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一些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第一学历?

现在很多重要的招考中往往会标注第一学历!

如果为了得到更多的赞,我一定会说“不唯学历重能力”,但作为资深HR,实事求是地说,用人单位不是傻子,他们重视第一学历就是务实、接地气的做法,而不是愚蠢、不懂潜能的做法。我在招聘应届生的时候,不但重第一学历,甚至重视高中学历。你可能说我这种做法有“歧视论”,但在实践中,恰恰是追求大概率事件的务实做法。

关于第一学历有许多定义,我作为资深HR,认为第一学历就是原始初始学历。比如,你招聘时填的最高学历是硕研,我不但要看你这个硕研是全日制的还是在职脱产的还是在职不脱产的,还要看你这个硕研是不是既有学位又有学历;然后就要看你的本科学历,是重点本科还是三流本科;最后再看你的高中学历,是重点高中还是普通高中。查三代的说法,在现实中确实存在。

许多人责骂HR简单思维、不懂识人,那你们为什么不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HR你怎么思考?二十年前高考升学率是15%,高中升学率是20%,那个时候考上大学的真是百里挑一。现在的高考升学率是75%,高中升学率是50%(偏远地区达不到),每年应届生1000万,满街都是大学生。可见现在的文凭(学历)“水分”有多大?!

应届生供大于求,“需求方”有权挑挑拣拣,就像你去菜市场买菜,菜摊果蔬琳琅满目,你有权挑你喜欢的食材。用人单位给你发工资是为了让你创造价值,他们当然有权挑选人才。当然,招聘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人才也可以因为给你白眼、瞧不起你、工资少而拒绝用人单位啊。用人单位在招聘中被“文凭”和“光环”忽悠的事还少吗?

一是高考升学率居高不下,高考分为名校、重本、普本、二本、三本、民办等等,“按分录取”,对绝大多数考生是公平的,至于“眼高手低”、“高分低能”,那是第二顺序的问题,用人单位在招聘面试中,想办法从重本生里剔除掉那么“可能高分低能”的人就行了。

二是在职学历泛滥,良莠不齐。职场上,有点职位的人都搞第二学历或在职学位,比如,某校文凭自己搞的不值钱了。一看简历,个个都是硕士、博士,但他们有那个学识水平吗?他们认真上过学吗?不看他们的第一学历,不就被他们忽悠了?

三是海外野鸡大学满地跑。外国人就安好心了,多少野鸡大学专门赚国人的钱,一句外语不会讲,也能拿到海外大学金闪闪的文凭,有的野鸡大学连个外国人都没有,全是国人混文凭的。一看简历,挺吓人,都是留洋的海归。你不看第一学历怎知真伪?

肯定有人反驳我,学历就能代表能力吗?我肯定地回答,不能。低学历的人,凭什么不录用?我肯定回答,没功夫。因为企业有招聘周期和预算,每一个职位对学历和智商也有一定的要求,能力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检验出来,哪个用人单位会给你试验的机会?成熟人才,你拿成果来敲门,用人单位肯定不看学历看成果。但是应届毕业生,怎么看你的实践能力呢?没有办法短期甄别,所以,为了追求大概率事件,设置第一学历的门槛,也是比较务实、节约、快捷的通用做法。

如果你说我学历低、我能力强、凭什么用学历歧视我?用人单位真的没有功夫去歧视谁,你也别过于敏感了。最好的反证办法,就是你凭能力做事,做出业绩,有了经济实力,收购这家用人单位,第一件事把当年羞辱你的HR开除。但实事求是地讲,等你有了经济实力,有了收购能力之后,你也会换位思考了,你就懂得当年HR的行为了,两害相权取其轻。

好在这个时代,用人单位招人时设置门槛,但进入门槛之后,还是凭能力和业绩吃饭的(那些二代现象暂且不谈)。这个时代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社会上,也是凭本事吃饭的,不看文凭的。与其抱怨用人单位设置学历门槛,不如埋头做好自己的事业,用实践去证明自己的实力。最有力的反击策略是,你小学毕业做出上市公司,专门招聘一批博士为你服务,你可以说学历不代表什么?其实,等你当上上市公司董事长之后,你还会按照岗位要求去选人的,也不会赌气似的降低门槛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