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创业的都是普通学生,打工的普遍是优等生?
对于这个问题,职场火锅不赞同从职场角度去分析,一定要从两个层面两个时代(包括经济学维度)来回答:
从两个层面来谈:第一个层面,自我就业(简单创业),比如,开个宠物店,做个小生意等等,这个层面普通学生占主流。第二个层面,干事创业、自我价值实现型的创业(阿里、百度、腾讯、京东、万科、融创等等),这个层面还真是聪明的优等生多(不一定是学习好,马云当年是师范大学,李彦宏是985),优等生的概念是有思想有志向有能力。
从两个时代来谈:市场经济初期,那时候还有单位文化,找一个好单位找一辈子依靠,普通学生,甚至是难以就业的人,找不到好单位,被迫创业的比较多。他们赶上了创业时代,赶上了市场经济的大趋势,许多人混得比优等生好。市场经济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前靠信息不对称发财的机会越来越少了,现在是资本碾压时代,比如共享经济比如移动支付比如自媒体,资本大佬砸钱砸出一片蓝海。没有市场,也要培育市场,比如VR游戏。精英学生创业更多,普通学生没有风投让他们烧钱。
所以,分析这个问题,一定不要忽视两个层面和两个时代的维度,否则就是想当然了。以前,确实很多小学毕业、高中毕业、大学辍学的人,干出了大事业,比如德旺、干妈等等。不是人家学习不好,不是人家智商不够,人家在“社会大学”里实践成长。但是,进入互联网经济时代,这样的草根企业家越来越少了,除了一些选秀节目让一些草根(但人家确有才华)脱颖而出之外,科技界商界,草根出头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不能简单地用职场和鸡汤来解释这些现象,而是应该用经济学来解释。现在的民间资本想洪水一样,到处要碾压一切,哪里有商机,就到哪里捞一把,到处充满着一夜暴富的神话。以前优等生愿意去名企好单位,现在家庭都有一定经济实力了,优等生反而想干点自己的事业了,真正的一流学生都进入创业科技型、融资投行型、咨询金融型的公司,目前都是想挣大钱。
对于普通学生,现在每年千万毕业生,普通生也不好找工作了,于是也开始创业,但是创业基本还属于第一层次,开个小店、做点小生意,梦想着将来做成连锁企业,成为商业大佬。实事求是地讲,这只是自我就业、养家糊口居多,不否认中间能跑出几匹黑马,但大多数人终究还不如上班强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