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一万很难吗?
实现月薪过万的历史性大跨越,我只用了一秒钟。
大学毕业后在某央企位于五线小城的基层工作,从开始的工资1000元,用了几年时间提到了科级职位,工资涨到3500元。十年前,央企在北京的某公司系统内招聘,因为自己特别想离开这座半死不活的小城镇,到北京闯荡。当时,用了一秒钟,下了一个决心,报名应聘到北京,月薪起步价过万。
十年过去了,如果我还在原来的基层单位,除非提拔到处级职位,大概率是拿不到月薪过万的。我原来那些同事,能力不乏远超于我的,因为在那个行业、那个层级,十年时间也没有什么成长,月薪大多数在4000-6000元,由于行业也不太景气,年终奖也就1-2万元。大多数人年收入在6万到8万之间。靠工资奖金,一年收入超过12万(达到高收入报税的标准)的,主要集中在处级人员或专家型骨干人才。
在五线小城市里,盘踞着这家大型企业(依然是央企的基层单位),高峰时员工达到3万人。在3万人中,在职处级人员大约10人,科级大约200人,普通员工有29700人,这些人月薪普通在3000-6000元之间,超过5000元的基本都是野外作业人员,因为有野外津贴。明面工资过万的只有10人,大约占0.03%,一万人中有3.3人。99.97%的人月薪不过万。
月薪一万,你在全国人口中处于95分位,分位不是平均值,说明你已经跑赢了95%的国人,你身后大约有12.5亿人。如果说月可支配收入达到一万元(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劳务、投资、分红等各种收入,减去个税等刚性支出),你依然能跑赢12亿人。
在哈麻牛剑成群、年薪百万起步的知乎上,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误观念:我们平时看到的头条快讯,或者直接弹出来的信息,更包括我们刷的某音,还包括那些偶像职场剧,很多都是展现奢华生活的场景,一夜暴富的、一夜成名的、明星绯闻的、直播上亿的,等等。我们的生活中,怎么有这么多的有钱人?消费能力怎么这么强?生活水准怎么这么高?摸摸几千元的工资袋,心情焦躁万分,月薪不到一万的,更是羞愧地低下了头。
其实,你们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就算是真实的,这些人也只属于百分之一乃至千分之一人的游戏。那些过着奢华生活的人,只是社会这座大金字塔最上面那个小小的尖角而已。这一小撮人炫富、晒幸福,浓缩了社会结构,给人感觉人人都很富有,人人都可以富有,我为什么不能暴富?
尤其是一些自媒体、卖课的博主、准备割韭菜的人,他们渲染赚钱的容易。某音上太多了,动不动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月入十万的小项目,简直太轻松了,傻瓜都能做。因为他们太善于演讲了,掌握了所有演讲技巧和心理驾驭技巧,让人们感觉只要买他的课,成功唾手可得。
但是!我们很多人都大大低估了“月薪一万”的稀缺程度和困难程度。
我就不插入一些数据图表了,看这么多图意义也不大,就说一些大概念吧。
1。全国月入不足千元的有6亿人。
2。全国月薪5000元就超过90%的人。
3.全国月薪10000元就超过95%的人。
4.全国私营单位社平工资3380元左右,非私营(公务、事业、国企)社平工资6618元左右。
5.全国行业职工月薪超过8000的只有金融、信息、科研三个行业。
6.全国城市社平工资超过10000元的只有北京、上海,勉强算上深圳。
7.全国人口本科学历占比不超过6%。
8.全国有十二亿人从未出过国。
9.全国有5亿元从未喝过瓶装矿泉水。
10.全国有4亿人从未用过抽水马桶。
月薪一万,其实非常难的;月薪5000,其实也非常难的。
为什么人们总觉得自己的工资低呢?那是一种幸存者偏差。经常上网关注月薪的人,很多都是本科及以上人群,因为这个群体对薪酬期望比较高,关键是有挑选城市、挑选行业、挑选职业的选择权,更喜欢做性价比分析,所以,他们关注更多的都是一二线城市和高薪行业,追逐的也是高收入群体。
别忘了,每年都有八九百万大学应届毕业生进入社会,这八九百万的人吵吵闹闹,到处发帖感叹,他们的普遍期望值是月薪过万,他们关注的人和身边的同学,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和高薪行业。吵吵闹闹的这个群体,尽管他们感慨活得不如狗,其实,把八九百万毕业生放入14亿人口这个海洋之中,占比也仅有0.7%,千分之七。
月薪一万很难吗?
月薪一万并不难,前提是你得选到一个能够给普通人支付得起这个收入的一个高速发展的城市。以我个人亲身经历来说,一年前的现在我在广西南宁工作,月薪4k+,每天都在加班,自己感觉精疲力尽;现在的我坐标上海,月薪1w+,工作之余还有时间到周边旅行,心情愉悦。
你要说这一年内,我的个人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吗?并不见得。但收入为什么能够增长100%呢?因为做出了“换城市”这个十分明智的决定。可能有的童鞋会说,虽然在上海收入提升了,但生活成本也高呀?是否虽然钱多了、但生活品质并没有变化呢?
那我们来算一笔账:假如我在南宁生活,月薪4k,每月花2k、存2k,一个月结余2k;但我在上海,月薪1w,每月花5k、存5k,一个月结余5k,在上海能存下的钱比我在南宁挣的还多,我有什么理由不选择投身一线城市呢?
