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职场中80后越来越少,基本都是90后了,80后都去哪了?

题主看见自己所在的行业或公司,90后越来越多、80后越来越少,发出疑问“80后都去哪儿了”,正如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其实,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效应和“锚定”效应。自己所在的公司80后员工少,怀疑“80后是不是都出局了”,片面地认为整个职场80后都少了。其实,全球职场从宏观来说,依然是老中青三结合的。80后依然活跃在各行各业呀。

举一个例子:我刚来北京的时候,20多岁,上下班高峰坐地铁,很少见到中老年人。后来,年轻大了一些,就不愿意挤高峰地铁了,觉得一个30多岁的挤在年轻人中间,很不舒服,觉得人生很失败。我要么早上班,要么晚下班。尤其是老年人,更错开了交通高峰期,并不代表中老年人在社会上减少了。

第一,首先要区分开职场人的宏观分布和微观分布,充分认知职场人的结构化矛盾。

职场人的总体生态分布,是“五湖四海、老中青三结合”的。国内职场,从宏观分布上来看,职场人有七八亿人,依然是老中青三结合的结构,60后、70后、80后、90后、95后是形成年龄梯队的。

但,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时间阶段企业之间,年龄比例是结构化的矛盾,有的企业80后占主体,有的企业是90后占主体。

估计题主所处的行业,可能是互联网、高科技、销售类、服务类的行业或企业,这些行业的特点就是队伍年轻化,年龄大的员工到了30多岁,如果没有升到管理层,大多数就转行干别的职业了。

比如,餐饮服务业,女服务员一般不过做到30岁。所以,你到宾馆所见到的服务员,都是年轻漂亮的女孩子。30岁的女人,要么转行去做行政、后勤、保洁、厨房工勤,要么转行去其他行业或回老家了,要么真的回家做人妇去了。

第二,各行各业的年龄结构,是受多种因素做影响的。

举一个例子:

传统的央企系统,大约有4000多万员工,地方国企也有4000多万员工,这个群体的平均年龄是超过40岁的。因为多年来,国企的老员工负担重,引进新生比例低,整个行业的平均年龄是在不断增长的。

比如,我原来所在的老国企,员工平均年龄45岁,因为十年几乎没有新引进毕业生了,没有年轻的新人补充进来,存量员工的平均年龄是逐年增长的。员工平均年龄45岁,管理层平均年龄50岁左右。

很多传统的行业或企业,由于老员工比例过大,年轻员工补充不足,新陈代谢的功能都丧失了,员工队伍没有活力,缺乏创新力,企业也就半死不活。

高层也意识到国企员工,特别是管理层年龄偏大,历史上已经有三次推进年轻化了。最近这次推进年轻化,提出用三年内,让90后进入中层班子的比例达到30%,不断优化干部的年龄结构。

但是,在新兴的行业里,整个行业的年龄就比较年轻,有的企业新星成立才三四年,就能上市。这个新兴企业,哪里有老员工啊?基本都是刚毕业的应届生。所以,题主所在的行业,可能就是这种企业,满眼都是90后,因为这种企业本身就年轻。

第三,80后甚至70后员工,到底都去哪里了?

员工成长规律,与人的成长是一样的。职业生涯,也是逐步成熟成长的。20岁左右入职,30岁左右成熟,成为管理层甚至是中层人员,40岁左右成为高层人员,50岁左右成为集团级的高层。这是大多数大企业的普遍成长规律。

但是,现在整个职场业态的底层架构,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近十年来,大众创业,数以百万级的中小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尤其是创业型公司,如同星火燎原。据统计,创业型公司2年存活期不到20%,创业公司如同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中小型企业和创业型企业,包括一些小生意,个体户、小超市、小商店、小摊小贩,等等,消化了80%的就业人口。传统的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体系,消化了20%的就业人口。

举一个例子:2019年毕业生已经达到了900万,同时还有3000万年轻人,通过高职、中专、大专、高中毕业后,走向职场。这些年轻人,80%进入了年轻的中小企业或创业公司,所以,造成了题主的错觉:满眼都是90后,80后很少能看到。

