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不要35岁以上的员工,奔四的人该怎么办?
35岁,在职场上就是一道很大很大的“坎”。不是很多企业不要35岁以上的员工,而是绝大多数企业和公务事业单位都不要35岁以上的人,除非你是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拥有核心技术的专家型人才,如果作为一个普通岗位人员,人家招20岁的人能用,为什么要招35岁以上的人呢?还有35岁以上的人,保安、保洁、环卫、门卫等低工资岗位愿意要,这是因为他们觉得35岁以上的人踏实、收入低也能忍受。
第一,35岁,为什么是一道大坎呢?目前,普通招聘海报,都写着年龄不超过35岁。服务行业要求年龄更小,不超过25岁、28岁。国企央企一般都是校园招聘,社会招聘很少。公务事业编考试年龄限制35岁。这是因为20-35是职业的黄金期,薪酬低,干劲足,培养期长,性价比合适。35岁以上再做基础工作,老油条、工资高,不听话,精力不行,性价比不如年轻人合算。
第二,35岁以上怎么办?也不要过分焦虑。要辞职,要跳槽,你趁着35岁之前跳啊。35岁之后,没有混上中层和专家,就要谨慎跳槽,以防守为主,保住自己的位置为主。为什么说,跳槽要趁早呢,就是年龄越大,议价空间越小。所以,35岁,你一定要认清定位,如果是普通职员,就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出成绩,形成不可替代的局面,让公司不舍得辞退你。如果你的能力好,态度好,公司也没有必要非要辞退你吧。互联网和高科技公司不一样,他们对创新要求力度大,35岁以上的创新能力不如年轻人,所以,面临的压力大。一般企业,只要你胜任岗位、态度较好,也没有必要非要故意辞退你啊。
第三,35岁以上怎么办?就是要让自己成为中层或专家型技术人才。你才可进可退,进,可以在原企业继续发展,提职加薪,良性循环。退,你不满意了,猎头可能会挖你,条件好,靠谱,你也不是不能跳槽。高管和专家的流动性是很强的。
很多企业不要35岁以上的员工,奔四的人该怎么办?
确实,现在35岁左右的员工很不受企业的欢迎,尤其是些互联网行业,还有IT公司对35岁之后的职场人都是静而远之,甚至是非常的排斥,那么这一部分的人应该怎么办呢?我从以下几点来讲。
第一,为什么很多企业不要35岁之后的员工?不得不说,现在八零后这样的职场人已经逐步的到了40岁,八零后的职场人已经成了老油条老职场人了,但是大多数人在35岁之后普遍都会遇到中年危机,并不被很多企业所接受,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这些人的职业技能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很多人年龄越大,技能的增长,反而越来越停止了,贡献和收入都在降低。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除了现在的互联网行业,很多IT公司之外,其他大部分的高新企业即使不是996,也是单休,但是35岁之后的人普遍都已经成家,很多都有了孩子,在精力和体力上已经完全跟不上企业的这样的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他们的贡献能力没有20多岁的员工强,然而开支却越来越大,收入也要的越来越多,所以说这些人的性价比并不高了。
总而言之,这些过了35岁之后的员工,很多就被企业打上了,老白兔的标签,公司会想尽办法把这些老白兔给去掉,避免公司成为兔子窝进而影响年轻人。
第二,如果你现在上有老下有小,经济压力比较大,那还是要以上班为主,但找工作的思维要换一下如果你现在已经是35岁之后的人了,而且你上有老下有小,特别是很多老人在养老上面需要花钱,小孩子教育方面需要花很多钱,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就不要再去折腾做什么创业或者是其他的你不擅长的工作,这样只会让你浪费时间精力,还有就是很多的机会成本,现在对你现在来说,你需要先解决你生存和发展及家庭质量的维护,所以说现在对你来说找工作上班,还是一个性价比最高的事情。
那么上面一点已经说过了,就是35岁之后不被很多企业所接受,因为这些企业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年龄越大,薪酬越高,但创新能力和加班熬夜能力比较低的员工来说,他们认为这样的员工性价比比较低。因此你在找工作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尽量避免高科技企业或者技术迭代比较快的高新企业,还是要传统的行业为主
