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收入多少能达到小康水平?
首先批评最近流行的砖家报告:2018年小康标准是家庭年入60万到80万。这是什么砖家?小康水平,就像幸福指数,一定是一个相对值,而不是绝对值。要按照这个标准,中国有十多亿人没脸活了?年入35万到60万都成了贫穷家庭,看这回答的人一半要上天台了吧?砖家可以睁眼说瞎话,咱们平头百姓可要实事求是。
第一,小康水平应该用相对概念。如果用绝对值,也应该用消费比例来衡量。比如,北京年入60万,40万都要还房贷,10万要上民办小学,只剩下10万生活,这家的消费比只有20%。你说他家能小康吗?一个北京土著,拆迁得来三套房,月薪只有5000元,他活得绝对比上一家滋润。小康水平,一定要看地区看消费比例。在农村,年入10万元,就是活得美美哒了,因为他的消费比可以达到80%,也就是说有80%的收入可以消费,旅游看电影等等。如果年入10万,一分钱不敢花,你说他小康,他自己都不信。
第二,小康感受,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变动。我举两个例子吧:我原来在山东某市工作,月薪不到5000元,但有房有车,单位福利较好,刚性支出很好,幸福感比较强,白天上班,也轻松清闲,晚上朋友们吃吃喝喝,周末相约自驾游。后来跳槽到了北京,工资翻了好几番,但房贷三十年每月大几千,生活成本抬高几倍。以前没有压力,现在压力倍增,不进则退的危机很强烈,不进步就是倒退,因为想超越你淘汰你取代你的人乌央乌央的。收入高了,但是消费比变了。以前5000元都可以消费,没有后顾之忧;现在即使5万还是不敢消费,因为你要买房、你要投资教育,这些刚性支出都是巨额的,所剩余的文化旅游等消费比反而不高。
第三,小康指标还要与幸福感挂钩。小康小康,生活康美,身心安康。我在北京观察到,人们收入不低,但各个焦虑,心态不平和,生活不从容,人心浮躁,攀比心态严重。我的一个同事,两口子收入很高,家庭年入200万了,还在焦虑,天天抱怨,一点也不开心,从来没有见过他请客。他不开心的源泉是与上流社会攀比,而不是不上不足比下有余,只比高的不比低的,因为他们不屑与比他们差的比。他看见同学住别墅了,天天郁闷,感叹生活没有滋味。小康水平,首先要体现到心态的富足感和满足感上,其次要保持从容淡定的态度,再次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轻松心态,否则,心理永远也小康不了。看看这些幸福感比较好的城市吧,有点钱,有点闲,才是小康状态。
家庭收入多少能达到小康水平?
人均年毛收入1万呢,还是卖劳力挣来的。
家庭收入多少能达到小康水平?
对不起,我家连最困难家庭的收入都没达到,给国家脱贫办拉后腿了,对不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