80后确实从中小企业或创业公司减少了,主要有三个去向:

一是转行了。比如,大量的服务员、销售业中,大量的服务员、保安、中介、推销员、广告员,都是年轻人,临时过渡几年,都是吃青春饭的,年龄偏大一点,比如,超过30岁,就干不动了。老板也不用了,自己也没脸皮再干了。都转行去了传统公司,或者做小生意去了。

二是被淘汰了。比如,互联网企业、高科技企业,技术迭代快,对年轻人需求量大,对中年人不友好,35岁以上基本面临淘汰出局。很多人35岁的人,只能转行到传统行业。

三是辞职回家了。比如,大城市的年轻人,挣扎着做到三十岁,终于死心了,实在没有办法买房立足,很多人都回家乡谋职去了。还有很多女性,到了三十岁生育期,很多人追求性价比,预期挣几千元月薪这么累,还不如辞职回家生育呢。

总之,这个职场的生态越来越变化快,很多现象已经让人看不懂了。年轻浪潮的崛起与整个社会的老龄化,逐步形成结构性矛盾。有些行业,平均年龄逐步增大;有些行业,平均年龄在逐步减少。80后也好,70后也好,都在感受着中年危机,但是他们为了扛起家庭的重任,依然活跃在各行各业,负重前行,不曾逃离职场。

最近发现职场中80后越来越少,基本都是90后了,80后都去哪了?

这类问题我也曾好奇和苦恼过,当时见到的都是80后,我就想:70后都去哪了?10年时间过去了,现在去合作的公司或去朋友的公司,一问,多数都是90后,连80后都不知道藏到哪去了。

应该这么解释吧,一个公司肯定是普通员工比领导多,而老板只有少数几个或一个,而普通员工的年龄一般都在20-30岁之间。也就是说,10年前普通员工以80后为主,我们吹捧着80后,是因为他们刚入道呢,给他们一些夸奖和表扬,他们也就在普通岗位上很有憧憬,想象着美好的未来。

到最近三五年了,90后是20-30岁的年龄,自然我们能见到的工作人员就都以90后为主了。那么大量没有上升到领导岗位的80后,70后又去哪了呢,这些人也没有退休呀。

以我自己的例子,就是做一家小公司了,游离在正式工作之外。我身边的朋友,要么有比较稳定的高管岗位,要么自己创业,要么有不错的爱好,用自己的兴趣支撑着自己的生活。一年做少数几个项目,或者做顾问像插件式提供些服务。

有的时候,自己会突然感慨:原来生活是如此多元呀,原来朝九晚五,下午三点多,上午10点多都在办公室呢,或者开会,或者面见客户,但自己年纪大些的时候,才发现周围好多同类人并没有在办公室呀。原来,那些时段也可以做其他事,也可以不挤地铁,不挤公交车呢。

最近发现职场中80后越来越少,基本都是90后了,80后都去哪了?

其他企业不了解,单说互联网企业,80后就跟濒临绝种的生物一样,随口一问,基本上都是90后,当中来个80后大家都跟看怪物一样。

单说我所在的公司,还算是国内一线互联网那公司。除了一些高层领导是70后80后,基本上一线员工都是90后。

01 80后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

有的80后混的如鱼得水,已经步入管理者行列,只要自己够用心,基本上很难被辞退。

可有的80后混的惨不忍睹,30多岁的人了还在一线工作,到了35岁怎么办?

每天看那么多自媒体都在讲中年危机如何如何,导致自己每天也是在焦虑中渡过。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加班不敢谈加班费,这些对于混的不好的80后来说,基本上都是家常便饭。

往往混的不好的80后比例远远超过了已经步入管理层的80后,可想而知,这群80后每天过的是啥日子。

02 创业,永远说比做要难

都说混的不好80后都去创业了,我相信有这种可能性,但从创业高失败率来讲,这些人失败之后又去干了什么呢?

只能重新回到职场!至于能不能回去,就得看他自己的能力了!

在如此高风险的环境下,我不太建议大家去创业,片片都是红海,凭啥你就能创业成功呢?

