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优先选择去工资低的国企而不是民企呢?
回答这个问题,要从宏观面和微观面两个维度来分析。从全国社平工资的宏观层面看,2017年全国城镇私营企业平均年工资45000元,非私营是74000元,国企工资普遍比民企高。从微观层面,国企工资有天花板,民企工资没有天花板。在高薪领域,民企完全领跑国企。所以,这个提问不正确。很多人仍然中意国企,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思维定式。很多人受传统观念影响,国企安全稳定有福利,社会地位高,性价比高。比如,国企有作风建设,骚扰女性事件很少,对女孩子有吸引力。上司对下属不敢大吼大叫,因为有群众测评。不会被辞退和开除,安全稳定。企业不倒,员工有饭吃,即使企业倒了,也会合并重组,一般不让员工下岗。企业干部与地方行政级别对应,有社会地位,社会资源占用方便。时薪高,随意请假,上班不打卡,折合时薪大约是民企的2-3倍,幸福感和获得感超强。
二是不可逆性。国企可以跳槽到民企,提职加薪。民企不可以跳槽到国企。先去国企,拥有了先机优势,混好了就呆在国企,混不好就去民企,至少有机会。还有一种是在国企混成大本事,就跳槽到民企当总监,拿百万年薪。这样的例子很多。国企的一个中层,年薪20万就是天花板,经过国企大场面锻炼,跳槽到民企就是百万年薪。反过来,国企的大门是关闭的。这种先机优势,是不可逆的。
三是跳板优势。很多人之所以想去国企,并不是想在国企呆一辈子。他们利用国企的稳定性,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我经常遇到一些年轻人招聘到国企来,拿到户口、分到房子、生完孩子,翅膀硬了,就跳槽到民企拿高薪去了。这种人吃甘蔗只吃最甜的那一段。国企对年轻人管理宽松,我正好可以用来谈恋爱结婚生孩子啊。国企注重培训,我正好可以学习新知识啊。国企绩效考核不重,压力不大,时间宽松,我正好可以学习副业啊。等到我把这些事情都在国企处理完了,具备条件时,我再去民企获取大发展啊。其实,就是前期的培养让国企出,个人的收益到民企去兑现而已。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选择民企,一是没办法,二是有抱负。选择国企,一是有门路,二是有想法。种种选择,都围绕个人利益来进行的,千万别把人想得太高,也不要把人想得太低,换了你也一样。
为什么很多人优先选择去工资低的国企而不是民企呢?
职前菌曾经看过《市井雄心》。它讲的是:伟大的城市吸引有抱负的人,你应该在配得上你野心的地方生活。
在中国,配得上野心的地方似乎就是北上广深。所有人都在不厌其烦地审视这几个城市,以至于围绕是否“假装”,就能大张旗鼓地讨论三天。
但是,那些小地方的日子呢?以总人口来说,那里才生活着中国的大部分人。他们的孤独、焦虑和满足却是相对模糊的。
职前菌有一个朋友说,早知道回家这么轻松,早回了。
她回老家广元时,本来是不甘心的,但真回去了发现,一切都变得顺利。
她考进了一家国企,早上 8:30 到,晚上 6:30 走,中午有 3 小时午休。
晚上,她经常和男友出去逛街、唱 K,偶尔会约个好友小聚。她有许多时间在家看电影,玩 PS4。等到小长假,就和亲友挑个喜欢的地方去旅游。
虽然和男友还没结婚,但双方父母已为他们买好了婚房,每平米 5200 元。
她说自己对生活的期望就是“事少钱多离家近”,现在除了钱多都实现了,很满意。
我每次讲到类似的小城生活,周围在大城市生活的“小城青年”,就忍不住捧心感叹:羡慕啊!
但这样的羡慕经常会有一个前提:“等我老了之后”。
每一种看起来很好的生活,要过下去都不容易,都要满足某些条件。
他有一种特质:见过大城市的繁华,但回到小城,心安理得,并不纠结。
生活没什么高低,但对有些人来说,安于这样的生活,比辛苦拼搏更辛苦。
为什么很多人优先选择去工资低的国企而不是民企呢?
优先选择去国企,我觉得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啊,毕竟国企的金字招牌不是你一般民企能盖得住的,而且国企虽然算不上是金饭碗或者铁饭碗,但是至少国企的稳定性以及各种员工福利待遇更是很多民企无法企及的,所以我想这也是很多人宁愿待在固定月薪几千的国企,而不愿意去民企的主要原因吧。当然假如你民企做的足够大了,大到在很多国企面前都可以威风的抖一抖了,那么这样的民企自你还是可以考虑的。
当然我也发现很多人对于国企有个误区,就是好像总是觉得国企的工资并不高,但是实际情况确实,很多国企在当地的工资水平都是中等偏上的,除非是那种即将破产清算或者倒闭的,而且一般效益好一点的国企尤其是中字头央企的薪酬水平,应该是让很多人羡慕的,但是羡慕归羡慕,很多国企一般很少进行社会招聘,很多人员都是直接从大学校园招聘进去的,所以一般人想要进去都很难,只要能进去的当然会抓住一切机会想办法去国企的,因为大家都知道一旦进去了,即便工作不高,但是至少饿不死。而去了民企,即便工资很高,但是加班加点没有假期不说,女的当男的用,男的当牲口用也不说,即便是高工资也有可能明天就失业,从马斯洛需求层次分析的话,你基本的生存满足了,但是安全感没有啊,没有了安全感,你还有什么心思获取归属感还有尊重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动力和心思呢?
总之,国企有国企的不好之处,但是它的不足一般民企也会有,但是国企的好民企却无法相比较。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更多职场精彩话题,点击关注职场问答达人九品职麻官,大家一起来聊聊职场上班那些事儿。
为什么很多人优先选择去工资低的国企而不是民企呢?