首先从大的层面来说,高新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以及一些自媒体公司基本上你进去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运气,还有就是需要有一定时间积累才会看到成果,而且没有风口,红利期之类的话,很可能你做很长时间也没有太大进展,比如说很多给公司做运营公众号的人,他可能做了一年两年都没有什么成效,只是在公司混日子而已,这样的话再加上你没有任何的年龄优势,再拖个一两年,你可能会更难以就业。
但是传统行业就不一样了,传统行业基本上是你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收益可以做到一个预期,只要你付出劳动力,就会有相应的报酬,虽然低一点,但也在一个预期的范围之内。就比就比如说你在工地打工,或者是在小区当门卫或者保安你每天做的工作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而且每个月都有固定的薪资给你,这样的话基本上就是只要你能付出自己的劳动就能有报酬,就不让你做自媒体必须要达到多少粉丝才会给你一定的薪水和奖励。
二,技术迭代比较快的公司往往都是年轻人,无论是年龄,还有协同度方面都会出现一定的困难
如果你在某个领域不是特别的专长,甚至没有特别丰富的经验,就应该避免这种技术迭代比较快的公司,比如说像一些,互联网软件公司或者是IT硬件公司等等,这些行业很多对老板的年龄都有要求,更不用说员工了。
先不说你半路出家没有任何的成熟作品和项目,也没有任何的从业经验,单单从这些行业或者公司里面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你进去之后就很难和这些人一起共同做事,除非你是做他们的主管,如果是同级的同事的话的话,很可能连中午吃饭别人都不会叫上你,工作协同度方面也会比较很难配合,大家毕竟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第三,35岁之后的人,没有一技之长和很高的文化水平,应该怎么办呢?其实对于很多35岁之后的人来说,如果你之前的工作都是做的一些很基础很基层的一些工作岗位,那么你现在对你现在而言,你需要考虑一下几点。
首先就是你要学会降低自己的期望,比如说你之前在某个大型的酒店里面当大堂经理或者是高级餐厅服务员,那么现在由于病毒一行的影响,整个餐饮行业甚至是很多实体行业都受到了,不晓得冲击这个时候就需要降低一些预期了。你可以去一些离家比较近的一些工作场所,比如说可以去超市当一下收银员或者是货品员,要不就是去小区做保洁员,或者是门卫之类的,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然后还可以照顾家庭。
另外就是在工作到同时可以做一份副业,因为对于没有一技之长,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来说,做副业其实比较容易,就是只要你的时间允许就可以有多份工作,比如说你现在在小区当门卫做保安,那么你可以利用在做门卫或保安这份工作的时间内,你也可以再接一份电销或者是销售类的工作。
甚至可以把你自己的业余爱好或者是特长发挥出来用来赚钱,比如说我之前有一个朋友,他就在小区里面当保安队长,但是他的电工能力也非常突出,他也把电工维修这一块作为了一个副业在做,因为他当保安有非常便利的客户资源,所以说他的副业经常能够超出他的本职工作收入。
随手点赞,腰缠万贯👍
欢迎关注,@彪悍猫先生,多年上市公司经验资,媒体人,设计师,每天分享职场干活,让你一路逆袭很多企业不要35岁以上的员工,奔四的人该怎么办?
1936年出生的钟南山院士满打满算84岁了,但各单位抢着要,就算退休,也是退而不休。为何?专业能力强。举这个例子不是抬杠,是想说明年龄固然重要,但专业能力更重要。想让自己不被淘汰,唯一的出路是提升个人价值。
时代正在发生巨变,就业类型和就业空间也在发生巨变。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弄清楚。
第一,所谓企业不要35岁以上的员工主要是基层员工有35岁的要求,也就是一些人手能干的活,与35岁以上的人相比,年轻人有更旺盛的精力、有更好记忆力、并且没有家庭的拖累。然而管理岗位以及更高的岗位则没有35岁这个指标的限制。因为管理及高级别岗位更看重经验和阅历。
第二,到了40岁这个年龄阶段要是还没有一点拿得出手的职场硬功夫,这是值得反思的。当然40岁就算没有硬功夫也一切都来得及。人有两次生命,第一次生命是爹娘给的,第二次生命是自己给的,而且第二次生命往往是从40岁才开始。
第三,随着互联网对职场纵深度的拉伸,就业和创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一位全职职场人士照样可以在下班之后进入创业圈的创业团体中去发挥力量。同样一位创业团队中的成员,也可能还兼职着另一份差事。一人多能,一人多职将成为常态。
很多企业不要35岁以上的员工,奔四的人该怎么办?