可能有童鞋还会问,上海房价那么高,这点收入也不够买房呀?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在一线挣钱几年、再回老家买房,这不是爽歪歪么。
以上回答,供题主参考。换个思路,其实月薪1w真的不难。加油!
月薪一万很难吗?
曾经我有幸存者偏差,认为现在平均月薪至少5000-8000左右,因为我自由职业很久了,不知道现在外面普遍的薪资是多少……
后来我特意做了一番调查,其实觉得自己挺无聊的,主要是不想太过于脱离这个社会。我发现普遍的薪资是在5000以下,甚至很多人更低。
当然,我身边有很多朋友是非常厉害的,绝对是月入上万。然后,我又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但凡事月入上万的朋友,都是越来越努力,薪资不断在创出新高度。
而薪资5000以下的,或是更低的,基本薪资一直都维持在这个水平,上下浮动不会很高。
所以我觉得这还是和思维、性格,还有努力程度挂钩吧,善于赚钱的朋友,但凡身边有一点点机会,都非常愿意去尝试,身兼数职,能力越来越厉害。赚钱指数是呈跳跃式的。
而偏于安逸的朋友,则认为差不多就行了,按部就班找个工作,虽然偶然会想要提高自己的收入,但基本嘴上说说,是没有任何行动的。
月薪一万很难吗?
我们农村一亩三分地几百块个月都成问题,何旷1万,什么时候才能脱穷冒子,
月薪一万很难吗?
你有好的背景或有文化和一技之长月薪一万不是难事,如凭苦力,不管哪个城市想月赚一万那是非常困难。
月薪一万很难吗?
月薪一万很难吗?
海为川回答月薪一万不难吗?回顾身边有几人能达到?在这里不客气地说,敢于回答说不难的人都是在装门面。
知道全国平均工资多少吗?知道还有很多人拿不上平均工资吗?
据网上搜索2020年全国月平均工资仅为2611元,如果月收入超过5000元就算是超过全国90%的人了!
是不是太惊讶?是不是感觉太神奇?
在这里还得提示下,我们70%的人都属于被平均,因为我们挣的月薪钱被高工资的人所平均了。
早些年鼓吹年薪6000万元的某人,相信他要平均掉多少人啊。早些时候说某地某打工者的月薪仅为600元时,还有许多人不相信表示怀疑,其实得有近一万人会被一个人6000万元的工资所平均掉。
当然了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月薪过万真的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现实困难。
第一,工资高房价更高。在北上广三地挣钱再多,但是你的月薪够买一平方米房子吗?
认真仔细算一算,你打工一辈子能够买到间蜗居吗?
显然不能,也不现实,那么你存再多的钱有何意义?
再努力也身无片甲的地方,永远漂泊在外地的孤独,根本就没有家的感觉,那就可以证明自己永远是个打工仔。
不论月薪挣多少万,如果在工作的城市内没有一屋安身,则永远不会有归属感和自豪感。
工作的这个地方再好再漂亮,那也不是你自己温馨的家。第二,工资高得有本事拿才成。北上广等发展地区,工资确实高,但前提你得有本事挣回来。
在那些地方经济高速发展,那个地方也急需高科技人才,可是作为普普通通的一般工作人员,如何持有必胜的信心去挣那份高工资。
想法很美妙,但现实太残酷。所有的企业都不会养闲人,所有的企业都不是福利社,对既没有本领又没有能力的人,该如何去挣那么高的月薪呢?就算了抢,都没有那个实力与能耐。
发展地区专业人员匮乏,但需要的只是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如果仅凭一张高中毕业证,相信很难找到工作,也很难继续混不下去。
说得好听,北上广的工作机会多,可是你又如何能知道现在有多少北漂和上漂之人,他们仍在为了一口饭而努力拼命挣扎地求生活。
众人眼前只看到了美好的一面,只瞧见了对自己有意义的一层,对于最底层且最困难的阶层还没有真正地理解。
为求一口饱饭而在各场所拼命干活的人很多,为了多挣点钱而通宵加班熬夜的人更多,付出才有回报,但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良好的回报。
第三、高工资高消费。我们仅瞧到月薪过万很简单,但不知道其花销要比挣得还要多。
为什么明星一部片子拿几千万元,却还是在那里哭穷?因为入不敷出很正常,高工资必然会带来高消费,那不是自己想不想的问题,而是所处环境的影响与氛围的感染。
月薪过万,就不适合再去大排档吃碗米粉了吧,怎么得也要去某快餐店来份套餐;
月薪过万,再不能随便弄件地摊货套身上,起码也得穿件国产品牌服装吧;
月薪过万,是不是不好意思去挤公交车,没有自家车开,是不是也得打个出租才贴谱啊;
月薪过万,企业注定要求着装,皮鞋西装必备,而女同胞是不是得有一两件奢侈品包包啊,要不然都没有脸面参加公司聚会。
别看挣得多,其实花销还要多。
因此大家只瞧见闪光的工资条,却没有发现银行负债正压身上。
综上所述,别太介怀月薪过万,那就是一个数字。
有能力挣钱,但不见得就有能耐花钱。
钱多钱少,那只是一个媒介,如何花销使用那才是真正的艺术。要知道,月薪过万的人,不一定比工资才1000元的普通人更快乐幸福。
各有各的愁事,各有各的烦恼,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何必管他人挣多少钱呢,这与己何关?!干自己的活,拿自己的工资,花个人的月薪,享受自己的幸福。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