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造假但是能力强的人,该不该开除?
以前,学历造假的人多了,尤其是体制内,上一茬有点权势的“管理者,基本都搞学历造假,花公家的钱“买”个“真”文凭。很多穷困潦倒的学生或社会青年,为了求职,有花几百块钱在街边买个假文凭,当作敲门砖。
不信,你看看体制内某些(公务员、事业编、国企管理人员)的学历就知道了,有的是所谓的电大、DX、函授学历,有的是与知名大学联合办的“在职学历”(MBA/EMBA等等),更“可耻的”是小学毕业的管理层都能办出“博士后”。请问上一茬管理人员,那个年代流行应酬,他们哪里有时间投产学习,那些学历大多数都是“买”来的吧。
有关方面对学历造假、年龄造假、工龄造假多次进行检查。实事求是地讲,许多人的学历“证书”是真的,但“学识”是假的,并没有真正学到东西。就凭着一纸文凭提职加薪,请问是真本事吗?从这个角度来说,与其这么多人“学历”造假,不如相信真实能力。相对“学历造假、有真本事”的人来说,那些“学历证书是真的、但能力是假”的人,更可耻一些。
第一,学历造假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真证书、假学识”,就是上面讲的,上一茬管理人员搞的各种所谓的“文凭”。这一类属于盗取功名。一种是学历低的人,为了求职,没有办法,只能“买”一张假文凭,先解决“入门吃饭”的生存问题。这一类是生活所迫,没有这张“假文凭”,他们连“敲门”的机会都没有。
第二,处理方式与企业文化有关。从企业文化来说,认为人品大于能力的企业,可能会严肃处理造假行为,对造假行为保持“零容忍”态度。提倡这种企业文化,如果所有企业都能坚守这种企业文化,造假行为就会慢慢减少。就像广告词,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没有造假的利益空间,就没有造假行为了。
第三,如何辩证看待学历与能力的关系呢?这是社会逼着人们造假。大家嘴上都说“不唯文凭、不唯学历”,但那些知名公司哪个没有学历歧视,非985/211学历不招。让许多有本事有才华的学子入职无门。可是,这是一个两难问题,对招聘HR来说,我知道你有真才实学,真本事是靠实践检验的,没有实践我怎么检验?所以,我干脆只招高学历的,这是“防御性思维”,反正我招聘行为不会犯错。
第四,具体如何处置这类情况,我认为还是坚持“操作有情”的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比如,某公司在清查学历工作,发现了三个学历造假行为。一是质检部主管。
公司发现他的学历造假,作为质检部主管,主要职责就是品质保证,自己都造假,难以服众。同时,也发现此人有些工作造假行为,人品深受质疑。公司给予劝退。
二是销售冠军。
公司发现他的学历稍微造假,学历是真的,专业是假的。据他说,当时招聘广告上写着只招某些专业,为了入职,只能造假。经了解,此人表现不错,人品上也没有太大问题。公司给予撤销档案,重新修改学历信息。上司私下给予警示谈话,并没有声张,保留此人的体面。此人发愤图强,最后提升为销售部副经理。
三是技术主管。
在检查学历之前,私下向上司检讨,主动坦诚自己的学历是大专,为了求职买了一张本科。经了解,此人表现良好,入职之后,兢兢业业,技术水平提升很快,远远超过了本科、研究生的水平,得到大家的公认。生活所迫,可以理解。公司没有声张,私下找他进行批评,责令他撤回假文凭,放入真文凭。继续发挥专业技术的优势,努力干好工作。此人,后来成为技术专家,后来他自己也大大方方介绍自己,我就是大专生,只要努力工作,照样能取得良好业绩,激励了一批普通职员努力上进。
学历造假但是能力强的人,该不该开除?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再有能力的人,也不能偷机取巧进行学历造假。所谓的能力,无非是小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必须除名,让他付出代价,惩一警百,以儆效尤。
当今之社会,乱云飞渡,造假成风,从最开始的商品造假发展到整个社会处处无假不在,这种现象从产生到泛滥成灾,如同痼疾一样,不从根本上进行刮骨疗毒,重下猛药就不能根除。
学历造假的违害决不被能低估,它的影响涉及到方方面面。尽管学历造假者的目的各不相同,但其最大的伤害就是有失公平。
老实人热桌子冷板凳,从萌童入学到博士后毕业,花费二十多年时间。美好青春全部投入到学业上面,而所谓的有能力的学历造假者,几个小时就完成了老实人穷其半生所走过的历程。
综上所述,为了公平,为了还社会一个风清气正的优美环境,对一切造假行为进行坚决打击,毫不姑息。(2019/06/07)
学历造假但是能力强的人,该不该开除?
那阵儿全国没联网时学历造假的很多,办假证的广告喷在墙上随处可见,现在还造假学历一查就可以查出来。
现在某些招工单位都看中学历,对于工作能力另说。
学历固然重要但有学历不代表有能力,一些顶级大佬也都没什么高学历也都震惊了世界。
造假是非常可恨的,他也是受招工单位没学历的真制约才"被迫"造假,他的本意不是害人,因为他不想失去这份工作。
他和卖假货的有明显的本质区别,卖假货的是害人。
学历造假但是能力强的人,该不该开除?
