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俗话说“太用力的人走不远”?

讲讲自己的惨痛教训吧。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大企业工作,一头扎进工作里,加班加点是常态,通宵达旦也是家常便饭,一心一意地投入工作。用力过猛,工作水平也提高挺快的,但这种所谓的机关工作水平,现在看来有什么意义呢?

反观有的同事,遇到难事,能躲就躲,能装就装,实在躲不过去,就故意写不好,领导就让我写,因为我写得好。人家有精力,谈恋爱,旅游,琢磨股票,研究房子,结果呢,同样的十年,人家买了三套房子,我一心扑在工作上,除了落了一个工作认真的虚名之外,连套房子都没有买。

十年后,两个人的差距还是巨大的。在这种企业,多做多错,对工作用力过猛,就没有精力处理人际关系,就没有能力处理上下级关系,甚至没有条件去请客送礼拉关系。对工作太用力,只是精通了具体工作技能,忽略了情商关系。同时,也没有时间去琢磨生活上的事情。现实是,这位同事三套房子升值上千万,工作轻轻松松,也没耽误去各地旅游,最后人家升职还比我高。升职之后,依然是那个状态,能干多少就干多少,别人还评价他还有上升空间。

到哪里说理去?所以,太用力的人走不远。有三层警示意义:

第一层,太用力的人,在长途跋涉中,早早地耗费了精力,累到在半途中。就像长跑,开始的时候,你冲在前面,你累到的时候,后面的人照样超越你。

第二层,太用力的人,对工作本身用力,就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用力,尤其在职场上,太专注于工作本身的人,不注意经营上下级关系,不注意经营人脉,甚至不会琢磨拍马溜须,工作本身能力强,并不代表你适合提拔。反倒是那些各方面一般的人,但如鱼得水的人,得到了提拔,美其名曰综合素质好。

第三层,太用力的人,对工作本身用力,就没有精力照顾家庭,到了中年,对不起妻子,对不起孩子,对不起老人,甚至都没有机会弥补。再比如,这个时代,各种发财的机会也多,你专注于工作本身,错了买房子的时机,单凭这一条,你就落后同事二十年。一套房子,已经把人生拉开了差距。

为什么俗话说“太用力的人走不远”?

太用力的人,无论在职业生涯和婚姻生活中都是走不远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正所谓“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很多人都背过这句诗,然而在生活中并不知道怎么运用。

前两天看了宁静老师写的一篇文章《你今天所有的透支,早已暗中标好了价码》,开头说一位编辑,年轻时从一个小镇来到北京,两手空空,单枪匹马。

就此一头扎入了没日没夜的写作中。无数个夜晚,成了她快速超车的弯道。一年时间,她写出了好多篇阅读量10w+的文章,一颗新星冉冉升起。

自己盘算着,再努力一些,就可以买个车出去玩玩,攒套房子首付了......

大概有半年左右时间吧,这位编辑的心脏偶尔就会刺痛一下,针扎一样,感觉到疼,不过一下子就没了,也没太当回事。

直到有一天夜里,稿子写到一半,心脏忽然越跳越快,越来越慌,全身无力,手脚冰凉。那一刻,她真的怕了。

心里想,什么车子、票子、房子,要那么多,人没了,往哪搁?要是这次身体好了,自己就卷铺盖回老家,啥都不要了。

她打了120,害怕车来之前自己昏过去,把单元门的密码告诉了急救人员。还好,十几分钟后,急救车来了,她没晕过去。

听着救护车一声声急促的呼啸,她突然觉得,不用死了,真好。

工作上太用力的人,不光身体吃不消,精力也不能用来全面发展在其他方面,如人际关系。

有的人埋头苦干很多年,难得等到一个晋升的机会,却被能力平平、却善于把领导、同事都哄得团团转的人打败了。

这种事情在职场上不少见吧?精湛业务没错,可太多人就是太用力,精力都用在默默无闻地去工作,却疏于打点人际关系,以致于公司有什么好事。

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不是那个业务能力最拔尖,而是嘴巴最甜的人。

婚姻情感上就更不必说了。很多人都爱得太用力,自以为轰轰烈烈才是真爱。可是真正完美的爱情是只爱对方七分,留下三分爱自己。

太多人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财力都投入在对方身上,以表明自己爱得伟大、爱得忠诚。

