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退职工会不会被取消正式退休的资格?

内退政策是有关部门的正式政策,是有政策依据的,内退一般不会影响正式退休。再说了,什么是内退?就是内部提前“退休”,办理退休是“外部”行为。企业内部行为,不会影响外部行为。

内退,就是正式退休前的过渡政策,不是“退休”,而是回家等着正式退休。如果内退政策影响正式退休,那么这个内退政策能搞下去吗?这个内退政策就失去了存在意义。

内退,当然会影响正式退休待遇了。

一是,如果内退期间,单位全额缴纳社保,比如,按照过去的缴纳基数为你交社保,那么,你等到正式退休的时候,退养金和那些在职人员退休是一样的。

二是,如果内退期间,你只享受内退工资,一般都低于在职工资,所以,社保缴纳基数就会降低,有的企业甚至会按当地最低社保标准缴至法定退休年龄,等你真正退休之后,社会统筹那部分就会比在职退休的少,退休金会少。

三是,如果你内退之间,单位不给交社保,你又不自己买社保,那么,内退期间,你就没有社保,也没有工龄。如果你交社保不足15年,是没有资格享受退休金的。内退之后,最好要求单位按照在职工资标准缴纳社保,这样等到真退休的时候,退休金上不会吃亏。如果单位不给你续交社保,那么你一定要自己缴社保,让社保缴足15年,等你正视退休的时候,才能享受正式退休的待遇。

内退职工会不会被取消正式退休的资格?

内退职工会不会被取消正式退休的资格,当然不会。只要在职时,按照社保法的规定缴纳了养老保险,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就会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和其他职工一样,正常办理退休。

第一,什么叫“内退”?

内退,实际上国有企业特有的一种人员安置的政策,也算是一种无奈之举。很多到了40多岁的女职工,到了50多岁的男职工,他们都属于企业的老职工,都和企业签订的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用人单位工作满十五年,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人员,用人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但是这部分人员,由于还没有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又无法办理正常的退休。用人单位为了减人增效,对于安排这部分职工的工作比较困难,于是就出台一项自己的规定,叫着“内部修养”,就是回家待岗休息,原由单位继续为你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每月发给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标准的生活费。由于这是用人单位内部减员增效的一种方式,不属于正式退休,所以不影响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正式办理退休。

第二,内退职工仍然和企业保留了劳动关系,本质上还属于单位职工。

内退职工和单位其他职工其实是一样的,都属于单位的在岗职工,其主要的差别就是没有工作岗位,平时不到单位上班,可以出去自己找一份另外的工作,单位一般不会管。但是现在很多单位要求内退职工每月至少到单位进行一次人脸识别打卡,相当于每月到单位报到一次,便于用人单位及时了解内退职工的基本情况,属于党员的,由于党组织关系还在本单位,所以每月仍然要回单位参加主题党日、支部大会等党组织活动。

第三,内退职工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由单位协助办理正式退休。

内退职工,不管是否在外兼职或是找到别的工作,只要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用人单位都要按时通知其办理退休手续,或是本人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也要主动到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协助办理退休手续。由于现在办理退休手续,实行的是分级办理,统一审批的原则,即灵活就业人员办理退休一般是在街道或是乡镇的社保所申请办理,然后由县级人社部门审批;单位在岗职工办理退休,一般是直接到县级社保部门统一办理,由县级人社部门审批。所以作为单位职工办理退休,基本上都是由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来办理,个人只需要提交相关的资料。

综上所述,由于内退是单位的内部规定,是属于单位调剂劳动力和职工岗位的一种形式,管辖的依据是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而办理退休,是国家政策的规定,是由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来进行管辖。内退职工只要达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养老保险达到规定的缴费年限,就可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来办理正式退休,其身份由单位内退职工变成了退休人员。

内退职工会不会被取消正式退休的资格?

不会的。

国务院发布的《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国务院令第111号)中明确规定,职工距退休年龄不到五年的,经本人申请,企业领导批准,可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期间,由企业发给生活费。巳经实行退休费用统筹的地方,企业和退出工作岗位休养的职工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期间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时,按照规定办理退休手续。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期间视为工龄,与其以前的工龄合并计算。

由此可见,内迟职工不会被取消职工正式退休的资格,只要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期间养老保险缴费缴足了15年以上,又达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一定可以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的。

内退职工会不会被取消正式退休的资格?