35岁以后怎么办?职场上的“35岁现象”和焦虑很普遍,怎么认识和应对呢?
1.第一类人:不要着急,要有耐心,坚定方向,坚持努力。
不同职业的职业生涯曲线是不同的,有的销售员、程序员都是年轻的时候精力旺盛多赚钱,有的技术专家则是越老越吃香。
一般来讲,一个人大概要工作30多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有的人在35岁左右的时候,刚刚步入正轨,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到了35岁以后,生存和发展的资本靠的就是经验、人际关系、人脉、口碑等积累,这个时候再想要胜出就不那么容易了,单靠一点点努力和认真还不够,要有很强的坚忍精神,要懂得靠团队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眼光……
大部分人会变成熟手,可能会陷入不断的重复,有很多人会觉得厌倦,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一切,从而懒得去寻求进步了;稍有成绩的人可能会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牛得要命,觉得自己在业界的口碑好得很。
这个时候,还是需要一点耐心,还是要拿出前两几年的干劲来,稳扎稳打,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属于你的那一刻。
天下没有轻松的成功,成功,要付代价;如果遇到逆境,那是上帝帮你淘汰竞争者的地方。让竞争者看着你微笑的面孔,失去信心,退出比赛。胜利属于那些有耐心的人。
2.第二类人:未来是我们选择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未来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很多人会说我命苦啊,没得选择。其实每天你都可以选择是否为客户服务更周到一些,是否对同事更耐心一些,是否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是否把情况了解得更清楚一些,是否把不清楚的问题再弄清楚一些……你也可以选择在是否在痛苦中继续坚持,是否抛弃掉自己的那些负面的想法,是否原谅一个人的错误,是否相信我在这里写下的这些话,是否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生活每天都在给你选择的机会,每天都在给你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你可以选择赖在地上撒泼打滚,也可以选择咬牙站起来。你永远都有选择。有些选择不是立杆见影的,需要累积,比如农民可以选择自己常常去浇地,也可以选择让老天去浇地,诚然你今天浇水下去苗不见得今天马上就长出来,但常常浇水,大部分苗终究会长出来的,如果你不浇,收成一定很糟糕。
你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决定在你的每个小小的选择之间。
要紧的是,选择了以后,怎么把事情做好!
除了这些,你还可以选择时间和环境,比如,你可以选择把这辈子最大的困难放在最有体力最有精力的时候,也可以走一步看一步,等到了40岁再说,只是到了40多岁,那正是一辈子最脆弱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在那个时候碰上了职业危机,实在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与其如此不如在20多岁30多岁的时候吃点苦,好让自己脆弱的时候活得从容一些。你可以选择在温室里成长,也可以选择到野外磨砺,你可以选择在办公室吹冷气的工作,也可以选择40度的酷热下,去见你的客户,只是,这一切最终会累积起来,引导你到你应得的未来。
3.所有的人:以后的路怎么办?职业生涯怎么规划?
陆奇曾经给过我们建议,20岁需要做让你可以走得很快的事情,快速学、快速失败。30岁你要让自己可以走得远,建立一个核心支撑体系能让你走得很远。这个体系包括你的身体、你厚实的家庭基础和几个志同道合你可以信任的朋友。
一个人到了35岁,到了打造产品的黄金时段,他/她已经犯过不少错,他/她最需要做一个好产品让他/她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本质提升。
40岁后,理想情况是找到一个可以让你淋漓尽致去发挥的舞台,一个人的才华和一个公司的才华只有在真正被释放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如果这个舞台是你自己的最好。
35岁到45岁左右,就应该在管理工作中积累了处理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管理理念,此时,具备了思考、解决问题乃至管理的体系,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万能公式”,任何问题,经过这个公式,都可以输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以及信息条件下的最优决策。
40多岁以后,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创业,实践自己一系列想法,不枉在世上轰轰烈烈一回。
继续努力!静静等待,等待属于你的那一刻。“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你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非常准时。”
关注【管理实践课堂】 每天进步一点点,职场提升一大步。
如果喜欢我的分享,点赞、评论、转发就是最好的支持。
我是高级工程师,我是中大MBA,我是企业管理者,我有一点实践和总结,交流分享,一切正好。
#职场最想说的事# #职场微头条# #职场达人说# #职场法则#
很多企业不要35岁以上的员工,奔四的人该怎么办?