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80后,很少有人能够承担得起这样的风险。

03 创业失败的80后很少有人还能适应职场

既然选择创业,那么多半是喜欢自由,不愿意被束缚的人。

创业失败后重新回到职场,很难再融入到职场规则中,即便碍于生活压力,勉强接受职场规则,但那也只是一时而已。

像我这样,作为一个30岁的80后,越来越厌倦了职场,讨厌职场的规则,崇尚自由,但是又深知创业高风险,所以也就一边忍耐工作,一边在为实现财务自由而努力!

欢迎关注【职场万事屋银桑】,每天分享职场干货!

最近发现职场中80后越来越少,基本都是90后了,80后都去哪了?

几年前小编刚工作那会儿,公司里有一名男同事,八零后。

平时生活特别简朴,在公司食堂从来只吃最便宜的菜,冬天的大衣两三年都没换过,一年四季永远都是一身黑,没有车,也不娱乐,不抽烟不喝酒,上班就工作,下班就宅在家里。

同事们问他为什么过的这么清贫克制,他的回答很简单:

“我要买房。”

同事说:

“可是你已经有一套房了呀。”

他接着回答:

“那不够的,我还要再买。

而且我要趁年轻早点把贷款还清,以后压力就小了。

就算不买房,也不能乱花钱,多存点钱没坏处。”

因为他买房的执念,我们背地里都叫他“房哥”。

更有女同事,轻蔑地称他为“守财奴”。

几年前,许多跟他同龄的八零后同事都不认同他的生活观念,二十几岁大小伙子,整天活得死气沉沉,什么都不买,一点娱乐也没有,这样的人生,有意思吗?

就算你买房子,房子多,那又如何?大好的青春年华,就在抠抠搜搜的预算里度过,值得吗?

人生只有一次,为什么不潇洒轻松的活着呢?

后来房哥从那家公司离职了,几年来,断断续续听到关于他的消息,都是“又买了一套房,又还清了贷款”等等。

房哥是1981年生人,马上奔四十岁了。

他现在有三套房子,一套自住,两套出租,还有一些理财收入。

这样下来,“房租+被动收入”加起来,总和有接近一万元。

四十岁的他,已经不需要再去公司工作,现在他从事一些自由设计方面的工作,依旧单身,生活自得其乐。

回到题主的问题:

公司里都是九零后,那么八零后们都哪里去了?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事实:

不管在什么领域,二八定律永远坚挺,精英到哪儿都是少数。

在公司打工的每个人,愿望都是升职加薪,但绝大多数人,工作五年、十年,年龄一大把了,都还是普通员工。

一个公司里,假如十个人里,只有一个人能够从普通员工升职为领导,那么另外九个人,就都成了年龄的炮灰。

超过了三十五岁,没有成功升职加薪的员工,他们将会渐渐为现代职场所不容,渐渐地开始找不到工作,哪怕降低薪资待遇的要求,也不会再有公司愿意收他了……很悲哀,但这是事实。

所以,体制外的八零后有这么几个动向:

一,少部分人,在公司里升到了管理层。

拿着不低于二十万的年薪,可以维持中产的生活,但仍然如履薄冰,害怕公司倒闭,不倒闭的也怕被裁员;

二,大部分人,一直在底层小职员层面徘徊。

在三十五岁之前,在一家公司做得不满意了,还可以跳槽,但三十五岁之后,他不敢跳槽了,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下家了。

然而现在的公司要么寿命太短,要么劳动合同都是短期的,一年到三年,公司如果从你身上看不到价值,没有义务给你养老。

所以最终还是会被迫离开公司,自谋生路。

那么第二种人,离开公司之后会去做什么呢?

如果手里有点积蓄,工作多年积累了一些人脉,可以自己去创业;

如果没有这个本事,男的可能会去开专车送外卖,女的就在家做微商,要么去超市商场从事服务业。

为什么要在本文开头说“房哥”的案例呢?

