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母亲不在了,兄弟姊妹之间就没有亲情了?

先讲一个身边的真事:我同事原来一家人相处挺好的。他母亲走后,父亲把保姆发展成老伴,受到兄弟姊妹的抵制,主要是担心父亲的房产被保姆骗走。父亲心里明白,就准备分割一下房产,几个兄弟姐妹总感觉分配不公,反目成仇,不相往来了。如果母亲在,这个家就在,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如果父亲走了,母亲在,也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母亲在世时,对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母亲在哪,家就在哪。母亲是家的象征,家因为有母爱而存在,兄弟姊妹因为需要母爱的滋养而回家。而对成年的孩子来说,孝顺母亲、回馈母爱是责任,更是爱的召唤,尽管天各一方,兄弟姊妹总会回到老家相聚。

母亲若不在世,对未成年孩子来说,就是一场灾难。而对成年的孩子,母爱的纽带断了,兄弟姊妹的亲情也就淡了。题主的问题,应该是倾向于后者。那么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一:

兄弟姊妹相距遥远,各有各的小家,从天南海北聚拢回家探亲,本来就不容易。对深处异乡的人来说,母亲若不在了,大费周折回老家,就失去了本来意义。兄弟姊妹相聚少了,自然亲情就被时间冲淡了。

情况二:

母亲若不在了,父亲多有续弦。虽然孩子们可以接受父亲续弦的事实,也希望父亲晚年有人陪伴,但母爱终究是断了。即使住的房子还是那栋老房子,但也不再是心目中的那个美好的家了,兄弟姊妹之间的亲情,也因此大打折扣。

情况三:

母亲去世后,父亲也接着去世,房子也卖了,老家彻底回不去了。还有的兄弟姊妹不顾及亲情,甚至因为家庭事务如家产房产分割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情何以堪?

如今,社会发展了,经济条件好了,交通、通讯发达了,兄弟姊妹相聚更便捷、更经济了。虽然母亲不在了,但母爱在传承,亲情依旧在。血浓于水,让兄弟姊妹常相聚,母爱亲情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