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员工不辞职就开始找下家的问题?

不辞职就找下家,属于缺乏职业精神的表现吗?

从老板角度看,这种员工“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忠诚不厚道,缺乏职业精神;从员工角度看,这是“骑驴找马”稳妥保险的行为,人之常情,正常动作;从宏观层面,以前,国家统计辞职人数叫做人才流失率,现在,叫做人才流动。流失与流动,一个字的变动,说明对跳槽的态度已经比较客观,不存在什么职业道德的问题,就是职场一件正常事儿,请不要上纲上线,把跳槽员工绑架到道德高地去评判,如果非要评判,企业留不住员工,说明企业无能,说明企业薪酬不到位,也说明企业对不起员工。

第一,找好下家再办理辞职手续,这是职场正常行为,也是人性正常心理。据统计,除了裁员等非正常离职外,主动辞职人员中,找好东家再走人的占90%以上,裸辞的不到10%。裸辞的沉没成本比较高,比如,裸辞之后再找工作,短则三个月,长则几年,这段空窗期里没有工资收入,直接经济损失几万甚至几十万。找不到工作,导致焦虑,情绪急躁,病急乱投医,可能会降价以求,入职不理想的工作,与以前对比损失更大。

第二,职业精神,主要包括做事专业、爱岗敬业、遵守规则、保守商密、不做有损企业的事情,并不包括跳槽。所谓跳槽就是背叛企业,就是不忠诚不厚道,那是老板一方强加给员工的,这种想法根本不成立。反推一下,员工为何要辞职?除了搬家等客观原因外,主观原因都是钱没给到位、心里受委屈了。根本原因还是企业对员工缺乏职业精神吧。所以,有位企业家说,企业与员工之间应该互为契约精神,员工好好工作,企业给予合理报酬,如果一方做不到,两方可以一拍两散,这才是平等、对等的契约精神,而不是老板单方面要求员工讲爱岗敬业,你把工资压低,还让员工讲奉献,你把员工当傻子不骂你,但你良心坏坏的不能不骂你。

第三,如何看待这种普遍现象呢?一是企业方要摆平心态,人才流动是正常现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才流动促进人才智力充分涌流,就像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样。国家层面已经正确认识人才流动了,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对社会有利的合理行为。认为跳槽就是不忠诚的观念,来自于二十年前的“单位文化”,一个人有一个单位,单位负责你的住房生育、生老病死,好像是家里人一样,你跳槽就是背叛。现在是市场经济,人才也是一种市场资源,你不珍惜,凭什么不让人家走。二是要留住核心人才,企业要用心思,这是企业家老板的首要任务,就是选人、留人、用人,甚至还要加上育人。好的企业家老板都要善于用“事业、待遇、感情”三留人,留不住人才,首先反思自己的问题,在尊重人才、用好人才、培养人才、发展人才以及人才待遇上,是不是做得不到位,是不是低于市场价格,是不是让员工心受委屈?

如何看待员工不辞职就开始找下家的问题?

员工没辞职就开始找下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骑驴找马”,我觉得这没什么不正常的,也没必要上纲上线,缺乏职业精神之类的帽子,还是不要扣的好!

职业精神是什么?一般就是爱岗敬业,遵守制度,保守秘密,但这是有前提的。企业尊重员工,员工才有可能尊重自己的职业。尊重包括物质上的,比如工资待遇,也含有精神上的,比如给员工平等和尊严。既然员工决定辞职,肯定是在尊重和信任上出现了问题。正如马云所说:“员工为什么辞职,原因只有两个,一是待遇没给够,二是受委屈了。”无论是待遇太低还是委屈太大,本质上都是企业没有给员工应有的尊重。

员工骑驴找马,并没有违反公司的制度。任何一个公司,任何制度也没有这方面的规定。首先,这在法理层面是合规的。第二,做任何事都要未雨绸缪。也就说,没下雨的时候,先把屋顶修理好。员工需要养家糊口,没有任何人希望辞职之后会出现几个月的空窗期,都想在新旧工作之间实现无缝隙对接。这在情理方面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认为,只要员工辞职的时候,没有拷贝公司的资料,出卖公司的利益,破坏公司的声誉,其职业精神还是可以接受的。至于一边上班一边寻找下家,这都是小节问题,没必要小题大做,更不要上纲上线。如果这都可以称之为职业精神有问题,那么这个社会还有好人吗?