正因为把所有的都风险给了别人,而失去了自己,所以一旦对方有一点疏离(或者只是工作繁忙,或者真的有风吹草动。

就耗尽精力去捕风捉影,把自己搞得非常疲惫,这样患得患失又没有自我的情感很难走远。

太过在乎对方而不给对方空间,太过用力苛责或挑剔对方,这样用力的爱都很难走远。

我老公非常粘我,我不陪在他身边,他就挑我的各种刺,找我吵,然后我又不爽,又反过来吵他。这种状态持续了好久。

看了很多讲亲密关系的书之后,我知道他可能是通过找我吵来证明自己被爱。昨晚我和他吐槽,我说:“自己本来是旺夫的,我用心旺你,你却来消耗我。

你总说我吵你,可是你不挑我的刺,我能没事儿跟你吵?与其让我把力气都用来跟你吵呢,不如把我哄得开开心心的,让我腾出精力,去一门心思地旺你。”

老公太用力的爱,导致我得还以他用力的吵,两败俱伤,何必呢?

凡事不必太过用力。如果确认是自己一辈子要做的事业、要爱的人,何必太快太赶,慢慢来,悠着点儿!

为什么俗话说“太用力的人走不远”?

人生是一场修行。在修行途中,要走很多的路,趟很多的河,爬很多的山。上路前做好计划,循序渐进,徐徐图之,才能走得更远。

所谓太用力,指的是没有规划,凭蛮力做事,这样就容易碰壁,难以成事,也既走不远。

如马拉松赛跑,如果没有规划,不妥善处理好体力分配,上场就全力冲刺,开始确实能处于领先地位,久而久之,体力无法支撑你跑到最后,或能坚持跑完,但可能是最后一名。

短道速滑比赛中,有经验有实力夺得好成绩者,一开始往往只是让自己处于第一梯队,并不一定是第一名,及至最后冲刺才会使出全力,从而夺取桂冠。

如竞走比赛、游泳等,很多体育竞技项目都是如此。

小时候爬山玩游戏,事先在山上某些地方藏好奖品,谁找到归谁,也就意味着先到者有更多的机会拿到奖品。

大部分小伙伴们使出全力,个个爬得飞快。才到半山腰,先前跑得飞快的小伙伴,个个开始放慢速度,有的甚至坐在台阶上直喘气,累得爬不动了。

原本落在后面的小伙伴冲到前面,最终拿到奖品。奖品拿完了,有些小伙伴还没爬到呢。

刚参加工作时,曾在一乡下呆过几年。

有一年临近春节,雪下得特别大,大雪封山,积雪特厚,有些地方积雪没过膝盖,汽车一律停开。

为了回家过年,几个同事一起走路回家。

年轻人没有走过雪路,踩到雪厚的地方,不知要慢慢拔脚行路,一味用力,结果没走多少路就走不动了。幸亏有年长的同事传授经验,才没在路上过夜。

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实际生活中,都要松紧适度,不能用力过猛,这样才能走得远。有句话说:慢慢走才能走得快。

您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方面的事吗?是不是这个理呢?

为什么俗话说“太用力的人走不远”?

太用力的人走不远,这话有道理。

我的一个同学的经历也告诉我了这个道理。高中三年我的这个同学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就在高考前头两个月,他患上了头疼病,并且严重失眠,头发大把大把的脱落。原来他学习太用功,中午不休息,晚上学到十二点,早晨五点起床。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他经常失眠,由于睡眠不足,还经常头疼,造成了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很低,最后高考成绩也不理想。

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张弛有度。任何事情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欲速则不达,要循序渐进,凡事该用力时用力,该休息休息,休息也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和学习。

为什么俗话说“太用力的人走不远”?