说一个我们行业的事情吧。
我上上家公司一位同事,九年的老程序员了。
他刚入行的时候,程序员这一行竞争还不算特别激烈,但工作岗位也没有很多。
那时候社会上这方面的培训班很少,我记得2010年前后,好像学外语的培训比较多吧?编程技术还没现在这么热。
同事大学就是计算机专业的,虽然主要学习的并不是软件而是硬件,但因为他本人对软件感兴趣,在大学阶段就自己做过好几个网页程序,前端后端都会一些,毕业之后,也打算找一份软件开发的工作。
他因为一些原因错过了校招,所以只能自己投简历找工作。
但很快他就发现:
自己投出去的简历,几乎没有人回应,偶尔打电话叫他去面试的,到了之后才发现是培训学校喊他“先培训再入职”的。
然后他就很不服气啊,说我明明有真才实学的,我会编程会开发,而且我还有作品,凭什么我就是找不到工作呢?
当时和他一起找工作的两个好基友,都渐渐顶不住找工作的压力,先后进了培训学校,糊弄了大半年,“包装”了一下简历,顺利地找到了程序员的工作,月薪大概都在四千左右。
而他呢,找工作找了好几个月,大部分公司都以他没有工作经验而婉拒了。
最终他找了一家很小很小的小公司,做前端开发,月薪一千八,就这样人家老板还觉得自己吃亏,说他是新人,公司还得反过来培训他,完全是看在他有几个作品的份儿上才收留了他……
那阵子,他过得好苦。就算是2011年的杭州,一千八的收入也真的好难支撑,光是房租就得七八百,一个大小伙子每天就是一盒米饭+一盒土豆丝,分成三顿吃,每天吃饭成本不能超过十块,否则就支撑不到下个月发工资。
但就算是这样,他也不愿意像他那两个同学一样,上了半年培训班就谎称自己有两年工作经验。
这并不是说他就有多么高尚,用他的话说:“这就是我的精神洁癖,我不允许自己那么做。”
现在好歹是熬出来了,后来自己拼命提升能力,去了大厂待了几年,出来之后身价倍增。
职场就是这样,你只要有一个大厂光环,这个光环给你带来的老本至少可以吃十年。
在我们互联网行业,新人想找一份程序员的工作,很多在简历上都要动动手脚,其实就是造假,但很多人更愿意称其为“包装”。在应聘的公司没有发现造假的时候,只有你知道,还有,天知道。
作为业内人,我承认, 简历造假的确是一个找到工作的捷径。
但捷径不代表就是正确的,造假仍然是可耻的,如果德不配位终究会被戳穿,被辞退,也许你可以凭借造假而成功入职一家公司,但如果没有匹配的能力,可能连试用期都熬不过去。
当你走投无路万般无奈的时候,你可以当做是一个能暂且找到工作的手段,但请不要将造假认为是理所应当。
学历造假但是能力强的人,该不该开除?
学历造假但能力强的人更应该开除,因为立足职场,人品是第一位,一个能力强,但人品不靠谱的人,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1.学历造假,说明这个人三观不正学历造假,说明这个人三观不正,潜意识觉得这种事没有什么不妥,可以为了一己之利欺骗他人,这对于企业来说,不是一个危险因子吗?
现如今,学历虽然很重要,但不代表说学历就能决定自己的未来,实事求是,锻炼自己的能力,照样可以得到重用。
我认识一个朋友在读书会工作,听合伙人说这个同事很厉害,不仅销售额总是稳坐前三,而且淘宝也干得666,还会PS,搞小程序等等,堪称万能。
这么厉害的一个人,你猜他的学历多高?仅有初中文化,但很多技能都是自学的,因此,为什么一定要造假学历呢?只要你能力强,照样可以被人高看一眼,学历不高不仅不会成为你的污点,反而还会给你增加不一样的魅力。
2.学历造假,影响公司的声誉作为一个能力强但学历造假的人,对公司的影响往往更大,而且是负面影响,试想,要是他身居高位,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和门面,可是哪天撞上熟人,或者因为网络的关系被揭穿老底。
这样一来,不也给公司的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吗?试想,偌大一个公司,居然用这样的员工,会让人怎么猜想领导,是用人不明?还是默认这样的行为,免不得让人怀疑公司的诚信和声誉,以后大家怎么敢跟你合作呢?
大家还记得翟天临事件把,就因为他一个人的学术造假,导致跟他有关的导师和学校都遭到了质疑,所以对造假这种事一定要严格把关。
3.与其在学历上造假,不如提升自我学历造假不是一件小事,不仅影响自己的诚信指数,还会影响到你从事的公司和你的导师甚至学校,所以不要抱着侥幸心理。
要知道,就现在的社会,只要有人要查你,没有什么是藏得住的,与其遮遮掩掩过日子,不如清清白白做人。
如果你没有高学历也不要紧,现在的社会并不是以学历论英雄,而是看个人能力。
苏乐也不是什么高学历人士,当初读了一个二流学校,还读了一个坑爹专业,但我还是过得好好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内容创业的一员,一点也不输给高学历的上班族,而我也不忌讳承认自己是非高学历人士。
人有不足不要紧,最怕你没有优点与之抗衡,所以提升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短板,方为正途。
学历造假但是能力强的人,该不该开除?
造假是品德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