真正优秀的企业,不会把员工辞职前寻找下家上升到职业素养的高度!那是对职业精神的曲解,也是对企业格局的嘲弄。任何企业,人才流动都是正常的,水流不腐,户枢不蠹,因为流动,企业才能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聪明的企业,都是关注那些非正常的人才流动,比如离职率太高,或者是核心人才去职等等。纠结于员工骑驴找马,甚至扣上缺乏职业精神的帽子,就有点洗脑的味道了,这样的公司文化,恰恰是员工最反感的!聪明的做法是,给员工最大的尊重,让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安全感,责任感,员工还会身在曹营心在汉吗?

👉国企混过,私企拼过,每天掰开揉碎了聊聊职场和管理那点事,如果感觉有益,不妨点击右上角【关注】一下,再顺便点个赞!谢谢呦🙏

如何看待员工不辞职就开始找下家的问题?

从职业规划师的角度讲:我赞成不辞职找下下家。

既然已经决定辞职,我们找工作就不能将就,不能马虎,就得认真对待,那是你对未来的自己负责,话说一份工作做到极致没有个十年八年也不行的,所以我建议辞职慎重的同时找工作更要慎重,找一份适合自己的爱好兴趣、能力匹配的、薪资待遇都理想的工作的周期可能会很长,短则十天半月,多则半年一年都有。

那么在寻找工作这段时间裸辞了,而且找工作时间又长,你会陷入对自我不断的否定状态中去,认为自己可能一无事处、迷茫、焦虑、不自信。很多的人都问我,找工作怎么能尽快找到?有什么途径?一天四处奔波毫无头绪,身心疲惫。

如果家庭生活压力较大,辞职期间生活费怎么办?房货怎么办?孩子学费怎么办?不要让自己生活隐入困境。

建议找工作期间,认真寻找相关行业信息、岗位信息、岗位职责、薪资待遇,做好信息调研。同进也要自我探索,重新给自己定位。相信通过努力,未来只定会回报给你一个完美的自己。

从个人来身来说:按自己意愿就行

这个问题如果放在我的身上,我辞职的机率能高达90%。原因如下:

我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失业保险和这些年的资本积累能支撑我一年的生活费用。而且家里孩子处于人生转变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努力陪孩子成长。我在单位多年,对单位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工作也会做到尽善尽美,站好最后一班岗,这也是身为HR的责任与义务。这么多年,一直身处职场,感觉身心疲惫,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最想去的西藏,一直没有时间成行。也可以赏赏花,看看景,也可以走入有故事、有历史感的城市体验一下别人的生活。生活一直都是在路上,不只是职场之路还有生活之路。

从单位来说,不希望员工骑驴找马

从单位的角度来说,员工内心一旦有离职的想法,就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找工作,会请假面试,会影响到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对工作不用心,而且在同事间也会传播一些负能量的信息,造成周围人心浮动,甚至影响到整个小团队的稳定性。同时,企业也希望员工工作有始有终,站好最后一班岗。这也是职业道理的问题。

离职有风险,找工作慎重,祝朋友们职场路畅通无阻。

企业资深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生涯规划师,欢迎关注和交流。

如何看待员工不辞职就开始找下家的问题?

骑驴找马,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这样做缺乏职业精神吗?当然不是。这不是一个职业道德问题,而是选择策略问题。对于准备跳槽的员工来说,兢兢业业工作到最后一天,认认真真、顺顺当当的交接完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这就是有职业精神。对于那种说辞职就撂挑子,不交接,不过问,不付出的人,才叫没有职业精神,不能把二者同日而语。不辞职就开始找下家,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尤其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来说,都是有经济压力的。倘使你辞职了,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怎么办?这就意味着断绝了经济来源,啃老本肯定不是长久之计。你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一家老小考虑。正因为如此,某些老板吃准了这一点,经常性的大骂这类员工,知道他们不会轻易辞职,反而对一有不爽说走就走的90后和颜悦色,真是条令人唾弃的变色龙。但职场生态就是这样,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之所以不辞职就开始找下家,还是有诸多好处的。其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你辞职了去找工作,就意味着有点孤注一掷的味道,在心理上的影响更明显,会导致你找工作的心态发生微妙的变化,时间一长,一旦找不到合适的下家,就会有点迫不及待或者饥不择食的感觉。而这,也正暴露了你的职业生涯缺少规划,你已经没有多少选择别人的权利,这是最令人担忧的地方。