内退职工是不会被取消正式退休资格的。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关于“内退”的一些内容。

一、什么是内退?

在词条上,关于“内退”的解释,就是在企业内部退出岗位休养。

在我国的劳动法中,对于“内退”,并没有相关规定和要求。一般情况下,都是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达成共识,也就是说,纯属于企业内部行为,前提是双方自愿,在这个基础上,劳动部门基本上是不会出手干涉的。

二、内退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上面也提到了,内退是企业的一种自主行为,因此法律并没有关于内退的具体规定。

虽然说国务院1993年《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国发[1993]111号令)》第九条有这样的规定:“职工距退休年龄不到五年的,经本人申请,企业领导批准,可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

但是在一般企业中,并没有完全按照国家的这个要求来执行。

如果单位有内退政策,哪种情况可以内退,哪种情况不能内退,在政策里会有明确规定,会参照国家法律法规,但不会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来执行。

比如我们单位就曾出台过内退政策,第一次是单位发放当地最低工资作为生活费,五险一金单位部分由单位承担,个人部分由个人承担;第二是单位不再发放生活费,五险一金全部由个人承担。再然后,就取消了内退政策。

在富余职工问题的处理上,企业是有自主权的,是根据企业发展的现状而制定的相关内退政策。但前提还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三、什么样的单位才有内退政策?

可以肯定的说,有九成的内退人员,是在国有企业和央企中产生的,私企和外企,遇到需要减员增效的情况,就直接和员工解除劳动合同,让你拿补偿走人了,不像国企和央企,生老病死,由单位负责到底了。

很多国企的职工都盼着单位的内退政策,虽然拿不到满额的工资,但单位还能给点生活费,甚至还管着你的五险一金,内退的职工,要么提前回家享受生活,要么在外面再做一份工作,挣个双份工资,总比耗着要强得多。

很多人都想享受单位的内退政策,但单位就是不出台,没办法,只有熬着等退休。所以说,有内退政策的单位,还算是有良心的好单位。

四、内退的人员怎么办理退休手续?

内退的人员,并未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还是属于单位的人员。

只要你的年龄符合退休的要求,各种社会保险交纳了足额的年限,到退休的时候,按照档案年龄,提前一个月通知单位的人力资源部,他们就负责为你办理退休手续了。

内退人员能否正常退休,主要看两方面,一是看年龄是否到达退休年龄,二是看自己的养老、医保等各项保险是否交纳了足额年限。如果符合这两个条件,就能够正常退休了,不存在取消正式退休资格的说法。

内退职工会不会被取消正式退休的资格?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这个问题肯定是不会发生的。为什么内退是企业单位内部决定的,他是没有受到社会保险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约束,也就是说你所在的工作单位愿意给自己的职工内退,那么是工作单位所决定的,并且工作单位要承担员工个人的社保待遇以及相应的一个生活费的一个待遇。所以说内退职工名义上还是属于企业的在职职工。

那么当这个内退职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之后,就应该依法为其办理相应的退休,享受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待遇,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停止发放内退的一个待遇了,因为已经享受到社保待遇,而且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之后这个劳动合同是自动解除的,所以说作为企业单位也没有责任和义务继续发放内退待遇了。

但是绝对不会像楼主说的一样,自己是内退职工就会取消这个退休待遇,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只要是你正常参保的基本养老保险,并且在退休之前累计缴费年限达到15周年,而且自己具备法定退休年龄,那么就可以正常的办理退休,即使你所在的工作单位不给你办理退休,那么你个人也是可以去办理退休的。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内退职工会不会被取消正式退休的资格?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内退职工会不会被取消正式的退休资格?我们说这个问题是不冲突的,是不会取消正式的退休资格的,为什么?你作为内退职工来讲,其实你享受到的不是社保的待遇,而是公司给你提供的相应的一个待遇,因为你是内部退休,内部退休是由所在的工作单位来决定的。

在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之前的这段时间之内,作为你的原工作单位来讲,都有责任和义务继续为你承担相应社保的交费,并且要给你发放一定的生活费用,即便是你内退之后不再出去工作,那么利用这笔生活费也是可以熬到自己正常退休。

那么到达自己退休了,这个时候就应该由原工作单位来给你正常的办理退休享受这个社保的退休金待遇,这个时候就不应该再享受到企业单位的内退生活费了,相反企业单位给你正常办理完成,退休之后那么相应的社保待遇也是不会给你再承担了,所以说正常的退休是不会受到影响。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