因为,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 看似过得清苦的“房哥”,他的策略,似乎才是正确的:

在年轻的时候,还能竞争的时候,多奋斗,多存钱,多买房;

等到四十多岁拼不过年轻人了,就换个赛道,从事自由职业,或者自己做点独立小生意,赚得几千元收入,悠然自得。

如果没什么大志向,就索性养老——至少,不需要像其他很多中年人一样,越活越累……

小伙伴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最近发现职场中80后越来越少,基本都是90后了,80后都去哪了?

作为一名HR,我想从人力资源流动的角度聊聊这个问题,正如题主所说,如今职场中80后越来越少,那么这群人不需要工作吗,他们去了哪里呢?

1、通过职位晋升,流动到公司的管理层

80后的职场人,他们的年龄大约在30到39岁,有7到16年的工作经验,通过这么长时间的经验经历,他们一部分人会通过公司的晋升机制及个人的努力,晋升到公司的管理层。

而90后的员工,大多数涉世未深,所以还处于公司的执行层。一个公司,当然是基层员工要多于管理层,所以你会觉着好像职场中都是90后了;

2、在职场中没有折腾出动静,辞职做小个体

80后正面临着“35岁危机”,他们是压力最大的一群人,上有老下有小,车贷房贷信用卡,处处都需要资金。

而如果80后的员工,还没有在职场上混到中层领导,那么他们的微薄的收入便很难支付一家人的开销,这个时候,很多人便会另谋出路,而不少80后选择的是辞职做生意。所以,我们发现80后的小老板层出不穷,活跃在各行各业,餐饮、美容、服饰等;

3、在职场中积累足够的资源,出来单干

张泉灵、马东、杨澜、樊登等,先后从央视辞职出来创业,且都在各自领域获得不菲的成绩。央视的工作都会有人辞职单干,所以,80后的职场人,出来单干的也不在少数。

但是创业有风险,你一定要有强大的心理准备,准备好吃苦,准备好失败。出来单干的这些80后职场人敢拼敢闯,往往都有自己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决心。

接下来,我试着总结一下,职场中的佼佼者出来单干易获成功的几个显著特征:

  • 第一,通过原来的平台积累了原始的人脉资本、经济资本,且了解这一行业的玩法更易成功;
  • 第二,他们本身就是佼佼者,有着很高的专业素质,有超强的抗打击力;
  • 第三,懂营销的人,创业更容易成功;
  • 第四,有明确的目标,和达成目标的决心;
  • 第五,不怕吃苦,反脆弱力强;
4、转战自由职位,开始玩起自媒体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上了自媒体的道路,一些大V的月收入吸引了不少80后纷纷加入自媒体行业的大军。

自由职业,看似轻松自由,但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这条路有多不好走。其实各行各业,很多时候,你只看到了表面光鲜亮丽,背后的辛苦与付出是你所看不到的。

5、很多80后女性开始回归家庭,相夫教子

年前,我的一位同事辞职了,原因是婆婆生病家里没人照顾孩子。

80后女性大多数都是左手拽着孩子,右手搀着父母,突然就成了他们两边的家长,这个时候,家庭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得牺牲收入低的一方的工作。

现在,90后是职场的中流砥柱,而00后也正慢慢进入职场,要不了几年,便会有00后的小伙伴提出类似的问题“职场中的90后都去哪里了?”

其实,不管最终选择了什么样的职业发展,但不变的是都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强大的内心。

最近发现职场中80后越来越少,基本都是90后了,80后都去哪了?

90后,最大的年龄层已经接近三十岁,而80后最大的年龄层也已经接近四十岁,最少的80后也已经三十岁了。由此可见,对于80后而言,平均年龄实际上已经步入中年的状态,而对于这部分群体而言,一部分是到了公司的中高层,成为了公司的核心话语权代表;另一部分则是选择了创业或积蓄了一笔资金做自己投资生意。当然,还有部分群体,既不是创业,也不是步入公司中高层,可能会选择继续深造或做自由职业的工作。其中,对于自由职业者而言,实际上在社会中已经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对于不少80后而言,通过多重兼职或自由职业的身份来实现收入来源,这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向之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