小编观察周围的35岁以上的朋友,这个年龄之后,他们的职场通常会发展到两个方向:
A方向,在职场中做到了一定的级别,比如部门主管,高一点的可能是总监、合伙人,甚至自己开公司当老板,他们在公司具有一定的地位,年收入一般不低于二十万;
B方向,工作多年,但在职场中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比如初级程序员,某某助理,某某专员,某某销售……虽然岗位不同,共同点是:无论职位还是薪资,都没有太大的起色,工作十年来,都在三千~八千的月薪幅度里徘徊。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月薪三千到八千就不配活着了,毕竟城市里大多数人群都是这个工资阶段,太优秀肯定算不上,但也没有那么差,就是一个普通大众的水平。
但现在很多八零后,尤其是马上奔四的八零后们,他们对未来的职场越来越焦虑,为什么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一,每隔一两年,就会换一份工作,甚至换一个行业。
这种频度的跳槽,对任何人的职业生涯绝对是个硬伤。如果只是同行业内,一两年换一份工作也就罢了,因为我们民营企业本就寿命不长,撑不过两年的比比皆是,这不能怨我们打工者没有长性;
但是如果频繁改行,那很大程度是职场人自己的问题,通常,喜欢频繁改行的人会这样说:
“我不喜欢这份工作。”
“我对这份工作产生了倦怠。”
“我有了更感兴趣的职业领域。”
二,他们可能很多年没有换工作,但是也没有在工作上取得进步。
这种就是由于从业者没有太多的进取心,他或许有长性,但是,他并不十分努力,也从来不愿意刻意练习,导致他的职业能力,一直在原地踏步,同一份工作做了七八年,能力方面,也还是跟刚入行的时候没啥区别。
而那些在某一个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人,除去天赋异禀的之外,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
在他们熟悉、擅长并且爱好的领域里,精耕细作长达十年以上。
假设一个人从二十岁开始工作,到三十岁,刚好十年的时间。
哪怕你从二十岁到二十五岁,这五年都在探索职业方向,也没关系,五年过去也不过就是二十五岁,只要二十五岁左右,你定下了未来十年想要深耕的方向,十年之后,也不过才三十五岁,仍然很年轻,而且正是年富力强、最具有创造力的时候。
那有些人会问,可我今年已经三十岁了、三十五岁甚至四十岁了,我是如此的迟钝,竟然直到这个年纪,才明白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是什么,现在开始努力还来得及吗?
其实还是那个算法啊,站在你现在年龄,往后推十年,也不过就是四十岁啊,很老吗?人类平均寿命已经快要提到八十岁了,四五十岁做出一番成就,难道很晚?难道很委屈?难道来不及?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人们往往高估了一年后的自己,却低估了十年后的自己。
很多时候,你把看问题的眼光拉得长远一点,你会发现很多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所以,专注于当下你能做好的事情,其他的,就交给时间吧。
很多企业不要35岁以上的员工,奔四的人该怎么办?
我也是一名80后,说说我的经历吧,希望对你有启发!
从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在政府部门工作,工作了十三年,我是2018年十月份辞职,自主创业,但是当时很多人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希望得到一份稳定,我显然是那个另类!
但确实真的很稳定吗?我记得曾经有一个报导,说高速公路收费取消,收费员痛哭流涕地说我除了会收费,我什么也不会干,我要去哪里?人们所认为的稳定往往是温水煮青蛙,你所认为的稳定正在毁掉你,慢慢的让你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中,变得无能为力。所谓的稳定,更多的是心理安慰,大多数人认为的稳定,其实只是因为这个岗位看上去稳定而已。殊不知岗位再稳定,也不代表个人的稳定
我担心的是过度的稳定,会让自己变成一个无能为力的人,因此学了很多的课程,努力的让自己的思维得到升级,让自己不断尝试新的事物,让自己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中也变得更加的具有独特性和竞争力。
通过学习让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积累了很多的资源也开始尝试着去做一些项目去创业,我觉得创业虽然会面临种种的困难,但是会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极大的得到提升,也许当你对家人提出你要创业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去反对。不看好你,甚至给你制造很多的障碍。可能你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创业,但是只要你内心坚定努力,寻求改变和突破,不怕跌倒,不怕失败,一定会成功!
我的建议是从小事,小的项目和生意开始,资金成本越低越好。
其实人生很多时候是从坚信自己开始,不随波逐流,不怕困难,敢于尝试,最终你会发现,你可能不会再提出这样的问题!
我的回答,您觉得有没有启发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