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官位排名第二的大臣刘琰,被刘禅下令处死,诸葛亮为何同意?

刘禅即位之后,封刘琰为都乡侯,卫尉、中军师、后将军,后来又从后将军升迁为车骑将军,在职位上成为仅此于托孤大臣李严的官员,可是后来居然因为一些事情的发生又被刘禅给处死了,这么高位的人怎么就被处死了?而且还获得诸葛亮同意了?

要知道在蜀汉国内,处死如此高位的人还是极少见的事情,除了后来负有谋反罪名的魏延之外,只有刘琰才享受如此待遇,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刘琰其人其事

刘琰是豫州鲁国人,和刘备一样也是汉室宗亲,只是他没有刘备那么大的志向。刘备在豫州期间,刚好遇到刘琰,鉴于同时汉室宗亲的缘故,于是征刘琰为从事。

刘琰这人仪表翩翩,善于交际,深得刘备的喜欢,因此经常作为宾客的身份跟随着刘备应酬交际。

公元214年,刘备取得益州,并任命刘琰为固陵郡太守,成为开国功臣。

刘备早期流浪的时候,身边不乏不离不弃的功臣,比如关羽、张飞、赵云、陈到、简雍、孙乾、刘琰等等这些人,其中关羽、张飞、赵云、陈到这些人都是武将,而简雍、孙乾、刘琰等这些人只是作为随从,特别是像刘琰这样的人,文不安邦定国,武不能上杀敌立功,只能陪刘备聊天谈话解闷。

从功绩上讲,确实算不上功臣宿将,但是从资历上讲,他确实是刘备的开国之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因此在立国之后,将他封为固陵郡太守。刘禅即位之后,更是将他一再提拔以示恩宠。

刘琰虽官居高位,但并不参与蜀汉的具体事务,只是象征性地率领千余士兵,跟随蜀汉丞相诸葛亮提些批评建议而已。

刘琰为何被刘禅处死,并获得诸葛亮的同意?

如此高位,并且作为刘备的旧臣,居然从云端跌入地狱,以至被处死呢?其实一切源于刘琰不停的作死,而刘琰一些列的操作行为触犯了蜀汉的主政者刘禅以及诸葛亮的大忌,从而被处死,并且获得诸葛亮的同意。

首先,刘琰的享乐行为不符合蜀汉当政者的操守。

刘琰是一个享乐主义者,在他身居高位的时候,排场十分高调,车马服饰饮食,奢侈豪华,而他的府下侍婢算起来有几十个,并且歌姬们个个能歌善舞,吹拉弹唱更是无所不能。

刘琰喜欢音乐,更是教会了她们诵读东汉词赋家王延寿的名作《鲁灵光殿赋》,常常让她们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生活非常奢靡,这与当时蜀汉普遍提倡的节俭之风完全格格不入。

蜀汉的开国元勋为了恢复汉室而奋斗,大多过着简朴自律的生活,比如诸葛亮在去世的时候家里居然只有几十亩桑田,而刘琰奢靡的生活完全和诸葛亮所倡导的治国理念背道而驰,然鉴于刘琰开国元勋的地位,很多人心里有话,但是无人敢于提出来,只能放在心里憋着或者在背后谈论而已。

其次,刘琰的言论冲撞了魏延。

没有实际功劳而身居高位,生活奢靡又放荡不羁,这个就是刘琰的日常生活常态,这种不合常规的行为在蜀汉引得众人议论纷纷,但是刘琰不在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因此没有人奈何得了他。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包容得了刘琰的荒诞行为,至少魏延就是如此。魏延脾气比较暴躁,为蜀汉的创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即使如此依然不如刘琰,这让魏延非常不服气。

公元232年,诸葛亮再次北伐,并且还带上了刘琰,希望他不只是尸位素餐,而是能够为北伐事业出一份力。刘琰把一贯的作风带到军中,这让许多人不痛快,这就包括魏延。火爆脾气的魏延看不惯刘琰的作为,于是和他时常发生言语冲突,而刘琰仗着自己的老资格,对于魏延也是不客气,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

魏延说话虽然不好听,但是军功可以让人服气,可是刘琰则不同,资历高,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再加上他说话“言语虚诞”,这就让军中主帅诸葛亮也觉得他太过分。