其二、讨价还价的筹码更多一些。

在职去找工作与辞职去找工作的区别在于——在职的时候很多时间不太方便,有的面试需要请假。除去这一点不便外,好处还是多于负面影响的,至少,你有更多职业选择的机会和权利。当你在职去应聘时,明显筹码更多一些,如果你真的表现出应有的价值,用人单位会更在乎你的想法,你也能为自己尽量谈个好价钱。反之,辞职了去找下家,除非你是个行业内都想要的稀缺人才——而这种人才理论上来说,平时就少不了猎头的滋扰,根本不缺工作,辞职不辞职都有很多橄榄枝伸过来。所以,对员工来说,最实际最优的一种策略就是骑驴找马,多多理解就好,没什么好奇怪的。答主简介:喻派良言,经管作家,职场导师,企业管理顾问,智联招聘HR公会、linkdin(领英)、《CHO首席人才官》(杂志书)、三茅人力资源网、第一资源等多家媒体专栏作者,文章曾被300多家公众号转载,曾在传统报刊媒体上发表文章数十篇(知网可查),出版有《绩效管理顶层设计》、《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等书。

如何看待员工不辞职就开始找下家的问题?

没有做猎头之前,我也会有这种思想,觉得不辞职就找下家,属于缺乏职业精神的表现。但做了猎头后才知道,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

首先,一般中高层的岗位从面试到入职,周期会比较长,如果辞职后再找工作可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上班,自己也会比较焦虑。

其次,离职就代表着社保的中断,这会关系到一系列的权益,像在上海,社保必须不间断交满五年才能在上海买房。如果不在职的时候找好下家,很难保证社保不中断。

再者,在职的时候找下家会比较客观,不会那么着急盲目。只有好的公司,好的平台才会有足够的吸引力让你辞职。所以也能找到比较靠谱的工作。

最后,在职的时候找下家,在谈薪的时候也会比较有筹码,能找到薪资比较满意的工作

要提醒的是,在职的时候找下家也不能耽误现有的工作哦,不然就真的是得不偿失,也是缺乏职业精神了。

如果有职场问题,求职问题,可以私信,评论,关注哦!

如何看待员工不辞职就开始找下家的问题?

员工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才会先行辞职再找下家,而绝大多数情况下,员工都是在“在职”的情况下寻找下家。这种情况和缺乏职业精神没有丝毫干系,正如企业辞退一个员工,一定不会等到员工找到下家再辞退一样,然后说这家企业缺乏企业精神。这些关系都是对等的。一个员工有没有职业精神,完全看他在岗位上的业绩表现和工作状态。职业精神最终的目的是要员工创造价值。员工在职期间寻找下家:

一、不违反国家相关的劳动法法规。

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任何条款对员工“骑驴找马”有任何约束性条款。员工无论是边工作便找下家,还是离职后再找下家,只要能够提前30天通过公司的正式程序提出辞职即可。反过来说,无论员工是提前找下家还是离职后找下家,没有经过公司的辞职程序办理离职手续,说走就走,没有按照劳动相关的法律法规辞职,倒是确实可以给一个“缺乏职业精神”的定论。

二、降低自己的风险。

员工在不辞职的状态下,寻找下家,完全是为了降低自己生活的风险,这是人的天性,也是“趋利避害”使然。员工辞职后,再去寻找下家,等于在冒着“收入断档”的风险找工作。一是因为寻找下家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究竟什么时候能够找到下家,都是未知数,甚至可能半年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都会出于失业状态,让自己的生活没有了着落,断了自己未来的路。所以,很少有员工去冒这样的风险。

员工这样规避风险的情况,正如企业不会等到员工找到工作再辞退员工从而加大企业的成本的道理是一样的。这种情况是对等的。所以,也谈不上所谓的“缺乏职业精神”。

下列情况或许可以谈得上“缺乏职业精神”:

一、如果员工在上班时间内、工作时间内,利用工作时间寻找下家,结论就会有所变化。员工是不应该在应该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时间内寻找下家的。这样做,就会涉及员工“缺乏职业精神”,因为企业对员工的工作时间是支付报酬的,而员工拿着企业支付的劳动报酬的时间做其他与本职工作不相关的事情,自然涉及“缺乏职业精神”。没有哪个企业愿意让员工在获得报酬的时间内做与劳动付出不相关的事情。所以,员工在不辞职的情况下寻找下家,不应该占用劳动时间,而应该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

二、另外,“寻找下家”不应该影响在职期间正常的工作状态。如果一个员工决定辞职并同时寻找下家时,抱着“得过且过”、“工作懈怠”、“办事拖延”、“停止价值产出”的心态工作,则有“缺乏职业精神”的嫌疑。毕竟,企业并未在工资支付上打折扣,所以正在寻找下家的员工也应该一如既往保持良好、端正的工作状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