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和私企你会如何抉择?
国企留人、私企流人,客观原因是“铁饭碗”效应,主观原因是“围城效应”。实事求是地讲,国企吸纳就业人数已经非常少了,80%以上的就业人口还是被民企私企吸纳的。私企为社会就业提供了“海绵海洋”的作用。从微观层面,国企的“稀缺性”也造成了“物以稀为贵”。从“围城效应”来看,国企也是想来的来不了,想出的出不去。国企可以出,但不能进。私企可出可进,流动性自然就大。
根本原因是国企与私企,承担的责任不一样。国企是三大责任,zz、经济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还包括很多,绿色发展、安全发展、队伍稳定、消化就业等等。私企的主要任务就是盈利,当然了,大型私企民企外企,开始重视社会责任(绿色环保、帮扶当地等方面),世界500强每年都会发布社会责任白皮书。知名企业的广告,非常绿色。
国企的性质和责任,决定要履行国家政策和要求,比如,以人为本,就不能让大批量的员工失业,造成社会就业和稳定的压力增大。所以,国企用人,更多的是控制增量、盘活存量。这就是“铁饭碗”的来源。从局部微观层面来分析,国企走人,一种是自己犯错误被解除劳动合同,另一种就是种自己辞职。即使企业不行了,总会兼并重组或改制分流,不会整建制失业。
私企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破产倒闭是市场规律,员工失业、辞职、跳槽也是司空见惯的。私企的员工流动性大,这是好事。说明员工有选择权啊。国企员工,基本没有选择权,为何流动性不大,就是因为没有选择权,社保、福利、身份、单位文化、亲戚朋友,等等,都制约着员工辞职,往往牵一发动全身,许多员工宁愿工资低,也不敢轻易辞职。
举个例子:许多老牌国企,以前都是低工资高福利,比如福利房,你辞职之后也是比较麻烦的,许多地方企业的福利房也不让你市场化交易。还有你的生老病死,员工退休之后,还有老年中心和工会管着你,去世了还有单位给你举办个告别仪式。逢年过节,要走访慰问,要发福利,要搞座谈会。这种单位文化和身份福利,依然存在。许多人都留恋这点福利,而不愿意辞职。
举个具体例子:一位朋友是国企中层,这个国企实际还是大而全的,学校医院社保统统齐全,甚至还有文联、老年大学等等。每年过节,单位都要慰问,发一点实物福利。其实这些东西,折合成人民币,也没有几个钱。但是在这种单位文化里,就是很占份量。有人服务你,有人管你,有人尊重你。这种感觉,有时候很难用金钱来衡量。比如中秋节发300元福利,开一个座谈会,单位头头还要通报一些情况。私企的奖金远远高于这个300元,但买不到那种单位文化感觉。
国企员工已经在体制内适应了,这个环境很容易造成舒适区。比如,大家收入都差不多,谁也不羡慕谁,混在这样一个大群体里,很容易被同化。外面的世界再精彩,别人挣钱再多,虽然眼馋,但缺乏动力,反正混在这个大群体里,大家差不多,心理就比较踏实。辞职跑出去,要问自己还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吗?大多数人已经消磨没有了。
最后要说的才是核心因素。从宏观层面上,国企的收入普通高于私企(看这张统计表就明白了),非私营的平均收入6193元,私企企业的平均收入3813元,差距是巨大的。国企管理宽松,不会失业,折合时薪又高,压力小,时间自由,一般的企业对国企员工没有吸引力。收入高的私企民企,都是那些新型企业,虽然收入高,但门槛也高,羡慕也没有用,国企员工肯定望尘莫及。一般私企民企,综合性价比根本不如国企,人家国企员工凭什么留不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