我是芸窗e财会的小e,谢谢邀请。
国有企业,顾名思义,是指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的企业,国家的意志和利益在其中有重大影响,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在我国,国企的力量有多强呢?我们通过一些数据便可窥见:中国企业500 强前10 名全部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排行第一的华为,在中国企业500 强排名第17 位。2017 年中国企业500 强中,274 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上榜,占比为54. 8%。这274 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营业收入占比为71. 83%,资产占比为86. 19%,净利润占比为71. 76%,纳税占比为85. 87%。
——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17 中国企业500 强榜单
与之相对的是,美国的财富500 强企业中,耳熟能详的如沃尔玛、苹果、亚马逊、微软等全是私营企业。国企的好处在于有较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福利保障,风险相对较低,同时员工整体素质也相对较高,为人处世遵循一定的规则,在国企还是可以学到不少东西的。
国企、民企有各自的特点与风格,其实最重要的是什么样的企业适合不同阶段的你,如年轻的时候多半想着成长、挑战与创新,等到中年则趋向于工作稳定与安全。所以,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兴趣、性格、价值理念和追求,并不是仅仅看工资的。
希望上述答案对你有帮助!
为什么很多人优先选择去工资低的国企而不是民企呢?
研究生毕业后就进入了市属国企,比较有感触。
一是工资。国企工资大大低于校招季的民企工资,即使加上五险一金等各种补贴,也是比民企的低,但国企单位时间的工资高于民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性价比高。不过我个人加班也是比较严重的,加班具有阶段性特点。
二是成长。个人在单位相对而言比较受领导栽培,接触较为核心的工作内容,但仍担忧成长速度较慢,担忧核心竞争力会慢慢的落后于同届同学。
三是幸福感。那就不用说了,确实是比较高。
只说感受,仅供参考。
为什么很多人优先选择去工资低的国企而不是民企呢?
【提醒】民企有风险,跳槽须谨慎
案例
本案例源于新浪微博@北京楼少,内容有调整。
某局级国有设计院中层X总(70年生,48岁),负责新能源项目设计团队,团队成员20多人。X总心高气傲,总觉得国企挣钱太少,与自己付出不成正比。
2017年年初,带着团队里的10多个骨干员工,以及项目资源,跳槽去天津一家民企任业务副总,年薪150万。
2017年年底,X总手头的几个项目干完了,也没拉到其他项目资源,民企先是给其降薪,X总脾气大,于是找老板理论,结果被强制休假了,2018年年初直接把他辞退了,但那些骨干员工都留下了。
从年初到现在,X总一直处在待业中,国企回不去了,也没有其他合适的工作,心情郁闷,心火难除,前几天听到一个很悲伤的消息: 罹患“癌症”。一个原本平静殷实的家庭,就这样发生了“重大变故”。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谈谈民企一个业务副总,年薪150万,几乎是他带的团队年薪之和了。如果他能拉到项目,那养着肯定没问题的,但是现在是他已经拉不到项目了,而作为一个业务副总,拉不到项目,那就是闲人废人,民企是不养闲人的,更何况是如此高薪的闲人。
就算之后有项目来了,那10几个人的骨干团队还在,而且跟公司已经有了一年的磨合期,所以把项目做下来问题也不大。这样一来,无论是有无项目,只要不是通过副总的人脉拉来的,那么他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对于民企而言,行业上行期,喜欢简单粗暴地高薪挖人。
而行业一旦下行,最先裁的也会是这批高薪的人才,底层做事的反而没事儿,因为他们的成本低,影响相对小一些,实在扛不住的话才会开始裁他们。
所以X总被裁,是必然的归宿。
如果实在要跳槽,首选国企央企背景。
就拿能源行业为例,可以考虑五大四小的发电集团,或者是国网南网等垄断企业。选择民企请谨慎!
谈谈从国企跳槽的年龄以小编陋见,35岁是个正常的分水岭,极限年龄是40岁。
35岁之前还可以出去闯一闯,看看自己是否还有其他的可能性。
但是40岁以后真的不适合从国企跳出去了,因为这个时候已经在国企积累了不少,退休之后也可以领到丰厚的养老金(包括社保和职业年金),老年生活水平不会太低,而一旦跳槽到民企,里面的大部分都基本上是做贡献了。
40岁以后,在国企里面划水也是非常惬意的一件事情。
上述案例的主角在47岁的高龄选择进民企,感觉考虑不周全啊!再熬13年就可以躺着领钱了,爽歪歪啊!
图片源于网络(见水印),侵删
谈谈生病谈这个话题,挺沉重的,这个跟在哪个企业关系都不太大了。
先说说以前遇到的案例,某前同事,71年的,去年肝肾衰竭去世;另一73年的女同事,直肠癌,也走了,都还不到50岁;前两个月,一个设计院副总,刚满50,也是血管爆裂去世……
所以遇到生病这事儿就没办法了,但是国企还是相对人性化一些,一般会给员工买20-30万的重疾险,所以也可以减轻一点负担的,医保报销的比例也还可以。但是案例中的X总目前的情况,估计就有些棘手了,给整个家庭经济也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总之啦,身体是太重要了!
在哪儿可能都不免要脾气好点,委曲求全,但还要能拿得起放得下,不能太往心里去,把事情看淡一些,否则因为郁闷身体出了问题,可真太不幸了!-Jenny娟娟
原创:巴蜀明月 个人订阅号【攻城狮茶楼】:讲述攻城狮自己的故事,内容涵盖职场、转型、招聘、注考及情感。这里是属于攻城狮自己的心灵家园,你来说,我来写……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