诸葛亮本来打算废黜这个不务实干活的刘琰,可是刘琰也算识时务,见诸葛亮大发雷霆,并且也眼见托孤大臣李严不听话的下场,于是立马认怂,向诸葛亮写了长长的悔过书,以期望获得原谅。

诸葛亮也算大气,鉴于刘琰认错态度良好,就让他回成都去了,官位如旧。

诸葛亮虽然原谅了刘琰,但是在心里已经留下了案底,看在当年和刘备出生入死的面上,算是给他最后一个机会,让他改过自新。

最后,刘琰鞭挞妻子,污蔑刘禅。

刘琰被诸葛亮从前线赶回成都,这让一向居功自傲的刘琰感到颜面扫地,往昔那种嚣张气焰全没了,反之则整日神情恍惚,变得疑神疑鬼,担心受怕,唯恐好不容易得来功名利禄一朝失去。

整日胡思乱想的刘琰变得非常敏感,对于一些不合理的事情更是非常神经质。

按照惯例,到了新年,大臣们的妻子要去宫里向太后庆祝新年,刘琰的妻子胡氏也去了,可是她一去就是一个月,这让刘琰变得非常生气,他怀疑漂亮的胡氏和刘禅有私通行为,于是让行刑的吏卒责打胡氏,竟至用鞋子抽打胡氏的脸部,然后将胡氏赶出家门。

被殴打的胡氏也不是好惹的角色,她向相关部门控告了刘琰,这事让刘禅知道了,同时在前线的诸葛亮也知道了这件事,俩人一合计,就给刘琰定了一个罪名,认为吏卒不是责打妻子的人,脸也不是承受鞋子的地方。因此将刘琰在闹市执行死刑。

殴打妻子在那个三国时代本来不是什么很大的事情,何况这个胡氏也不是什么皇亲国戚,打了也就打了,可是他的这一行为却和蜀汉的皇帝刘禅扯上了关系,居然认为自己的妻子和刘禅有不轨行为,这个荒诞的行为极大损害了皇室尊严,因此导致刘禅和诸葛亮不得不痛下杀手,处死刘琰以正视听。

由此可见,刘琰之死完全是自作自受的行为,从一开始的奢靡荒诞的生活就为自己挖了一个巨大的坑,直到和魏延发生冲突,最后居然给皇帝刘禅抹黑,一步步的把自己推向死亡的边缘,直至最后把自己给弄死,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的行为。

蜀汉官位排名第二的大臣刘琰,被刘禅下令处死,诸葛亮为何同意?

刘琰这个人文不能诗,武不能战,在三国那段人才辈出的历史中,他就是个打酱油的。但是,按照《三国志》记载,“后主立,封都乡侯,班位每亚李严”,也就是说,他在蜀汉朝廷里的身份非常尊贵。

(刘琰剧照)

那么,无战功无政绩的刘琰,身份为何会那么尊贵呢?

说起来,刘琰本是豫州鲁国人,早在刘备做豫州牧时,便做了刘备的随从。

由于两人都姓刘,追根溯源,两人都说自己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既然同宗,刘备自然对刘琰更为亲近。

刘琰虽说不会打仗,但他也有特长,就是特别会聊天,交际能力很强。再加上他生得英俊潇洒,仪表不凡。所以刘备在交际应酬的时候总喜欢带着他,让他做些迎来送往的事情。

等刘备打败刘璋占领益州后,跟随他多年的刘琰也跟着吃香喝辣,被任命为固陵郡太守。

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逝,太子刘禅得以继位,诸葛亮则受遗命辅佐刘禅治理蜀国。

由于刘琰资历比诸葛亮还老,刘禅继位后对他这样的老革命非常优待,不光拜他为车骑大将军,还封他为都乡侯,并兼中军师、后将军等职务。

刘琰虽然也统领了上千兵士,但他由于能力有限,几乎不参与国家军政事务,只是在诸葛亮提出建议批评的时候,做一下应声虫。

啥事也没干,就加官进爵,这自然让一些武将对刘琰很不满,偏偏刘琰又不低调,他好享受,讲奢侈,吃穿用度无一不追求奢侈华丽。府中婢仆不少,还专门养了几十个能歌善舞的侍婢,随时供他宴饮取乐。