民间把人的一生比喻成一盏油灯里的油,一生就只有这么多的油,油耗尽了,灯也就熄灭了。人们常说,人死如灯灭,是这个道理。

“人走不远”,意思是人在世上的寿命活得不长。这里也是把人的一生的寿命长短来比喻路程的长短,很形象,充分体现了我国民间的智慧。

记得小时候,我与父亲去一个远地方,其实也不是太远,也就四十华里,但作为一个不满十岁的我来说,确实太远了。最艰难的是途中要连续翻越四座大山。第一次出远门的我,很是兴奋,一上路就感到很兴奋,在路上蹦蹦跳跳,远远地跑到了父亲的前面。父亲在后面不断地提前,要我慢慢地走,均匀地走,要不到后来就会走不动的。可我实在太兴奋了,哪里把父亲的话当回事。

果如父亲所说,我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就再也走不动了,最后,是父亲把我背到了目的地。回来的时候,我按父亲方法,不慢不快地走,结果四十里的路程由我自己走完。

我家乡的一个村子里,有一对非常勤劳的夫妻。本世纪初,农村兴起建房热,夫妻俩不甘落人之后,在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具备的情况下,也要建新屋。为了节省开支,从烧砖到挖基脚,再到砌墙,所有的手脚工夫都是自己白天黑夜地干,除了亲戚出工帮了十来天外,没有请过一个小工。建筑的材料,除了钢筋水泥是花钱买的,沙石木料等材料都是自己备的。三年后,一栋四排三进,非常气派的小洋楼终于完工。之后的一年之内,夫妻俩因积劳成疾,相继病逝了。乡亲们都惋惜地说,夫妻俩是把灯油早早地用尽,给活活累死的。

勤劳与勤奋,是我们宣扬的传统美德,但人的勤劳与勤奋并不是让人不休息,长年超负荷的劳动。“太用力的人走不远”之中的“太用力”,指的是就是在做工作时长年超负荷运转。因此,一个人随便从事哪一项工作,在打拼的时候要讲究一个度。

老祖宗发明了一个不要命的劳作的词儿,叫“拼命”。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拼了一点就少了一点。如果过早地透支了自己的生命,也就会匆匆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

现在媒体上“猝死”这个词使用的频率较高,很多就是因为透支了自己的生命,年纪轻轻的,看上去好好的,旦倒下去,就再也醒不过来了。古人有一句俗语:“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太用力”并不是说人生不要勤劳与勤奋,不要拼搏,只是有工作中要讲究度。

然而,现在社会上,有一些年轻人,平时“太用力”,并不是用在工作上和事业上,而是用在娱乐上,玩游戏、看视频、打牌等等,一个接一个通宵地放纵自己,等自己的人生之灯油耗尽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总而言之,俗话说“太用力的人走不远”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中庸之道”。人生路上,珍惜自己,珍惜生命,让自己走得很远很远。

为什么俗话说“太用力的人走不远”?

做人做事用心用为本是好事,常言道有志者事尽成,毛主席也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都是告诉人们做事要想成功就必须要有恒心。缺乏逆流而上的勇气,缺泛破釜沉舟的决心是做不成事的。

然而为什么又有“”太用力的人走不远”的俗语呢?我个人认为这主要是对那些有做事决心,但却不知道变通的人而言。诚然做需要恒心,但是如果方向错了,越努力越执着,就有可能败得越惨越彻底。正如毛主席所言,革命党没有因为路线错而不失败的。这里的路线主要是指斗争策略和方针政策等,就是说如果斗争策略方针错误,不知变通你越执着就会死的越快,越惨。

就比如项羽,力能杠鼎,看似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为什么却速败了呢?这就是项羽过于自我,唯我独尊,虽然个人能力非常强,但政策方针错了,盟友纷纷倒戈,部属也纷纷叛逃,自己也越来越孤立,最后自刎乌江而死。我们可以看到以项羽之强,一旦路线方针错误,都会败死身亡。常人如果做事缺乏灵活性,计划性,规划,判断能力,前瞻能力等,那么就有可能就会导至越努力失败越惨的怪圈。这就是太用力的人走不远的原因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