你考不上,瞎对标啥呢?瞎叨叨有个啥用呢?
比如,你在一个小私企拿月薪3000元,你父母让你考月薪3000元的体制内。当然好了,前提是你得够考的资格并且还要考上。
你进了体制内,羡慕大厂年薪百万的同学,好了,你想进大厂,前提也是你得有硬邦邦的学历、对口的专业,还是通过人家的面试招录吧。
解决问题的办法,很简单。你想进体制内,你就去考试,考上了,你再选择去还是不去。如果考不去,你该干啥就干啥去。还没有去考,就开始论证哪个好?彩票还没有中奖,你就开始策划周游世界啦?
说一下我的感受吧。节前,我去华为培训一周。讲课都是四十岁以上的华为退休人员,基本都是中高层人员。华为对四十岁且工作十年的人是“强制”退休的,你不想退休可以申请留任。退休之后,是没有任何薪酬的,社保也断了,你自己买。但是保留股权和分红。
有位讲课的退休人员,之前是大区经理。有股票200万股,2020年分红是1.9元,到手是380万元。假设他45岁,到60岁正式退休,有15年,每年400万分红,退休时达到6000万。200万卖回公司4000万,也就是说,他45岁从华为“退休”到正式退休,有一个亿的收入。这还不算他45岁之前的年薪和分红的积累呢。
如果你属于20%的精英类人才,能到互联网公司闯荡一番,有什么不可以的。什么996,什么40岁被淘汰?如果混到中高层,能积攒几千万的财富,实现基本财富自由。你45岁之后,利用你的学识,干点啥不挣钱?培训、讲课、顾问,哪怕办个自媒体卖知识,也能混得风生水起。你还考虑体制内什么稳定不稳定?
既然你已经在互联网大厂了,就不要听父母的了。努力奋斗,争取在35岁之前,实现财富的量级变化。开宝马、住别墅,把父母接到北京居住。你父母还有啥话说呢?他们只会笑着凡尔赛吧,顺便收割亲戚朋友的羡慕。祝好。
爸妈认为公务员、老师、医生等体制内才是正经工作,我该怎么让爸妈理解我在互联网工作也不错?
你永远不可能改变爸妈的认知,那是他们的生活环境决定的,根深蒂固。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让他们通过直观感受来认同你:
一,切记直接反驳。阐述互联网的种种优点,贬低那些他们眼中的正经工作。那相当于否定他们。增加你们之间的隔阂。
二,答应他们去参加体制内的考试。让他们看到竞争的激烈和残酷。试过了,不成功,基本能让他们死心。不去考试,会惹他们生气。
三,让父母看到你赚钱的能力。多接点私活,把赚的钱啪拍到你爸妈面前。只要让他们看到你赚钱能力,能自己很好照顾自己,他们就放心了。
四,为了弥补父母的心愿,多接触一些体制内的朋友。让父母通过跟他们面对面沟通,了解体制内的苦恼,钱少活多,并不是外面想的光鲜。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
五,告诉他们你的职业规划。比如,35岁以前干互联网。后面,积极进体制。先赚钱,后面找个安稳工作。让他们看到你的方向和未来。
经过上述,五个步骤,我觉得父母基本能认同你的观点。
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只是以自己的思路,在为孩子好。社会在变,他们老了,我们不妨对他们慢一点……爸妈认为公务员、老师、医生等体制内才是正经工作,我该怎么让爸妈理解我在互联网工作也不错?