朝中一些正直的官员见刘琰从不为国家社稷思虑,反而成天花天酒地,于是屡屡进谏,希望诸葛亮能整治刘琰。但诸葛亮考虑到刘琰的特殊身份,不愿意落人诟病,所以一直没有做出任何举动。

(诸葛亮剧照)

公元231年,诸葛亮出兵祁山,李严负责粮草。

由于粮草未能供应上,李严害怕担责,便弄虚作假,结果贻误了战机。

诸葛亮便上书刘禅,废黜了李严的官职,把他贬为庶民。

诸葛亮希望刘琰能分担他的事务,于是将他带入军中,希望他能为北伐出谋划策。

谁知刘琰不但不能起到一毫作用,反而在军中和前军师魏延不睦。又对魏延说些极为放肆狂妄的话,背后又在军中对魏延多有诽谤,因此闹得大家颇不团结。

诸葛亮知道后,免不了狠狠批评了刘琰一番。

刘琰见诸葛亮动怒,心里颇为恐惧,唯恐诸葛亮一句话,他就成了下一个李严。所以他回去后,立刻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向诸葛亮进行了深刻的检讨,并表示一定改正错误。

刘琰毕竟是老革命,再说他也没有犯什么大错,所以诸葛亮也就不再追究,只是把他打发回了成都了事。

刘琰回到成都时,他在军中的所作所为,早已传到了朝廷,大臣们本就认为他尸位素餐,对他多瞧不起,这下大家愈发对他冷嘲热讽,不把他放在眼里。

受到冷遇的刘琰,渐渐变得疑神疑鬼,举止失常了。

(胡氏剧照)

公元234年的春节,刘琰的妻子胡氏,按规矩到宫中向吴太后庆贺新春。

吴太后是刘备最后一任夫人,在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被封为皇后。她和刘备没有子嗣,所以她和刘备的儿子刘禅关系处得还比较融洽。

另外,由于刘备生前与刘琰交往甚厚,所以吴太后和刘琰的妻子胡氏也颇有交情。

胡氏进宫后,吴太后非常高兴,便留她在宫里住了一个月,才放她出宫。

胡氏本来就比刘琰小上10岁,再加上她很有风韵,因此在胡氏没回来之前,刘琰便胡思乱想,总疑心她陪吴太后是假,和刘禅暗度陈仓是真。

当胡氏回来后,刘琰仔细观察,发现胡氏竟比进宫时气色好得多。于是更加恼怒,认定她背着自己有不轨之事。

为了惩罚胡氏,刘琰便在家里动了私刑,他叫来手下的兵士,让兵士狠狠责打胡氏。如此他还不解恨,又脱下鞋子对着胡氏的脸就是一顿扇,最后一纸休书,把胡氏撵出了家门。

(刘禅剧照)

胡氏平白无故受辱挨打,不免又气又恼,干脆向朝廷控告刘琰的恶行。

本来这只是一桩简单的家暴事件,可是由于其中牵涉到了刘禅,大臣们自然不敢怠慢,赶紧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刘禅。

刘禅是一国之主,自然急着证明清白,所以他命执法部门把刘琰抓起来严加审问。最后大家见刘琰拿不出证据,于是认定刘琰滥用私刑,且污蔑皇帝,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应该处死。

刘禅也认为这样做合乎法理,于是同意处死刘琰。

诸葛亮认为刘琰身居高位,却成天只知道贪图享乐,完全是给官员们树立了坏的标杆,所以他也没有意见。

就这样,刘琰被推到市井最繁华之地问斩,随后被弃尸街头。

不过,从此后,蜀汉为了避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便取消了大臣妻子入朝庆贺的规矩。

(参考文献:《三国志》)

蜀汉官位排名第二的大臣刘琰,被刘禅下令处死,诸葛亮为何同意?

演义中把诸葛亮神话了,更多的倾向于站在蜀汉的位置看待事物,

殊不知古代把家族、子嗣传承看的很重,

诸葛亮智慧再高也有衰老的一天,并不是每件事都在道德制高点,

毕业他也没有脱离凡人的范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