医生、教师都是专业技术工作,你现在从事互联网工作,不在这些行业内,要想改行做医生、教师难度很大,可以说可能性不大。如果考公务员还是有可能的,就看你是否愿意选择了。
一般说受教育较高,有专业背景人士,对做公务员的志愿并不是很高,他们经过多年的专业学习,所学专业又是社会的热门专业,去做基层公务员,从基础做起,日常都是做事务性工作,这吸引力一定是有限的。一般认为公务员工作稳定,但与专业技能相比,公务员工作的可替代性更大些,专业工作的稳定性会更高,专业工作的发展潜力会更好,专业工作有自已独立的晋升通道,对专业技术人员来说,走专业道路的吸引力会更大,成就感也会更高。
互联网企业专业人士的收入,是普通公务员无法比的,年薪几十万是个平常数,谁还愿意去拿一个月几千块的死工资?当然公务员也不是一无是处,在5G和人工智能大发展的当下,办公数据化、智能化需求大量的互联网专业人士加入公务员队伍,一般情况下,进入这个队伍后,大概率会从这里退休。一般人一生无大起大落,过着超过社会平均水平的生活,退休后有一笔不错的退休金,这也是你父母看重的部分,才会要你辞掉互联网工作,去做公务员。
如果是我,我更愿意在互联网企业工作,战斗在第一线,与技术进步共同成长,享受奋斗的过程与成果,在工作中努力学习,让自已的专业技术,在被淘汰前转入管理岗,来延续自已的职业寿命。我是接受不了,在公务员队伍里平平淡淡混一辈子的日子。
你会怎么选?各人有志,选适合自已的才是最好。
爸妈认为公务员、老师、医生等体制内才是正经工作,我该怎么让爸妈理解我在互联网工作也不错?
我们的爸妈肯定是同款爸妈,至少在对待子女的工作问题上,有极其相似的认知。
我入了编制的“坑”偏又出不来我是毕业后直接参加了当地的事业单位招聘,有了自己的工作。那时候工作不忙,但工资低的可怜,一个月到手才一千左右,啥也干不了,就是去买衣服,都不敢看标签的那种。
好在没有结婚,过得苦哈哈的也无所谓,女孩子每天灰头土脸的,在乡镇也有助于保护自己,因此,就自己蒙头想办法挣钱。
这时候我弟弟毕业了。他学的物流专业,其实这个专业在小地方是没有发展前途的,他就到了省会城市,很努力也很庆幸,他拿到了一家国企内的工作,不过走得是劳务派遣的手续。
他当时的工资到手是一千八左右,还有各种补贴,工作前景也不错。但是,但是我爸妈非让他回来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
我的“劝告”没有用我就劝:为什么非的回来啊?男孩子在外面可以看到经历更多,对他个人成长是好事。而且,以当时的工资待遇,别说让他结婚了,估计谈女朋友的底气都没有,更何况将来还要养家糊口呢?
但是爸妈的想法出奇的一致:企业能有什么好工作?能有公务员稳定吗?万一哪天被辞退了,就是得重新开始。工资少点不怕,可以熬嘛。
接下来对弟弟是各种威逼利诱。平时还打打电话,一听到哪哪招考就开始吵,最终的结果是,两百多公里的地方,逢年过节也不回来。爸妈还气得不行。
弟弟在那家国企呆了四年多,后来自己出去和同学一起创业,吃了很多苦,也没有成功,就更成为爸妈唠叨的对象。但是弟弟的原话就是:宁可苦点也不想一辈子被困死。
所以,如果你很喜欢你现在的工作,而工作本身又有不错的前景,可以让其他人劝劝父母。什么工作不是干啊,干得开心、觉得有价值最重要,没必要因为一份工作让亲人之间产生隔阂。
爸妈认为公务员、老师、医生等体制内才是正经工作,我该怎么让爸妈理解我在互联网工作也不错?
疫情以后各行业正在恢复经济,父母亲认为公务员老师医生是正经工作,有两个方面原因一公务员老师医生收入来源稳定性好,第二民企相对来说稳定性差些,它的运行以市场经济效益为前提,产品对路质量高营销份额占市场大小决定了企业发展。公务员老师是服务人民教育学生为宗旨,非经营单位靠财政支出到月发工资。医生救死扶伤职业,稳定性更高,另外电力供水供气民生企业稳定性好,人们每天都离不开电水气日常生活。所以我说人要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第一要素,能吃苦耐劳的就行了,行行出状元工匠精神,造就了企业发展,企业发展稳定了员工收入。所以都是正经工作,社会分工不同,有开车的师傅就有修路保养路面师傅,有老师就有学生,有医生就有患者,世界上都有因果关系。所谓的正经工作就是个人能力发挥!
爸妈认为公务员、老师、医生等体制内才是正经工作,我该怎么让爸妈理解我在互联网工作也不错?
你自己喜欢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各行各业都需要有心的人去做。没有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壮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